小儿推拿常识_第1页
小儿推拿常识_第2页
小儿推拿常识_第3页
小儿推拿常识_第4页
小儿推拿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常识小儿推拿方便易行,疗效显著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增加父母與子女之親情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保健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2021/3/102【小儿推拿特点】简便验廉2021/3/103【小儿推拿适应症】①消化系统:厌食、食积、呕吐、腹泻、便秘等;②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哮喘等;③先天不足:肌性斜颈、小儿麻痹症、发育迟缓、过敏体质等;④预防保健增强体质、益智健脑等。2021/3/104小儿推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2021/3/105小儿推拿成人推拿的区别小儿推拿属于中醫推拿的一个部分,但与成人推拿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小儿推拿手法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二是小儿推拿穴位系统独特,多数分布手部,不仅有“点”状穴,还有“线”状穴和“面”状穴;三是小儿病症多以外感、伤食多见,故治疗上多以清热、消导为主。2021/3/106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在理论、手法、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色。。2021/3/107【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约40周。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婴儿期——从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岁。幼儿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幼童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儿童期——从七周岁到14周岁。(学龄期)小儿推拿一般用于七岁以下2021/3/108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到成熟完善。“稚阳未充、稚阴未长”。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反映了小儿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地更加迫切的特点。“纯阳之体”。【小儿生理特点】2021/3/109【小儿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患病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2021/3/1010【小儿辨证论治特点】四诊:望、闻、问、切儿科主张四诊和参,但特别重视望诊《幼科铁镜》:而小儿科,则惟以望为主,问继之,闻次之2021/3/1011望诊主要内容:望神色察舌象察大便察指纹★2021/3/1012大凡小儿面青,一般病情较重,应注意观察2021/3/1013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注意:新生儿舌红无苔,哺乳期婴儿乳白苔均属正常。进食药物或某些食物会影响舌苔。黑:橄榄、乌梅、铁剂青:青黛白:牛奶、豆浆黄:橘子、蛋黄2021/3/1014胎粪:出生3-4天内,粘稠糊状,褐色,无臭气,2-3次/日纯母乳喂养: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3次左右/日动物乳品喂养:淡黄色,较干硬,有臭气,1-2次/日2021/3/1015大便燥结:实热、阴虚内热大便稀薄+白色凝块:乳食内伤大便赤白粘冻:痢疾大便成果酱色+阵发性哭闹:肠套结大便灰白不黄:胆道阻滞2021/3/1016①一般用于三岁以下②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按指节分为三关:近掌侧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2021/3/1017③中医上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④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2021/3/1018⑤临床意义:三关测轻重——位置。红紫辩寒热——颜色。浮沉分表里——深浅。淡滞定虚实——颜色。2021/3/10192021/3/10202021/3/10212021/3/10222021/3/1023【小儿推拿手法】1、定义: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2021/3/10242、要求:①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②轻快、柔和、平稳、着实3、补泻: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2021/3/10254、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5、顺序: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操作次数)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2021/3/1026推拿手法分类:1、小儿推拿八法:按、摩、掐、揉、推、运、搓、捣2、其它手法:拿、捏脊、捻、拍法等3、复式操作法: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2021/3/1027垂直方向↓逐渐用力↓按而留之↓逐渐放松2021/3/1028在体表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抚摩,不带动皮下组织2021/3/1029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2021/3/1030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中指揉法多用(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2021/3/1031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①直推法: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指、中指的指面做直线的单方向的运动。除单手操作外,有时用双手交替进行;速度易快,200—300次/分。要求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2021/3/1032②旋推法——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2021/3/1033③分推法——分法,用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是曲线的。④合推法——与分推法相反。2021/3/1034⑤运推法——运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最轻)2021/3/1035双手掌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上下往返移动。用力对称,快搓忙移。2021/3/1036相对用力捏住↓逐渐内收提起↓持续不断揉捏拿五经、拿风池、拿肩井2021/3/1037有病治病,无病防病2021/3/10382021/3/1039①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南方多用,又称“翻皮肤”)。②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北方多)。2021/3/10402021/3/1041三指捏2021/3/1042二指捏2021/3/1043捏脊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穴等。2021/3/1044捏脊方法捏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2021/3/1045要领:↗捻动(食指、中指)捏住→提起→↘推动(拇指)2021/3/1046捻法(勒法):四肢小关节2021/3/1047拍法: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2021/3/1048特点:1、形态——点状、线状、面状。2、分布——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3、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4、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小儿推拿特定穴】2021/3/1049小儿推拿头面部穴位2021/3/1050小儿推拿背部穴位2021/3/1051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2021/3/1052小儿推拿手掌部穴位2021/3/1053小儿推拿手掌及前臂部穴位2021/3/1054五经穴(1)位置:五指末节罗纹面拇食中无小指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2)手法:旋推为补,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次数:100到500次。2021/3/1055(3)作用: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肝为将军,只清不补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肺为娇脏,可清可补肾无实证,只补不清2021/3/10562021/3/1057腑之穴(1)位置:胃——拇指桡侧二指节大肠——食指桡侧小肠——小指尺侧膀胱——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侧胆和三焦无特定部位(2)手法:上推为补,下推为泻,来回推为调,平补平泻,保健用调法。2021/3/1058(3)作用:大肠虚寒:用补法大肠湿热:用泻法(30min有效)小肠:泻法,代清下焦湿热胃:清法,食滞中焦2021/3/1059四横纹(1)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二节横纹(2)手法:掐,3-5次;或往返直推,约50次(3)主治:咳喘、腹痛、惊风2021/3/10602021/3/1061小横纹(1)位置:掌面,五指根节横纹处(2)手法:掐,3-5次;或往返直推,50次(3)主治:发热,烦躁2021/3/1062肾顶(1)位置:小指顶端(2)手法:以拇指端按揉,100-300次(3)主治:自汗、盗汗、解颅2021/3/1063内八卦(1)位置:掌心四周,以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至中指指根横纹的2/3为半径作圆(2)手法:顺时针或逆时针做运法,50次(3)主治:咳喘胸闷、呕吐泄泻2021/3/10642021/3/1065小天心(1)位置: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2)手法:拇指掐、揉、捣,30次(3)主治:惊风、神昏、失眠、心悸2021/3/1066头面四大穴

