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教案资料_第1页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教案资料_第2页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教案资料_第3页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教案资料_第4页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教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

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

第一页,共183页。第一(dìyī)讲序论从一篇文章和一个(yīɡè)案例讲起整合营销传播走向开放包容案例:IntelInside问题思考:1、你如何看待整合营销传播?2、IntelInside案例有什么启示?第二页,共183页。第三页,共183页。第四页,共183页。主要(zhǔyào)参考书目:[1]丹·舒尔茨等《整合营销传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2]汤姆·邓肯《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广告和促销建树品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观念(guānniàn)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5]大卫·艾克《品牌经营法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6]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7]曼弗雷德·布鲁恩《传播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第五页,共183页。

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理论创立者丹·舒尔茨第六页,共183页。汤姆·邓肯进一步提升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理论

第七页,共183页。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zhōnɡɡuó)的发展(卫军英整合传播著作)第八页,共183页。第二讲整合传播理论(lǐlùn)嬗变【本章重点及学习要求】传统营销传播面临严峻挑战。整合营销传播认为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通过实施双向沟通建立共同价值的关系。传统营销传播的困境及整合营销传播兴起的必然。要求清晰认识营销传播观念(guānniàn)的发展脉络,理解整合营销传播观念(guānniàn)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第九页,共183页。第一节营销传播观念(guānniàn)的发展一、营销传播概念及其发展概念理解——发展形式——主要观念二、产品推销时期的营销传播营销观念的演进(yǎnjìn)——从USP到品牌形象三、立足需求的现代营销观念4P——4C的转变,从产品到需求第十页,共183页。一、营销(yínɡxiāo)传播概念理解:必须关注它的两个组成部分:营销和传播。营销指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用以在自身或者客户之间创造价值转移(或交换)的一系列活动;传播或沟通,就是指思想传递以及(yǐjí)不同个体之间或组织与个体之间建立共识的过程。将这两个概念综合加以认识:营销传播就是指在一个品牌的营销组合中,通过建立与特定品牌的客户或者用户之间的共识而达成价值交换的所有要素的总和。第十一页,共183页。二、市场营销过程(guòchéng)中的营销传播角色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marketing)概念表述:市场营销是个人或集体通过创造(chuàngzào)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质的一种社会过程。市场观念的发展过程。由“4P”向“4C”的转化。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Cons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我对营销哲学的简单概括:需求对应模式。营销传播在整个营销体系中的价值越来越突出。第十二页,共183页。第二节传统(chuántǒng)营销传播的困境讲三个方面(fāngmiàn):一、传统营销传播的基本形态二、传统营销传播方式的共性特征三、传统营销传播面临的困境

第十三页,共183页。

一、传统营销沟通的基本(jīběn)形态

传统营销沟通的四种基本形式:广告、公共关系、销售促进以及人员推销。市场背景和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但是多年来一些基本的营销沟通方式却并没有多大变化。随着(suízhe)市场背景变化,对其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各种沟通形式本身也在应用中出现融合和交叉。第十四页,共183页。二、传统营销(yínɡxiāo)传播的共性特征其一,直线沟通其三,信息单纯其二,行为第一第十五页,共183页。什么(shénme)是直线沟通?包含着两层意思:1、指营销传播在信息传达中信息目标指向性非常明确,它毫不回避自己所包含的利益追求,一切信息传播的目标都是为了影响受众的态度或行为;2、指在传播环境的设定中,把信息与信息对象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垂直对应关系。这种垂直关系实际上也是媒体现实所决定的,因为大众传媒本身并不具备多重性的互动特征(tèzhēng),它只能够简单地对既定信息发布性传播。第十六页,共183页。如何理解(lǐjiě)行为第一?传统营销(yínɡxiāo)传播衡量大众传媒传播效果的一个显著指标就是促成目标对象的行为反应。建立在这种追求基础上的营销(yínɡxiāo)传播侧重于对象的直接行为反应,把促使交易达成作为单纯目的,简单地以目标顾客的购买行为考量营销(yínɡxiāo)传播和大众传媒的价值。它忽略了品牌与顾客之间的更进一步关系,其假设的前提是“信息促成顾客反应”,而不是“顾客选择性的评价各种信息”。第十七页,共183页。怎样理解(lǐjiě)信息单纯?营销传播对大众传媒的有偿使用这一特征,决定了它要充分考虑大众媒体信息传达的使用成本。因此为了能够突出信息的价值,并减少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影响,把传播重点放在了信息本身的设计之上。传统营销传播的许多经典理论都多少与此相关。比如“独特的销售(xiāoshòu)说辞”理论、定位理论以及各种创意理论也基本上都是围绕这点进行的。第十八页,共183页。由此而导致的天然(tiānrán)不足由此而导致的天然不足单向度强制性割裂传播与营销第十九页,共183页。三、传统营销面临(miànlíng)的困境单向度:信息采取定向方式发送,没有回馈。强制性:不论你是否认同,都必须接受。营销传播割裂:传统(chuántǒng)组织结构的必然结果,过于强调甚至夸大专业化,反而导致复杂化。比如:电子商务是营销还是传播?舒尔茨认为营销传播内容本身很简单:信息、激励。第二十页,共183页。第三讲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的兴起一、整合营销传播兴起的背景(bèijǐng)二、传播成为实现营销的依据三、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理解第二十一页,共183页。基本观点:

