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汪曾祺)-课件1资料讲解_第1页
职业(汪曾祺)-课件1资料讲解_第2页
职业(汪曾祺)-课件1资料讲解_第3页
职业(汪曾祺)-课件1资料讲解_第4页
职业(汪曾祺)-课件1资料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zhíyè)(汪曾祺)第一页,共17页。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职业》,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shūqíng)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第二页,共17页。一、汪曾祺的小说观念(guānniàn):小说是回忆突出的“回忆性特点”。汪曾祺写得最好的作品,大都是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那里有他童年生活的记忆和梦想,如《受戒》。其次描写(miáoxiě)昆明时期的生活,如《职业》。再其次才是北京期间的生活,如《讲用》。第三页,共17页。二、小说(xiǎoshuō)的散文化1、大量的风俗描写是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汪曾祺小说中的写景,主要就是对风俗的描写。这些风俗是人物生活的环境与背景,是主要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补充。一方面是因为(yīnwèi)汪曾祺学养丰富,知识渊博。另一方面因为(yīnwèi)他生性淡泊,崇尚自然,讲究情趣。第四页,共17页。2、汪曾祺的小说散文化也主要体现在小说结构上。情节因素弱。较少逻辑的、因果的关系,也较少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他更多关注的是生活,他在结构小说时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liúdòng)来“建构”。插入成分多。能够有机地完成了叙事功能,从而赋予作品一种自然恬淡的境界,营造了一个洋溢着浓郁地域风情的艺术世界。潜藏着一种内在的秩序:要传达的就是对于生活的执著,一种生活情趣,一种生命境界,一段感情状态。第五页,共17页。汪曾祺的小说营造了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纯然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童年记忆般和谐温馨的所在。作者把笔触投向“故乡”高邮的村镇,这里没有宗法的约束,没有现代文明的挤压与喧扰,有的是一派自然与随和,有的是任性率真的人情与人性。《受戒》里荸荠bíqí庵和尚们打牌、杀猪、吃肉、谈恋爱、找媳妇,虽然有违宗法制度和佛教(Fójiào)清规,却是真真正正的人性的舒展和生命的欢娱。三、和谐、乐观的色调和善良、美好(měihǎo)、健康的人性第六页,共17页。汪曾祺自称他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道德规范影响的知识分子(zhīshifènzǐ),在艺术气质上是一个有着浪漫气质和赤子之心的人,是一个主张发扬我们民族性中的同情、仁爱、互相帮助、相濡以沫这些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人。四、人道关怀(guānhuái)第七页,共17页。五、汪曾祺小说(xiǎoshuō)的语气语调与语言特点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是由他独特的语气、语调和语感共同形成的。总的特点是简洁干净、不重修饰、文白相间,节制(jiézhì)而富有弹性。第八页,共17页。汪曾祺自述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jīntiān)应该快活。第九页,共17页。这些“散文化”的短篇,很多取自他的生活、他童年(tóngnián)的记忆、他的故乡印象、他对传统的迷恋。他的小说总是:那些沉静美丽的乡村背景,那些从未听闻的民俗民风,那生活在传统中的各式各样的人们……作者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那些如流水般行进的情节之后,那些韵味余长的语言之后,那些精练短小的对话之后。他从不刻意地显现自己,让主人公们顶着圣人的帽子用哲理说教;他把文字交付给营造的一种意境,用艺术的手法去浸染它们。读他的小说,便总能感受到一种悠然、散漫、自由的味道,那种意味与风格,是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读汪曾祺小说(xiǎoshuō)有感第十页,共17页。正如那一篇最有名的《受戒》。明海与英子,那纯净的男孩女孩之间的感情,就着那闲闲散散的背景叙述,从芦花荡中撑着的小船中,给我一种萦绕徘徊在心间的韵味之美。这样的小说似乎没有什么结构可言,通篇都好似在聊天似的,自然而然构筑了那个情境。但也可见,汪曾祺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工夫,平实、简洁,极形象、极韵味。英子撑船接明海回家时两人的对话,那简单而又可爱的示爱,带有乡村纯朴干净的气息,全由汪曾祺那寥寥(liáoliáo)几笔的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出来,堪称文学创作中的典范。读汪曾祺小说(xiǎoshuō)有感第十一页,共17页。读汪曾祺小说(xiǎoshuō)有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rénshēng)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文章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第十二页,共17页。12、在写主人公叫卖声之前,作者先写了其他(qítā)几种叫卖声,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考查环境描写和次要人物的作用1.各种吆喝声形成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各种忙碌的叫卖声也为小说定调,表现了动荡年代生活的奔波劳碌,提供了社会背景(bèijǐng)。2.描写了卖糕饼的孩子的同行们,为卖糕饼的孩子的出场做铺垫。3.各种职业,各种风格,与卖糕饼的孩子的动听的叫卖声互相衬托,突出卖糕饼的孩子的特点:为了生活不得不牺牲童年的欢乐。4.前四种职业,男女老幼,本地外地,再加上孩子,基本概括了下层劳动者,表现了主旨:牺牲部分权利和自由,不得不为了生活辛苦奔波,表现了劳动的辛酸和劳动美。5.详略安排上,详写孩子的家庭情况,略写这几种职业的详细状况,引发读者对当时底层百姓生活的思考。第十三页,共17页。13、小说结尾(jiéwěi)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1.是游戏,孩子由职业叫卖声转变为游戏之声,也是对自己的揶揄调侃,表现了卖糕饼孩子的童心童趣。2.是幽默,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与其他孩童一样拥有童年的欢乐,包含辛酸,是含泪的笑。3.他在此处的吆喝声,本是其他孩子学他的,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自己也吆喝上了,出乎意料,戛然而止,引人回味(huíwèi)。4.再次重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有节奏感,音韵美。第十四页,共17页。14、小说(xiǎoshuō)以“职业”为题是不是太大了,改为“卖糕饼的孩子”好不好?为什么?1.从文章(wénzhāng)内容上看,小说写了各种职业的吆喝,表达了当时人们劳动的辛酸与劳动美。2.从情节上看:以职业为题,详略得当,详写孩子的职业,略写其他职业,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广度,引人同情与反思。3.主旨:孩子与前四种职业,基本概括了底层劳动者,共同表达了文章(wénzhāng)主旨:职业就是牺牲自己部分权利和自由,不得不为生活而心酸奔波。以卖糕饼孩子为题,主旨仅局限于对孩子的思考,不能代表当时所有的下层劳动者生活的心酸,不能反映社会的广度。第十五页,共17页。15、作者最《<职业>自赏》里写道:“一般以为《受戒》《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yìwài):《职业》试探究作者认可这篇小说的原因。1).人物:选取平凡人的平凡生活片段,表现当时昆明人们生活的更深更广的意义。2).情节:故事性不强,,没有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心理的复杂,不讽刺,不批判,在看似轻松的语言中表达(biǎodá)了对人生况味的思考。3).环境:选取就明显的民间地域性特点,特定时期的昆明,展现了一幅风俗画。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