(外感表证)2021/3/1067天门(攒竹)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2021/3/10682021/3/1069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手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用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分推阴阳,使阴归阴位,阳归阳位。2021/3/10702021/3/1071太阳位置在颞侧的凹陷处。手法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2021/3/10722021/3/1073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手法两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掐1为1遍,3~5遍。

2021/3/10742021/3/1075止泻四法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2021/3/1076龟尾位置尾椎骨端手法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次数)100到300次。

2021/3/10772021/3/1078七节骨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手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下七节法。(次数)100到300次。2021/3/10792021/3/1080腹位置脐周大腹部。手法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次数)分推100到200次;摩腹5分钟。2021/3/10812021/3/1082脐位置肚脐。手法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两手拇指和食、中三指抓住肚脐抖,掌根振颤。(次数)揉100到300次,摩5分钟。2021/3/1083门穴2021/3/1084天门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手法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上推24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作用开启经穴,启迪智力,外感头痛2021/3/10852021/3/1086囟门:大脑之门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手法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或掌根放在前额,食中示三指自然放在囟门穴上摩揉)。作用摩法促进大脑发育、头痛惊风、鼻塞、高热冷敷降温2021/3/10872021/3/10882021/3/1089板门:脾胃之门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手法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次数)100到300次。2021/3/1090作用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掐板门治晕车。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2021/3/10912021/3/10922021/3/1093二扇门:腠理之门位置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手法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次数)掐5次;揉100到500次。作用掐揉二扇门能发汗解表,退热平喘,是发汗的有效方法。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多用于风寒外感。2021/3/10942021/3/1095箕门:水道之门位置: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手法: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次数)100到300次。作用:有较好的利尿作用,用于尿潴留、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2021/3/10962021/3/1097前臂三穴2021/3/1098三关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手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100到300次作用一切虚、寒病症2021/3/1099天河水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手法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次数)100到300次。作用

1.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清热而不伤阴分。

2.打马过天河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2021/3/10100六腑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手法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次数)100到300次。作用一切实热病症。2021/3/101012021/3/10102复式操作法特点:①特定的名称。A、根据操作形象——黄蜂入洞、二龙戏珠等;B、根据手法名称和操作穴位——运土入水、运水入土;C、根据操作功能和主治二定——按经搓摩、飞经走气。②特定的主治作用。③特定的操作程序。2021/3/10103黄蜂入洞【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次数】50-100次。【功效】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发热无汗。2021/3/101042021/3/10105运土入水【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脾土根沿掌跟运至肾水根下。【次数】100次。【功效】滋肾利尿。【主治】小便黄短频数、癃闭等。2021/3/10106运水入土【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肾水根沿掌跟运至脾土根下。【次数】100次。【功效】健脾润燥通滞。【主治】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痢疾2021/3/101072021/3/10108水底捞月【操作】用右手中指指端蘸上凉水从水底开始运至内劳宫,带跳动的手法,行走路线似月牙形,操作时配合用嘴吹气。【次数】30-50次。【功效】清热。【主治】发热、高热实证。2021/3/101092021/3/10110打马过天河【操作】A、运内劳宫——直接滴凉水于内劳宫,用运法在其周围操作,边操作边配合吹气。100次。B、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线从腕部总筋穴(大陵穴)弹打至肘弯(尺泽穴)。30遍。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弹击(但力度较差)。2021/3/10111【功效】清热、通经、行气。【主治】心经有热,邪陷心包(神昏、烦躁、谵语、高热等2021/3/101122021/3/10113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操作】A、揉脐及天枢(三指揉)2分钟。B、揉龟尾100次。C、推(上、下)七节骨100次。【功效】健脾理气止泄。【主治】治疗一切泄泻、痢疾的基本方。2021/3/10114总收法【操作】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指,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次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