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玲 跨文化交际技巧-如何与西方人交往 978-7-5663-0797-2_第1页
梁晓玲 跨文化交际技巧-如何与西方人交往 978-7-5663-0797-2_第2页
梁晓玲 跨文化交际技巧-如何与西方人交往 978-7-5663-0797-2_第3页
梁晓玲 跨文化交际技巧-如何与西方人交往 978-7-5663-0797-2_第4页
梁晓玲 跨文化交际技巧-如何与西方人交往 978-7-5663-0797-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文化交际技巧---

如何与西方人打交道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Skill

-----HowtoCommunicatewithWesterners

ISBN:978-7-5663-0797-2

2013年9月北京第1版

定价:24.00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交往日益频繁以及现代通讯手段迅速发展,近年又出现前往西方国家留学和移民高潮,跨文化交际在世界范围内变得越来越普。跨文化交际是一项人类交际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学者从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开始研究不同文化交际的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的动态多变现象,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课件简介为了帮助高职高专学生在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与西方人打交道,加深对不同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关系的理解,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困惑和问题,提供处理不同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和外贸企业人士着手编写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跨文化交际技巧——如何与西方人打交道》这本教材,希望能够为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提供帮助。本教材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国际商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以及涉外专业学生对外交往和语言学习的需求,重点介绍处理不同语境下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力图遵循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阐明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价值观对语言和交际的影响作用、言语及非言语方面的主要跨文化差异、在不同交际场合中的不同文化差异现象以及中西方在教育、家庭、道德、工作、事业、休闲体育、中西方节假日和中式英语的不同价值观对比。本教材是闽台合作、校企合作的成果。由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梁晓玲副教授和台湾育达商业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李圣贤博士担任主编,黄荔青副教授担任副主编,黄丽华副教授、熊建闽副教授、连焰老师、江虹老师参与编写,福州顺枫工艺品贸易公司黄小宁总经理和台湾育达商业科技大学李圣贤博士参与本教材的审核修改。为了教学方便,由本教材主编梁晓玲副教授制作了教学课件仅供参考。

Unit1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TheNecessityof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Unit2言语交际(VerbalCommunication)Unit3非言语交际(Non-VerbalCommunication)Unit4家庭观(FamilyValues)Unit5教育观(ViewofEducation)Unit6工作观(WorkValues)目录Unit7道德观(MoralityOutlook)Unit8世界观与价值观(WorldViewandValues)Unit9休闲与体育(LeisureandSports)Unit10食品与保健(FoodandHealthcare)Unit11节假日(HolidaysandFestival)Unit12中式英语(Chinglish)第一章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TheNecessityof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第一节跨文化交际定义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

或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2012年2月19日在美联航飞机上发生了一件事:一对中国游客夫妇被美国空姐赶下飞机。事由是行李放置违规,且不听从空姐指挥,争吵过程中这对夫妇叫空姐“shutup”,冒犯了空乘人员被机组赶下飞机。这件事中国人看来觉得很奇怪,“shutup”不就是“闭嘴”吗,况且中国人认为乘客是上帝,就因为这句话将乘客赶下飞机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很多中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真正会使用英语的人很少,并非发音不准,而是用错场合,用错语境,用错语调等等,让西方人莫名其妙,产生误会。在飞机上中国人对空姐说“shut-up”,可能觉得就是“闭嘴或是别说了”的意思,但对西方人来说如同骂人,岂有不恐惧之理?

中国人学英语,对有些词句经常只知道意思,但对在什么场合使用或者是否礼貌并不清楚。美国空姐赶中国乘客下飞机只是中美文化冲突的一个小例子。所以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这样到了国外就会避免许多想象不到的误会和矛盾。第二节跨文化交际的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环境里,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累积,在群体中形成的,所以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个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文化错误”(culturalmistakes)要比语言错(linguisticmistakes)严重得多,因为语言错误多是言不达意,无法把心里想说的东西清楚地表达出来,而文化错误往往使本族人与异族人之间产生严重误会甚至敌意(illfeeling)。

第三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学生除了学习专业技能,还应该顺应时代,掌握必要的国际交际能力。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两种文化的人们在思想观念和礼貌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他们在交往中采取的礼貌策略也不尽相同。目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听不懂、说不出、语用失误、文化知识匮乏、不敢交际、胡交际、交际失败。

学习跨文化交际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能力。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主力军新世纪人才的标志

(1)文化素质(2)外语知识

(3)人文知识/精神(4)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简要归纳没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只是一根放置于屋角的拐杖。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根基。文化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砖瓦文化=混凝土交际=外墙

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综合文化能力Case1(案例1)