市场营销和营销传播在20世纪最后

10年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

面:其一是全球一体化所导致的全面竞

争格局;其二是信息时代多元选择(xuǎnzé)所形

成的新型传播障碍。种种迹象表明,21

世纪更是如此。第二十二页,共183页。

一、兴起背景:市场多元化与信息多元化20世纪中后期,整个社会形态是参照一种军事化模式而构建的。严密的权力组织和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是社会的结构模式,根据政治和军事利益需要世界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由各种强权集团所控制的传播管道(guǎndào),采取一种标准的“上令下达”方式,实行信息控制和信息封锁。冷战结束和全球政治集团的解体,全面开放的全球社会和全球市场才逐渐形成。与世界形势相一致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权力下移”,这意味着各种经济和市场壁垒随着政治军事对峙的崩溃而逐步走向开放。媒体和传播管道(guǎndào)也开始走向多元化,人们不再是从单一传播渠道了解各种资讯,也不仅仅只满足于对各种资讯具有充分的选择权,而且可以在对这些资讯进行选择和比较过程中,形成一种回应并把这种回应反馈给对方。第二十三页,共183页。媒体变化的有关(yǒuguān)数据:媒体数量的增加除了传统媒介的数量变化,还有新型媒介的加入,尤其是互联网的崛起。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拥有一台电视机的家庭只有10%,10年后超过90%的家庭拥有不止一台电视机。中国1981年全社会电视机拥有量为1600万台,平均(píngjūn)每百人拥有电视机1.6台,到1996年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31700万台,平均(píngjūn)每百人有26台。互联网的发展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媒体技术:无线广播问世38年后才拥有5000万个听众,电视拥有同样用户是在诞生13年后,而互联网从1993年对公众开放到拥有5000万用户,仅仅只有4年时间。第二十四页,共183页。二、传播成为(chéngwéi)实现营销的依据新的市场环境可用几句话简单概括:随着产品主导时代的过去,依赖产品本身差异获得消费者认同的几率越来越小。在这个时代拥有产品或其他销售优势并非最重要的,而赢得消费者注意(zhùyì)是获得认同的先决条件。同时获得注意(zhùyì)力的途径已经从产品本身转化与产品相关的信息传播。种种迹象揭示了一个现实:按照消费者需求形成产品、价格、通路和促销信息,这些似乎都不难完成,但是仅仅凭借这些如果没有与消费者实现良好的沟通,营销价值也无法实现。因此,营销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传播,正所谓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第二十五页,共183页。产品差异化确立方式主要是4P,但是仅仅这样并不能保证消费者认同。认同包含了注意、理解、信任,并且愿意(yuànyì)与此达成进一步关系。而这些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传播和沟通。营销(yínɡxiāo)价值实现消费者的认同(rèntónɡ)产品差异化获得注意力第二十六页,共183页。一个简单(jiǎndān)的结论:市场营销价值实现很大意义是建立(jiànlì)在营销传播基础之上。所谓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传播本身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传输,它是多渠道的互动交流。因此需要整合营销传播。

第二十七页,共183页。三、对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的概念理解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xìnxī),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美国广告公司协会第二十八页,共183页。舒尔茨定义(dìngyì):整合营销传播是发展和实施针对现有和潜在(qiánzài)客户的各种劝说性沟通计划的长期过程。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是对特定沟通受众的行为实际影响或直接作用。整合营销传播认为现有或潜在(qiánzài)客户与产品或服务之间发生的一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接触,都可能是将来信息的传递渠道。进一步说,整合营销传播运用与现有或潜在(qiánzài)的客户有关并可能为其接受的一切沟通形式。总之,整合营销传播的过程是从现有或潜在(qiánzài)客户出发,反过来选择和界定劝说性沟通计划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第二十九页,共183页。汤姆邓肯定义(dìngyì):简单地说,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运用品牌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的过程。具体而言,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交叉作用(zuòyòng)过程,一方面通过战略性地传递信息、运用数据库操作和有目的地对话来影响顾客和关系利益人,与此同时也创造和培养可获利的关系。第三十页,共183页。第四讲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方案【本章重点及学校要求】整合营销传播既是一种战略观念也是一种执行过程。它运用一种全方位的整合方式来考虑营销传播需求,并以单一取向的手法来呈现一个企业、品牌或服务。因此系统化成为整合营销传播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整合营销传播的工作流程涉及实施原则(yuánzé)、组织构架及基本的策略规划步骤,战略目标定位和系统化战术管理。第三十一页,共183页。第一节整合传播(chuánbō)的工作流程一、整合营销传播工作(gōngzuò)原则二、构架整合营销传播组织三、设计策略性的流程规划四、制定完善的计划方案第三十二页,共183页。一、整合营销传播工作(gōngzuò)原则一致性与协同性原则在整合营销传播上,最重要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就是进行协调使之保持一致。如果要简单地从管理角度对整合营销传播进行概括,不论是就其工作目的还是究其工作性质(xìngzhì)而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保持一致性与协同性,因此我们称之为整合营销传播的原则。第三十三页,共183页。保持(bǎochí)一致性与协同性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则多种媒体多重机构(jīgòu)多项功能(gōngnéng)管理协调整合传播第三十四页,共183页。保持一致性是一个最基本的传播管理要求,整合营销传播受到普遍重视的主要原因,就是随着营销传播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各种接触方式所形成的信息以及各种信息的内涵往往出现混乱甚至是相互抵牾,因此必须(bìxū)采用某种方式使信息具有一致性。一致性不仅可以降低不同营销传播过程中的自我消耗,而且在减少营销传播成本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品牌信息更加清晰。一致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其一是信息统一,所有传播管道和所有接触点都必须(bìxū)达成一致;其二是信息连续,在传播过程中所有传播管道和所有接触点要有连贯性,不能前后不一。第三十五页,共183页。第三十六页,共183页。第三十七页,共183页。二、构架(ɡòujià)整合营销传播组织整合营销传播管理是一项跨职能的计划管理,它在与客户(kèhù)建立关系时会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需要设置一个跨职能部门来承担起这个责任,以确保所有品牌信息传播沟通的一致性,协调各种营销传播项目的时间和进度安排,以及在有必要解决问题和利用机会的时候,有能力在各相关的营销传播部门之间重新分配企业预算。第三十八页,共183页。第二节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的战略协同整合营销(yínɡxiāo)传播计划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八股般的章法。大体说这个计划应该包含的内容,必须阐述什么时候运用什么营销(yínɡxiāo)传播职能和媒体手段,并且将其运用到怎样的一种程度。不论这个计划形式如何,它都必须包含三个基本的要素:目标、战略和战术。所以整合营销(yínɡxiāo)传播计划也被称作是战略计划,因为它不仅规划短期行为而且也规划长期行为。第三十九页,共183页。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计划递进程度综合广告(guǎnggào)促销定位建立(jiànlì)品牌单一促销

长期

计划决策的战略影响和战术影响关系

时间

短期

影响

高第四十页,共183页。三、战略性开发(kāifā)步骤:零基计划过程整合营销传播主要职能是帮助组织获得、保持和扩大顾客群,所有目标和战略均直接或者间接以此设计。达成目标过程中市场背景不断变化,因此整合营销传播计划,是一个针对新的市场背景的全新规划。这就是所谓零起点计划(即零基计划),也就是说要基于现有品牌和市场环境(huánjìng)来确定目标和战略的计划,现有条件在这里被看作是零起点。这个计划不是对过去计划的简单重复,而是新的市场背景和新的品牌位置对营销传播功能提出新的要求。第四十一页,共183页。零基计划(jìhuà)过程:监督和评估整个整合营销传播工作,以此(yǐcǐ)确定绩效和职责。8.评估(pínɡɡū)绩效着手进行营销传播测试,努力发现整合营销传播更有效的方法。7.测试市场营销传播组合明确每个营销传播计划开始和结束时间。6.确定(促销)时间确定全部营销预算为多少,然后确定这些资金在所选定的营销传播职能之间如何分配。5.确定预算确定应该用哪种营销传播职能以及运用程度。选择品牌信息和承载工具。对每个战略用一条基本原理加以支持。4.发展战略和基本原理明确必须要完成哪些营销传播计划。3.确定营销传播目标细分各种不同的顾客和潜在顾客,确定应该定位于哪些人群及其程度如何。2.分析目标市场和品牌关系总结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有关品牌的条件;确定过去一年里所运用的营销传播职能和媒体形式的成功之处。1.SWOT分析描述步骤第四十二页,共183页。完整的零基计划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战略开发和战术达成,战略开发的起点就是SWOT分析。SWOT分析关注影响产品或者品牌的四个要素:组织内部(nèibù)条件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组织外部条件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第四十三页,共183页。基于SWOT分析的整合(zhěnɡhé)传播计划过程:营销传播(chuánbō)组合支持(zhīchí)功能区计划区分优先次序的SWOT优

