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课件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梁小娟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二十年多前,我是一名牙科医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手握钢钳,每天拨牙长达八个小时。我就是那时候开始写作的。我在“牙齿店”干了五年,观看了数以万计的张开的嘴巴,我感到无聊之极,我倒是知道了世界上什么地方最没有风景,就是在嘴巴里。……于是我决定写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文化馆。余华谈写作当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在虚构生活里纷纷得到实现时,我就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来。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当一个强大起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下去。于是当我现实的人生越来越贫乏时,我虚构的人生已经异常丰富了。我知道阅读别人的作品会影响自己,后来发现自己写下的人物也会影响我的人生态度。写作确实会改变一个人,会将一个刚强的人变得眼泪汪汪,会将一个果断的人变得犹豫不决,会将一个勇敢的人变得胆小怕事,最后就是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作家。古典爱情,离诗词很近;古典爱情,离现实很远

古典爱情,离悲伤很近;古典爱情,离幸福很远古典爱情,是一脉低吟浅唱的水流,载着落花远去,水草扶摇。古典爱情,是一缕默默不语的丝带,纠缠绕指柔情,魂牵梦系.……爱就一个字,却有万千神奇。古典爱情本位回归,是对时尚爱情的反讽,心灵的相系,性情的相吸,已经化作永远的传奇。爱就是在对的地方遇见对的人。断桥相会,缘定三生。为求功名利禄的布衣柳生,邂逅富家小姐惠。两人一见倾心,而后山盟海誓。这便是《古典爱情》的开头,与其他千万个叙写爱情故事有类似的开端。原本以为无非是一个陈旧套子里的“爱情喧嚣”:两人生死相许,无奈遭致封建家长的极力反对,于是乎发愤读书,求取功名,只待功成名就时,抱得美人归。邂逅绣楼,一见钟情,以发为证,私定终身。柳生与小姐惠只有短暂的一面之缘,却爱得生死相许。当柳生再回绣楼找寻爱人时,早已人楼两空,只剩废墟一片,数月光景间,一切如梦。找不到归宿的爱情,渴求着重逢,在漫长的孤寂中,憧憬着相见的种种景象。①入京赶考,相遇定情②赶考归来,物是人非小说看似聊斋故事的翻版,类似于人鬼恋的离奇爱情故事。其实不然。小说单线结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作者以柳生的三次入京为通篇线索,采用了大量的平行技巧,构建许多相类似的场景画面,采取场景再现的方式,以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冲击。又用一种不确定的笔调为全篇酿造一种迷幻的氛围,以此来揭示隐含在小说背后的意义。

③二度赶考,遭遇灾年④二人重逢,沦为菜人⑤三度入京,再立绣楼⑥痴情守坟,无力还阳19岁的女学生颂莲因家道中落嫁给陈佐千做四姨太。颂莲与阴冷的原配太太毓如、工于心计的二太太卓云,美艳的三太太梅珊之间互相防范与争斗。大少爷飞浦钟意却不敢接受颂莲。梅珊与医生偷情被卓云捉住,后被扔入井中,颂莲吓疯了。第二年春,陈佐千娶回第五房太太。《妻妾成群》苏童的这些关于女人的故事,引领我们审视的正是这种一定文化下的女性生存意识和生存状态,作者关注的焦点不是男性社会的文化及相应的社会结构、伦理道德等如何为女性设计了种种深渊绝境,而是这些女性身陷深渊绝境之中而不自觉的意识状态和行为方式。《妻妾成群》后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RaiseTheRedLantern)

