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气道位置与气囊管理_第1页
定稿+气道位置与气囊管理_第2页
定稿+气道位置与气囊管理_第3页
定稿+气道位置与气囊管理_第4页
定稿+气道位置与气囊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气道——

位置管理及气囊管理2015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危重症专科小组1/14/20232014/01/042

目录

一、人工气道位置管理二、人工气道气囊管理1/14/2023一

二三脱管后应急处理防脱管措施位置管理措施四固定方法一、人工气道位置管理人工气道的种类口鼻咽通气道喉罩联合插管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套件气管切开套管1/14/2023(一)人工气道固定方法1.气管插管的固定:胶布法、绳带、支架法.1.气管插管的固定:绳带法1.气管插管的固定:支架法1.气管插管的固定:支架法1/14/2023(一)人工气道固定方法2.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二)位置管理

气管插管(ETT)深度

气管导管距隆突2-3cm经口:门齿22土2cm经鼻:鼻孔27土2cm儿童:口唇12土(年龄/2)

听诊——先听胃,后听肺听诊器放于上腹部,听诊胃内有无气过水声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是否对称

气管内OR食道内?观察双侧胸部起伏是否一致气管插管内有无冷凝湿化气检查气管导管位置的方法ETCO2监测出现ETCO2波形或ETCO2≥5mmHg,表明插管位于气道内SPO2监测观察SPO2升高者,表明插管在气管内检查气管导管位置的方法拍床头胸片,调节插管位置使位于隆突上2cm~3cm。纤维支气管镜确认是最准确的。检查气管导管位置的方法金标准!1/14/2023人工气道建立后的管理减少死腔量1.确定导管位置不移位

▲成人一般为22±2㎝

▲固定并记录好插管的长度:记录插入深度、外露长度

记录外露长度者若经口插管外露过长时,应适当剪掉部分外露插管2.气管切开时,系带松紧度为一指为宜。3.注意体位变化,头部、四肢的活动度,防止意外拔管。4.在麻醉清醒后需要注意沟通。5.凡插管后的病人要适当的进行约束、镇静,防止病人不耐管而自行拔管。1/14/2023(三)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患者原因谵妄:意识障碍:患者因意识障碍、烦躁而自行拔管。疼痛:夜间迷走神经兴奋,CO2潴留,而出现头痛、烦躁。与患者相关的其他因素:环境陌生、限制探视。医源性原因危险因素:ICU特殊的环境。相关因素:工作忙、缺乏经验、未镇静处理等。技术层面的因素:未充气时行通气、放气时吸痰、气囊处置不当、充气不够。1/14/2023(四)非计划拔管处理气管插管

8㎝内:吸净口鼻及气囊上的滞留物,放气囊,送回原来深度。

◆﹥8㎝:气囊放气,拔管,鼻导管或面罩给氧,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重新插入。气管切开

48小时内,保持气道通畅,请耳鼻喉科医生处理。

窦道形成后,吸痰,放气囊,重新插回导管,重新固定。1/14/20232023/1/14一

二气囊充气方法气囊概述二、人工气道气囊管理1/14/2023(一)气囊概述何为气囊?气囊是气管内导管的重要装置,可防止气道漏气、口咽部分泌物反流及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置入气管内导管后应使套囊保持一定的压力,以确保其功效并减轻气管损伤。作用:

固定插管封闭气道防止反流普通型气管插管气囊为枣核形,其充其量约为6~8ml,其作用于气道时产生的压力为“一条线”,即“”。可冲洗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后为“”,“圆柱形”其作用于气道产生的压力为“一个面”。普通插管“枣核型”可冲洗插管“圆柱型”在气管内可产生气囊皱褶,气囊上滞留物经皱褶入肺。气囊种类及区别:

微量误吸及锥形(梨形)套囊技术高容低压气管插管:一代二代三代1/14/2023正常成年人气管黏膜的动脉灌注压约42cmH2O毛细血管静脉端压力为24cmH2O淋巴管压力为5mmHg

气囊的压力要求气管导管套囊内压超过30cmH2O,对气管血流具有损伤作用,使气管黏膜血流开始减少达40cmH2O,可完全阻断血流,导致气管黏膜的缺血性损伤超过50cmH2O,导致柱状上皮的坏死,甚至气管壁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由此推测……

危重病护理临床实践.王欣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14/2023

为减少气囊对气囊壁的压力,在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最小漏气技术(MLT)

气囊的充气方法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定义:

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步骤:

1.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2.然后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3.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优点

不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有利于气管内导管的固定缺点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最小漏气技术(MLT)定义:

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步骤:

1.同MOV。2.然后抽出气体,从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为止。

最小漏气技术(MLT)优点

减少潜在的气道损伤(与MOV相比)缺点

易发生误吸对潮气量有影响导管移位气囊上气管粘膜干燥1/14/2023

气囊的充气方法充气球囊气囊充气管线气囊内压力建议25-30cmH2O1/14/202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

和治疗指南(2013)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2C)2.持续控制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可降低VAP的发病率(2B)循证方法应用:是否需要常规气囊放气常规要求:

每6-8小时放气囊一次,每次5-10分钟争议?气道血流重建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仅放气10分钟或更短时间不能防止因气囊内压力对气管黏膜的压迫性损伤进行正压通气的病人,难于忍受气囊放气。气囊放气导致肺泡通气不足,PEEP不能维持,造成心肺功能不稳定,引起循环波动。常规定期气囊放气—充气,反而使医师及护士忽视充气容积或压力的调整,出现充气过多及压力过高的情况。

建议:应用MLT技术进行气囊充气气囊不需常规性的放气气囊放气指征(When)重新调整气囊压力时评价气囊的漏气情况清除气囊上分泌物允许病人发声评价气管扩张情况放气囊的方法(How)充分吸引气道和口腔分泌物两人配合:

降低床头一人先将吸痰管置入气囊上方,呈备用状态令一合作者放气,放气同时进行气管内吸引

1/14/2023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气囊漏气未及时发现,造成通气量不足,CO2潴留及低氧血症气囊漏气的预防及处理预防:

密切观察比较吸入和呼出潮气量注意气囊压力监测处理:

常规做好紧急更换人工气道的必要准备,备好同样型号或偏小的气管插管及气切套管、简易呼吸器,一旦气囊漏气,及时更换1/14/2023气囊护理注意事项1.定时检测气囊压力应用压力表,每班测定一次,对于充血性心衰、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