势劣

势机

会威

胁应该利用的重要优势和机会应该处理的关键劣势和威胁营销传播目标目标市场品牌定位营销传播战略信息策略

互动战略促销战略

媒体策略引导功能区计划

第四十四页,共183页。第五讲整合营销传播中的战术(zhànshù)管理战术运作是关于战略构想的操作落实,关注具体实施问题,使策略性考虑变成直接可感的接触形式。涉及到多方面的操作细节问题,包括整个计划的预算管理、时序安排和传播效果等。传统广告的许多手法在这里可以充分(chōngfèn)施展。第四十五页,共183页。一、整合(zhěnɡhé)中的双向纬度与系统优化整合营销传播的传播和沟通对象不仅仅是顾客和潜在顾客,还有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包括了企业内部人员。这种内外一致的沟通要求就是双向沟通纬度。内部沟通也是一种双向交流,它与外部沟通一样也有自己的传播纬度和沟通系统。诸如公司简报、内部网络、电子邮件、员工大会以及(yǐjí)墙报公告等等。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战术问题,最终还必须反映在财务上和策略上的整合,因此重要的是如何保持整个系统优化。第四十六页,共183页。二、管理整合与品牌整合

正如舒尔茨所说的那样(nàyàng),包含了在公司水平上的整合与在品牌层面上的整合两个方面:整合公司传播(chuánbō)由任务、价值、战略远见推动以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为重点整合营销传播由品牌任务、价值(jiàzhí)、和战略远见推动以市场和群众为重点(如整体的潜力)标准实体/形象标准实体/形象第四十七页,共183页。三、舒尔茨的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构架舒尔茨1993年时候并未提出具体方法。此后10年他本人一直纠缠在战略与战术的界定中。为体现理论的战略超越性,又必须顾及战术层面的具体应用,直到2004年才提出了5大步骤:识别客户与潜在客户——评估客户与潜在客户的价值——创建(chuàngjiàn)并传递信息与激励——评估客户投资回报率——预算、分配与评估。第四十八页,共183页。舒尔茨对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的贡献从理论上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概念并力图使之成为系统的理论。提出了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这一命题,确定(quèdìng)了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属性。把整合营销传播从战术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操作模式。第四十九页,共183页。四、邓肯的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构架邓肯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持续增加销售、利润和品牌权益的过程,为此他提出(tíchū)了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型:第五十页,共183页。

数据库和信息技术SWOT分析、零基础策划(营销(yínɡxiāo)沟通职能和媒体)品牌信息(品牌定位和创意的战略(zhànlüè)统一)媒体与大众,补缺市场和互动(自发的和创造性的品牌接触)跨职能(zhínéng)组织(监督和评价品牌关系)广告、人员销售、促销、客户服务、包装、公关、电子商务、展览、直接反应、赞助等品牌关系(获得、保留和发展顾客)销售、利润和品牌权益邓肯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型第五十一页,共183页。邓肯对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的贡献进一步提升整合营销传播思想,并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框架。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的终极价值,以及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追求。拓宽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操作(cāozuò)范围,使之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第五十二页,共183页。第六讲整合传播(chuánbō)过程与模式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操作方法,整合营销传播既是一种战略观念(guānniàn)也是一种执行过程。系统化就成了整合营销传播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认识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构架就是对其过程和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分析,以保证运作的规范化。第五十三页,共183页。第一节基于对象(duìxiàng)的传播过程一、顾客的品牌(pǐnpái)决策过程与决策步骤二、顾客选择中的体验性决策和习惯性决策三、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四、营销传播中的一般传播模式应用五、受众接受困惑: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干扰第五十四页,共183页。B.相关的内在心里(xīnli)过程

一、整合营销传播从顾客出发考虑营销传播,首先要认识(rènshi)顾客的品牌决策步骤与决策过程。(消费者决策过程基本模型)A.消费者决策制定过程各个阶段问题(wèntí)认识信息调研动机选择评价购买决策购后评价知觉态度形成整合学习第五十五页,共183页。二、消费者的很多购买决策是习惯性或例行性选择过程,很少会花费更多努力,或者(huòzhě)根本不进行外部搜索或者(huòzhě)选择评价。

体验模型(móxíng)

习惯重复模型(móxíng)识别问题(wèntí)或机会评价选择的感觉、好处制定购买决策评价决策识别问题或机会制定购买决策评价决策第五十六页,共183页。三、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zhǔyào)因素人际因素(yīnsù):文化和亚文化、社会阶层以及家庭和相关群体(参照群体、意见领袖等)。非人际因素(yīnsù):环境等外部影响(时间、场所、环境等)第五十七页,共183页。四、营销(yínɡxiāo)传播中一般传播模式应用施拉姆认为“信息源能编码,信息传播终端能解码,只能以各方所具有的经验为条件”。科特勒依据基本传播模式总结的营销沟通模式:沟通的主要参与者——发送者和接受者;沟通的主要工具——信息和媒体;沟通的主要职能——编码、解码、反应和反馈;最后是系统中的干扰噪音。营销沟通反应的主要模型:AIDA模型、效果层次模型、创新(chuàngxīn)扩散模型、信息处理模型等第五十八页,共183页。五、受众接受(jiēshòu)的困惑:系统性和

非系统性干扰系统性因素具有常规性特征,在信息设计中可采取信息强化或者信息冗余等方法(fāngfǎ)加以规避;非系统性因素往往由于其不可预见性原因,在信息传播中属于无法规避的干扰。根据其性质大致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曲解或误解、干扰、中断、混乱、不一致性等。如同人际传播一样,每一种产生失误的原因都会出现在营销传播之中。第五十九页,共183页。

第二节营销与传播的全面(quánmiàn)统一一、整合营销传播寻求有目的地对话二、有目的对话中的5个基本要素三、以顾客(gùkè)认知为基础的营销传播关系四、选择性信息接触:营销传播中被忽视了的接受元素五、传播动因转变确立信息整合中的新型营销传播模式第六十页,共183页。

一、什么(shénme)是有目的地对话

有目的地对话是指公司或者品牌在营销传播过程中,所传输的信息不仅是单纯的商业推介,而是一种对顾客和关系利益人的利益关怀。有目的地对话还意味着公司或者品牌在设计其营销信息时,需要有所选择,不能无差别地推动(tuīdòng)传播互动过程。第六十一页,共183页。二、有目的(mùdì)对话的5个基本要素有目的对话体现出一种互动机制,为保证传播系统互动交流,将其基本要素概括为“5R”:从消费者角度是寻求追索(Recourse)、认可(Recognition)、响应(Responsiveness),从公司方面则是为了强化(Reinforce)消费者支持就必须采取(cǎiqǔ)尊重(Respect)的态度与其展开对话。第六十二页,共183页。三、以顾客认知为基础的营销

