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1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2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3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4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北周北方魏蜀吴十六国北魏东汉隋朝北齐宋梁齐陈北朝闻鸡起舞东山再起东床袒腹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江郎才尽皮里阳秋中流砥柱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南柯一梦步步莲花黄粱一梦骑虎难下以下是与这个时代有关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吗?你对这个时代

还知道些什么?花木兰孔雀东南飞梁祝驸马门神王羲之顾恺之祖冲之陶渊明谢灵运郦道元九品中正制淝水之战北府兵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少林寺《齐民要术》《说文解字》《文心雕龙》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民族大融合时期。.在此期间,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一改革背景1阶级矛盾激化2民族矛盾激化3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4吏治黑暗,贪污成风5土地荒芜、经济衰退6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宗主督护制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北魏社会制度落后官无俸禄,任意搜括中原地区长期战乱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柔然威胁社会问题形成原因知识梳理有利条件: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相对恢复和发展;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二.改革的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必然性和有利条件两方面来总结)必然性:社会矛盾的尖锐严重影响了北魏政权的稳定。解决方案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汉化政策实行三长制均田制租调制采用汉制——三改革内容知识梳理一、改革的背景二、目的:三、内容:(一)、均田制:阅读P29-30完成下列问题1、目的:2、前提:3、内容:4、性质:5、影响:思考:.P29学习思考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土地占有不均状况仍然存在;…..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发展: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朝中后期逐渐瓦解。思维拓展①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②目的:(1)原因:②职能:邻长——里长——党长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基层行政组织,三长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内容1、均田制(土地制度)2、三长制(基层行政制度)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内容:①组织:宗主督护制

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强为宗主来管理当地事务,可以继承和内部转让,权力很大。产生两大矛盾,即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矛盾)和农民与地主的矛盾(阶级矛盾)(3)影响: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内容1、推行均田制(土地制度)2、设立三长制(基层行政制度)3、推行租调制(赋税制度)⑴目的:解决赋税混乱问题,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⑵内容: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租(田租):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粮食调(户税):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绢帛⑶作用:二、目的:三、内容:(一)均田制:(二)三长制(三)租调制(四)整顿吏治一、改革的背景内容五—迁都洛阳1、原因:从平城方面看从洛阳方面看平城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①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②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③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④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1、原因:2、迁都过程: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3、迁都洛阳的影响: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使洛阳重新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③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④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内容五—迁都洛阳内容六——革除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仿汉制: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重汉臣:1.内容2.意义背景社会矛盾尖锐鲜卑族落后内容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影响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整顿吏治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证政府收入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稳定和巩固政权侧重点通过制度建设缓和社会矛盾全面推进汉化政策课堂小结加速鲜卑族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整顿吏治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深度分析(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探究原因总结特点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整体感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的分裂和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1)【解析】问题的核心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举出恰当的例子。如商鞅变法是处在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由此得出奴隶主和新兴地主的矛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是民族融合的加强,由此得出中原先进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落后的矛盾。【答案】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感悟高考(2012•山东文综•35)【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2)【解析】问题的核心是形式不同而作用相同。如商鞅变法是废旧立新创设新制度,孝文帝改革是学习先进文化。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都促进了政治、经济的的发展,都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答案】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

作用:都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1、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2、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AB1、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