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法律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6200字》_第1页
《习俗法律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6200字》_第2页
《习俗法律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开题报告6200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题依据(一)选题依据1.研究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彩礼,又称为聘礼,是指男方为了与女方缔结婚姻,而在此之前给予女方及女方家庭的财物。我国彩礼最早起源于古代西周时期,那时就出现了六礼。所谓的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彩礼就是其中的纳征,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彩礼都是一种传统的婚嫁习惯,并一直被传承下来。彩礼之所以能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也有一定的理由。一是由于受传统风俗习惯的深远影响,虽然我们的社会生活在不断发展和变迁,但是男女双方在结婚时给付彩礼的习惯依旧盛行;二是在一些较为贫穷偏远的地区,人们整体受教育的程度不高,重男轻女的思想又较为严重,所以女方家庭更倾向于通过接受彩礼的方式来弥补女儿出嫁给家庭所带来的损失;三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攀比心理的影响,人们认为彩礼给的越多,出嫁家庭的面子就越足;四是男女比例的失衡,许多地区男多女少的问题显著,农村男子娶不到媳妇,娶妻难度增大,“天价彩礼”也在这种背景之下愈演愈烈。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尤其是某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却出现了“因婚致贫”的现象。彩礼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天价彩礼”和彩礼攀比等现象的出现也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了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关于彩礼的纠纷案件屡见不鲜,由彩礼纠纷导致的闪婚、闪离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当今社会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我国法律却对彩礼问题一直秉持相对回避的态度,关于彩礼的现有法律规定十分贫乏,目前只有2003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下文均简称为《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第10条对彩礼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该规定较为笼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明显的不足。彩礼问题的解决由于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严重影响了法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权威地位,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面对日益剧增的彩礼纠纷案件,关于彩礼返还的法律问题函待解决。本文的研究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中理论意义有:(1)完善彩礼相关法制。我国当前法律始终没有明确彩礼的概念和彩礼的法律性质等问题,想要解决好彩礼纠纷,就必须先将理论根基打牢,明确彩礼的概念和法律性质等,确定在解决彩礼纠纷时适用的基本原则;(2)利于处理好国家法与民间习俗的关系。作为传统婚嫁风俗的彩礼,在处理相关纠纷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好国家法与民间习俗。本文的实践意义有:(1)提出解决对策。本文通过两个经典案例的引入,更直观地揭示彩礼纠纷在司法实务中的不足,通过梳理和分析,提出弥补这些不足的方法和建议;(2)增加社会关注度。通过本文,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法律界对彩礼纠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以助更好地解决彩礼纠纷。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首先,关于彩礼给付的性质方面。台湾著名学者史尚宽指出其性质是“证明婚约的成立并以将来应成立的婚姻为前提而敦厚其因亲属关系所发生的相互间的情谊为目的的一种赠与,它是一种负有解除条件的赠与。”该学说将彩礼给付的性质界定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得到了理论界的普遍认同,也是现今的主流观点。马忆南教授认为,彩礼给付作为一种附条件的赠与,所附解除条件就是赠受双方没有达成有效的婚姻关系。当解除条件成立时,接受赠与的一方就没有继续占有彩礼的正当理由,构成了不当得利,应当对彩礼予以返还。人类学家阎云翔提到彩礼是一种调节婚姻市场的机制,同时也是为了弥补给出妻子集团对女儿的儿童时期的养育投资。杜鹃则通过对古代聘礼法律制度和聘礼习惯进行历史性的考察,认为彩礼的性质属于婚约合同定金,给付彩礼是为了减少妇女在订婚失败后导致在婚姻市场贬值的风险,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彩礼仍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实践中应承认该风俗习惯。其次,关于彩礼返还的立法问题。中国政法大学金眉教授认为我国彩礼返还制度的内容即《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并未使用中国传统方式解决彩礼返还的问题,而是将解决方式与传统历史习惯割裂,运用西方司法规则解决。传统习惯认为,彩礼是否返还应该以男女双方是否毁约为标准,但是《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的是以男女双方是否登记结婚为判断标准,如果二人未登记,那么双方形成不当得利之债,彩礼受赠者应该将彩礼返还给彩礼赠与者。