传播(chuánbō)关系传统营销传播把研究重点集中在传播者确定的可控变量(如信源和信息因素)与传播效果或反应变量(如注意、理解、态度、购买目的)之间的关系(guānxì)。不能解释这些反应发生的原因,因此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黑箱”。传统的营销传播模型,在流程设计上大都把营销者作为信息源来构建营销传播模型。随着消费者信息认知中自我因素的加强,选择性接受变得愈来愈加突出,顾客主导性因素导致营销传播过程甚至传播流向转变,新型的传播关系(guānxì)模式随之产生。第六十三页,共183页。

认知反应(fǎnyìng)态度购买意图两种理解消费者反应本质(běnzhì)的认知模型:广告(guǎnggào)展露对产品和信息的想法对信源的想法对广告表现的想法

度购买意图对广告的态度

1.消费者认知反应模型第六十四页,共183页。2.说服(shuōfú)过程的推敲可能性模型说

息有没有激发起加工动机(dòngjī)?主题的涉入程度;相关的行为;失调的唤起;认知的需求

是有无(yǒuwú)加工能力?注意力分散;信息理解度;主题熟悉程度;适当的图解;恐惧的唤起

认知结构有无改变新认知结果是否保存在记忆中?与过去相比,不同的反应是否变得更加突出了?认知加工过程的性质(初始态度,正反面观点)先入为主好感先入为主反感没有先入之见持久的正向态度改变(说服)持久的负向态度转(自食其果)态

度暂

时转

变否是有没有提供说服线索?自我表现的动机;需求的特征;评价式理解;信源的特征等否保留或重新获得初始态度否是(有利)否(不利)第六十五页,共183页。四、选择性信息接触:营销(yínɡxiāo)传播中被忽视了的接受元素

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指有选择性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倾向。”在传播接受中,这种选择性心理就成为受众信息接受的内在操作机制,通常可分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这种接受现象对基于线性传播流程(liúchéng)构建的营销传播过程而言,一个最大的冲击就是受众或者说目标顾客价值显得日益突出。第六十六页,共183页。五、传播动因(dònɡyīn)转变确立信息整合中的新型营销传播模式受众价值突显使原本作为信源角色的营销者变成一个作为信宿角色的信息接受者。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是传播本身的闭合模式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传播角色却出现了互换或者说是交替变化和相互交融。有利于信息整合的新型营销传播模式,应该是信源与信宿的平等,信息内容的一致与传播渠道的统一,并且通过尽可能的直接(zhíjiē)关联谋求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第六十七页,共183页。信息整合中的新型营销传播(chuánbō)约略模式噪音外部干扰(gānrǎo)、系统障碍、信号错误等信息(xìnxī)端点产品、品牌及营销管理者等信息整合利益需要价值渠道选择大众传媒以及各种媒体和非媒体接触途径信息端点客户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反馈5R响应、追索、识别、尊重、强化第六十八页,共183页。这个约略模式简化和省略了营销传播中很多技术性细节,把描述的重点(zhòngdiǎn)集中在营销传播的两个端点上。营销传播中信息流向是彼此(bǐcǐ)互馈式。客户和公司同是信息发送者也是信息接收者。信息经过有意无意的整合,采取相应渠道流向对方。传输过程中每个步骤互为作用。信息整合是对利益、需要和价值的集中。响应、追索、识别、尊重、强化,成为品牌和顾客之间实现预期效果的共同意向。第六十九页,共183页。第七讲关系(guānxì)的价值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超越了单纯的营销传播(chuánbō)信息传达和简单的对受众行为影响追求它把发展顾客和相关利益者的关系作为自己的价值核心是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的创新所在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通过关系构建达成品牌资产第七十页,共183页。关系成为创新价值(jiàzhí)的核心一、创新营销体系的价值核心:建立关系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关系模式三、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jīběn)目标与终极价值追求第七十一页,共183页。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héxīn):建立关系企业和顾客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满足的关系。企业压倒一切的目的就是培养(péiyǎng)愉快而忠诚的顾客,因为只有顾客(而非产品或其他)才是企业的命脉。从交易性营销(transactionalmarketing)转向关系营销(relationshipmarketing)——即在企业与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保持并稳固一种长远关系,进而实现信息及其他价值的相互交换。第七十二页,共183页。关系(guānxì)的价值:1.丧失老顾客的代价。因产品低劣、服务恶劣而造成的顾客流失是很难用广告争取回来的,而损失掉的利润则是该顾客对这个企业的终身价值。2.争取新客户的代价。进攻型营销(yínɡxiāo)的代价往往大于防守型营销(yínɡxiāo)的代价。目前争取一名新客户所付出的营销(yínɡxiāo)广告和促销代价是维持一名老客户的5~8倍。3.忠实顾客的价值。生产商的利润90%来自于回头客,只有10%来自零散顾客。老顾客少损失5%便可以增加25%~85%的利润。第七十三页,共183页。市场营销中的关系(guānxì)层级:层次名

称关

征1基本交易关系企业出售完产品后,不再有任何形式的后续活动2反馈式关系企业(或推销员)售出产品,鼓励顾客在遇到麻烦时打电话给他们3责任关系销售人员在产品售出后马上给顾客打电话,落实产品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询问是否有任何改进建议活不满意地方。这些信息有利于企业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4前摄关系销售人员或者企业的其他人员定期拜访顾客,向他们提供进一步的产品使用方法或新产品信息5伙伴关系企业一直与顾客(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寻求获取更好价值的途径第七十四页,共183页。二、整合营销传播关系(guānxì)实现模式1.影响行为2.从现有或潜在的客户出发3.运用一切接触(jiēchù)方式4.获取协同优势5.建立关系舒尔茨归结的IMC的五个重要(zhòngyào)特征:第七十五页,共183页。

邓肯认为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是一个持续增加销售、利润

和品牌权益的过程,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

传播(chuánbō)模型:

数据库和信息技术SWOT分析(fēnxī)、零基础策划(营销沟通职能和媒体)品牌信息(品牌定位和创意的战略统一)媒体与大众,补缺(bǔquē)市场和互动(自发的和创造性的品牌接触)跨职能组织(监督和评价品牌关系)广告、人员销售、促销、客户服务、包装、公关、电子商务、展览、直接反应、赞助等品牌关系(获得、保留和发展顾客)销售、利润和品牌权益

第七十六页,共183页。三、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目标与

终极价值(jiàzhí)追求从舒尔茨到邓肯,期间还有许多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其观点并不完全一致,而对整合营销传播所追求的基本目标认识也有差异。在这里整合营销传播表现出了其属于战术层面和战略层面两个不同层级(cénɡjí)的战略目标,汤姆·邓肯对整合营销传播终极价值的理解是对舒尔茨以来有关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他把整合营销传播的终极追求归结为品牌资产。第七十七页,共183页。在邓肯的品牌资产方程式中,沟通(gōutōng)和传播是建立品牌资产的前提,是品牌关系的驾驭者:沟

