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选修部分第45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202X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选修部分第45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202X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选修部分第45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202X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选修部分第45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202X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选修部分第45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考部分第十七单元选修内容的考向与考法第45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内容索引考情分析探究规律热考导练把脉高考规律总结传授方法课时作业考情分析探究规律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份·试题命题角度备考建议2018年Ⅰ卷华盛顿的“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的“睦邻政策”1.关注中外历史人物在国家对外政策、边疆问题、国家统一、廉政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评价。2.特别要关注不同时期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和评价。Ⅱ卷明代三娘子的历史功绩Ⅲ卷唐宪宗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2017年Ⅰ卷季札被历代儒者尊为贤人的原因及出使的意义1.关注中外历史人物在国家对外政策、边疆问题、国家统一、廉政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评价。2.特别要关注不同时期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和评价。Ⅱ卷颜回被孔子看重及在后世受尊崇的原因Ⅲ卷陈云的经济思想及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2016年Ⅰ卷对唐朝名将高仙芝的评价1.关注中外历史人物在国家对外政策、边疆问题、国家统一、廉政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评价。2.特别要关注不同时期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和评价。Ⅱ卷对郑板桥书画艺术的认识与评价Ⅲ卷蔡元培在北大校务改革的原因、特点及贡献2015年Ⅰ卷对丘处机的评价1.关注中外历史人物在国家对外政策、边疆问题、国家统一、廉政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评价。2.特别要关注不同时期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和评价。Ⅱ卷对俾斯麦的评价2014年Ⅰ卷对包拯的评价Ⅱ卷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的作用热考导练把脉高考(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2)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如罗斯福新政虽然实行福利政策,改善了普通百姓生活,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这是由他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如评价我国近代著名的资本家张謇就不能因为他的阶级属性而否定他的积极作用。考向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4)道德标准和实践动机不能代替实践效果,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对斯大林的评价,近年来,对其掌权时的一些政治活动和进行大清洗、“肃反”扩大化等多有披露,但总体上看,斯大林领导苏联完成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主要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真题导练1.命题点:三娘子的历史功绩(2018·课标全国Ⅱ,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娘子(1550~1613年),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指导语原因要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分析。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相持已近200年”→人民和平愿望;“自由贸易”→双方互市的需求;“器重”“勒精骑”→个人能力与威望。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指导语“历史功绩”从材料概括,注意三个方面:经济文化交流;政治局面(和平);边疆开发与进步。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的社会进步。考向二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协调的几种关系(1)天人关系: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①儒家《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问题。孔子说过“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体现了孔子“畏天命”的思想。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达到融天地万物于一体的境界。董仲舒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二程、朱熹、王夫之等也指出人道与天道的同一性。②道家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庄子希望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与人的关系:古代思想家希望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①儒家孔子倡导通过“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②墨家: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尚贤”等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道家老子推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离关系。庄子则提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追求人与人之间各得其所,逍遥游世的和谐。(3)身心关系: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身心和谐。①儒家:强调通过修身达到身心和谐,还提倡要讲中庸之道,要言行一致,文质兼胜,以此达到身心和谐。②道家:老子指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合一。真题导练2.命题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颜回(2017·课标全国Ⅱ,47)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指导语根据材料信息“淡泊达观”“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指导语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和需要等方面回答。考向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作出不同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2)确定评价标准: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去看待,但同时要遵循大节原则,不能因为失误就否认历史贡献。(4)克服英雄史观: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不能夸大,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真题导练3.命题点:唐宪宗与“元和中兴”(2018·课标全国Ⅲ,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指导语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讨伐”“主动归顺”“主动投降”“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指导语“共同之处”从国家统一、中共集权、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规律总结传授方法1.正确评价古代政治家的方法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2.