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李微国际税法-2012国际税法_第1页
中南财经政法李微国际税法-2012国际税法_第2页
中南财经政法李微国际税法-2012国际税法_第3页
中南财经政法李微国际税法-2012国际税法_第4页
中南财经政法李微国际税法-2012国际税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微

Internationaltaxlaw

国际税法

1/11/20231李微TwoCases

1.DeBeersConsolidatedMine,Ltd.V.

HoweDeBeersisacompanyregisteredinSouthAfrica,butmajorityofitsdirectorsandgovernorsliveinLondon.MostofitsdecisionsaremadeinLondon.IsithastheobligationtopaytaxtotheUKgovernment?1/11/20232李微2.Cookv.Tait

PlaintiffisanativecitizenoftheUSandwassuchwhenhetookuphisresidenceandbecamedomiciledinthecityofMexico.Ademandwasmadeuponhimbydefendant…tomakeareturnofhisincomeforthepurposeoftaxationundertherevenuelawsoftheUS.Thequestioninthecaseiswhethercongresshaspowertotaxuponplaintiff’sincomefromMexico.1/11/20233李微国际税法

第一章国际税法概述第二章税收管辖权第三章国际重复征税及解决第四章国际逃税与避税1/11/20234李微本课程重点难点: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及其避免国际逃税、避税研究新问题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1/11/20235李微参考资料(一)廖益新:《国际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8年1月1日。1/11/20236李微参考资料(二)鲁文·S.阿维-约纳(Reuven

S.Avi-Yonah),熊伟(译):《国际法规视角下的跨国征税:国际税收体系分析》,法律出版社,第1版,2008年11月1日王静波:《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的税收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8年1月1日。1/11/20237李微参考资料(二)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丛书:廖益新(主编)蔡连增:《美国联邦所得税法外国税收抵免制度研究》,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1年2月1日;林德木:《美国联邦公司并购税收制度研究》,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0年1月1日;陈延忠:《国际税收协定解释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0年7月1日;陈红彦:《跨国股息征税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1年5月1日;蔡庆辉:《有害国际税收竞争的规制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0年8月1日;1/11/20238李微第一章国际税法概述

1.1国际税法的产生与发展1.2国际税法的概念与性质1.3国际税法的宗旨与作用1.4国际税法的渊源1.5国际税法的基本原则1/11/20239李微1.1国际税法的产生与发展

1.1.1国际税法的产生(一)经济前提

——跨国所得、财产的出现

所得收益人的居住地和所得的来源地位于不同国家的所得。1/11/202310李微(二)所得税制的建立

——国际税法的国内法制形成

属人税收管辖权和属地税收管辖权的冲突1/11/202311李微(三)国家间双边和多边税务合作的发展

——国际税法的国际法制形成

1、新独立国家的兴起

2、国际投资急剧增加

3、所得税率大幅提高1/11/202312李微1.1.2国际税法的发展(一)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1、双边税收协定数量增加

2、确立了调整国际税收关系的共同原则和规则

3、国际税收协定的内容和形式日趋规范化

——《关于对所得和财产征税的协定范本草案》(1963年经合组织范本草案)1/11/202313李微(二)20世纪70年代中—80年代末

1、双边税收协定模式化发展经合组织范本、联合国范本

2、各国所得税制改革

3、加强对各种逃避税行为的防范和打击《关于对所得和财产征税的协定范本》(OECDModelConvention)《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U.N.ModelConvention)1/11/202314李微(三)20世纪90年代——1、规制国际税收竞争行为的国际协调日趋受到重视。

2、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区域税收协调进程加快。

3、国际税收协定网络进一步拓宽。

4、国际经济交易税收征管的加强。

5、跨国电子商务国际税收问题日益受到关注。1/11/202315李微1.2国际税法的概念与性质

1.2.1国际税法的概念狭义说认为,国际税法仅仅调整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广义说认为,国际税收既调整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也调整国家与涉外纳税人间的涉外税收征纳关系。有代表性的观点1/11/202316李微

国际税法是调整在国家与国际社会协调相关税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国家涉外税收征纳关系和国家间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11/202317李微国际税法的特征国际税收关系1、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2、国家与跨国纳税人的税收征纳关系1/11/202318李微(一)国际税收关系的主体

1、征税主体——国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存在(居住国、来源国)享有征税的权利,也负有相应的义务针对特定纳税人而言1/11/202319李微2、纳税主体——跨国纳税人就同一跨国征税对象向两个征税国家负有纳税义务1/11/202320李微(二)国际税收关系的客体

——跨国所得或跨国财产价值牵涉到两个国家和跨国纳税人三方主体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1/11/202321李微(三)国际税收关系的内容

有强制无偿的特点,也还有对等互惠的内容1/11/202322李微1.2.2国际税法的性质公法兼私法性质国际法兼国内法性质

程序法兼实体法性质

1/11/202323李微1.3国际税法的宗旨与作用1.3.1国际税法的宗旨两种观点实现对跨国征税对象的公平合理的税收分配关系,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发展。维护国家税收主权和涉外纳税人基本权1/11/202324李微1.3.2国际税法的作用消除和避免国际双重征税防止国际逃税和国际避税实现国际税务合作1/11/202325李微1.4国际税法的渊源1.4.1国际税法的国内法渊源国内税法中的涉外部分1.4.2国际渊源国际条约:包括国际税收协定以及其他国际条约中与国际税收有关的规定。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http:///ssxd.jsp