ProfessorJohnsonwasinvitedtogiveaguestlectureataChineseuniversityintheearly1990s.Allthathecouldtellthestudentswereveryattentive.Theyapplaudedwarmlywhenthelecturecametoanend.However,ProfessorJohnsonwasdisappointedwhennooneaskedanyquestions,evenaftertheywereencouragedtodoso.Infact,moststudentsavoidedeyecontactwithhimashetriedtocommunicatewiththem.分析:以上这个案例牵涉到几个问题:第一点,关于中西方教育方式不同的问题。在美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trialanderror。也就是说你自己通过反复的实验,反复的犯错误,于是终于明白了真理是什么。这种情况下往往要求学生有很大的学习自主性,而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解答而不是灌输,所以美国人喜欢问问题,美国教师也喜欢被问。而在我国,教育方式是watchandlearn。也就是老师告诉你是什么,然后你记住就好了。这就是中国学生被动型学习的原因之一。第二点,关于powerdistance的问题。在美国强调的是人人平等,老师和学生之间亦然。所以课堂上学生可以很随意的打断教师的授课,甚至对教师所讲内容当着同学的面表示怀疑。而在我国的传统里,教师是有着一定社会地位的职业,在如今金钱至上的大环境下也仍有表现。教师代表着权威,代表着经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样的说法更体现了中国人对教师的敬重。所以学生是把教师放在比自己高一个社会等级的位置。于是很少质疑教师的权威,这也是中国学生不喜欢当堂问问题的原因之一。如果真有问题,往往会私下问,这样给教师也留有一定的余地,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没有冲突发生。毕竟在集体主义文化里和谐是第一位的。

第三点,眼神交流。在美国个人主义文化里,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正视对方眼睛,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谦虚不是美德。而正视别人眼睛也是对他的尊重。而在东方,避免眼神交流才是尊重,这一点在日本文化里尤为明显。和自己的长辈、上级说话的时候往往是低着头的。Case2(案例2)

OnecoldwinterdayinaChinesecity,WangLinonhiswaytothelibrarymetanAmericanprofessorwhoknewverylittleaboutChina.Aftergreetinghim,Wangsaid:“It’srathercold.You’dbetterputonmoreclothes.”Buttheprofessordidn’tappearhappyonhearingthis.分析:美国人以及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人们不喜欢被告知要怎么做,他们比较喜欢独立,然而中国人则习惯关心别人,这个案例中王林的建议表达的就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可是美国教授却不习惯这样的表达。Case3(案例3)

AnAmericanwenttoChinesehome.Hewasofferedsometea.Justwhenthefirstcupwasabouttofinish,moreteawasadded.Thevisitordrankthesecondcup.Thenthecupwasfilledthethirdtime.Thenhedrankit,then…untilthevisitorwasquitefull.Why?分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里,主人通常会不断给客人倒水斟茶,或者不断地给客人的盘子里加食物以表示他的热情好客。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客人知道如何处理,在他们觉得吃饱喝足之后,就会随它放在桌上。而美国客人就不懂了,在美国杯子里和盘子里剩下茶水或是食物是不礼貌的,于是他出于遵循美国文化理念可能会在这样的招待中喝得过多、吃的过多。练习题(Exercises)一、选择题:1.Ifyoudon’tlikethetalkgoingon,youmaysay:a.“Somuchfortoday.”b.“Let’sstoptoday.”c.“Well,it’sgoinglate.Ithinkwecancontinuethediscussionnexttime.”2.Toshowyourdisagreement,itisinformaltosay:a.“Ican’tgoalongwithyourview.”b.I’mafraidIcan’tagreewithyou.c.No,Idon’tthinkso.(a)(b)3.Inpublic,whenasmokersaystoyou“WouldyoumindifIsmoke?”Youmayanswera.“Yes,please.”b.“No,please.”c.“It’suptoyou.”4.Atafriend’shomeinEngland,aChinesestudentgivesabirthdaypresenttoherEnglishfriend.Mary:“Thankyou.It’sbeautiful.”XiaoZhao:a.“Really?Doyoulikeit?”b.“Don’tmentionit.It’sonlyasmallthing.”c.“I’mgladyoulikeit.”(b)(c)5.InEnglishwhichofthefollowingistrue?a.TheSurnamecomesfirst,followedbythegivenname.b.Thegivennamecomesfirst,followedbytheSurname.c.TheSurnamecomesfirst,followedbythefamilyname.6.Supposedyouareaskedtomakeaspeech,youshouldaddressthelistenersasa.“LadiesandGentlemen”b.“Mrs.andMr.”c.“Comradesandfriends”(b)(a)7.Wemaycallthepersonwhoholdsthemeetinga.Mr.Chairman.b.Mr.Presidentc.Mr.Host8.Injob-seeking,whichofthefollowingistrue?a.Youshouldnotlooktheemployerintheeyeduringaninterview.b.Personalappearanceisnotimportantforaninterview.c.Nottoblameyourformeremployerisapieceofgoodadviceforanemployee.(a)(c)9.Whichofthefollowingistrue?a.ThreeandsevenareregardedasluckynumbersintheWest.b.ThreeandtwoareregardedasunluckynumbersintheWest.c.SixandeightareregardedasunluckynumbersintheWest.

