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鹞(yào)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学习目标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句式,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劝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唐太宗李世民。本意是条陈,即逐条陈说。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解题谏太宗疏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十思奏议类文章是封建时代臣下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讽、谏、谤、讥、说”区别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唐以前“讽”无恶意讽刺意)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魏征明人王船山曾评论说:“太宗之世,忠直老臣,无有过魏征者。”(《读通鉴论》卷十一)清代的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也说过:“贞观中直谏者,首推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巨鹿(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六易其主,后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名言。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常被称作理想的君臣。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后来,太宗日渐骄奢,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在这一年的3-7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表示将从谏改过。写作背景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追求,要求;主谓取独;(zhǎng):生长。
形-使动,使…稳固;古义:树根,今义,事物本源;名,泉流;形-使动,使…流得长远;(jùn):疏通水道;形-使动,使…安定;德行和道义。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的人,一定要使它的根基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长远的人,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使国家安定的人,一定要积累它的德行和道义。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转折连词,却;希望;厚实
,深厚;
指望;名-形,安定;极度愚昧无知的人;表递进;(皇上您这样)明智的人。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求树木成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赏析:运用排比句,从反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主持,掌握;帝位;
形-名,重权。形-名,大位;喜庆,福禄;考虑;形-名,安定的环境。危险的情况;动词,做,实行;保持;克服;表转折,同而,却;水流。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要去推崇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福禄。不考虑身处安逸的环境担忧危险的情况,摒弃奢侈,实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赏析:点出全文主旨: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思考题: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答: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1.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2.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加上一个反问,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简洁有力。3.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具体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简。。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心论点:治国必积德(居安思危,戒奢行俭)
梳理本段的论证思路。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君主;古义:“泛指所有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大;深深地忧虑;
显著;却;的确;保持,坚持;大概;难道。所有的帝王,都承担着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因为)深切地忧虑才治国之道显著,功业建成后却德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就很少了,难道取得天下容易却守住天下困难吗?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赏析:借古说今。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代词,天下;表目的,来;实现;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看不起别人;
形-动,稳固;古义:路人。今义:走路;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却显得才能不足,为什么呢?在深重地忧患时,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既实现理想,就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那么敌对的势力也会成为一体;傲视别人,那么亲人也会成为陌路的人。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赏析:昔今对比。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以)朽索,其可忽乎?监督;振通“震”,威吓;转折,却;
怀念;名-状,在外表;在心里;大小(偏义复指);名词短语,可畏惧的;百姓;深切戒慎;疾驶。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百姓),用威风怒气来吓唬(百姓),最终(百姓)苟且免于刑罚,却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在表面上恭敬但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警惕的事情。飞速前进的车驾却用着腐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
2、以的修辞手法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
的关系比喻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能否竭诚待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设问水和舟民和君第二段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竭诚待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3、以水和舟的关系比对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梳理本段的论证思路。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名-动,统治;如果;可贪图的东西;
宾语前置,戒自,告诫自己;动词,兴建。所作,兴建的工事;形-使动,使…安定;宾语前置,牧自,约束自己;名-动,居于…之下;形-意动,以…为乐,喜欢;形-意动,以…为忧患;担忧;谨慎地做完。终,名-动,做完;被动用法,被堵塞;形-使动,使心虚;今义:不自以为是;担心,害怕。邪,形-名,坏人;正,形-使动,使身正。黜,屏退;恶:形-名,奸佞的小人、不好的行为;通“毋”,不要,翻译: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做到:1.看见很想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警戒自己;2.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3.考虑到帝位高且危,就想到要保持谦虚,约束自己;4.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居于百川的下游;5.以打猎游乐为喜好,就想到网开一面,以此作为限度;6.以意志懈怠为忧患,就想到做事情自始至终都要谨慎;7.担心会受蒙蔽,就想到使内心谦虚来接纳下属的意见;8.害怕凭借谗言上位的小人,就想到使自身端正以斥退邪恶小人;9.恩惠所施加的人,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以致不恰当地赏赐;10.刑法所施行的人,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以致不恰当地惩罚。执政中后期,唐太宗兴修土木更盛,他在位期间,兴修了诸如乾阳殿、洛阳宫、永安宫,飞山宫、襄城宫、翠教宫、玉华宫,九成宫和北阙等大批宫殿,即便是比较小的襄城宫,动用役工就达一百九十万,那些修建精巧的宫殿,所需役工更多了。针对问题:
忘本忘危唐初政府所掌握的户籍人口,不过三百多万户,要修建如此庞大的土木工程,必然从全国征调劳动力。史书记载,役工从“去京二千里内”征调,而且这些被征调的人,还必须自备粮食,只有服役期满,仍然留下服役的人,官方才给他们粮食。换句话说,给唐太宗修宫殿,不但没酬劳,还必须自备干粮,役工的付出可想而知。但即便这样,唐太宗也没给役工政策上的优惠,史书记载“丁既役尽,赋调不减。”意思是,役工即便服完了徭役,该交给政府的钱物也一分不能少。民间出现了“一人就役,举家便废”的惨状,当时就有人指责他“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泰山封禅”唐太宗虽数次“谦虚”地否决,说什么只要天下太平,家给人足,即便不行封禅礼,也会被视若尧、舜;如百姓不足,夷狄内侵,即便行封禅礼,也会被视若桀、纣。就像秦始皇虽行封禅,却被后世唾骂;汉文帝虽不行封禅,但被后世赞誉。但他内心,或许希望群臣“再接再厉”。毕竟,只有群臣反复奏请,皇帝多次“拒绝”,才能彰显出皇帝虚怀谦让的高风亮节。盛世景象已渐次呈现。志得意满的唐太宗多次对群臣说:自己功绩不输秦皇、汉武。群臣趁机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奏请封禅泰山。这次,唐太宗不再推辞谦让,下令议定封禅礼仪。
莫谓谏臣空议论
①王珪谏太宗出美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③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④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⑤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畋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⑥魏征谏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⑦魏征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⑧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⑨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⑩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光大;形-名,贤能的人;形-名,正确的意见;
形-动,穷尽;散播;贡献;烦恼的事情;出游,游乐;名-状,像赤松子、王子乔那样;被动,被教化;动词,管理;役:奴役,劳损;毁坏,庄子“无为而治”。翻译: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洒播他的恩惠,诚信的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聪明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盈……乐盘游……忧懈怠……虑壅蔽……惧谗邪……恩所加……罚所及……(正)(反)取江山守江山
画出全文结构思维导图。
细读文本,思考:“十思”大致说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十思”“五欲”分析和概述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细读文本,思考:“十思”大致说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十思”“五欲”分析和概述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此“两思”强调了“戒奢以俭”。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从物质生活享受方面规劝唐太宗要克制物欲,适可而止。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此“两思”为戒骄躁。实际上是要“竭诚以待下”,劝唐太宗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以免君臣离心。这是从思想修养方面进行劝谏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此“两思”为戒纵欲。从生活和为政方面规劝唐太宗不要放任纵欲,不要盘游懈怠,要勤勉于政事
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此“两思”是说“兼听则明”和“偏信则暗”。从用人政策方面规劝唐太宗要虚心纳谏、亲贤远佞
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此“两思”从执法方面劝诫唐太宗要依法办事,赏罚分明。即赏罚要有尺度,不要因喜怒而有所偏颇总结:①内容: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在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慎始敬终;在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在执法上,应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②观点:“十思”概括起来说,就是作者在第1段里所说的“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③好处:作者认为国君倘若能做到“十思”,发扬好的品德,就能出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政治局面,到那时,就不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换句话说,国君善于“用思”,就可以“无思”,国君不用自己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
讨论分析:魏征所言“十思”现实意义?明确:(1)“十思”对青年学生培养自律勤奋、慎始敬终、勤俭节约的习惯,涵养谦虚包容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提高自我修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等都是有意义的。
(2)对于国家社会管理者,“十思”也有益于其保持清廉、节俭、谨慎、谦虚的作风,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作出利国利民的决策。魏征以善谏著称,为什么他的进谏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纳呢?①尽臣子之责,谦恭诚挚。
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谏时,他言辞恳切,极尽忠诚。他的“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充满对唐太宗自悟的期待;“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语重心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而他的“十思”之见更是句句坦诚,字字惊心,这怎能不令唐太宗动容?②显谏臣之智,委婉得体。
说理透彻,语言简练而生动,特别是正反论述、前后对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展现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③魏征遇上了英明的君主唐太宗。
伯乐还需要千里马,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国事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对于魏征的进谏大都能够虚心接受。思考:《谏太宗十思疏》是否有局限性呢?说说你的理由。②作者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加以劝诫,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并不是为了启迪后人。魏征毕竟是一个古人,是一个封建社会从乱到治的政治家,自有其历史和阶段的局限性:①他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一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他认为统治阶级只要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可以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魏徵谥号:“文贞”文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劲条逢霜摧美质,召星失位夭良臣。
唯当掩泣方召上,空对余形无复人。”
——《旧唐书·魏传》
古代文人风骨,绝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国际展会及商务考察合同
- 2024年度战略合作合同:甲乙双方在二零二四年就某项目的战略合作的详细条款
- 2024年 污水处理项目特许经营合同
- 2024年度产品代理销售协议
- 2024年度广告制作合同(含制作内容、时长)
- 2024年店面联营合同:合作共赢新篇章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及系统集成合同
- 2024年店铺续租协议模板
- 2024年度金融服务咨询合同标的
- 2024年度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分包合同
- 2024年居间服务委托协议
- 2024年动迁房购买合同范本
- JJG 165-2024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检定规程
-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新版加油站安全操作规程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州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货物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 英语 含答案
- 4S店展厅改造装修合同
- (培训体系)2020年普通话测试培训材料
- 3-4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