1/11/202326李微国际税收惯例: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理国家间税收权益关系,反复出现并被各国所接受,因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税收通例。居民税收管辖权、对外国人的税收无差别待遇原则、对外交使领馆人员的税收豁免等曾一度被认为是国际税收惯例之一

1/11/202327李微1.5国际税法的原则1.5.1国家税收管辖权独立原则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制定法律,确定自己行使征税权的对象、范围、程度和方式,并对属于本国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和财物征税。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税收领域中的具体体现1/11/202328李微1.5.2国际税收分配中的平等互利原则平等——国家在国际税收关系上法律地位平等(实质上平等)互利——国家间应力求税收分配公平合理,彼此互利互惠。1/11/202329李微1.5.3国际税负公平原则应按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征税,所得多者多征,所得少者少征,无所得者不征——

横向公平、纵向公平跨国纳税人和国内纳税人享有平等的税收待遇1/11/202330李微要求:避免国际重复征税原则消除对外国人的税收歧视原则防止国际逃税避税原则1/11/202331李微1.5.4国际税收中性原则国际税收体制不应对涉外纳税人跨国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以及企业的组织形式等产生影响。来源国——资本输入中性(资本无差别)居住国——资本输出中性1/11/202332李微1.5.5国际税收效率原则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国际税收收入,并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妨碍。1/11/202333李微第二章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2.1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的类型2.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2.3居民与非居民的纳税义务2.4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1/11/202334李微2.1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的类型

2.1.1什么是税收管辖权2.1.2各国税收管辖权的现状1/11/202335李微2.1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的类型2.1.1什么是税收管辖权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的主权,它表现在一国政府有权决定谁来行使征税权、对哪些人征税、征哪些税、征多少税以及如何行使税收管辖权等方面。1/11/202336李微税收管辖权的确立原则一国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外交税收豁免。税收管辖权只有在国家管辖权范围内才能确定。1/11/202337李微2.1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的类型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

属地原则:即一国政府可以在本国区域内的领土和空间行使政治权力属人原则:即一国可以对本国的全部公民和居民行使政治权力1/11/202338李微2.1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的类型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两大原则,可以把所得税的管辖权分为:属人性质税收管辖权

------征税国依据纳税人与该国之间存在着某种人身隶属关系性质的法律事实而主张行使的征税权。居民税收管辖权、国籍税收管辖权居住国、居民纳税人、税收居所、无限纳税义务1/11/202339李微相关概念居民税收管辖权原则:居所原则,国家根据税收居所联系对居住在其境内的全体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取得的来自世界范围内全部所得行使征税权力。税收居所:居住国与居民间属人性质的连结因素,即居民身份关系事实。居民纳税人:或称纳税居民,指与征税国存在税收居所联系或符合税法规定的居民身份构成条件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无限纳税义务:居民纳税人就来源于居住国境内和境外的全部所得和财产向居住国履行纳税义务。1/11/202340李微相关概念公民税收管辖权即国籍税收管辖权,指一国政府对具有本国国籍者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所得和拥有的财产价值行使征税权。1/11/202341李微属地性质税收管辖权征税国基于征税对象与本国领土存在某种地域上的连结因素而主张行使的征税权。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财产所在地税收管辖权来源地国、非居民纳税人、所得来源地、有限纳税义务1/11/202342李微相关概念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国家对来源于或被认为是来源于其境内的全部所得行使征税权力,而不考虑收入者的居住地,也称来源原则。来源地:征税对象与之存在经济上的源泉关系的国家或地区。非居民纳税人:与征税国无税收居所联系,但有来源于该国境内所得或财产的纳税人。有限纳税义务:非居民纳税人仅就来自来源地国的所得向来源国缴纳税收。1/11/202343李微2.1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的类型2.1.2各国税收管辖权的现状既然税收管辖权属于国家主权,因而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税收管辖权类型。

1/11/202344李微2.1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的类型所得税管辖权的实施主要有:1.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侧重维护其中一种税收管辖权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优先2.仅实行地域管辖权3.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1/11/202345李微2.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2.2.1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2.2.2法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2.2.3居民税收管辖权冲突1/11/202346李微2.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2.2.1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对于自然人而言,居民是与参观者或游客相对应的概念。某人是一国的居民,意味着他已在该国居住较长的时间或打算在该国长期居住,而不是以过境客的身份对该国作短暂的访问或逗留。

1/11/202347李微2.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判定自然人居民身份的标准主要有:1.住所标准住所(domicile)是一个民法上的概念,一般是指一个人固定的或永久性的居住地。2.居所标准居所(residence)在实践中一般是指一个人连续居住了较长时期但又不准备永久居住的居住地。3.停留时间标准许多国家规定,一个人在本国尽管没有住所或居所,但在一个所得年度中他在本国实际停留(physicalpresence)的时间较长,超过了规定的天数,则也要被视为本国的居民。1/11/202348李微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1/11/202349李微第二条税法第一条第一款所说的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第三条税法第一条第一款所说的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前款所说的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11/202350李微第六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居住超过五年的个人,从第六年起,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11/202351李微2.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关于“住所标准”的案例: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就有这方面的一个判例。有一位先生1910年在加拿大出生,1932年他参加了英国空军,并于1959年退役,随后一直在英国一家私人研究机构工作,直到1961年正式退休,而且退休后他与英国妻子继续在英国生活。在此期间这位先生一直保留了他的加拿大国籍和护照,并经常与加拿大有一些金融方面的往来;而且他也希望与妻子一同回加拿大安度晚年,并表示如果妻子先他去世,自己也要回加拿大度过余生。法院判定这位先生尽管在英国居住了44年,但他在英国仅有居所而没有住所。1/11/202352李微2.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居所与住所的区别:(1)住所是个人的久住之地,而居所只是人们因某种原因而暂住或客居之地;(2)住所通常涉及到一种意图,即某人打算将某地作为其永久性居住地,而居所通常是指一种事实,即某人在某地已经居住了较长时间或有条件长时期居住。1/11/202353李微部分国家税收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一)