(b)10.You’vebeenhavingdigestiveproblemsforaweek,andhavejuststartedtofeelbetter.YoumeetaBritishfriendataparty.Yourfriendsays,“Howareyou?”Whatshouldyounotdo?a.Starttalkingindetailaboutyourproblem.b.Say,“Fine,thanks.Howareyou?”c.Say,“Notbad,thanks.Howareyou?”(a)11.You’revisitinganAmericanfriendinhernewapartment.Youliketheapartmentandyouwantyourfriendtoknow.Whichofthefollowingisnotproperforyoutodo?a.Saynothing,butshowyourinterestbywalkingaround,lookingateverythingintheapartment.b.“Gee,thisplaceisreallynice.”c.“Ireallylikeyourapartment.”(a)12.You’vebeeninvitedtodinneratafriend’shome.You’reabouttositdowntoeat,butyouwanttousethetoiletfirst.Whatisnotproperforyoutosay?a.“Excuseme.Whereisthetoilet?”b.“CouldIwashmyhandsbeforedinnerc.“DoyoumindifIusethebathroom?”(a)13.YouareaguestinaBritishorAmericanfriend’shome.Yourfriendasksifyouwouldlikesomethingtodrink.Youreallywouldlikeadrink.Whatwouldyousay?a.“Yes,thatwouldbelovely.b.“No,thankyou.”Andwaitforyourfriendtoaskyouagain.c.“That’sOK.Icangetitmyself.”(c)14.You’vejustbeenintroducedtoaBritishorAmericanfriend’sparents.Whatwouldyousay?a.“Hello”andbowb.Saynothingandshakehands.c.“Nicetomeetyou”andshakehands.15.MostyoungpeopleintheUSstartdatingaroundtheageofa.12b.16c.18(c)(c)二、案例分析

TwomenmeetonaplanefromTokyotoHongKong.ChuHon-feiisaHongKongexporterwhoisreturningfromabusinesstriptoJapan.AndrewRichardsonisanAmericanbuyeronhisfirstbusinesstriptoHongKong.ItisaconvenientmeetingforthembecauseMr.Chu’scompanysellssomeoftheproducts.Mr.RichardsonhascometoHongKongtobuy.Afterabitofconversationtheyintroducethemselvestoeachother.Mr.Richardson:Bytheway,I’mAndrewRichardson.MyfriendscallmeAndy.Thisismybusinesscard.Mr.Chu:I’mDavidChu.Pleasedtomeetyou,Mr.Richardson.Thisismycard.Mr.Richardson:No,no.CallmeAndy.Ithinkwe’llbedoingalotofbusinesstogether.Mr.Chu:Yes,Ihopeso.Mr.Richardson(readingMr.Chu’scard):Chu,Hon-fei.Hon-fei,I’llgiveyouacalltomorrowassoonasIgetsettledatmyhotel.MrChu(smiling):Yes,I’llexpectyourcall.

Whenthesetwomenseparate,theyleaveeachotherwithverydifferentimpressionsofthesituation.Mr.RichardsonisverypleasedtohavemadetheacquaintanceofMr.Chuandfeelstheyhavegottenofftoaverygoodstart.Theyhaveestablishedtheirrelationshiponafirst-namebasisandMr.Chu’ssmileseemstoindicatethathewillbefriendlyandeasytodobusinesswithMr.Richardson.Mr.RichardsonisveryparticularlypleasedthathehastreatedMr.ChuwithrespectforhisChinesebackgroundbycallinghimHon-feiratherthanusingthewesternname,David,whichseemstohimanunnecessaryimpositionofwesternculture.

Incontrast,Mr.ChufeelsquiteuncomfortablewithMr.Richardson.Hefeelsitwillbedifficulttoworkwithhim,andthatMr.Richardsonmightberatherinsensitivetoculturaldifferences.HeisparticularlybotheredthatMr.Richardsonusedhisgivenname,Hon-fei,insteadofeitherDavidorMr.Chu.Howdoyouaccountfortheirdifferentimpressions?Doescultureplayaroleinthecommunicationbetweenthesetwomen?1、为什么要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2、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讨论题

第二章言语交际

(VerbalCommunication)

言语交际分为:口头言语交际和书面言语交际。第一节称呼语称呼语包括两方面内容:呼语与称谓。

呼语是当面招呼用的,如:Hello,Goodevening等

称谓则是介绍他人身份的词语,如:爷爷、姑姑、

ProfessorLi,小张等。

中西方称呼语的不同一、亲属之间,包括直系、近亲及远亲

祖辈中国爷爷、外公(姥爷)奶奶、外婆(姥姥)西方grandfathergrandmother父辈中国爸爸妈妈伯父、叔父、伯母、婶婶、舅舅、姨夫、姑父舅妈、姨姨、姑姑西方fathermotheruncleaunt同辈中国: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西方:brother、sister中国: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西方:cousin

晚辈中国:侄儿、外甥侄女、外甥女西方:nephew、niece二、好朋友、熟人、老师、上下级之间中国人的称呼分以下几个方面:

1.性别人们普遍把男性称为“先生”,把女性称为“小姐”或是“女士”。例如:张先生、王先生、刘小姐、李女士等等,但这样的称呼显得比较正式或是陌生。

2.年龄中国是礼仪之帮,多少年来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称呼上我们可以看出。例如对长辈我们可用“大爷”、“大娘”、“叔叔”、“阿姨”等,对晚辈我们可称之为“小朋友”、“小弟弟”、“小妹”等。3.以职业或职务称呼(1)姓+职业例如:王老师、张医生等(2)姓+职务例如:朱校长、黄院长等(有时免去副职表示尊称)(3)老+姓例如:老李、老林等(4)姓+老例如:马老、刘老等(这一称呼表示这个人德高望重)英美人的称呼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性别(1)Mr.+姓例如:Mr.Smith、Mr.Green(2)Mrs.+(夫姓)例如:Mrs.Smith、Mrs.Green(3)Miss+姓(未婚)例如:MissSmith、MissGreen(4)Ms.+姓例如:Ms.Brown、Ms.Green