,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女主人公颂莲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本受过教育的她,在陈府这样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能有一席之地,个性逐渐扭曲和变形。颂莲在故事里是排行第四的姨太,读过一年大学,具有一点懵懂的新观念,也有一点知识人的判断力与反思。这一点点观念让她在那个传统酱缸里,时而沉沦、沆瀣一气,时而批判、不肯屈服。颂莲虽然务实,其实天性易感,还有未泯灭的善良。这两个特性带着颂莲一步步走向悲剧,因为她的迷惑不得破解,也就注定她的悲剧是无可避免的宿命。主要角色分析梅珊是三姨太,她是个戏子,孤零的身世令她缺乏安全感,剧团飘萍般的生涯历练了敢爱敢恨的个性。比起颂莲在传统与现代间徘徊,在沉沦与自觉间迷惑,梅珊毋宁活得痛快些。她不顾一切追求她所要的,爱憎分明,就像她所表演的角色一般“杜十娘啊拼一个香消玉殒,纵要死也死一个朗朗清清”,对比颂莲落得发疯,梅珊的死似乎也像她的人一样,痛快无比。主要角色分析二姨太卓云更具传统,是古来多少女人的典型。为了不想自己因色衰而失宠,用尽各种心机和手段,只为了巩固老爷对她的宠爱,她就像是个被传统操纵的魁儡,只能生活在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里,因此由第三者看来更是可悲。她们这样的女人制造悲剧,自己本身也是悲剧,为的不过是“生存”二字而已。主要角色分析封建社会下女人的悲哀,就是完全丧失自我。婚姻,是传统套在女人身上的枷锁。男人自古三妻四妾,女人则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没有任何自主权,只能任由男人摆布。小说塑造了四太太颂莲这个女性,借着她,展示了一个传统的富商家庭,老爷、一妻三妾、嫡子、庶子、奴婢,一大家子如何互动、如何相处、如何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等错综复杂、恶心龌龊的家庭琐事。在小说中,苏童以他的思想方法与感觉方式来触摸历史,凭吊历史,与历史对话,以一种凭吊与对话的姿态面对历史来构筑他的故事文本,以一种独特的价值关怀和心灵方式讲述那些遗落在岁月风尘里的悠悠往事。“我想我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深刻的妇女问题”,作为一部关于女性命运的小说,《妻妾成群》的故事并没有跳出“五四”以来类似题材创作的窠臼,也没有超越同类题材小说曾经达到的深度及广度。“无意为某一个女性形象树碑立传或者大加鞭挞,我只是以我的眼光关注了她们的生活,关注了具有性别意义的女性的精神世界……我想对于我来说这就够了。”刘恒:《狗日的粮食》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五、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特点:1、描写生活的原生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2、作家主体思想情感隐匿,主张表现零度状态的叙事感情。3、简明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纯粹的生活状态三者有机统一。4、淡化价值立场,放弃了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原则。5、注重表现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展示其文化心理和人生世相。新写实小说在取材和主题方面有一个共同性的特征,即往往从饮食男女即“食色,性也”来展示人的生存状态,因而常常回避或消解了人生社会的主题。突现了性、本能、生命欲望的自然属性,疏淡了社会时代和人生的内涵。刘恒曾说,一个粮食,一个性,对人太重要了。《狗日的粮食》《狗日的粮食》里,杨天宽和他的女人“瘿袋”演出了一部人类的生存奋斗史、抗争史,显现了生命最初的苍凉的本色,揭开了人类生命本能的悲剧和鄙陋。他笔下描绘的俱是纯粹的生存常态,但这种常态却垫在人生变态的底座上,在变态的生存中解读人类生存永恒的悲剧性。

《狗日的粮食》里所展现的生命底蕴里,充满了沉重的苍凉,饱含着对人类生命的悲悯。对于这些生存悲剧的缔造者和受害者,作者饱含同情和赞赏。一本粮证,要了人一条命,生命的贵贱高低不过如此,任你“铜墙铁壁”的身躯,只一袋粮食就把你摧毁了,这就是人类生存的悲剧,生命的荒唐!作者把这种悲剧的绝望,荒唐的可怜,深刻地刻进我们的心间,启示人们生存的本质,生命的轨道不过如此哀凉,从而让人们走向超脱生命的达观。民以食为天。吃,是人最基本的生物本能,粮食必然成了人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和条件。小说从“粮食”入手,观照杨天宽一家所走过的单调、艰难的生活道路。一方面,反映人因粮食的匮乏而产生的向生物性的退化,体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小说在表现人的生物本能的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内容,包含了对于造成这种退化的社会历史关系和环境的否定与批判。

什么是俗?人和谷子在一起就是俗。什么是俗世?生老病死,五谷杂粮就是俗世;滚滚红尘,芸芸众生就是俗世。文学在俗世之中摸爬滚打,用文字捏造、提炼出一些形象来,让人欢喜让人忧。由此,文学就是俗的艺术俗的物了。《烦恼人生》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这样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一重境界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们不愿意轻易相信什么。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人生的第二重境界时,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人生到达第三重境界时,茅塞顿开,回归自然。池莉谈创作池莉部分作品《烦恼人生》与《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被称为池莉的“新写实三部曲”,真实演绎了一个普通人从恋爱结婚、孩子出生到中年危机的一整段“人生三部曲”。作者以关切、认同的态度,真实描述了普通人俗世状态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他们卑微、无助、孤苦、艰辛的生存状况和庸常平凡的生存本相。