马忆南教授从司法实践出发具体指出《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存在以下几种问题:首先未对事实婚姻进行保护,农村地区大多仍以举办婚礼作为结婚的标准,且未登记,这样对女方来说显失公平;其次,立法缺乏对共同生活以及生活困难的定义,立法模糊不清;最后,立法缺乏对彩礼范围的明确规定,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最后,关于彩礼返还的影响因素。金眉教授认为对于判断彩礼返还的影响因素,应该将尊重传统与遵守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相结合,采用以传统习惯为基础,引用过错、共同生活、结婚与否等考量因素的综合判断规则,具体来说,原则上婚约违约方承担责任,其他因素辅之考量,从而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多少。福州大学法学院刘清生教授则认为彩礼返还只需要考虑男女双方的过错以及设立五年的婚约期待期。康娜通过实践调查多个县市后得出的观点与金眉教授相似,彩礼返还的规则需尊重婚礼习俗,结合男女双方共同生活情况、过错、是否孕育等综合确定彩礼返还的多寡。3.相关文献综述学界对彩礼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彩礼的性质以及彩礼返还规则的适用与完善方向上。针对彩礼的性质,通说观点认为彩礼属于附条件赠与,即将婚约解除或成就作为彩礼给付行为的所附条件。但也存在所有权转移说、不当得利说、从契约说、证约定金说等观点。王利明认为,彩礼是男方自愿赠与,赠与物交付后所有权随之转移,即使最终无法成就婚约也不用返还彩礼。傅广宇认为,依照未办理结婚登记或登记后没有共同生活的需要返还彩礼的规定,彩礼应当属于“给付目的不达”所导致的不当得利。江平认为彩礼以订立婚约为前提,婚约不成立,彩礼作为从契约也不成立。还有学者认为男方给付彩礼主要是为了证明婚约成立,彩礼也类似于定金。针对彩礼规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学界从多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多种完善意见。李洪祥从社会性别角度解读彩礼返还的规定,提出现有彩礼制度在妇女保护方面尚有不足,彩礼返还规则设立要以保障实质男女平等为准线。谢慧从婚约缔结过程中财产流转这一法律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角度对彩礼的给付与返还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因婚约而发生的彩礼给付,在婚约解除后是否应当返还需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而现有司法解释中彩礼返还所列举之情形应进一步完善的观点。张学军将具有赠与性质的彩礼与借婚姻索取财物、买卖婚姻中的财物进行区分,认为彩礼属于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在解除条件成就时,由于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应予返还,但由于我国民法不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彩礼应区分贵重物品以及货币以分别对待;此外,由于我国彩礼返还规则不考虑过错因素,因此我国应考虑建立相应损害赔偿制度以示公平。刘清生从彩礼返还的法理依据出发,提出彩礼是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其所附解除条件“婚约解除”的成就不能理解为“结婚不成”,现有彩礼返还规则法理依据不足,彩礼返还规则设置应当增加过错及婚姻期待期考虑。康娜、肖建飞等多个学者从现有彩礼制度与我国民间婚俗相冲突的角度,也提出应当完善司法解释。傅广宇从法典编纂角度出发,提出《民法典》的编纂中应当整合这些司法解释,完善不当得利返还法律效果的一般规则。金眉提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应当总结与尊重中华民族内存于婚姻家庭生活之中的生存与发展之理,尊重彩礼的中国意义,重建彩礼返还请求权规范。邹小琴提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应当基于夫妻关系的特殊性,在其编纂中体现性别关怀和女性权益保护,具体包括完善婚约制度,赋予无过错方利益赔偿请求权。4.参考文献[1]张学军.彩礼返还制度研究——兼论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J].中外法学,2006.[2]张学军.彩礼返还制度研究[J].中外法学,2006(05):116-131.[3]金眉.论彩礼返还的请求权基础重建[J].政法论坛,2019,v.37;No.209(005):149-158.[4]吴娟.解除同居关系后彩礼返还的法律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S1):111-114.[5]康娜.婚约彩礼习惯与制定法的冲突与协调——以山东省为例[J].民俗研究,2013(1):124-133.[6]孙海波.通过裁判后果论证裁判[J].法律科学,2015.[7]张学军.彩礼返还制度研究——兼论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J].中外法学,18(5):16.[8]谢慧.婚约财产流转之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00(003):60-65.[9]金眉.论中国特色婚姻家庭法的制度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9(11):8.[10]王立朝.彩礼返还之法律分析[D].华侨大学.[11]许冬梅.彩礼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12]胡雪璇.彩礼返还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13]王晋.论彩礼返还中的法律问题[D].黑龙江大学.[14]刘宇凌.彩礼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15]孙文政.同居关系解除中彩礼返还的法律分析[D].安徽大学.[16]黄婷."彩礼"返还规则的立法与实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17]单军.彩礼返还之规定的法律思考[D].吉林大学,2009.[18]齐媛.彩礼返还纠纷案的法律评析[D].河北大学,2011.[19]蒋忻如.利益平衡下的彩礼返还认定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9.[20]常鹏.彩礼返还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D].云南大学,2019.