但以上这些称呼比较正式,往往是在不明对方准确头衔的情况下才用的。经过介绍后,美国人就不习惯人们再拘于礼节,不停地用Mr.、Mrs.、Miss、Ms.等来称呼。

例如:MynameisJohnson---PeterJohnson.CallmePeter.Don’tcallmeMrs.Brown,justcallmeSally.

英国人在称呼方面要比美国人保守一点,老年人比青年人更保守。所以对他们以头衔加姓来称呼更稳妥,但注意不要直呼英美人的姓氏或姓名。

但对从事某种专业或处于某种位置的人可用特殊的叫法。例如:BishopGray(格雷主教)、CaptainDavid(大卫船长)、FatherWhite(怀特神父)、JudgeHarley(哈里法官)、PresidentBush(布什总统)、GeneralClark(克拉克将军)、QueenMary(玛丽女王)等。

2.

在英美两国“职业+姓”或“职务+姓”的叫法不多。3.对专业人员。如:教授、博士、医生等,称呼时头衔都需要与姓一起用,否则就不符合文化习惯,对方听到不符合习惯的称呼会感到别扭。例如:ProfessorGreen、Dr.White等。4.在不明对方身份、不知对方姓名的情况下。例如在大街上问路,该如何称呼呢?Sir与Madam可以派上用场,而且还是一种尊称。例如:Excuseme,sirThankyouverymuch,madam.该如何称呼老师,中英文有不同的表达:

在中国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叫老师“TeacherHuang”,在英美人听起来犹如叫“黄教书”一样刺耳。“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在英美对老师通常有下面三种称呼:小学:Sir,Miss,或Mr.+姓中学:Mr.,Ms.+姓或Sir,Miss大学:称号+姓或直呼其名例如:Dr.Huang,ProfessorWang在英美有些家庭子女直呼其父母的名字是常有的。作为中国人到西方国家去,不知如何称呼对方,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请教对方。

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以单独用以称呼女性;Mr.Ms.通常是与人的姓连用,而不能单独与名连用。Mrs.只能与夫姓连用。Sir,Madam一般不与姓或名连用,而是单独使用。中国姓名在美遇尴尬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常常因为姓名遇到尴尬。例如:有个姓邢(Xing)的朋友在美国一家银行里工作,外国人看到他挂在身上的名牌,就会叫他“克星先生”。有一次,有个老太太叫他Mr.Crossing。Why?因为英语里把人行横道叫Crossing,简写成Xing,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Xing”的标识。老太太大以为这个朋友的姓氏“Xing”也是简写,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于是称呼他的“全称”。三、非熟人的其它社会关系中国人在非正式场合讲话者可以称年龄相仿的陌生人“大哥”、“大姐”,年龄大的为“大爷”、“大伯”、“大妈”,或以自己的孩子的口气称呼对方,如“爷爷”、“叔叔”、“阿姨”等。另一类最常见的通用称呼语是同志、师傅,不分性别、年龄,可以称呼任何人,有政治上、地位上平等的内涵。但经常会听到人们称年龄大的人“老同志”,年龄小一些的为“小同志”。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群体的通用称呼语已扩大到先生、小姐等。西方人在这一群体中的称呼语更为简单:Sir用于男士,Miss/Madam用于女士。由于妇女运动,现在用“Ms”这一不指明妇女婚姻状况的称呼日益普遍。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以单独用以称呼女性;Mr.Ms通常是与人的姓连用,而不能单独与名连用。Mrs.只能与夫姓连用。Sir,Madam一般不与姓或名连用,而是单独使用。Mr.+姓,某某先生;Mrs.+夫姓,某某夫人;Miss+姓(未婚),某某小姐;Ms.+姓,某某女士。

ABritishtourististravelingbytraininChina.SittingoppositehimisaChinesepassenger.Theyintroducethemselves

toeachother….Britishtourist:Hello,I’mEricJackson.Gladtomeetyou.Chinesepassenger:Hello,mynameisLiuXin.I’mgladtomeetyou,too.Wheredoyoucomefrom,Mr.Eric?Britishtourist:I’mfromBritain.PleasejustcallmeEric,Mr.Xin.Chinesepassenger:AndyoumayjustcallmeLiuXin.Case1:Analysis:

Bothofthemhavetakeneachother’sgivennameforthesurname,sincetheorderofthesurnamesofChineseandEnglishnamesarejusttheopposite.Asinbothculturesatitleisusuallyusedwiththesurname,theyfeelunnaturalwhentheirgivennamesareusedwiththetitles.AccordingtoBritishcustomit’squitenormalforpersonswhofirstmeettoaddresseachotherbytheirgivennamesalone,whereashere,whenpeoplefirstmeet,theyusuallyaddresseachotherbytheirfullnamesAndneverbytheirgivennamesalone.Case2:

ABritishtouristisvisitingaChinesefamily.TheChinesehostessintroducesherselfandherhusbandtoguest…Chinesehostess:Welcometomyhome.MynameisCaiHong,andthisismyhusband.Britishtourist:Thankyou,Mrs.Cai.It’sapleasuretomeetyou,Mrs.Cai.I’mLucyTaylor.Chinesehostess:Haveaseat,MadamLucy.Analysis:

TheBritishtouristthinksthatCaiHong’ssurnameisherhusband’ssurname,sincesheisunawareofthefactthatinChinawomenstillusetheirownsurnameaftermarriage.CaiHongthinksthat‘madam’isarespectfultermofaddressforanyfemaleEnglish-speaker,unawareofthefactthatinBritainitisusuallyusedbysomeonewhoisprovidingaservicesuchasashopassistanttoacustomerorapolicemantoamemberofthepublicasin‘CanIhelpyou,madam?’Itisneverusedasatitlebeforesomeone’sname.Shealsomistakesthegivennameforthesurname.第二节问候语和告别语

1、问候语:

中国人的问候语:

(1)吃饭了吗?直译为:Haveyouhadyourmeal?英美人听了先是迷惑不解:想请我吃饭?因为这是他们请人吃饭的开场白。这话如果是男的对女的说,女的会以为男的要请她去过一段“浪漫”时光。因为英美青年人约会(dating)也经常以“请吃饭”为序曲。英美人在中国听多了这一问候,开始生厌:难道我没钱吃饭?(2)去哪里?直译为:Whereareyougoing?西方人往往会理解为是一个询问信息的问句,会使他们感到难堪,甚至会感到生气,他们会觉得说话者在干涉他们的私事。他们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也许会想,关你什么事?我爱去哪就去哪。(3)买菜啊?/上班啊?

直译为:Goshopping?/Gotowork?还有一些问候语是不经意说出的,例如:看见对方在买菜便问:买菜啊?英美人觉得你头脑有毛病,这不是明摆着吗?明知故问。这就是中西文化的不同。如果这话由宾馆服务员说出来最可怕,因为曾有英美人抱怨说:天天问我去哪里,是不是对我的行动进行监视?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以“吃饭了吗?”来问候,无从考证。“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已成为现实,但这一问候仍未成为“过去时”,只是已渐渐地被“您好”所取代。那么对英美人该如何问候呢?最简单的问候是: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要是因为时间关系,一时把握不准该用上面哪种问候语,干脆来个“Hello!”,“Hi”就行了。比较正式的相互问候:----Howareyou?----Verywell,thankyou.Andyou?Fine,thankyou.Andyou?----I’mfine,too.Thankyou.

2、告别语:中国人分手时通常说:“再见”。相当于英语中的“Good-bye”、“Bye-bye”。但是在说“Good-bye”、“Bye-Bye”或“再见”之前,还要说些客套话,例如:“走好”、“慢走”等。西方人分手时通常说:“Docomearoundagainwhenyouhavetime.”或“Givemybestregardstoyourparents.”。中西方由于社会文化习俗不尽相同,告别用语也各具特色。第三节见面礼仪一、握手

握手礼是中西方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在介绍过程中,双方是否握手、如何握手也有一套讲究。美国人比较随便,中国人比较拘谨。握手遵循以下一些惯例:1.年少者等年长者先伸手;2.男士等女士先伸手;3.客人等主人先伸手;4.职位低的等职位高的先伸手;5.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松紧要适度,眼睛正视对方,异性握手只是一种象征性姿态,男的不可太用劲。6.握手之前如果戴着手套,最好把手套脱掉,大冷天在街上,脱不脱手套呢?(1)美国人可以不脱;(2)英国人多冷都要脱。7.离开聚会,不必向每个人握手道别,而是笼统来一句:

Well,solongeverybody.欧美国家的见面礼和道别礼:1、拥抱礼2、贴面礼3、亲吻礼4、吻手礼二、介绍介绍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在正式介绍中,姓名前加上“先生”、“博士”、“教授”等头衔。前面说过,英美人一般没有“行政职务+姓名”的叫法。行政职务一般是在姓名介绍过后作为补充说明:例如:Mr.Green,IwouldliketointroduceyoutoDr.Johns,directorofthelanguagedepartment.

中国人在介绍他人时,往往是先介绍行政职务后说姓名。如:“这位是xx大学校长,xxx先生。”甚至有时介绍完“官衔”忘了介绍姓名,请注意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毕竟是自己的姓名。在介绍两人相识时,介绍顺序大致如下:1.先男后女西方人遵守“女士优先”的原则,在介绍中“优先”原则体现在先把男的介绍给女的,让女士优先得到尊重。但十八岁以下的姑娘却不一定有此“殊荣”。2.先少后老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纪大的,但不先把年纪大的男士介绍给十八岁以下的少女。3.先低后高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人。4.先宾后主先把客人介绍给主人。5.先小姐后太太先把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妇女。6.先近后远有时人数很多,而且“一盘散沙”,这时应采取就近介绍的方式。7.自然顺序如果人数多,但位置有序,则可以按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然顺序一一介绍过去。如果在社交场合,没人给你介绍,那么如何了解其他人的姓名呢?唯一的办法是自我介绍。这也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比较正式的自我介绍可以是:

MayIintroducemyself?Mynameisxxx..