通品牌(pǐnpái)关系品牌(pǐnpái)支持度品牌资产=

第七十八页,共183页。第八(dìbā)讲品牌与品牌认同多维视角的品牌认识(rènshi)。历史、现状与未来。品牌包含了多重因素,不是简单的商标和符号。品牌认同的四个方面:产品、企业、人、符号。在同质化时代我们依靠品牌区分商品。品牌附加值。第七十九页,共183页。一、品牌观念(guānniàn):历史与发展品牌现象古已有之,品牌作为现代广告策划方式在20世纪初期已经形成。大卫·奥格威是品牌形象理论(lǐlùn)的最初倡导者。其最大贡献并非为产品差异化提供新的方法,而是彻底改变了拘泥于产品本身的思维模式。品牌理论(lǐlùn)经过多年发展,日渐复杂化和宽泛化,相关的理论(lǐlùn)研究和认识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大卫·艾克(DavidA.Aake)对品牌理论(lǐlùn)做出进一步发展的第八十页,共183页。二、品牌(pǐnpái)内涵与品牌(pǐnpái)价值:

感觉与真实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品牌定义(dìngyì)。邓肯认为:“品牌即指所有可以区分本公司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的信息和经验的综合并为人所感知的内容。”品牌包含了一定的真实可感成分,它是产品物质特性的体现。但它所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功能价值,而且还有一种感觉价值。第八十一页,共183页。三、消费者需要(xūyào)的不再是产品

而是品牌1987《福布斯》(FORBES)专栏作家布洛克对万宝路香烟的品牌调查。“IntelInside”品牌推广。“物的有用性”价值通常都处于过剩状态,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来自产品功能方面的影响比重相对会越来越小。选择的天平会大大地朝着产品所代表的关联因素倾斜(qīngxié),而且主要是指向与消费者认同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第八十二页,共183页。四、品牌(pǐnpái)关系是一种认同:

产品、企业、人、符号大卫·艾克在他的著作(zhùzuò)中提出了品牌认同的概念。品牌认同包括了四个全然不同的重要概念:即品牌是产品、品牌是企业、品牌是人、品牌是符号。第八十三页,共183页。品牌(pǐnpái)就是产品1.品牌与产品类别结合(jiéhé)。如:海尔、娃哈哈。2.品牌与产品品质结合(jiéhé)。如:克里斯蒂(CD)、卡尔文·克莱恩(CK)3.品牌与产品用途结合(jiéhé)。如:宝洁的海飞丝。4.品牌与使用者结合(jiéhé)。如:耐克、奔驰。5.品牌与产地相结合(jiéhé)。如:蒙牛、瑞士手表。第八十四页,共183页。品牌(pǐnpái)就是企业其一,企业的管理(guǎnlǐ)品质。如:丰田汽车。其二,企业的创新精神。如:微软、诺基亚。其三,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松下、强生。第八十五页,共183页。品牌(pǐnpái)就是人不仅代表了品牌的个性因素,而且也展示了品牌与顾客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一,消费者会选择符合自己认同、或者表达自己认同的品牌。其二,一个人的认同往往会涉及到其与外围的关系。其三,品牌认同有利于加强产品属性(shǔxìng),使产品功能更加强大。第八十六页,共183页。品牌(pǐnpái)就是符号品牌的基本(jīběn)外化形式就是符号(标识)。品牌符号包括了音、形、字、色等基础要素,以及与这些符号相关联的所有隐喻。成功的品牌符号系统是品牌精神和品牌价值的集中折射。第八十七页,共183页。第九讲品牌(pǐnpái)关系与品牌(pǐnpái)价值从品牌(pǐnpái)关系中获得什么?品牌(pǐnpái)利益。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企业从品牌(pǐnpái)中不仅获得超额利润。整合营销传播对社会价值的追求。世界公民。消费者的双重需求。使用价值与情感体念。比如房地产品牌(pǐnpái),卧不过三尺。居住空间的初级需求与情感体念。把无奈说成故意。第八十八页,共183页。第一节整合传播建立可获利品牌(pǐnpái)关系一、品牌(pǐnpái)作用在于建立一种特殊关系二、品牌(pǐnpái)关系的内涵与品牌(pǐnpái)关系剖析三、顾客和相关利益者决定了品牌(pǐnpái)的价值四、有利可图是建立品牌(pǐnpái)关系的前提五、发展与归结:整合营销传播造就品牌(pǐnpái)关系第八十九页,共183页。一、品牌作用在于建立一种(yīzhǒnɡ)特殊关系品牌究竟具有什么作用?单纯市场营销角度对品牌作用界定,可归结为标识作用、品质保证、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创造超值能力以及品牌文化导向等。从整合营销传播视野中看,我们最多只能说这些只是品牌经营的结果但并不是品牌经营的目的(mùdì)。把品牌上升为一种文化导向是品牌经营的最大追求。它不仅表明品牌的市场号召力,而且也表明品牌在与顾客以及整个社会的对话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由品牌所创造的价值追求,已经超越了一般商业意义而上升为某种社会精神象征。第九十页,共183页。二、品牌关系(guānxì)的内涵与品牌关系(guānxì)剖析整合营销传播对传统市场营销观念的一个发展,就在于它对关系的重视。在4C理论中作为第一位要素(yàosù)存在的是消费者需求和欲望(Consumerswantsandneeds)。整合营销传播以此作为理论基础,但却超越了单纯的消费者需求,认为创建并传播品牌信息不仅要考虑消费者而且要考虑相关利益者。整合营销传播的关系指向,主要就是品牌与顾客和相关利益者的关系。第九十一页,共183页。品牌关系(guānxì)中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guānxì)层级:政府、社团社区、股东、金融机投资团体、特殊利益集团、供应商、分销渠道(qúdào)、同业、媒体、营销传播代理机构等

客第九十二页,共183页。三、顾客和相关利益者决定(juédìng)了

品牌的价值大卫·艾克品牌(pǐnpái)资产评价的十大要素,通过5大类10小项评估品牌(pǐnpái)资产价值。认为品牌(pǐnpái)资产价值主要来自品牌(pǐnpái)知名度、品质认同度、品牌(pǐnpái)联想度和品牌(pǐnpái)忠诚度。忠诚度是核心。汤姆·邓肯认为:来自各种相关利益者的支持程度越深、范围越广,该品牌(pǐnpái)就会越强大。第九十三页,共183页。品牌(pǐnpái)资产评估要素:品牌忠诚度评价1.价差效应2.满意度/忠诚度品牌认定/领导性评价3.品质认定4.领导性/受欢迎程度品牌区隔/联想性评价5.价值认识6.品牌个性7.企业联想品牌知名度评价8.知名度市场状况评价9.市场占有率10.市场价格、通路覆盖第九十四页,共183页。品牌关系强度(qiángdù)层级:品牌已经进入了顾客(gùkè)购买清单顾客很自豪(zìháo)地展示品牌并对其充满感情顾客在购买过程中与公司交流顾客之间相互交流顾客主动推荐该品牌

