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社会认知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1、社会认知及其特征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3、印象整饰4、社会认知偏差5、社会行为的归因第一节社会认知及其特征社会认知的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将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识称为社会认知。
就认知对象而言,社会认知指的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以及非人的客观存在的认知。
社会认知是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心理活动,而不仅仅局限或等同于其中的某一过程。
社会认知的途径(一)人的面部表情
表情是反映人们的内心态度、情绪、动机等心理活动的基本线索和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人的面部表情的观察和分析,可能了解到其内心的活动、欲望、意图和状态,借此即可形成对他人的认识。
人的言语活动
人们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语速及节奏变化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及其他心理特征,通过对人的言语活动的分析,也能有助于对人的性格和态度的认识。社会认知的途径(二)人的体态表现
体态指的是个体身躯各部位表现于外的状态,又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人的行为方式了解一个人如何行动、怎样行动和有什么行动、表现怎么样,对于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此人,形成关于此人的一个准确的知觉印象,都会是十分有益的。斯科勒斯伯格的面部表情环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社会知觉定义:社会知觉又称对人的知觉或人际知觉,是社会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认知过程的第一步。它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的知觉,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并进一步对他人行为作出有根据的归因。对人的知觉与对物的知觉的差异作为物的存在,其自身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相对地要稳定持久,易于从直观上去认识和把握。但人的变化和发展不仅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单从直观的形式上是无从认识和的把握的。对物的知觉主要是根据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的,较少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对人的知觉则会受到对象所具有的各种社会特征和属性的影响。
在对人的知觉中,知觉者与被知觉者双方处于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中,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会影响被知觉者,被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也会影响知觉者。
R.L.范茨对社会知觉的研究出生后三周的婴儿对人的说话声会作出微笑反应。第四周前后见到人脸时也会作出微笑反应。当婴儿出生后3-6个月时,就可观察到他对周围刺激物作出的分化反应。此时当给婴儿看各种各样的戏剧表演用的脸谱时,婴儿即会作出微笑反应;而当给婴儿看其他非人的刺激物如奶瓶等时,婴儿则无微笑反应。婴儿的这种对人的刺激物才有的微笑反应被称作“社会微笑”。
社会印象定义: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印象与社会知觉的区别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直观和直觉,它具有间接性。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单一和零散,它具有综合性。
社会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改变,不易为理性所说服,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固执性。
N.H.
安德森的三种印象形成模式1、加权模式(累加模式)安德森,1962年尽管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先提示的刺激物(在实验中一般为人格特征)或最后提示的刺激物会对总体印象的形成起中心作用,但在反复的刺激之后,这些效应的作用都会减弱,全部刺激物都会对总体印象的形成起作用。
2、平均模式安德森,1965年平均模式的基本要点,就是用刺激物总数N去平均加权印象。换言之,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等于形容该人的全部特性的平均赞同值。3、加重平均模式安德森,1968年
Xn=KWA+(I-W)I0∕KW+(I-W)
K:刺激物总数的信息量 W:刺激物的价值(重要性)
A:对刺激物的评估值这一模式既考虑到了第一印象(首因效应)的作用,又强调了价值在印象形成中的地位,即价值的加重印象作用。社会判断定义:“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体看法,而推论则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我们在第五节中将要专门讨论的行为归因过程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推论或曰判断过程。
社会判断的特点预见性特征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判断,可以预见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或社会行为在另一种场合出现的可能性和条件性。超标准化趋势
虽然社会判断是遵循认知客体固有的法则进行并实现的,即社会判断是有标准的、稳定的,但在事实上社会判断又常常受到现实生活的冲击和破坏,不具稳定性。