非正式介绍也可以是:

Hello,mynameisxxx.

你自报家门后,对方没有不应酬的道理。英美人对自我介绍习以为常,而中国人在没有第三者引见的情况下,倾向于自始至终不相识就不相识。但要是出现在“洋场”,你这种态度会给人留下“病态”的印象。三、递送名片在现代社会,名片已成为人际交流中常见的结识工具,有关名片的设计与使用也有一些讲究:1、设计名片时,千万不要用缩写,除非这缩写中外人士早已熟知。2、不宜将所有职务、头衔一股脑儿都印在名片上。这是眼下国内有些人的时髦做法,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身价倍增。外国人一般有商业用和交际用的两种名片。商业用名片有名字、职位与公司名称等;私下交际用的名片只有自己的名字或夫妻联名,当然二者都少不了地址与电话。3、应把名片放在易于掏出的地方。

不要摸来模去,找遍全身口袋也找不到。更不可装在屁股后兜里,否则让人看见会觉得你不尊重人,结果你的名片也“臭不可闻”。4、求取名片不得罪人。

一般来说,职位低的等职位高的先提供名片,但如果职位高的忽略了这一程序,那么职位低的可先提供名片,然后向职位高的求取名片。你可以说:“MayIhaveyourbusinesscard?”5、不宜像发传单那样散发名片,这会给人一种不严肃随便的感受。6、用双手或右手递交自己的名片,眼光正视对方。7、接受名片态度要恭敬

接受名片要认真看一下,然后郑重放入口袋或名片夹,不能看都不看就将人家名片随手扔到桌上,更不能把人家名片放在桌子上后,又往上压别的东西。8、与英美人打交道,名片应中英文兼备。

第四节恭维语恭维语是中西方文化所共有的程式化的言语行为,被誉为“口头礼物”、“社交场合的润滑剂”。1、恭维语的功能不同。恭维语是融洽社会关系、增进彼此感情或交情的手段。英语:欣赏、增强感情汉语:欣赏、利用他人2、恭维的对象不同。

西方文化背景下,男性称赞女性的容貌、身材、穿着打扮等,可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例如:Yourwifeisverysexyinthatdress

。在汉语中,称赞朋友妻子的男人会被称为“色狼”“流氓”或是“别有用心”。中国人恭维的对象往往集中在老人和小孩身上。3、恭维的话题不同。

西方人恭维语一般涉及两个方面,即“外貌”和“能力成就”。中国人恭维多数情况只限于对上级或是年老者的恭维,用于讨好对方,以获得对方的好感。

4、恭维的人称不同。

西方文化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所以恭维同一事物时,西方人喜欢Ilike/love......格式,如:Ilikeyournewdress.

中国人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恭维时往往遵循礼貌原则的“谦虚”,即少赞誉自己,多表扬别人,所以,中国人更喜欢用第二人称you来恭维别人,例如,“你的发型真时尚”、“你儿子真乖”等等。5、恭维的应答方式不同

西方人对恭维的回应往往是“接受”、“迎合”,惯于用“Thankyou”以表示对恭维者的观点之赞同,并表示谢意,一方面是肯定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是对别人鉴赏能力的认可。例如,在西方,男秘书可能对他的女上司说:“Youlooksoprettywhenyousmile.Youshoulddoitmoreoften”。在饭店陌生男子可能会突然对正在进餐的妇女说:“Youhaveabeautifulsmile.Itlightsupthewholeroom.”。而在中国文化中,受恭维者习惯用“否认”“自贬”的方式。如:“哪里哪里”,“惭愧惭愧”等说法来应答,以表示被夸奖的人的谦虚有礼。例如:

A:你的英语讲得真好。B: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A:听说你煮菜煮得很好吃。

B:过奖,过奖。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don'tthink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不诚实的。

第五节致谢和道歉1、致谢在中国按常理,别人帮了你的忙。你该道谢。但西方人通常为那些在中国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区区小事而道谢。从早到晚,只要与人接触必是谢不离口。---在餐馆,服务员给你端上一杯咖啡或是一道菜,你要说:Thankyou.”---你付了帐,收款员对你说:“Thankyou.”---别人给你挂电话,谈话结束时你要说:“Thankyou.”---课堂上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要说:“Thankyou.”---有人说你衣服好看,你要说:“Thankyou”.---即使在家,妻子为丈夫倒一杯水,丈夫也说:“Thankyou.”例如:中国人在人际往来中,不像西方人那样谢不离口,在家及亲朋好友之间更少说“谢谢”,说多了反而觉得相互之间有了距离,有点见外。那么英美人的致谢如何表达呢?

Thankyouverymuch.---Youarewelcome.Thanksalot.--It’smypleasure./That’sallright.Thanks---Sure(朋友之间)2、道歉

该谢不谢不够礼貌;该道歉不道歉同样无礼。西方人“对不起”也比中国人说的多。例如:-在人前咳嗽要说“I’msorry.”

