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八-十章复习_第1页
七年级地理第八-十章复习_第2页
七年级地理第八-十章复习_第3页
七年级地理第八-十章复习_第4页
七年级地理第八-十章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十章复习(图说世界)1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中东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2第一节中东一、范围:中东比西亚多了一个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一、世界热点地区热点一:地理位置;一湾:波斯湾;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五海: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黑海,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热点二:丰富的石油;1.地位: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2.分布及主要产油国: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埃及等国家;3.石油输出路线:运输量最大好望角线。热点三:匮乏的水资源: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主要的河流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约旦河。热点四:宗教纷争;人种:以白种人为主,主要是阿拉伯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看作圣城。

中东地区石油输出路线及输出地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3第二节欧洲西部一、自然环境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北部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平原,南部山地:阿尔卑斯山脉。2、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比较均匀。3、地形,气候,农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二、人文环境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占欧洲的一半左右,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即欧洲联盟(简称欧盟)。2、工业发达,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欧洲西部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呈“十”字形分布。3、繁荣的旅游业:(掌握图)4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范围与位置:1、范围:撒哈拉沙漠以南;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一湾:几内亚湾;一半岛:索马里半岛;一岛:马达加斯加岛)二、自然环境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气候类型分布特点:(1)以赤道为中心,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2)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广。3、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4、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如金刚石、铜。三、人文环境1、人种:黑种人的故乡;2、经济;特点;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①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品或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②弊端: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办济的发展;③形成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④出路: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农业。3、人口、粮食、环境:本区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5第四节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位置;纬度位置:赤道以南,南回归线穿过→热带,南温带;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与亚洲隔海相望。一、自然环境:1、地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盆地——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高原2、气候3、河流:墨累河(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流,注入印度洋。二、三个美誉: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等。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1)、地形与农牧业: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2)、气候与农牧业: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矿产资料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采矿业发达。三、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在东南沿海。原因: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东南部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东南部经济发达;东南部是移民最早登陆的地方,开发较早。首都:堪培拉工业中心,最大港口: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6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美国巴西7第一节美国(首都:华盛顿,面积世界第四)一、范围与位置1、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2、位置: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北温带和亚热带,阿拉斯加州——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热带。(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世界唯一跨热、温、寒三带的国家),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临太平洋。二、自然环境1、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东部: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平原——中央平原,西部:山地——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平原占总面积一半以上。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由东向西递减。(受墨西哥湾,大西洋的影响)3、河湖: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世界长度第四)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密西根湖美属湖泊),湖水通过圣劳伦斯和注入大西洋。8三、人文环境1、人口:超过3亿;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洛杉玑和纽约);民族:美利坚民族2、经济:农业:(1)农业: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2)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②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③气候:水分条件较好。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家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3)美国农业带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工业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城——底特律硅谷——旧金山3、资源消耗大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任。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美国的农业带9第二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一、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2、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邻国众多,国土辽阔。二、自然环境1、地形;北部: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南部: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高原)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3、河流: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第二)4、资源:木材,水电丰富,缺乏能源矿产(煤,石油)。三、人文环境1、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混血种人——民族大融合。2、经济: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接近矿产产地。(分析原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农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分析原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为主,咖啡,甘蔗,柑橘产量世界第一。P9433、

城市化问题: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东南部尤为密集。(分析原因:自然,人文条件)。首都: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工业中心:圣保罗。(掌握图上位置)四、热带雨林:1、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作用):(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减少原因:外国公司砍伐,垦荒。3、雨林减少产生的危害;森林遭到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加快全球变暖速度。4、《21世纪议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保护雨林。10第十章极地地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11海陆状况陆地——南极洲纬度位置南极圈(66.5°S)以南地区海陆位置以南极洲为主,周围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部分气候酷寒、狂风、降水稀少严寒、干燥资源淡水、煤、铁、石油、天然气主要动物企鹅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居民无定居人口方向北南极地区南极地区12北极地区北极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