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语文课程标
准的发展变化西北师大文学院靳健一、1950年前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的的变化
(一)《奏定学堂章程》促进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近代化变革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课程发展史上有了“中国文字”、“中国文学”的课程名称,标志着近代教育背景下的中国语文课程真正独立。(二)国语、国文的名称显示了母语课程的法律地位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将母语课程正式定名为“国文”,1920年修正后的《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规定小学课程使用语体文,并将语体文课程定名为“国语”,至此,国语、国文的母语课程名称正式确立。这一名称显示了母语课程的法律地位,它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课程,是中国的国语、国际交际语课程。(三)开设国语课程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以政府文件形式肯定了1920年诞生并进入国家学校的“国语”课程。《纲要》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求学生使用注音字母,读语体的作品,写语体的文章,用国语进行会话、演讲和辩论。这是我国课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四)听读说写能力要素全部写进了语文课程目标1929年的《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中出现了“口语练习演说或辩论”的教学要求,同年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把“说话”与读书、作文、写字相并列,母语课程的特殊能力要素都被列入了课程标准,反映了人们对母语教育特点的科学而深入的认识成果。二、1950年后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的的变化
(一)确定“工具性”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1962年,叶圣陶在《认真学习语文》的讲话中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二)极左政治思潮影响语文课程的健康发展1955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小学语文科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强有力的工具。”1978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语文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历来都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三)听说能力在课标中经常被忽略1956年的小语大纲已明确提出了“培养儿童正确地听、说、读、写的技巧”。可是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听说能力”在中小学大纲中消失了。直到1986年,听说能力又写进了大纲。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听说能力目标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因为考什么,语文教师就教什么。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能力”写进了课程目标。(四)程式化扼杀了语文教师的创造性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照搬苏联的文学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起始,介绍作家、介绍背景、解释词句;②阅读和分析,分析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③结束,总结中心思想、概括艺术特点;④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五)全面发展目标回归语文课程标准1986年培养“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都被写进了大纲;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基础知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总要求。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指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们学习运用母语时表现出来的听读说写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人文性是人们学习运用母语时表现出来的文化生命自由发展的个性化特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理解为:在教师的学术引领和精心组织下,学生自主合作地参与言语实践、思维磨砺、审美体验和技能训练活动,在探究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中涵养精神、变化气质、诗化品格、飞扬心灵的语文课程特点(七)综合性学习第一次写进语文课程标准2001《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把“综合性学习”写进了阶段目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读说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八)量化目标、过程目标受到应有的重视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累计背诵优秀诗文240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学段每学年作文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这些量化目标属于刚性目标,是语文教学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要求。(九)内容目标退出语文课程标准以往的教学大纲都有内容目标,有的甚至连题目、内容提要、文体特点、写作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只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没有内容目标。内容目标退出语文课程标准,利处在于给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弊端在于学生生涯发展必须掌握的能力变成了能够、初步、熟练等难以捉摸的感觉。(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最有价值的建构,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香港台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
(一)台湾一直沿用国语、国文课程名称(二)发展学生个性、体认传统文化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三)注重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均衡发展(四)注重终身学习的重要作用和社会价值四、1950年前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的变化
(一)独立设置课程为高中语文课标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1904年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这一年是癸卯年,所以又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公布后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癸卯学制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中学堂“学科程度章”的结构和程度要求基本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规定学校开设“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标志着我国独立设置语文课程,是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二)课标采用学分评价管理策略