国别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法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澳大利亚(1)在澳大利亚有长期住所;(2)在纳税年度内连续或累计在澳大利亚停留半年以上。

(1)在澳大利亚注册;

(2)在澳大利亚经营;

(3)中心管理和控制机构在澳大利亚;

(4)投票权被澳大利亚居民股东控制。

比利时

(1)家庭在比利时;

(2)财产的管理地在比利时;

(3)在比利时有职业或从事经营。

(1)在比利时依法注册成立;

(2)公司的总部、主要管理机构设在比利时。

加拿大

(1)在加拿大有规律地、正常地或习惯性生活;

(2)1年中在加拿大停留183天以上。(1)在加拿大依法注册成立;(2)中心管理和控制机构设在加拿大。

丹麦

1年中在丹麦停留半年以上。在丹麦注册成立。

法国

(1)在法国有家庭或经济利益中心;

(2)在法国就业或从事职业;

(3)1年中在法国停留183天以上。在法国注册成立。

德国

(1)在德国有非临时性住所;

(2)1年中在德国停留超过6个月。

(1)在德国注册成立;

(2)管理中心在德国。1/11/202354李微部分国家税收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二)国别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法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

希腊有在希腊安家的意向,这种意向主要通过个人居住、家庭地址、活动中心来表现。(1)在希腊注册成立;(2)在希腊有管理机构。

印度(1)在纳税年度内停留183天以上;(2)在以前4个年度居住至少365天,而在本财政年度至少停留了60天。(1)在印度注册成立;(2)管理和控制活动全部在印度开展。

爱尔兰(1)在爱尔兰有住所可使用;(2)在纳税年度停留183天或以上;(3)在连续4年中每一年都在爱尔兰停

留至少3个月。中心管理和控制机构在爱尔兰。

意大利(1)在意大利有居民户口登记;(2)在意大利有经济利益中心;(3)1年中在意大利停留满183天。(1)在意大利注册成立;(2)法人的管理总部在意大利;(3)主要目的是在意大利经营。

日本(1)在日本有生活基地和生活中心;(2)在日本连续居住满1年。(1)在日本依法注册成立;(2)注册的主要机构设在日本。

韩国(1)计划在韩国长期居住;(2)在韩国连续居住1年以上。(1)在韩国依法注册成立;(2)总机构或主要机构在韩国。1/11/202355李微部分国家税收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三)国别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法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卢森堡(1)在卢森堡有可长期使用的住房;(2)1年中在卢森堡习惯性居住超过183天。(1)在卢森堡注册成立;(2)有效管理机构在卢森堡。马来西亚(1)纳税年度中在马来西亚连续或累计停留满182天;(2)评税年度在马来西亚停留不到182天,但这次停留与评税年度前一年或后一年中的182天以上的停留期相连;(3)评税年度在马来西亚停留90天以上,但在以前4年中的任何3年居住在马来西亚或每年停留满90天。管理和控制中心在马来西亚。

墨西哥在墨西哥有居所,除非在一个日历年度中连续或累计在别国停留183天以上,或能够证明已在别国取得了税收居民身份。主要经营管理中心在墨西哥。

荷兰(1)在荷兰有家庭、住处、经济社会中心,或有长期居住意向;(2)在荷兰停留了一定时间。(1)依法在荷兰注册成立;(2)中心管理机构在荷兰。

新西兰(1)在新西兰有长期性住所;(2)在任何12个月中在新西兰停留183天以上。(1)在新西兰依法注册成立;(2)法人总部设在新西兰;(3)管理和控制机构在新西兰。

葡萄牙(1)在日历年度中在葡萄牙停留183天

以上;(2)在葡萄牙有可长期使用的住房。(1)法人注册的总部在葡萄牙;(2)法人的有效管理机构在葡萄牙。1/11/202356李微部分国家税收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四)国别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法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新加坡(1)在新加坡定居或有定居意向;(2)在纳税年度中在新加坡停留满183天。管理和控制机构在新加坡。西班牙(1)在西班牙有经济或职业活动的基地;(2)在西班牙有家庭(配偶、子女);(3)在一个日历年度中在西班牙停留183天以上。(1)在西班牙注册成立;(2)法人的总部在西班牙;(3)法人的有效管理中心在西班牙。

瑞士(1)在瑞士有合法住宅并打算定居;(2)因从事有收益的活动而在瑞士停留3个月以上;因从事非收益性活动而停留6个月以上。(1)在瑞士注册成立;(2)管理中心设在瑞士。

英国(1)在访问英国的年度中在英国有可供其使用的住房;(2)在纳税年度中在英国停留183天以上(不一定连续停留);(3)在连续4年中到英国访问平均每年达到91天或以上。(1)在英国注册成立;(2)中心管理和控制机构设在英国。