例如,由于乡土社会所形成的一整套地缘、血缘观念和行为准则,中国人总是将家乡判定为“和我们现在生活上还是发生重要关系的地方”,是“一大群关心我们的人”;而在崇尚流动的美国人那里,“家乡并不是现实的团体,而是个人历史上的纪念品、记忆中的标帜。”(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55页。)
社会判断的过程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取样信息的选择与综合判断的形成第三节印象整饰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1956):人生是个大舞台,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有如演员相互配合的演戏。人们按社会剧本的需要(即社会期望的需要)扮演自己的角色,而他们的演出又受到互动对方的制约。因此,要使互动能够顺利进行,互动的双方都应有能力运用某种互动的技巧对自己的印象进行控制、管理、整饰。戈夫曼的理论既可称为“戏剧论”,又可称为“印象整饰”或“印象管理。”戈夫曼认为,在日常互动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便给人留下印象。这种表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行为个体较易控制的自我表达,这是明显的“给予”互动对方的表达,包括各种语言符号或它们的替代物;
行为个体不甚留意或未加控制的较随便的流露,它包括在较广泛的社会行为之中,是隐含的意义。
象真正的演员一样,日常互动中的自我表演也有前台和的后台之分。前台是表演场合;后台则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后台的现实是与前台的表演相矛盾的。并且也是应当矛盾的。表演者在后台为前台表演作准备,掩饰那些不能在前台表现的东西,这就象演员的化装一样;从前台退入后台,表演者就可以得到信息、放仅供参考,以消减在前台表演时的紧张。
在后台人们可以使用前台所不能使用的动作和语言,如“彼此间直呼其名;作出决定时彼此合作;使用亵渎的、含有公开的性内容的语言;当面发牢骚;抽烟;不讲究、非正式的穿着;‘不规矩’的站、坐姿态;使用方言或不太标准的语言;咕咕哝哝或大声地叫喊;嬉戏式的放肆行为或哄骗嘲弄”(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8页。)。
戈夫曼从戏剧舞台中借用来的另一个最为形象、妥帖的说明日常互动和印象整饰的词语是“剧班”:“在表演同一常规程序时相互合作的任何一班人。”
剧班的表演比个体表演更有价值、也更富技巧,因为它涉及到剧班成员为共同表演一套常规程序而进行的相互配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剧班的表演是一种群体性的印象整饰。
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戈夫曼:在人类的交往和互动中是否存在以及在多大的程度上存在虚伪性和欺骗性?
古尔德纳:将戈夫曼的一整套理论斥之为“出卖灵魂的社会学”。印象整饰的正面性成功的印象整饰可以用来调节与润滑人际关系,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互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印象整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和结果。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行为和语言也在变得越来越文雅而有修饰,人们的欲望和要求开始摆脱赤裸裸的表达方式,变得含蓄和曲折。
印象整饰的负面性由于印象整饰直接涉及对他人印象的控制,因此,既有人运用这一手段虚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真实身份,也有人利用相应的技巧为自己谋利。
“露脸”或“争面子”
逢迎之道
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鲁迅在《说“面子”》一文中,曾借外国学者之口,将其称为理解“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鲁迅:“早先年,大家庭的主人变穷以后仍然要下馆子,到馆子里去即便是吃了个两三文钱的烧饼,也要摆出吃了什么山珍海味的面孔走出来。”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也一样将“面子”、“命运”和“恩惠”并称为统治中国的三位女神,他虽然感叹“脸面这个东西无法翻译,无法为之下定义”,但却认定对脸面的研究“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它抽象,不可捉摸,但都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
对中国人脸面的研究(一)美国传教士A.H.史密斯1894年出版的《中国人的性格》:“乍一看,要把整个人类共同具有的脸面说成是中国人的一种特征,是不合情理的。但‘脸面’这一词汇在中国并非指人头上的面庞,它在用法上是一个多义的复合名词,比我们描述的或可能理解的意思还要多。”
胡先缙(1944):TheChineseconceptofface,第一篇有关中国人脸面观的研究论文:“‘脸’是指社会对个人道德品格的信心”,“它涉及个人道德品格的完整性。”而“面子”则是指“在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藉由成功和夸耀而获致的名声,也是藉著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积累起来的声望,此即为名誉,另一方面,它却暗示了一种‘自我膨胀’的欲望。”
“脸”和“面子”的差别中国人认定的“面子事”和“脸事”不同。“丢脸”的事主要为违法乱纪和不道德的事,如偷窃被抓;而“丢面子”的事则主要是一些不雅事件以及反映个人能耐不大的事,如当众出丑或考试不及格等。
脸重在守护,而面子则重在争取。一个人只有一张脸,但却可以有多个面子。因此,脸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守护的问题。守不住,没了脸,就不是“人”了。而面子有大有小,面子大活得潇洒,但面子小甚至没有面子却不影响做人。所以面子重在争取。
脸的事件具有延时性,而面子的事件具有情境性。一个人一旦丢脸,会长时间抬不起头来;但一个人丢了面子,虽则当时令人难堪,但时过境迁,人们就很快会忘记。(佐斌,1994)脸面的社会文化功能社会规范和控制功能在中国,“脸面”也和道德与法律一样,具有社会规范和控制功能。印象整饰功能社会交换功能
第四节社会认知偏差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S.E.阿希是最早进行有关首因效应对认知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
