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古诗两首》教案 省赛一等奖_第1页
《第六组古诗两首》教案 省赛一等奖_第2页
《第六组古诗两首》教案 省赛一等奖_第3页
《第六组古诗两首》教案 省赛一等奖_第4页
《第六组古诗两首》教案 省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信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册名四年级上单元名称第六组教案名称第六组-古诗两首-2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学期上课题《送元二使安西》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1课时序数1教材分析课文主题: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专题进行编排,而《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描写了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体现出依依惜别之情。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用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长而独树一帜。写作方法:诗的前两行对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气氛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后两句则含蓄地写出了朋友间的劝酒话别,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知。这首诗既没有刻画酒筵场面,也没有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朋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插图作用:教材中配了一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这幅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在渭城的清晨,诗人与好友话别的情景,处处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情感,为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情感做了铺垫。编排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诗歌中的生字,会写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2.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读诗兴趣,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2.运用多媒体手段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手段,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从而学会生字,理解诗句,感知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教学准备教师收集课文相关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序号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目的应用的素材资源1课堂导入一、师渲染,导入诗。1.首先引导学生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2.过度:“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读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是啊,离别是岸上踏歌的声响,离别是消逝于碧空的孤帆,离别是平明送客后孤独的楚山。从这些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间那浓浓的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由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板书:《送元二使安西》通过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堂讲授二、知诗人,解课题。1.播放《送元二使安西》课文朗读动画。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送元二使安西》课文朗读动画2.(播放《送元二使安西》课件(1))简介诗人。3.解课题:通过读课题,思考:从哪个字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提起“送别”二字,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伤心、难过、悲伤……)4.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诗人王维送的人是谁呢?要送他到哪里去呢?这位离别的友人要去做什么呢?5.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6.学生汇报、老师点拨指导。7.根据自己的理解读题目。1.通过对作者的简介,学生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感知。2.对诗的题目进行详细地解释,使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更为透彻。《送元二使安西》课件(1)读诗文,正字音。1.采用各种方式朗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2.重点指导生字:舍、君。播放《送元二使安西》生字动画。“舍”是翘舌音,读四声,不读三声。“君”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第二笔横要出头。1.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认读生字,感知古诗内容。2.通过生字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基本方法。舍字书写动画舍字字源动画3.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古诗:齐读、男女生互相读等。4.再读诗句,感悟读诗节奏,用铅笔画出节奏符号。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送元二使安西》课件(2)5.指名读古诗,学生评议。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及讨论交流的词义,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积累。《送元二使安西》课件(2)四、释字义,解诗意。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2.多种方式朗读,借助书下注释,理解字词。3.古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者和同学讨论、交流帮助理解。4.学生汇报交流。小组成员说自己的理解,老师相机指导。。5.学生根据出示的词语解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6.小结: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7.学生再一次说说这首诗的意思。《送元二使安西》课件(2)五、入诗境,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2.苏轼曾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假如你就是王维,你会为这首诗配上一幅怎样的画?(朝雨、客舍、柳树、王维、元二……)过渡:这些景物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看到的?(第一、二两句。)3.播放《送元二使安西》课件(3)默读前两句诗,说说你有哪里不理解?我们不仅可以将前两句诗读成一幅优美的画,还可以从诗中读出王维送元二的时间、地点:朝雨,渭城。4.从渭城到安西,元二要走多久?(两地相距大约有3000多公里,路程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安西。)5.小结: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是怎样给朋友送别的呢?(品悟古诗的第三、四两句。)6.他们喝了几杯酒?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这里说“更尽”,就是再喝一杯,那一定喝了很多杯。酒已多巡,情愈浓厚,酒只剩下了最后一杯。)7.过渡:西出阳关就看不到渭城了。听不到朋友的祝福,更不能与朋友饮酒作诗了。引导学生思考:我感觉到诗人与朋友不仅仅是在喝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别的滋味!你品读出来了吗?8.生交流、体会。(悲伤、难舍难分、痛苦……)《送元二使安西》课件(3)3拓展延伸六、深感悟、情延伸。1.(师生作举杯饮酒状,师生共读,劝君……无故人。)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朋友之间再说最后一句话吧!同学们把它写下来,可以是元二对王维说的,也可以是王维对元二说的。王维无限深情地对元二说:“老朋友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就这样送别了朋友。朋友远行了,留给诗人的又是什么呢?(空洞洞的感觉、失落、孤独……)3.小结: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渭城的几年后就去逝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背诵全诗。《送元二使安西》课件(3)4课堂小结七、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想想作者此时的心情。2.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3.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5布置作业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2.完成课后作业。3.课外阅读:搜集、阅读描写送别的古诗。考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朝雨浥轻尘环境描写清新送元二使安西青青柳色新情深义重更尽一杯酒劝酒话别含蓄出关无故人教学反思在第二首《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时,我首先进行复习导入,通过相互背诵、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进一步进行情感渗透,使得浓浓的送别之情渲染开来,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而学生的注意力也被拉拢,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继续按照“五步法”引导学生学习。首先通过知诗人,了解著名诗人王维,做好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