-在人前打嗝要说“I’msorry.”

-在人前放屁要说“I’msorry.

-请人让路要说“Excuseme.”

-打断别人谈话要说“Excuseme.”

-大伙在一起,你要先离开要说“Excuseme.”不过也不能太“慷慨”用“I’msorry.”。比如老爱说“Sorry,myEnglishisnotsogood.”,“

I’msorry,Ididn’tdoitwell.”等,实际上你的英语水平不差,你的工作也很出色,但因为你太谦虚,西方人会误以为你言不由衷,有时还会产生误会。“Thankyouforcorrectingmypaper.I’msorrytohavewastedsomuchofyourtime.”(谢谢你帮我修改论文,浪费你这么多时间,真抱歉。)这一句话形式上是道歉,但实际上是表示感谢,但在英美人耳朵里便成了百分之百的赔礼道歉。因此他们会想:“既然知道会浪费我的时间,为何要来打搅我?”,这时我们应该说:“Ireallyappreciateyourtime.”英美人说“对不起”并不一定是做错了什么事觉得理亏。比如请人让路说声“Excuseme”其实是叫你“Getoutofmyway.”只是这种“命令”换成了“对不起”让人容易接受罢了。“Excuseme”等于汉语的“借光”、“劳驾”、“请”。中西方道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妇女的态度,女士优先在西方是广泛遵循的原则。例如,走在马路上,男士要靠外边;下楼梯,男士走在前面,这些都是对女士的一种保护;进电梯,一般让女士先进;照相时,让女子坐在前排正中央;还有为女士开门、让座等。而女士们也很自然对男士表示谢意。历史上在亚洲,不论是东亚、东南亚、南亚、还是在阿拉伯,多数地区妇女地位较低,东方人在对待女士优先这方面,与西方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六节隐私该表态不表态,人家说你不坦率;不该问你偏问,人家说你犯禁忌。禁忌语就是不能随便说、随便问的问题。要弄清西方人有啥禁忌,就得充分理解在他们头脑里占据及其重要位置的“私事观念”(conceptofprivacy)。“privacy”一词,以往大都译为“隐私”,可汉语“隐私”一词一般人容易与“见不得人的勾当”相联系。但“privacy”在英文中的意思译成“私事”比较得体,因为它是中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一样。对他人私事的干扰就好像对一个国家主权的侵犯。英美人与中国人相比,他们的私事特别多。

1.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询问年龄,女性对自己的年龄更是忌讳莫深。(当然询问小孩的年龄例外)所以Ms.的用法颇受欢迎。中国人经常当面问人家结婚与否,如果未婚,有好心人乐于牵线搭桥当月老。如果真想了解英美人的婚姻状况,也只能采取“投石问路”,比如“IsyourfamilywithyouhereinChina?”,“Doyouhavealargefamily?”,如果对方并未提及他们的丈夫或是妻子,而是谈到父母兄弟姐妹,这说明他们是单身或已经离婚,中国人问“你个人问题解决了吗?”(Haveyousolveyourpersonalproblem?)只能使“老外”摸不着头脑。2.英美人尤其是女性,不喜欢别人询问其婚姻状况。附带一提,不少美国人家里或办公桌上有一张全家照,这自然是“现在时”是婚姻状况的宣告。与中国人不同的是,外国人对自己的离婚历史并不忌讳;而中国人几乎从来都将离婚经历盖得紧紧的,当然外国人也不是随时随地向世人宣布自己的离婚经历,而是视场合而定,别人更不可以随便询问。3.英美人最忌讳(thetopsecret)是个人收入与开支。

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互不打听别人的工薪;夫妻间通常知道彼此的工资,但具体支出都不一定每笔清楚。兄弟姐妹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就不太了解各方的收入。允许家庭成员保持一定程度的私事和独立性。这就是他们的privacy观念的一种表示。如果真想打听英美人的工资,也只能以泛指方式询问“Areteacherswellpaidinyourcountry?”。再比如买房子、租房子等都属于私事。中国人互相询问对方赚多少钱是司空见惯,不会引起反感。在中国一个人买了一样东西,熟人喜欢打听东西的价格,而西方人大都是评论此物,而不随便打听价格。你如果想问价格也要采取迂回的方式:“Oh,I’dliketobuyonemyself.Wasitveryexpensive?”

这样对方有两种选择,一是可以说:“Ithoughtitwasreasonable.”

二是直接告诉你实际价格。英美人不喜欢交谈时脸对脸靠的太近,更不喜欢同姓勾肩搭背。因为这样可能被人怀疑同性恋。5.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询问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和种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6.英美人不随便询问别人的详细地址,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随便串门的习惯。如果他们有意邀请你上门做客,自然会告诉你详细地址,或者直接开车接你过去。现如今电话普遍,到别人家之前还是打个电话,一是让主人有个准备,二是你也不至于扑空。7.英美人不喜欢别人问个人的政治倾向,即选举倾向。美国人今天选民主党候选人当总统,今天便是民主党党员;明天改选共和党候选人当总统,又成为共和党党员,不需要办理任何入党手续。在中国,谁是共产党员、谁是民主党派,但问无妨,因为每个人的政治面貌从来都是公开的,而且一般是固定不变的。8.美国人不愿谈论南北战争(TheCivilWar)。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是同胞相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段耻辱,而且又牵涉到十分敏感的种族矛盾;而中国人几十年来都在不断谈论国共两党斗争及内战,至今电视、电影中仍然经常上演内战的镜头,这说明中国人喜欢谈古论今,重温历史,而美国人似乎很容易埋葬过去。9.英国人不喜欢涉及爱尔兰的问题。除学术探讨或公开辩论外,在日常交谈中,英国人不喜欢涉及爱尔兰的前途、共和制和君主制的优劣、乔治三世治理英国经济方法以及大英帝国的崩溃等政治色彩太浓的问题。