美国(1)有美国的长期居住证(绿卡);(2)当年(日历年度)在美国停留满31天,并且近3年在美国停留天数的加权平均值等于或大于183天。在美国依法注册成立。表2—1部分国家税收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1/11/202357李微2.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2.2.2法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

1.注册地标准(又称法律标准)。2.管理和控制地标准3.总机构所在地标准4.控股权标准1/11/202358李微2.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法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之各国规定:四种标准中,目前在各国最常用的是注册地标准(法律标准)以及管理和控制地标准。其中,有的国家只采用注册地标准,如丹麦、埃及、法国、尼日尔、瑞典、泰国、美国等国;有的国家只采用管理和控制地标准,如爱尔兰、马来西亚、墨西哥、新加坡等国。但也有许多国家同时采用注册地标准及管理和控制地标准,一家公司如果满足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本国的居民公司,如加拿大、德国、希腊、印度、肯尼亚、卢森堡、马耳他、毛里求斯、荷兰、斯里兰卡、瑞士、英国等国。1/11/202359李微另外,一些国家在实行注册地标准或管理和控制地标准的同时,也采用总机构所在地标准。例如,比利时、韩国、日本同时实行注册地标准和总机构所在地标准;葡萄牙、挪威同时实行管理和控制地标准及总机构所在地标准;新西兰和西班牙同时采用注册地标准、管理和控制地标准以及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在上述四种标准中,选举权控制标准被使用的较少。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目前只有澳大利亚在实行注册地标准、管理和控制地标准的同时,还实行选举权控制标准

1/11/202360李微2.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法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之我国规定:第二条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企业所得税法》1/11/202361李微2.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2.2.3居民税收管辖权冲突

——因有关国家采取的居民判定标准不同而致一个纳税人同时为两个以上国家认定为居民纳税人的情形。

——《经合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为解决居民税收管辖权冲突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规范。1/11/202362李微(一)自然人居民身份冲突的协调对于自然人居民身份冲突的协调,上述两个范本提供了如下顺序选择的规范性条款:1.永久性住所。一般而言,永久性住所是指某个人本身所拥有的配偶和家庭所在地,并有连续永久居住的愿望。当一个跨国纳税人同时符合两个国家税法关于居民身份的确定标准,从而成为两个国家的居民纳税人时,首先应从跨国自然人是属于他拥有永久住所所在国的居民,由该国对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1/11/202363李微2.重要利益中心地。如果该跨国自然人在两个国家同时拥有永久性住所,则应认定他是属于与本人和经济关系更密切的重要利益中心地所在国的居民。由该国对他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对其来自境内外的全部所得实现征税。所谓重要利益中心,一般应根据其家庭和社会关系、职业、政治和文化活动、财产所在地、经营活动所在地等加以综合判定。1/11/202364李微3.习惯性住所。如果该跨国自然人的重要利益中心所在国无法确定,或者在其中任何一国都没有永久性住所,则应认定其属于其中有习惯性住所的所在国的居民。习惯性住所一般以该跨国自然人在哪一国居住的时间更长为判定依据。1/11/202365李微4.国籍。如果该跨国自然人在两个国家都有或者都没有习惯性住所,就应认定其属于国籍所在国的居民,即他为哪国的公民,就是哪个国家的居民。1/11/202366李微5.双方协商。如果该跨国自然人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居民,或者都不是其中任何一国的居民,则应由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通过协商解决其居民身份的归属,判定由哪国对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

1/11/202367李微

自然人居民身份冲突的解决

A.当纳税人在某一国有永久性住所,应认为它是该国的居民。如果他在缔约国双方同时具有永久性住所,应认为他是与其人身关系和经济关系更密切的(重要利益中心)所在国的居民;

B.如果重要利益中心所在国无法确定,或在缔约国任何一方都没有永久性住所,应认为是其有习惯性居住所在国的居民;

C.如果他在纳税国双方都有或都没有习惯性居所,应认为是其国籍国的居民;

D.如果他同时具有缔约国双方的国籍,或者不是其中任何一国的国民,则应由缔约国双方的主管部门通过协商解决其居民身份。1/11/202368李微(二)法人居民双重居所冲突的协调目前,各国通过缔结双边性的国际税收协定协调法人的双重居所冲突,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缔约双方在协定中事先确定一种解决冲突应依据的标准;另一种是规定在发生法人的居民身份冲突情形下,由缔约国双方的税务主管当局协商确定具体法人的居民身份归属。1/11/202369李微(三)跨国合伙企业税收管辖权冲突的协调由于各国税法对合伙企业采取不同的征税制度,目前尚无法找到一种能为各国普遍接受的统一的法律规范,因而在对跨国合伙企业及其股东的征税问题上经常引起税收管辖权的冲突。也由于《经合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对于合伙企业税收管辖权冲突规范的适用问题,没有做出任何特殊的具体建议和规定,因而这类冲突的出现,只能留待缔约国双方根据各方的实际情况,通过谈判和协商,在双边税收协定中做出必要和适当的规定。1/11/202370李微法人居民身份冲突的解决

如果某个法人依照缔约国双方的法律,同时被认为是双方国家的居民纳税人,应该判定该法人是实际管理控制中心所在国的居民。如果国际航运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设在船舶上,则由该船舶的母港所在国向其行使居税收管辖权;如果没有母港,则判定该企业的居民身份以这些船舶经营者的居民身份为标准,这些经营者是哪国的居民,哪个国家就向这个企业行使居民管辖权。