1923年《公共必修科国语科学程纲要》其目标为:甲项,第一学年,最近文字(散文、小说、剧本、新诗);第二学年,古代文字(古诗之优点、诗之进化、韵文之美质)。乙项,第一学年,论辩文;第二学年,记载文。授课时间每周4小时,两学年授毕,共16学分。1923年《必修科特设国文科学程纲要》其目标为:甲项,文字学(言语与文字,字音、字形、字义);乙项,文学概论(文学概说、中国历代文学之变迁、近代世界文学之趋势)。授课时间每周4小时,一学年授毕,共8学分。(三)外国教育思想促进了课程目标的变化1901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介绍到了中国,1923年的课程标准在结构和教学目标方面,明显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建构。赫尔巴特和莱茵的“五段教程——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至今还影响着我国的语文教学。1919年,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到了中国,1929年以后的几个课程标准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倾向,注重对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精读、略读、文法、修辞、作文、说话等在很多课标中都列为作业要项。(四)政治化目标列入课标贻害无穷30-40年代,政治化目标进入国语、国文课程标准,企图用“党国政要”的语言思想桎梏学生的灵魂,是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令人悲哀的事情。庸俗的政治化教育目标和急功近利的社会需求强行进入语文课程,扭曲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规律,扭曲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心灵,恶化了一代青少年的品质,玷污并影响了公民的健康素质,对教育事业和国家发展都贻害无穷。五、1950年后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的变化
(一)工具性特点—伤痕累累的语文课程盾牌1950年我国母语课程改名为“语文”后,多个语文教学大纲阐明了其“工具性”特点。1956年《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指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是帮助年青一代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对年青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规定的语文课程性质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科大纲—出台便夭折的尝试195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是汉语、文学分科大纲。在名称上,有些接近1950年以前国语、国文的说法,也体现出与国际课程名称接轨的倾向;在内容上,力图以语言知识系统和文学发展体系来改变阶级斗争思想教育课程的面貌。(三)全面发展—语文课程目标逐渐完善198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卸下了政治思想教育课的枷锁,提出了发展智力、培养审美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培养听说能力的要求,纠正了以往忽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倾向。2000年的大纲提出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要求,这又是一个较大的进步。2003年新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四)选修课与学分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200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五个选修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以设计若干模块。学生修满10学分便达到了基本学业的最低要求。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选4个模块,获得8学分,希望对语文学习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再从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这样一共可获得24学分。(五)开放课程,语文回归生活的探索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六)语言空泛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缺点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述和以前的有些大纲相比,空泛的词语多了一些,许多虚无飘渺的话语经常出现,使课标语言不简明,欠准确,助长了说大话不良风气的蔓延。六、香港特区语文
课程指引的特点
(一)
两文三语—培养善于沟通的新一代2000年香港《学会学习·中国语文教育》指出:“香港是国际都会,为提高香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培养具有‘两文三语’能力,善于沟通的新一代。”中国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一文二语’(中文、粤语、普通话)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能说流利而得体的粤语和普通话。(二)专业自主塑造教师的启导者角色2001《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指出:“本课程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启导者,须发挥专业自主的精神,因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兴趣,灵活组织学习活动,选编适当和题材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并提供全方位的语文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三)共通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学会学习·中国语文教育》指出,为了发展全人教育,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新一代,学校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的中国语文教育;要在中国语文教育课程中渗透九种共通能力的培养,包括协作、沟通、创造、批判性思考、运用资讯科技、运算、解决问题、自我管理、研习能力,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态度。
(四)均衡学习—确定学生语文发展方向2001《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指出:“中国语文学习包括阅读、写作、聆听、说话、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思维和语文自学九个学习范畴。中国语文的学习,应以读、写、听、说为主导,带动其他学习范畴。2000《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失模课程设计
- 烟感探测课程设计
- 王要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2022-2023学年浙江宁波慈溪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智能制造服务股权并购与产业升级合作协议3篇
- 2024商场场地短期租赁合同书(含年度租金递增机制)3篇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11-5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练习含答案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9-1电荷练习含答案
- 2025年高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一元函数导数及其应用(2024年7月)
- 2025年小升初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填空题):数词(10题)
-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数学试卷
- 2024年山东临沂市恒源热力集团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9人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专升本英语答题卡浙江省
-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档案(姓名+工号)
- 直通法国-阅读与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岛大学
- (正式版)JBT 11517-2024 刮板取料机
- 商务数据分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19年10月广东省自考00850广告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体育教师生涯发展展示
- 智联招聘题库国企笔试题型
- 矿山应急电源配备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