在英国人面前要说“女王”,而不要说成“英格兰的女王”,因为你摸不清对方是英格兰人还是威尔士人或是苏格兰人。如果是后二者,他们就不愿做“英格兰女王”的臣民,而只愿“臣服”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

1953年6月2日伊丽莎白加冕以下列举几个不宜向英美人询问的话题:Howoldareyou?What’syourage?Howmuchdoyoumake?

What’syourincome?Howmuchdidthatdresscostyou?Howmuchdidyoupayforthecar?Areyoumarriedorsingle?AreyouaRepublicanorDemocrat?Whydidyouvotefor?Doyougotochurch?What’syourreligion?Case:

DavidHuhadjuststartedworkingfortheforeignownedcompany.Hewassittingathisworkstationbuthadnotbeengivenanyassignmentthatheshouldbedoingatthismoment.Hewasrelaxingandwaitingandthenthoughthewouldtaketheopportunitytohavealookaround.Hepokedhisheadintoseveralofficesjusttoseewhattherewastobeseen.SuddenlyMr.Parkercameuptohimandangrilyaskedhimwhathewasdoing.DavidHuwasembarrassed.Helaughedandquicklystartedtomovebacktowardhisworkstation.

ThisdidnotseemtosatisfyMr.Parkerwhostartedtotalkrapidlyandangrily.Hopingtocalmhimdown,Mr.Husmiledandapologized,tryingtoexplainthathewastryingtolearnmoreaboutthedepartment.However,Mr.Parkergotevenangrier.Finally,anotherworkercamebyandcalmedhimdown,butMr.Parkerleft,hestilllookedangry.Mr.Husighed;heknewhehadmadeabadstartbutstilldidn’tunderstandwhy.Analysis:

西方人很讲究隐私权,一般不允许自己的私人空间受到打扰。而中国人比较喜欢看热闹,想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所以在本案例中,胡先生未经允许就在公司四处走动,引起其他员工的强烈不满。第七节关心英语有句谚语“Don’ttrytoteachyourgrandmotherHowtosuckeggs.”其字面意思是“不要教你老奶奶吸鸡蛋”其含义是“不要班门弄斧”,“不要教训你老前辈”等。中国人关心他人的方式经常会给英美人以“教训人”的感受,这也是“好心没好报”。例如:――英美人患了感冒,中国人见状可能会说:“Youshoulddrinkmorewater.”――英美人要出门,户外天气寒冷,中国人可能会关照:“Youshouldputonmoreclothes.”――英美人来中国旅游,你如果是陪同可能对游客中年纪较大的“老外”说:“Youmustbetired.You’reold…”诸如此类的关照。中国人听了心里感到暖呼呼的,可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太“好为人师”了,有点父母保护孩子的味道。因此对自尊心极强的西方人来说,无异于“教训老奶奶如何吸鸡蛋”。上面第三例中“You’reold”不光是好为人师,简直是“瞧不起人”,因为你的这种关心他们听起来似乎说:“你太老了,若不休息一下,你要走不动了”,这不是侮辱人吗?那么在上面种种情景中,西方人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如果知道对方病了,英美人只会笼统地说:“Ihopeyou’llbefeelingbettersoon.”或“Takegoodcareofyourself.”――如果外出,不管外头是刮风还是下雨,你的关心应改为祝愿:“Enjoyyourself”,”“Haveagoodtime.”——如果与英国人同行,你觉得累了,恰当的建议应该是“Havearest,shallwe?”――如果英美人远道而来,你可以关心地问:“Didyouhaveagoodtrip?”,“Didyouenjoyyourjourney?”――如果对外教,作为领导可以问:“Areyouhappywithyourclass?”而不是说“辛苦了”“Youmusthavehadatiringjob.”,“Howdoyoulikeyourstudents?”或是“Howarethingswithyou?”由此可见,中国人在关心他人时,若不熟悉西方人的语用规则套用汉语习惯,西方人会觉得受人教训,有时感觉明显的“强迫”性质。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关心他人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对西方人我们要做到有求必应,有请必到,不“自作多情”就行。笑话一则:

有个外国朋友到中国旅游,有一天来到北京的一个路口不知如何走。这时来了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很热情走过去问了三句话把这个老外吓跑了。哪三句话呢?为什么?A:What’syourname?B:Whatareyoudoinghere?C:Followme.那么该如何说呢?

CanIhelpyou?WhatcanIdoforyou?Iwillshowyoutheway.Case:

OnecoldwinterdayinaCh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