1/11/202371李微2.3居民与非居民的纳税义务

2.3.1居民的纳税义务2.3.2非居民的纳税义务1/11/202372李微2.3居民与非居民的纳税义务

2.3.1居民的纳税义务一个实行居民管辖权的国家要对本国居民的国内外一切所得征税,从纳税人角度看,这时该国的居民不仅要就其国内所得向本国政府纳税,而且还要就其境外来源的所得向本国政府纳税。居民纳税人这种要就其国内外一切所得(又称全球所得)向居住国政府纳税的义务称为无限纳税义务。在一个实行居民管辖权的国家,无论是自然人居民还是法人居民,都要对居住国政府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分长期居民、非长期居民1/11/202373李微2.3居民与非居民的纳税义务

举例说明(题目)史密斯先生从1994年1月起被美国一家公司派到我国,在该公司与我国合资的M公司任职做技术指导工作。史密斯先生每月的工资由两家公司分别支付。我国境内的M公司每月向其支付人民币15000元,美国公司每月向其支付工资折合人民币35000元。1996年6月,史密斯先生被该美国公司临时派往泰国,为一家集团公司检测设备。他在泰国工作15天,泰国公司向其支付工资1000美元。完成工作后,史密斯先生随即返回我国的M公司工作。现需要计算史密斯先生1996年6月应在我国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考虑税收抵免问题)。1/11/202374李微2.3居民与非居民的纳税义务

举例说明(分析与解答)分析:在本例中,史密斯先生属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居住满1年不超过5年的个人。根据我国税法,他应就在我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境内、境外雇主支付的工资薪金向我国纳税,而他被美国公司临时派到泰国工作15天属于临时离境,这期间他在泰国工作取得的由泰国公司支付的工资、薪金和美国公司支付的工资中属于境外工作天数的部分,无须向我国纳税。史密斯先生当月应向我国纳税的税额计算如下:

1/11/202375李微(1)按当月境内、境外支付的工资总额计算的应纳税额:

(50000-4000)×30%-3375(速算扣除数)=10425(元)(2)当月应纳税额:

10425×(1-35000/50000×15/30)=6776.25(元)

1/11/202376李微2.3居民与非居民的纳税义务

案例2003年,美国A公司与中国B企业在深圳建立一家合资企业,10月,美国A公司派遣其副总经理汤姆担任合资企业董事职务,汤姆于同年10月到达深圳述职。2004年3月7日至2004年4月4日,汤姆离境回国,向A公司述职。2004年12月20日又离境欢度圣诞节和元旦。2005年1月10日,其回中国后,深圳市税务机关即通知汤姆就2004年度境内、境外全部所得申报纳税。汤姆不服,引发争端。1/11/202377李微2.3居民与非居民的纳税义务

2.3.2非居民的纳税义务在一个实行居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非居民一般只须就该国境内来源的所得向该国政府纳税(一国根据地域管辖权有权对非居民的本国来源所得征税),这种对该国负有的仅就来源于其境内所得纳税的义务被称为有限纳税义务。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其在非居住国(所得来源国或东道国)一般都负有有限纳税义务。存在例外1/11/202378李微2.4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2.4.1经营所得2.4.2劳务所得2.4.3投资所得2.4.4财产所得1/11/202379李微2.4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2.4.1经营所得经营所得即指营业利润,它是个人或公司法人从事各项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纯收益。一笔所得是否为纳税人的经营所得,主要看取得这项收入的经营活动是否为纳税人的主要经济活动。1/11/202380李微2.4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各国判定经营所得的来源地,主要标准有:1.常设机构标准大陆法系的国家多采用常设机构标准来判定纳税人的经营所得是否来自本国。2.交易地点标准英美法系的国家一般并不采用常设机构标准来确定经营所得的来源地,而是比较侧重用交易或经营地点来判定经营所得的来源地。1/11/202381李微2.4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2.4.2劳务所得1.劳务提供地标准即跨国纳税人在哪个国家提供劳务、在哪个国家工作,其获得的劳务报酬即为来源于哪个国家的所得2.劳务所得支付地标准即以支付劳务所得的居民或固定基地、常设机构的所在国为劳务所得的来源国。1/11/202382李微2.4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2.4.3投资所得投资所得是指因拥有一定的产权而取得的收益,主要包括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其中,股息是投资者因拥有股权以及其他与股权相似的公司权利而取得的所得;利息是投资者凭借各种债权而取得的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是指因向他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版权、经销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所得。1/11/202383李微2.4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投资所得主要包括:1.股息目前各国判定股息的来源地一般是依据股息支付公司的居住地,也就是以股息支付公司的居住国为股息所得的来源国。2.利息许多国家是以利息支付者的居住地为标准来判定利息所得的来源地。3.特许权使用费以特许权的使用地为特许权使用费的来源地以特许权所有者的居住地为特许权使用费的来源地以特许权使用费支付者的居住地为特许权使用费的来源地4.租金租金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与特许权使用费基本相同1/11/202384李微2.4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2.4.4财产所得财产所得是指纳税人因拥有、使用、转让手中的财产而取得的所得或收益(资本利得)。对于不动产所得,各国一般均以不动产的实际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得的来源地。但对于动产的所得,各国判定其来源地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1/11/202385李微

第七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一)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