《烦恼人生》中印家厚的“从半夜开始”的这一天大概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赶轮渡,跑月票,挤食堂,上菜场,孩子跌伤,老婆怨忿,住房拆迁,奖金泡汤……一个武汉小市民的种种生活烦恼,在池莉笔下被不动声色地呈示出来。池莉站在一种超然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抹掉笼罩在爱情上的玫瑰色光环,写出现实生活本真的爱情状态。这个爱的世界里没有缠绵缱倦的柔情,也缺乏摄人心魄的炽情。《不谈爱情》姨母说:“到谈婚论嫁这一步,就必须冷静地看看对方的人品、才貌,性格及家庭背景。家庭必须是有文化的,性格要温和,要会体贴人,要有良心。人材也应该有十分。在以上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看你们两人是否相处得合宜。合宜就是最好的了。我红着脸说:“那么爱情呢?”姨母说:“傻孩子,我们不谈爱情”。——《绿水长流》“有一种办法可以保持男女两情相悦的永远,那就是两人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即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在天涯永远痛苦地呼唤与思念。”——池莉“现在的女人不是从前的女人,不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现在的女人,独自在窗前伏案工作,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就是天黑得太快了!就是时间不够用!”《生活秀》描写一个外表精明能干、坚强好胜的女性来双扬的人生经历。因痛恨和别的女人私奔的父亲,独自挑起兄妹几个人的生活。溺爱的侄子应伤害母亲的情人而被抓,替丈夫有外遇的妹妹出头,可最后自己最爱的男人却在重重误会后选择了已离异的妹妹。最疼爱的弟弟应情敌陷害而染上吸毒。可她却不得不在每个困难前继续挣扎着,最后伤痕累累,只能选择了出家,在空门中寻求宁静和解脱。现实中男性就经常让我失望。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我绝对是个“大女子”主义者。很多书上都喜欢教女孩子撒娇、温柔、学会看人眼色,但我决不会在男性面前装得傻傻的,我强调女性的智慧!我的作品中就经常关注底层女性。《风景》这世界的温暖正是女人带来的。……因为男人支付给世界的是力量是勇气是有别于温暖的其它内容。但温暖却是女人制造。正像一个家,寒冷的日子屋里燃着的一口火塘;萧瑟的季节窗台盛开的一束花枝;走进家门一杯清香的热茶,一双清洁的拖鞋,三两个色香俱全的菜肴,诸如此类。——《这世界的温暖正是女人带来的》父亲带着他的妻子和七男二女住在一个十三平方米的板壁屋子里,他们在困厄中挣扎并且彼此殴斗,火车平均七分钟一趟从屋檐边擦过,震耳欲聋的噪音充塞他们全部的生活,拾破烂、捡菜叶、偷煤构成了他们幼年时代的主要记忆。二哥是率先的觉醒者;七哥从“鬼”变成人的经历,使他真正找到与自己的河南棚子一脉相承的人生体验;二哥的那种温馨的梦在五哥、六哥身上保存得完好无损。《风景》采用一个“死魂灵”的视点来叙述,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必要和意义。但是方方的叙事简洁明快,舒畅淋漓,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敏锐。其挥洒自如的语调轻而易举就把描写、嘲讽和反省融为一体,把叙述的主观化感觉直接切入客观生活事物的内核中去。这使得方方的小说在呈现生活的朴素形态时,却又透示出她的独特洞察力,行云流水的笔调总是蕴含锋芒。《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她是白天的黄苏子,黑夜的虞兮。作为白天的黄苏子,她外表是白领丽人,雅致而安宁,而内心却满是龌龊,不停地对他人发出恶毒的咒骂;而当她成为晚上的虞兮时,她外表是‘鸡’,淫荡且下贱,而内心却怀着一种莫名的悲凉,觉得自己不是为卖淫而卖淫,而是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是在完成人生命中的某种需要。黄苏子把自己分裂了又分裂,然后想,人是多么复杂的一种生物呀。”分裂的人和人的分裂:黄苏子人物形象分析一、“淑女”与“荡妇”:分裂的人二、分裂之一:“腌制”(生命的萎缩)三、分裂之二:放纵(破坏的欲力)六、女性小说陈染:《与往事干杯》林白:《一个人的战争》90年代女性小说又被称为“个人化写作”,即从女性个体生命的感官、心灵出发,写个人对世界的感受。“个人化写作”“将包括被集体叙事视为禁忌的个人性经历从受到压抑的记忆中释放出来……她们的身影在民族、国家、政治的集体话语中显得边缘而陌生,正是这种陌生确立了她的独特性。”我非常反感那种以强势群体的打手面目出现的非文化,泛道德化的批评。我反感动不动就要消灭、扼杀……