印象形成是所有人格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些人格要素中有一种是左右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
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卢钦斯(1957):《降低第一印象影响的实验尝试》
关于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讨论卢钦斯: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时,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并对其印象较深,即此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因;而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起作用的则是近因效应
认知者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而认知者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起较大作用;
怀斯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究竟何者起作用,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博达列夫的实验
H.凯利的实验晕轮效应实际上就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和定型的结果。
社会刻板成见形成社会刻板印象的两条途径其一是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然后将其某些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化和固定化其二是依据间接的资料形成的,即通过他人的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描述而获得的著名情景喜剧TheCosbyShow中的主人公Huxtable夫妇的健康、成功上层人士形象与传统的黑人形象大相径庭情景喜剧Ellen中的同性恋形象在美国激起了很大的争议社会刻板成见的影响积极影响:包含了一定的合理的、真实的成份,或多或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此,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消极影响:一经形成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它往往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在对人的认知中,刻板印象则易导致成见。男女大学生对两性角色赋予的不同期望特征┌───────────────┬──────────┐│男性特征│女性特征│├───────────────┼──────────┤│攻击性强善于经营│喜欢聊天││独立性强直率│做事得体、分寸感强││情绪稳定谙于事理│雅淑温柔││客观性强感情不易受打击│敏感││不易受外界影响冒险精神强│虔诚笃信││支配感强果敢│陶醉于自己的容貌││爱好数学和科学从不哭哭闹闹│起居洁净││临危不惧往往以领导者自居│文静││竞争心强能够区分理智与情感│有强烈的安全需要││逻辑性强抱负宏大│欣赏艺术和文学││无依赖感不因相貌而自负│善于表达脉脉温情│└───────────────┴──────────┘第五节社会行为的归因归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判断过程,它指的是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内因:内在原因,即个体自身具有的、导致其外在行为表现的品性或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欲求、能力、付出的努力等。
外因:外在原因,即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外在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的影响等。
通过真人秀节目“谁想嫁给百万富翁”而嫁给富翁的Conger受到很多批评,她婚姻的动机被归因为追逐财富稳定原因和非稳定原因稳定原因指导致行为表现的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条件、个体自身的品性和特征,如个体的能力、人格、品质、活动的难易程度等。
非稳定原因指容易发生变化、较不稳定的各种因素、条件及个体自身的品性和特征,如个体的情绪、心境、努力程度、机遇及环境的影响等。
稳定原因和非稳定原因两者和内因和外因两者是互相交叉的,稳定原因中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同样非稳定原因中也包含有内在和外在两种成分。为何黛安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强化2024年公务员省考弱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 前沿动态:2024年分析师试题及答案总结
- 2024年统计师考试的常见数据处理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统计师考试深入研究的试题与答案
- 2024年统计师考试经验分享及试题与答案
- 2024食品安全员考试带你走向成功试题及答案
- 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 收纳师考试材料试题及答案
- 收纳师考试的多元策略与试题答案
- 2024年税务师考试宝典试题及答案
- 暖通系统调试方案
- 危货车辆防汛救援应急预案
- 培训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 应用化学专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纺织行业:涤纶生产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招考聘用15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社区商业中心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运营管理
- 2024年河南省中职英语对口高考试题
- 课件-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 马拉松赛事运营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