(二)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三)转让财产所得,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1/11/202386李微(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六)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11/202387李微复习思考题1.所得税的管辖权有哪几种类型?2.目前各国所得税管辖权的状况如何?3.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4.什么是无限纳税义务?哪种纳税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5.根据我国税法,各类所得的来源地应如何判定?1/11/202388李微第三章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解决办法

3.1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产生

3.2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89李微3.1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产生3.1.1什么是国际重复征税

3.1.2所得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

90李微3.1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产生3.1.1什么是国际重复征税法律性重复征税:两个或两个以上拥有税收管辖权的征税主体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同时行使征税权产生的重复征税经济性重复征税:两个或两个以上征税主体对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同时行使征税权产生的重复征税

国际重复征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91李微3.1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产生3.1.2所得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1.两国同种税收管辖权交叉重叠

2.两国不同种税收管辖权交叉重叠

(1)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重叠

(2)公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重叠

(3)公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

92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3.2.1扣除法3.2.2减免法3.2.3免税法3.2.4抵免法93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3.2.1扣除法

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将该所得负担的外国税款作为费用从应税国外所得中扣除,只对扣除后的余额征税的方法叫做扣除法。94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扣除法举例:

假定甲国一居民公司在某纳税年度取得总所得100万元,其中来自于甲国(居住国)的所得70万元,来自于乙国(非居住国)的所得30万元;甲国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乙国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0%。如甲国实行扣除法,分析该公司的纳税情况。

95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甲国公司缴纳的乙国税款(30×30%)9万元甲国公司来源于乙国的应税所得(30-9)21万元甲国公司来源于本国的应税所得70万元

甲国公司境内境外应税总所得(70十21)91万元甲国公司在本国应纳税款(91×40%)36.4万元甲国公司实际共缴纳税款(9+36.4)

45.4万元结论:缓解但不能免除重复征税96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3.2.2减免法

又称低税法,即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在标准税率的基础上减免一定比例,按较低的税率征税;对其国内所得则按正常的标准税率征税。

只能减轻而不能免除国际重复征税。

97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3.2.3免税法

免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全部或部分免予征税。

全部免税法: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不予征税,并且在确定对其国内所得征税的税率时也不考虑这笔免于征税的国外所得。累进免税法: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不予征税,但在确定对其国内所得征税的税率时,要将这笔免于征税的国外所得与国内所得汇总一并考虑。

98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免税法举例:假定甲国一居民公司在某纳税年度中总所得100万元,其中来自居住国甲国的所得70万元,来自来源国乙国的所得为30万元。为简化起见,假定甲国实行全额累进税率,其中,应税所得61万元—80万元的适用税率为35%,81万元—100万元的适用税率为40%;来源国乙国实行30%的比例税率。现计算该公司应向甲国缴纳多少税款。

99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全部免税法:甲国对来自乙国的30万元所得不予征税,只对国内所得70万元按适用税率征税。

甲国应征所得税额=70×35%=24.5(万元)

累进免税法:甲国根据该公司的总所得100万元,找出其适用税率是40%,然后用40%的税率乘以国内所得70万元,求得该公司应缴居住国税额。甲国应征所得税额=70×40%=28(万元)

100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3.2.4抵免法

全称为外国税收抵免法,即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用国外已纳的税款冲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从而实际征收的税款只为该居民应纳本国税款与已纳外国税款的差额。抵免法可以有效地免除国际重复征税。

101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3.2.4抵免法1.抵免限额

2.直接抵免与间接抵免3.外国税收抵免的汇率问题4.费用分摊5.税收饶让抵免102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1.抵免限额在实践中,各国为了保证本国的税收利益,都实行限额抵免。即规定本国应纳税款的抵免额不能超过国外所得按照居住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抵免限额)。

抵免限额是允许纳税人抵免本国税款的最高数额,它并不一定等于纳税人的实际抵免额。

103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抵免限额计算公式分国抵免限额=境内、境外总所得按居住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境外所得总额综合抵免限额

=境内、境外总所得按居住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总额/境内、境外所得总额综合抵免限额(或分国抵免限额)=全部境外所得(或某外国所得)×居住国税率

104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抵免限额举例:

在甲国的总公司A和其设在乙国和丙国的分公司B、C都为盈利,纳税情况如下,用两种方法计算抵免限额及总公司应向甲国缴纳的税额:国家企业应税所得(万元)所在国税率(%)已纳外国所得税额(万元)甲国总公司A100050乙国分公司B1006060丙国分公司C1004040105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1)按综合限额法计算抵免限额综合抵免限额(100+100)×50%100万元B公司与C公司已纳外国税额(60十40)100万元实际抵免额100万元A公司抵免后应纳居住国税额(600-100)500万元

106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2)按分国限额法计算抵免限额乙国抵免限额100×50%50万元丙国抵免限额100×50%50万元允许乙国实际抵免额50万元允许丙国实际抵免额40万元抵免后A公司应纳居住国税额(600-50-40)510万元

107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上例中,C公司亏损50万元,其他情况相同。

国家企业应税所得(万元)所在国税率(%)已纳外国所得税额(万元)甲国总公司A100050乙国分公司B1006060丙国分公司C-50400108李微(1)按综合限额法计算综合抵免限额〔525×(100-50)/1050〕25万元实际抵免额25万元A公司抵免后应纳居住国税额(525—25)500万元109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2)按分国限额法计算。乙国抵免限额(550×100/1100)50万元由于C公司在丙国的经营亏损,所以不存在抵免问题。A公司抵免后应纳居住国税额(525-50)475万元110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2.直接抵免与间接抵免直接抵免所谓直接抵免,是指居住国的纳税人用其直接缴纳的外国税款冲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额。