虽然,"美女作家"不是文学流派,更像一个品牌商标。《与往事干杯》我的作品就是个人化写作……我没有去写时代历史的什么宏钟大吕主旋律,我无力写这些,也不会……我写作主要是为了表达并不是为了交流……很抱歉我不是为广大读者写作。对女性主义,我的看法有两层意思。首先,我是女性,我的视角理解和感受方式都是女性的,这是一种先验存在。那么另外一点,或许我的写作跟一些有关女性主义写作的理论模型构成某种互为阐释的关系。这对我至少在表面上来说是偶然的。所以我并不强调这一点。有些不同的是“个人化写作”以及“私小说”,我不太愿意这么说的原因是担心引起更多的误会。爱情是有的,但我从不神话爱情。爱情和人类的一切其它感情一样,都是在人的现实关系中发生的。它应该有理想主义,但是这种理想主义必须为现实世界设计,否则人就容易被伤害。性在精神上应体现美好和诗意……我反感一切形式的霸权意识,包括性倾向……感情和性不应该是一种肤浅的东西,它与时尚无关。陈染代表作品《与往事干杯》叙述了女主人公肖蒙与父子两代人的感情纠葛。她由天真未经雕琢的少女变成善解风月的女人,有着曲折动人的经历与情感体验,她有着忧伤孤独、纤秀柔美的精神气质。前后两段恋情,渗透着浓厚的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色彩。这不免使人联想到现代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强烈碰撞所形成的各种悲剧结局。《无处告别》讲述了女主人公黛二在与母亲、与友情、与爱情、与现代文明的冲突,黛二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精神的皈依,最后在气功师那里以为找到了灵与肉的结合,可最终发现气功师只把她当作实验品而已。面对现实,黛二一再逃避,却已无路可逃。《私人生活》讲述的是主人公倪拗拗的成长史。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中生活的倪拗拗,在对父亲的失望、规避和抗拒的同时,倪拗拗也从母亲的溺爱和呵护中,领略到了一分女性所特有的甜蜜和温馨,于是也就在母亲所筑的爱巢中逐渐疏离了社会人群,成了一个早衰的幽闭症患者。多年来我把自己隔绝在世界之外,内心黑暗阴冷,充满焦虑和不安,对他人强烈不信任。我和世界之间的通道就这样被我关闭了。许多年来,我只热爱纸上的生活,对许多东西视而不见。对我而言,写作就是一切,世界是不存在的。《一个人的战争》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2004年度小说家奖”《妇女闲聊录》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朴素、最具现实感、最口语、与人世的痛痒最有关联,并且也最有趣味的一部作品,它有着另一种文学伦理和另一种小说观。这样想着,心里是妥帖的,只是觉得好。它使我温暖。《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完全按照女性主义理论操作的精致的女性文本。林白以其巨大的艺术才能和深刻的理论感悟能力,用女性自传或准自传的记录形式写作而成的这样一部关于女人成长的小说,从写作实践的意义上完成了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认同过程。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这种对自己的凝神和抚摸很早就开始了,令人难以置信地早。“那是一种经常性的欲望,甚至在夏天漫长的中午,不放蚊帐,床与床之间没有遮拦,阿姨的目光一览无余,我要耐心等到大家都睡着,最后那个阿姨也去睡了,我才能放心开始我的动作。”多米作为一个女性在其生活历程中所经验的身心内外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多米对自我的性别意识和这种性别意识在现实地确证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第二,多米试图在男性身上确证自我的生命与存在,与男性的话语霸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第三,多米在经历了与自我和整个男性社会的种种“战争”之后,企图逃离自我和整个男性社会,与这种逃离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我的写作是“将包括被集体叙事视为禁忌的个人性经历从受到压抑的记忆中释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的生命涌动”、“个人的感性与智性、记忆与想象、心灵与身体的飞翔与跳跃,在这种飞翔中真正的、本质的人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林白第三章诗歌一、“地下”诗歌:食指二、朦胧诗歌:北岛、顾城、舒婷三、第三代诗歌:韩东、海子四、女性诗歌:翟永明、伊蕾一、“地下”诗歌

“文革”时期处于“地下”状态的诗歌写作,内容既有对“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声讨、抗争,又包括对现实的探寻、疑惑,蕴含、孕育着新时期诗歌探索和变革的精神,代表诗人有食指、芒克、多多、根子等。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北京诗句纯净、隽秀,带有儿童般执拗的真挚,它出现在知青普遍开始厌倦政治运动,在逆境中重新思索人生价值的特殊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惊醒和呼唤的作用。正如诗人林莽所称:“《相信未来》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与混乱中,人们为命运哀叹之时,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二、朦胧诗

1980年8月《诗刊》上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将当时诗坛出现的“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能一解”的诗称为“朦胧体”,朦胧诗由此得名。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等。朦胧诗的思想特征:1、对“五四”文学传统的修复,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2、作为人的觉醒。3、价值与信念的重建。北岛,1949年出生于北京,本名赵振开。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北岛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北岛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