拥护者

团体

相互联系

身份

了解

低多

少第九十五页,共183页。四、可获利是建立品牌关系(guānxì)的前提任何品牌不论如何构建自己的关系,都不可摆脱一个现实的命题:品牌的创建和维护需要资金,而且很大意义上创建和维护品牌的成本要大于一般性交易,所以品牌必须要同时能够增加销售或者降低经营成本。必须保证与顾客利益之间的平衡,以免导致品牌关系和整合传播障碍。如果一个品牌在创立或者在维持顾客关系过程中,试图把自己的主要追求或者多余成本转嫁到顾客身上,那最终结果只能是失去顾客。汤姆·邓肯在谈及有利可图的品牌关系时认为:当顾客被诱导去购买他们不需要或者不想购买的商品时,公司拿来冒险的不仅是名誉,而且是丧失受众(shòuzhònɡ)。可获利的品牌计划,主要来自于销售的增长和成本的降低。第九十六页,共183页。可盈利的顾客(gùkè)关系:对成本的影响对销售/利润的影响与现有顾客交易成本较低顾客关系可分期分摊获得成本品牌拥护者的忠诚减少了宣传费用掌握满意顾客比较容易忠诚顾客的购买更多忠诚增加了长期顾客的价值顾客流失的减少增大了销售失望顾客可能散布不利言论影响利润第九十七页,共183页。顾客从品牌关系中所获的具体(jùtǐ)利益

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降低风险。科特勒称之为消费者的“可觉察风险”,主要是指消费者所负担的购买风险。2.减少成本。购买不仅需要花费金钱而且还需花费时间和精力,这些时间和精力也是消费者的成本。3.提高效率。主要指公司及品牌(pǐnpái)对顾客的服务效率。整合传播首先区隔和辨认顾客,个性认知有助效率提高。4.增加联系。指顾客与品牌(pǐnpái)之间与日俱增的感情联系。顾客拥有品牌(pǐnpái)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对品牌(pǐnpái)的拥有感,尤其是对更体现社会性特征的品牌(pǐnpái)。第九十八页,共183页。五、整合营销传播造就(zàojiù)品牌关系早期整合营销传播首先作为一种媒体操作手段而兴起,1993年舒尔茨、田纳本和劳特朋合作出版《整合营销传播》正式建立这一理论体系时也没有将其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问题提出。同一(tóngyī)时期大卫·艾克的著作中也并不是采用整合传播观点来看待品牌的,可以说艾克对品牌本身的认识还只是从传统营销传播向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过渡。汤姆·邓肯把品牌关系确定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价值追求,提出了关系利益人概念,并围绕这些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使相关认识得到延伸,从而使整合营销传播摆脱了早期的困扰,即基于媒介和信息整合需要所形成的战术性操作追求,而上升为一种战略意义上的追求。第九十九页,共183页。但是对于品牌的认识

仍旧(réngji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大卫·艾克:“品牌的价值无法精确地评估,但可以大略地估算。由于误差很大,这些估算不能用于评估营销计划,只能说明创造了多少品牌资产。这些估算还不能为制定(zhìdìng)品牌创建计划和编制预算提供参考。”既然品牌价值不能准确估算,而且这种估算也不能作为操作计划参考,这就涉及到对于品牌及品牌资源的价值该如何看待,对此我们的基本倾向是:品牌是整个营销价值链中的一种整合资源。第一百页,共183页。第二节品牌(pǐnpái)价值与品牌(pǐnpái)资源整合一、模糊与明晰:品牌资产的不确定性二、认识品牌在整个营销(yínɡxiāo)价值链中的地位三、品牌资源整合:从价值链到核心竞争力四、品牌资源的整合的路径与方法五、以品牌关系为中心的整合营销(yínɡxiāo)传播体系第一百零一页,共183页。一、模糊与明晰(míngxī):品牌资产的

不确定性及其理解品牌价值建立在品牌资产确认之上,但品牌资产是什么?大卫·艾克:“与品牌名称和符号相联系的附加在产品或服务上的品牌财产”。这些财产从消费者认知角度分为(fēnwéi)4个方面:品牌知名度、品质认定度、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度。从市场状况看,市场占有率以及价格、通道也是作为品牌资产评估的一个重要参照值。第一百零二页,共183页。问题(wèntí)由此而来:在所有这些参照指标(zhǐbiāo)中,除了市场指标(zhǐbiāo)是可以确定说明外,其他所有指标(zhǐbiāo)都或多或少处在相对模糊状态之中。之所以说品牌资产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主要因为相关指标(zhǐbiāo)都是来自于消费者的感性关联,同时相关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也并不能完全排除认知中的不确定因素。第一百零三页,共183页。品牌知名度比较容易(róngyì)判断:品牌知名度反应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能见度,在品牌资产中它代表了顾客对品牌的熟悉程度。它可以影响顾客对有些产品的认知和口味,知名度就是购买的驱动力。但是对很多产品或品牌,知名度并不能代表消费者认同(即该指标所代表的消费者评价)。知名度需要通过其他(qítā)指标得到进一步确认,比如与美誉度或者指名率结合,以确定知名度的有效性。第一百零四页,共183页。品牌联想更加(gènjiā)复杂感性:品牌联想度是所有把顾客与品牌相互联系的事物,包括了顾客的想象(xiǎngxiàng)、产品的归属、使用的场合、企业联想、品牌个性符号等。既有企业或者品牌由于自身特征所建立起来的联想元素,又有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生活阅历的自由联想。品质认定是品牌联想的特殊形式,直接关乎到对品牌的形象评价,通常消费者选择时对品牌品质判断分为:优等/一般/劣等、高品质/低品质、最佳品质/最低品质、一致性品质/非一致性品质等等。第一百零五页,共183页。基本(jīběn)看法:品牌资产中这些重要的指标值,表面上看来非常明晰,其实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然,模糊和不确定性并不是说品牌资产不重要,而是说需要一种更加清晰直白的逻辑。邓肯的理解更多是基于营销(yínɡxiāo)传播的角度,认为品牌资产主要来源于公司与顾客以及关系利益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基于关系的品牌资产,主要是一种感性资产。但邓肯的认识中由于品牌资产扩大化,也在无形中为自己设置了进一步操作障碍。第一百零六页,共183页。二、认识(rènshi)品牌在整个营销价值链

中的地位整个企业营销系统代表着一个有序的实现价值获得利润的程序,那么品牌就是这个程序中帮助企业实现最佳效应的基本元素。它已经成为整个营销系统中具有最大包容性和最广关联性的价值核心(héxīn)。品牌贯穿于整个营销活动,对于企业而言它可以有序地把相关工作程序整合起来,经过平衡把企业的核心(héxīn)竞争力转化为竞争优势。对于消费者和相关利益群体而言,品牌就像是一个信息模块,它把各种相关信息都储存在一个“文件名”下,消费者以此获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从程序分析角度引入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著名的价值链理论有助于解释品牌作用现象。第一百零七页,共183页。品牌对营销价值链的有效(yǒuxiào)统合:产