用直接抵免法计算应纳居住国税额的公式为

:应纳居住国税额=(居住国所得+来源国所得)×居住国税率-实际抵免额=纳税人全部所得×居住国税率-实际抵免额

111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直接抵免法举例假定甲国一居民公司在某纳税年度获得总所得10000万元。其中,来自本国所得8000万元,来自乙国(来源国)分公司所得2000万元。现计算该公司在采用抵免法时应向甲国缴纳多少税款。

112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1)当甲国适用税率为30%、乙国为30%,两国税率相等时,甲国政府允许该公司用已纳全部乙国所得税冲抵甲国总公司的应纳税额。总所得按甲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

(10000×30%)3000万元分公司已纳乙国税额(2000×30%)600万元实际抵免额600万元总公司得到抵免后应向甲国缴纳的税额(3000-600)2400万元

113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2)当甲国税率为30%、乙国税率为20%时,该总公司仅能按实纳外国税款进行抵免,在实行税收抵免后,还要就乙国所得按照两国税率差额,向甲国补交其税收差额。总所得按甲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10000×30%)3000万元分公司已纳乙国税额(2000×20%)400万元乙国税收抵免限额(2000×30%)600万元实际抵免额400万元总公司抵免后应向甲国缴纳税额(3000-400)2600万元

114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3)当甲国税率为30%、乙国税率为40%时,该居民公司在乙国已纳税额在甲国得不到全部抵免,其可以用于抵免的数额仅为其乙国所得按照甲国税率计算的税额。总所得按甲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10000×30%)3000万元分公司已纳乙国税额(2000×40%)800万元乙国税收抵免限额(2000×30%)600万元实际抵免额600万元总公司抵免后应向甲国缴纳税额(3000-600)2400万元该居民公司缴纳的税收总额(800十2400)3200万元

115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间接抵免所谓间接抵免,是指居住国的纳税人用其间接缴纳的国外税款冲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额。

用直接抵免法计算应纳居住国税额:第一步:计算母公司间接缴纳的子公司所在国的税款。

母公司承担的外国子公司所得税=外国子公司所得税×母公司所获毛股息/外国子公司纳公司所得税后的所得外国子公司所得税=子公司纳税前全部所得×子公司所在国适用税率母公司承担的外国子公司所得税如果没有超过本国的抵免限额,即是母公司可以享受的间接抵免额。

116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第二步:计算母公司来自国外子公司的所得额。

母公司来自子公司的所得=母公司所获毛股息+母公司承担的外国子公司所得税=母公司所获毛股息+外国子公司所得税×母公司所获毛股息/外国子公司缴纳公司所得税后的所得也可采用比较简便的公式计算:母公司来自子公司的所得=母公司所获毛股息/(1-子公司所在国适用税率)

117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间接抵免法举例甲国母公司A拥有设在乙国子公司B的50%的股份。A公司在某纳税年度在本国获利100万元,B公司在同一纳税年度在本国获利200万元,缴纳公司所得税后,按股权比例向母公司支付毛股息,并缴纳预提所得税;甲国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乙国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0%,乙国预提税税率为10%。现计算甲国A公司的间接抵免额及向甲国应缴税额。

118李微3.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B公司缴纳乙国公司所得税(200×30%)60万元B公司纳公司所得税后所得(200-60)140万元B公司付A公司毛股息(140×50%)70万元乙国征收预提所得税(70×10%)7万元A公司承担的B公司所得税(200×30%×70/140)30万元A公司来自B公司所得(70十30)100万元抵免限额[(100十100)×40%×100/(100+100)]40万元因为A公司间接和直接缴纳乙国税额为37万元(30十7),小于抵免限额40万元,所以实际抵免额取两者中较小数额。实际抵免额37万元A公司抵免前应向甲国纳税[(100十100)×40%]80万元A公司抵免后应向甲国纳税(80-37)43万元

119李微3.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多层间接抵免法举例设甲国A公司为母公司,乙国B公司为子公司,丙国C公司为孙公司。A公司和B公司各拥有下一层附属公司股票的50%,其在某一纳税年度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公司所得(万元)所在国税率(%)拥有下属公司的股份(%)甲国A公司20040

50乙国B公司20030

50丙国C公司10020120李微3.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要求计算:(1)A,B两公司各自可得到的间接抵免税额;(2)A公司、B公司和C公司各自向所在居住国缴纳的税额。(征收股息预提税,忽略不计)。

121李微3.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C公司向丙国纳税:C公司纳公司所得税(100×20%)20万元C公司税后所得(100-20)80万元C公司付给B公司股息(80×50%)40万元

122李微3.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B公司向乙国纳税:B公司承担的C公司税额(20×40/80)10万元B公司全部应税所得(200十10十40)250万元B公司抵免前应纳乙国所得税(250×30%)75万元B公司税后所得(250-75)175万元B公司付给A公司股息(175×50%)87.5万元B公司的抵免限额[(40十10)×30%]15万元因为B公司承担的C公司税额10万元小于抵免限额15万元,所以B公司的实际抵免额为10万元。B公司实际抵免额10万元B公司抵免后应纳乙国所得税(250×30%-10)65万元

