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1页
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2页
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3页
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4页
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散文史上的抒情极品。它文笔清新、隽永、亲切,情感厚重。作者在对故都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它是散文“形散神聚”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同时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内容。2、能力目标:学习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3、情感目标: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2、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散文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职业学校单招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散文这种体裁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朱自清的《春》,高一时学过他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学生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也就是所谓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各类散文作品的能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教学方法:1讨论与答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法4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3听磁带、朗读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

1.课前自习法(课前预习,完成基础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2.诵读感知法(学生先听录音范读,后反复诵读)。3.合作探究法(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任务、合作伙伴,组织学习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4、课后及时总结巩固,强化训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学习方法: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描写了秋天的萧杀凄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却刻画了秋天的绚烂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那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四十年代的抒情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这样导入的好处是:回顾以前所积累的知识,体会秋天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习本课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二、解题、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解题:“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8月。由于受到国民党白色恐怖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1934年,郁达夫从杭州去北平,饱览了故都的秋景,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三、检查预习1、字词预习:混沌()潭柘()寺一椽()破屋朝荣()驯()鸽落蕊()廿()四桥著()着单衣2、根据下列表述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1)看见一片叶落下,就知道秋天到来。比喻看到一点迹象,就能推测到事物的发展趋向。——————(2)形容模糊一团或无知无识的样子。

——————

(3)比喻意志消沉,精神委靡。

——————

(4)缺乏生机,不热闹。

——————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四:分析课文(一):听课文磁带朗读,理清文章思路,思考: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文中写了哪些秋景?并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二)具体分析:1、本文的文眼是::“可是啊,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2、学生齐读1-2小节,明确这两小节写了什么?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在文中起到总起的作用3、请同学们来说说3—11节具体写了那些景物呢?并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学生讨论,教师补充)清晨观园、秋槐落蕊、秋蝉残声、雨后话凉清秋果树、南国之秋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作用: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这是文章的总括部分4、课文最后两个小节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自己列出本文的结构内容,通过讨论总结得出本文的结构形式明确:总——分——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①清秋观园图:在第3自然段里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是分别是从哪写方面进行描写的?突出故都秋的什么特点?(三)学生齐读第3-10自然段,在指定部分找出句子并回答问题天色:高碧绿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牵牛花(颜色)驯鸽的飞声视觉

听觉请学生以“清秋观园”图为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他四幅画面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景物的?小结:“清秋观园”图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突出了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

学生讨论后概括,教师引导:像花而又不是花铺得满地都是。(视觉)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听、味、视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感觉)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②秋槐落蕊图③秋蝉残声

“衰弱”“残声”听觉感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4

雨后话凉视觉听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灰沉沉的天底下青布单衣息列索落人们的对话5清秋果树视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淡绿微黄的颜色秋声碧绿的天色、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满地落蕊、青布单衣、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枣秋色驯鸽飞翔的声音、清扫落蕊的声音、息利索落的雨声、都市闲人的寒喧声、蝉衰弱的残声秋味落寞衰落(冷清、孤独)清(以动衬静)静悲凉

本文五幅故都秋景图从秋声、秋色、秋味三方面突出了故都“清、静、悲凉”的特点,文章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色。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形神情景交融形散神聚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杨俊梅故都的秋1、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头总写对秋的向往之情,接着展开五幅秋景图,结尾总括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2、通过五幅秋景图突出了故都“清、静、悲凉”的特点,情景交融,形散神聚。㈠课后练习册㈡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⒈作者说:“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江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是为什么?⒉这段描写着重刻画了北国之秋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

总起

“清、静、悲凉”(对比)

清晨观园

秋槐落蕊

故都的秋

分写

秋蝉残鸣

雨后话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