品地

点价

格人

员流

程促

销物理(wùlǐ)迹象自我(zìwǒ)形象质

量成

本预期性能竞争区别品牌

生产者对品牌的输入

消费者从品牌中输出

第一百零八页,共183页。品牌成为营销价值链中具有统合力的核心(héxīn)元素在整个企业价值链构成中,营销既是企业价值链中一个价值环节,同时又是一个自成系统的价值链,。品牌才具有其他任何元素都不具备的关联(guānlián)能力,并且通过这种关联(guānlián)恰当地显示出自己的歧异性和竞争优势所在。品牌将商品与竞争对手产品区分,在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同时,也相应建立市场壁垒,使竞争者很难逾越这种障碍。另外品牌可以超越价格竞争恶性循环,有利保持利益稳定性。第一百零九页,共183页。我们对品牌(pǐnpái)认识很大程度上要回到管理层面上看待:品牌资源必须通过有序的组织(zǔzhī)和充分的发掘,才能够成为有效的竞争力量,或者是如大卫·艾克讲的那样成为“强势品牌”。品牌资源的变化原因则是由于品牌整合过程中,对资源效果评价和资源平衡方式的倾斜所决定的。波特提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钱,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独特的效益补偿高价而有余。”即成本领先和奇异性。第一百一十页,共183页。品牌(pǐnpái)有助于获得成本领先和歧异性:品牌既关联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要素,在将其联结一体的同时也对这些资源进行了相应(xiāngyīng)的整合。整合可以实现有效平衡,在品牌资源充分发掘之后,第一个回报便是企业的成本优势。品牌对外连接顾客和相关利益群体,本身就在制造独特性竞争差异,相对成本领先歧异性更是品牌资源的价值所在。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83页。三、品牌(pǐnpái)资源整合:

从价值链到核心竞争力品牌资产的不确定性使其法在任何资产负债表上得到体现,因此缺少可靠的财务依据。各种品牌评估机构以货币形式所发布的量化数据也不可靠。因此与其把品牌与企业其他资产相提并论,不如把品牌看作是与人力资源、科技资源那样的一种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这种资源存在于企业营销管理之中,是整个营销价值链的一个(yīɡè)重要环节,其有形和无形力量使其对整个营销价值链具有某种统合作用。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83页。竞争(jìngzhēng)歧异性的产生:迈克尔·波特:“当一个企业能够为买方提供一些独特的、对买方来说其价值不仅仅是低廉的东西时,这个企业就具有了区别于其他竞争厂商的经营歧异性。”“很多企业对于经营歧异性潜在来源的认识过于狭隘,它们仅仅从有形产品或市场行为的角度看待经营歧异性,而看不到价值链中任何(rènhé)一处都可能产生经营歧异性。”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83页。这种特点决定(juédìng)了品牌不同于

其他价值要素的资源优势:加里·哈默尔(GaryHamel)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品牌发掘最有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集合(jíhé)性知识(collectivelearning),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样化生产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83页。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产品(chǎnpǐn)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否独特对手难以模仿?