二、研究方案(一)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目标现有彩礼返还规则并不能很好的平衡具有婚约关系的男女双方在婚约解除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在婚约解除后彩礼返还规则中应当考虑存在事实婚姻者及婚约解除过程中无过错方的利益。《民法典》现虽己通过,但并未对现今的彩礼返还纠纷实务提供新的法律依据,在对《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的理解与适用上,立法者应当重视规范婚约财产行为,结合我国现有婚约习俗,及时颁布相关司法解释,设置并完善彩礼返还规则。2.研究内容本篇论文对于我国婚姻法中的彩礼返还制度进行反思,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彩礼返还制度的历史起源和演进;第二部分立足于司法实践,分析我国当前彩礼返还制度的矛盾现状,提出了我国在有关彩礼争端的立法情况还有待完善;第三部分提出来我国彩礼返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彩礼返还的专门性法律原则不完善、彩礼返还范围不明确、判断彩礼是否返还的标准不健全、彩礼返还数额影响因素不明确以及彩礼返还诉讼主体不明确等五大方面;第四部分针对结合司法实践分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通过浅析,促进有关制度的立法完善工作和解决彩礼返还纠纷有所助益。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婚姻家庭纠纷类案件,尤其是婚姻家庭中的家庭财产的裁判由于其独特的伦理性,需要法官在处理此类纠纷时拥有更大限度的自由裁量权,但这不表明该权力不应该受到限制。而保证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当性首要条件其在处理案件时要有法可依,己被全国人大通过的《民法典》中未设置彩礼返还规则,而《解释(二)》中的彩礼返还规则在《民法典》生效后也不再适用,且作为2003年颁布的司法解释并不能很好的指导现今复杂多变的彩礼返还纠纷裁判,使得实务中法官在处理彩礼返还纠纷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且这一权力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导致彩礼返还的司法实务呈现出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在《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中设置并完善我国彩礼返还规则,对法官处理彩礼返还纠纷案件提供一定的标准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中就彩礼返还纠纷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是否符合客观妥当的衡量,可以以其是否符合诚信原则作为判断标准。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实验手段、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本文写作拟采用以下研究方法:第一,阅读文献法。通过搜集整理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我国彩礼返还制度的内容、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从而决定本论文的中心拟题,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第二,案例分析法。以“彩礼”为关键词,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研究分析最近几年与彩礼返还制度有关的案例,总结出司法实践与现行立法间的冲突点,司法裁判中司法者间裁判内容存在的矛盾点,进一步找出我国彩礼返还制度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具体措施和建议。第三,探索性研究法。目前己有许多研究彩礼返还制度方面的论文和学者发表的期刊文章,通过了解学习对现有的研究结果后,结合司法实践判例,根据自身的理解,总结自己的观点,对彩礼返还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建议。(三)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明确提出,首先以登记结婚判断当事人是否有权提出彩礼返还请求,其次适用“是否共同生活”判断是否全部返还彩礼,以及明确提出取消以“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作为判断是否返还彩礼的裁判标准,最后,明确其他如共同生活时长、过错等都只是影响彩礼返还多寡的因素,非以其判断是否返还彩礼。(四)研究计划及预期结果1.研究计划:含实验、实践和写作时间安排2021年6月10日—2021年6月25日确定论文选题,收集课题有关资料,对课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查看大量的文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2021年6月26日—2021年7月12日大量收集论文资料,理清论文思路,将关于论文的想法与导师进行交流,根据导师的建议和自己的分析理解,发现论文构思的不足之处,对论文思路进行完善。2021年7月13日—2021年8月5日正式开始论文工作,撰写中英文摘要,阐述论文写作背景和选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基本构造好论文总体框架。2021年8月6日—2021年8月25日在查阅大量文献,运用多种研究方案,井加之认真思考创作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初稿。2021年8月26日—2021年9月18日查找有关婚姻财产制度的外文文献并翻译成中文,同时将初稿完善交由导师审阅,提出修改建议。2021年9月19日—2021年10月20日根据学院的进度安排,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修改,经过反复修改,形成终稿,装订成册上交学院,同时为毕业论文答辩做准备工作。2.预期结果:含论文发表和学位论文撰写首先解决何谓彩礼之问题,从学理上分析彩礼的定义与范围,之后与实践中的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在彩礼给付性质方面亦是如此,对学界主流观点进行剖析,而后结合实践中的判例给出本文的观点。其次解决《解释二》第10条各要素的理解与适用,也就是影响彩礼是否返还以及返还多与少的问题。结合理论实践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看待和处理影响彩礼返还因素给出本文的观点。本文认为在不同的案情下,各因素对彩礼返还比例可能不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