123李微3.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A公司向甲国纳税:A公司所获股息承担的B公司和C公司税额[(65+10)×87.5/175]37.5万元A公司全部应税所得(200十87.5十37.5)325万元A公司抵免限额[(87.5十37.5)×40%50万元因为37.5万元小于抵免限额50万元,所以A公司实际抵免额37.5万元A公司抵免后应纳甲国所得税(325×40%-37.5)92.5万元

124李微3.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3.外国税收抵免的汇率问题从跨国母子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的情况来看,各国在计算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国外应税股息时一般都使用当期汇率,即使用外国子公司向本国母公司分配股息时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而在计算间接抵免时使用什么汇率各国则并不统一,有的国家使用外国子公司缴纳外国税款时的汇率(即所谓历史汇率),有的国家则仍使用子公司向母公司分配利润时的当期汇率

。125李微3.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4.费用分摊费用分摊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据实分摊法,即要根据费用与外国所得之间的实际联系对费用进行分摊;二是公式分摊法,即要根据纳税人在国外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重或国外毛收入占全部毛收入的比重来分摊费用。

126李微3.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5.税收饶让抵免

税收饶让抵免简称税收饶让,它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部分所得税,视同已经缴纳,并允许其用这部分被减免的外国税款抵免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税收饶让不是一种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而是居住国对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本国居民采取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

127李微3.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税收饶让举例假定居住国甲国的某公司A有一分公司B,B公司在乙国投资,获利100万元。甲国所得税率为40%,乙国所得税率为30%,乙国给予外国投资者税收优惠,把所得税率减到10%。在甲国实行税收抵免的情况下,B公司在乙国缴纳10万元所得税,把税后利润汇回甲国A公司,按照甲国税法规定,A公司应把其国内外所得(包括B公司的全部所得)汇总计算缴税。128李微3.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税收饶让举例(续)假如A公司除了B公司的100万元利润,别无其他收入,那么按甲国税率计算,A公司应在甲国缴纳40万元所得税。由于B公司已在乙国缴纳了10万元税额,甲国政府给予税收直接抵免,扣除其10万元税款后,A公司应在甲国补缴30万元税款。但如果甲国采取税收饶让的办法,则把B公司在乙国被减征的20万元税款视同已在乙国缴纳。即B公司虽然在乙国仅缴纳了10万元所得税,但甲国视它为已按乙国正常税率缴纳了30万元,则只要求A公司按10万元补缴甲国税额。129李微第四节国际逃税与避税一、国际逃税和国际避税的区别二、国际逃避税的主要方式三、国际逃避税的国内法管制措施四、防止国际逃避税的国际合作130李微一、国际逃税和国际避税的区别国际逃税是指跨国纳税人故意或有意识地违反税法规定,采取向有关税务当局隐瞒、谎报、虚报等非法手段,减轻或逃避有关国家税法或税收协定说所规定的要求其承担纳税义务的行为;或者跨国纳税人因疏忽或过失而没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要求其承担纳税义务的行为。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或税收协定规定的欠缺或含混之处,采取某种公开的或形式上不违法的方式,减轻或规避法律要求其承担的纳税义务的行为.131李微二、国际逃避税的主要方式(一)国际逃税的主要方式(二)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132李微(一)国际逃税的主要方式1、不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资料2、谎报所得和虚构扣除3、伪造账册和收付凭证133李微(二)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1、通过纳税主体的跨国移动进行国际避税2、通过征税对象的跨国移动进行国际避税(1)跨国联属企业通过转移定价进行避税(2)跨国纳税人利用避税港进行避税(3)弱化股份投资进行国际避税(4)跨国公司利用公司内部重组、收购、兼并或清理进行国际避税3、滥用税收协定134李微(1)跨国联属企业通过转移定价进行避税所谓跨国联属企业,是指分处在两个以上国家境内,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彼此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拥有或控制关系的企业群,包括在上述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控制的企业。

转移定价,是指跨国联属企业之间从事内部交易时采取的价格。135李微例题A、B是跨国联属企业。A公司为甲国居民公司,甲国所得税税率为40%,A公司在乙国有全资子公司B,乙国税率为30%。A公司卖给B公司一批成本80万美元的货物,正常作价100万美元,B公司再以120万美元卖给第三者。计算该跨国联属企业的总税负。该跨国联属企业欲通过转移定价避税。具体做法是:A将这批货物以8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B仍以120万美元价格卖给第三者。计算计算该跨国联属企业的总税负。136李微(2)跨国纳税人利用避税港进行避税所谓避税港,一般是指那些对财产和所得不征税或按很低的税率征税的国家或地区。基地公司:是指那些在避税港设立而实际受到外国股东控制的公司(受控外国公司,ControlledForeignCompany),这类公司的全部或主要的经营活动在避税港境外进行。137李微基地公司作为中转销售中心避税英国子公司(60)(50%)百慕大采购中心子公司(60)(0%)法国子公司(120)(40%)美国母公司控股控股控股高价法国A公司(120)平价低价138李微(3)弱化股份投资进行国际避税资本弱化,是指跨国投资人有意弱化在国外联属企业中的股份投资而增加贷款融资比例,从中达到避税的目的。股份融资和贷款融资在税收待遇上有区别:A,股息不能在税前扣除,贷款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B,通过股份资本取得的收益要经历经济性的重复征税,而贷款融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