是否可以实现范围经济?是否有客户可感知价值?核心(héxīn)竞争力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83页。价值链与核心(héxīn)竞争力关系:如果说价值链所代表(dàibiǎo)的是企业竞争中各个环节的有序化协同,那么核心竞争力则是对这个有序环节中最具有创造性价值因素的一种凸现。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表现在技术上,还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营销和财务上。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83页。四、品牌资源的整合(zhěnɡhé)的路径与方法品牌资源整合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便是企业竞争中的先期选择,即要不要(bùyào)实施品牌化运作。品牌有其发生和发挥作用的范围,其并非竞争致胜唯一出路,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品牌经营。根据企业和市场看品牌是否具有资源优势。如相对价值链中其他要素,采用品牌资源更具竞争优势,品牌本身也有相应统合能力,通过挖掘可给企业及其产品带来更多的利益,那么就适合于品牌化经营。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83页。实施品牌化经营首先必须(bìxū)明确品牌与不同价值要素之间的各种关联,在此基础上确定品牌的基本价值系统。包括两个方向:从不同(bùtónɡ)层面明确品牌的基本精神和意义所在,建立品牌基本内涵并据此形成初步的品牌认同寻求品牌的感觉外化形式,设计(shèjì)相应的品牌符号体系。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83页。最重要的是通过(tōngguò)品牌找到了与各种价值关系之间的具体连接点。进一步的策略发展就集中在两个方面(fāngmiàn):积极传播和协同管理。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83页。第十讲、信息传播(chuánbō)与接触点管理信息传播的多种形态。超越(chāoyuè)传统媒体。信息整合三角。计划内信息、计划外信息、产品服务落实信息。可控性信息与不可控性信息。接触状态与多种接触点的管理。第一百二十页,共183页。传统媒介(méijiè)接触状况媒介接触形态反思:传统(chuántǒng)的媒介形态。新兴的媒介形态。传统(chuántǒng)媒介的局限。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83页。接触是一个(yīɡè)全新的视角一、接触不再仅仅是媒介信息的传达二、营销传播中大众传媒的极限与局限三、传播影响(yǐngxiǎng):接触点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四、计划内信息与计划外信息五、接触点管理: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83页。信息接触与整合(zhěnɡhé)三角信息接触主要(zhǔyào)三种途径:计划(jìhuà)内信息(言)计划外信息(肯定)产品服务信息(行)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83页。接触点管理与最佳(zuìjiā)接触模式接触点排列,都有哪些,如何发生作用?不可能全部运用,哪些最有效(yǒuxiào)?接触管理:要区分可控性接触与不可控性接触,有针对性的管理。几种最主要的不可控接触信息:员工信息、人际传播、新闻媒体、突发事件。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83页。第十一讲数据库与直接(zhíjiē)营销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83页。第十二讲整合传播(chuánbō)与促销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83页。促销实务主要(zhǔyào)讲几个问题什么是促销?从自己的促销案例(ànlì)讲起。现代促销的基本要素。促销应该如何策划?从简单促销到忠诚促销。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83页。一、什么(shénme)是促销?促销(cùxiāo)的概念,广义与侠义。传统认为促销(cùxiāo)是一种以即时销售为目的的短程销售激励活动。促销(cùxiāo)的本质就在于让利。所以过去认为促销(cùxiāo)都是短期行为,对于长期的品牌贡献意义不大,甚至是损害品牌。这一看法现在受到了怀疑,品牌偏好型促销(cùxiāo)。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83页。促销案例(ànlì):北站小商品市场促销目的促销方法可操作性促销效果总结如何策划(cèhuà)促销:目的明确、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83页。二、怎样进行促销(cùxiāo)设计?确定促销目的(mùdì)了解促销环境设计促销兴趣制定促销措施确保促销落实促销本身也是创意,本质一样但创新很重要。第一百三十页,共183页。三、现代促销必须(bìxū)关注要素必须学会运用数据库。新媒体和信息技术介入。恰如其分(qiàrúqífèn)地把握利益原则。促销不是简单即时销售。把促销与品牌忠诚相结合。(比如银行卡,工行和农行)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83页。四、偏好(piānhǎo)型促销方法偏好型促销也叫忠诚度促销与传统促销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关即时(jíshí)注销售,一个关注品牌维护。偏好型促销着眼于现有顾客,所以数据库、信息技术等现代营销手段对此更有意义。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83页。五、案例:关于(guānyú)LV的促销假设/s/blog_58c744470100cwah.html这是我年初在浙大软件学院给研究生上课时候,突发奇想所举出的一个案例。由于前晚12点才从机场赶到酒店,洗澡后打开电视只是匆匆一瞥,看到正在播出的是东方台的品牌栏目《头脑风暴》。一路劳顿未及细看,似乎有个嘉宾正讲到了奢侈品牌LV(路易·威登),说是其某个产品原价28000元,因为(yīnwèi)金融危机影响现在降价到15000元,虽然降价力度空前但是购买者仍然十分零落。次日上午给同学上课,由此突发奇想讲到“整合营销传播观念”。我的看法很简单,如果LV只是这样简单的采取降价手法,试图刺激销售,这不仅不符合整合营销传播观念,也不利于品牌利益。第一百三十三页,共183页。促销在传统的营销观念中就是一种短程刺激,因此所有的促销本质上就在于让利多少。正因为这样,很多商家和品牌每当促销的时候,往往把价格作为杀手锏,热衷于通过价格来拉动销售。但是却忽略了很多时候这种降价策略不但无助于销售,而且还有害于品牌,如果LV真的这样做了其结果肯定是得不偿失。一个基本的假设是:购买28000元奢侈品包包的顾客,肯定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对于顾客来说LV品牌本身所带来的情感满足,要远远大于其功能满足。也就是说这个顾客对LV的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奢侈品牌的高价和高端顾客的稀少。在这种情况下,LV降价而且降价幅度接近50%,在一定意义上不仅伤害了原有顾客的情感,而且也不利于对现有顾客的扩展。于是有同学提出,说这种降价有利于扩大市场。我的回答(huídá)是即便是从28000元降到15000元,市场本身的承受力仍旧有限,而且降得越低市场越是萎缩。因为当你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价格降到一般品牌那样时候,那就意味着你进入了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大众消费领域,不仅无法保持原来的高端群体,而且更加不能保证原有的利润空间。其结果是高端老顾客抛弃你,大众化的顾客也怀疑你原来那么高的价格,隐藏了多少暴利的猫腻。那么难道像LV这样的奢侈品牌就不能降价吗?如果要降价应该怎么办?对此我从整合营销传播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百三十四页,共183页。在整合营销传播视野里,一个基本的思想便是在顾客的获取与保留一样重要,甚至从培养(péiyǎng)忠诚顾客的角度看,保留比获取更加重要。因此LV在降价促销时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如何保留并激励老的顾客,通过促销适当地增加老顾客的品牌忠诚感,同时并有效地实现销售目标。我的设想是,这个品牌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大规模的降价,它所要做的应该是对老顾客的一次情感沟通。作为一个价值数万的产品,其顾客数量应该很少,而且LV也应该为那些花费数万元买它一个包包的顾客建立顾客档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据库。它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给数据库里的这些奢侈品购买者每人发一封信,当然信的设计可以很温馨,信的内容可以这样写:亲爱的××小姐:感谢您多年来对LV的关爱,在这美好的春天,我们愿意为您送上一份薄礼,借此表达LV对您的关怀和敬意……随信附上礼券一张,价值人民币10000元,凭此券在×年×月×日之前,可以在LV柜台购买指定品牌(原价28000元)云云。第一百三十五页,共183页。我们可以设想一下(yīxià)这封信发出后所引起的效果:1、收到信的这位女士肯定倍感温馨,因为这个一直让自己自豪的奢侈品牌,真的把自己当作是品牌家族的共同一员了;2、这张赠券同样也令这位女士倍感欣喜,因为这是价值10000元的赠券啊,即便是老公很有钱这个数目也同样令人心动;3、因为这封信和这个赠券,这位女士进一步增加了对LV品牌的认同和忠诚,她不仅自己会一如既往的眷顾LV,而且还会向她的朋友推介LV;4、因为10000元的赠券毕竟不是小数目,所以这位可爱的女士肯定不会信手丢掉的,而是会好好的考虑如何使用这张赠券;5、下面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再买一个包包。第一个花了她28000元,这个只需要实际支付18000元就可以了,因此她觉得自己很值,一连数天心情非常愉快;另一方面自己有包包不想再买,那么就把赠券送给(sònɡɡěi)最要好的小姐妹(送小姐妹1万元啊),让小姐妹也去买一个LV包包;6、如果是后者LV的品牌影响得到了进一步扩展,那个用赠券购买了包包的小姐妹,不仅加入到了LV顾客的行列,而且很可能和她一起成为LV的品牌拥戴盟友。第一百三十六页,共183页。回过头来再看看(kànkàn)LV品牌收获的是什么:因为赠券面值是10000元小于它原来的接近50%的促销幅度,因此它没有因为这次忠诚促销而损失更多利润,而且还比原来收益更多一些。此外LV的促销不仅没有损害品牌形象,而且还大大的促进了品牌形象,既巩固了老顾客也发展了新顾客。更重要的是由于促销中注入了情感投资因素,使得老顾客从一般品牌拥戴者上升为品牌忠诚者,而品牌忠诚者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的示范作用,以及她对这个品牌的热情推介,都远远大于LV本身广告促销的推广作用。这就是整合营销传播所带来的巨大反差(fǎnchā),因为我们是从另一个视角看待问题,我们把所有的营销传播活动都看作是对品牌关系的促进,所有活动的出发点都在于提升品牌关系并进而提升价值。2004年我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首先是一种观念”,这一理论认识的基点就是,只要把握了整合营销传播的实质,在现实操作中随时随刻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只需要改变一下观念,一切大不一样。第一百三十七页,共183页。这个案例所涉及的整合营销传播(chuánbō)思想:品牌价值顾客关系多种接触形态互动(hùdònɡ)和交流数据库运用偏好型促销第一百三十八页,共183页。第十三讲整合传播(chuánbō)与公关第一百三十九页,共183页。第十四讲网络(wǎngluò)与互动传播第一百四十页,共183页。主要讲几个(jǐɡè)方面内容:媒介融合(rónghé)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正在改变传播现实以网络为中心的媒介融合(rónghé)模式受众特点与注意力分配品牌整合与内容为王第一百四十一页,共183页。

30年前两个(liǎnɡɡè)人和两本书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qūshì):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