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在纵的关系上,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评价;在横的关系上,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的善恶标准。(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以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进行评价。3.历史人物的比较方法(1)同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历史人物本身寻找时代背景。比如,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等。(2)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中寻找历史的发展规律。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等。(3)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等。4.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2)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3)正确处理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后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后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带来“好”的后果。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动机和后果就背道而驰了。(4)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而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是错误的。课时作业1.(2018·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有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为了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于今。——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12345123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各地文化间的交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答案

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视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敬业专注。(任答3点即可)影响: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任答3点即可)52.(2018·哈尔滨第三中学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即位之初,雍正皇帝即在全国展开钱粮大清理,并首先在中央户部开始。雍正元年正月,下令设立“会考府”,由怡亲王允祥负责清理户部钱粮,对涉案的一批贵族和高级官僚予以严惩。地方财政的清查工作也随即全面展开,使大批贪官纷纷浮出水面。为追缴赃款并防止贪官污吏把退赔赃款的经济负担转嫁或变相转嫁到百姓身上,雍正皇帝采取搁置与抄没家产的手段,并颁布禁止代赔、不许亏空官员在任赔补、对畏罪自杀的官员加重处罚等法令,对贪赃者予以最高强度的经济惩罚。在整顿财政的同时,雍正皇帝为端正官风严厉打击官僚之间朋比党援、因循瞻顾的陋习,抑制结党钓誉之风的盛行,主张判断官员的优劣应以工作实绩为主要依据,而不偏听他人之评议。12345答案原因:财政制度改革与整顿吏治并重;中央与地方并行;措施有力且行之有效。1234雍正皇帝整顿财政的进一步举措是形成清朝官员的“养廉银制度”和禁革陋规。“养廉银制度”是政府提解部分财政收入给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吏,作为生活、办公的一种经济补助。禁革陋规是查禁和革除各级官员除薪俸外的各级虽属非法但又相沿日久形成惯例的收入。经过雍正皇帝的大力整治,国库存银从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到雍正五年增至5000万两。——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皇帝整顿财政、惩治腐败取得成效的原因。51234(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雍正皇帝整顿财政的效果。答案积极性:澄清吏治;增加收入,减轻民众负担;一定程度缓和社会矛盾;局限性:没有摆脱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人治本质),无法有效遏制腐败。512343.(2018·成都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元济(1867~1959年),光绪十八年进士,曾任总理衙门章京等职,支持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张元济遭受“革职永不叙用”处分,后经李鸿章介绍,入南洋公学(近代著名官办高等学堂,今上海交大前身)任译书院主事兼总校,开始编译、出版教材和参考书籍,实现了人生第一次跨越。在这期间,张元济主持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书籍是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512341902年张元济辞去南洋公学职务,到商务印书馆筹建编译所。至此,张元济实现了人生第二次跨越。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颁行,教育改革思潮再次兴起,编写得体、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张元济把握住了历史机遇,1903年推出中国第一套现代教科书——“最新教科书”,1912年又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为变革中的国家确立了全新的文化教育标准。——摘编自张人凤《戊戌到辛亥期间的张元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元济两次人生抉择中的身份转换。概括他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51234答案身份转换:第一次,从政治官吏到(官办高等学堂的)教育工作者;第二次,从(官办高等学堂的)教育工作者到民间出版企业投资者和主持人。贡献:主持编译所推动了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为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支持戊戌变法,编译西学著作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出版教科书有助于教育变革。5123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环境对张元济人生抉择的影响。答案影响:戊戌变法及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为张元济人生抉择及出版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近代以来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为张元济的商业出版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保障;西学的传播和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发展,为张元济编译出版创造了适宜的文化环境。512344.(2018·武汉高三毕业调研测试)材料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知识分子提出: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问题,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探索农村变革之路。……卢作孚于1927年出任重庆嘉陵江三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了其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地区30多个乡镇的建设运动。他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级各类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20世纪30年代末,竟成为“世外桃源”般的西部科研中心,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卢作孚希望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51234(1)根据材料,概括卢作孚践行“乡村现代化”的主要做法。答案经济上,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工业和农村金融业等;文化上,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等;社会生活上,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