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王粲《登楼赋》和江淹《别赋》_第1页
第2课:王粲《登楼赋》和江淹《别赋》_第2页
第2课:王粲《登楼赋》和江淹《别赋》_第3页
第2课:王粲《登楼赋》和江淹《别赋》_第4页
第2课:王粲《登楼赋》和江淹《别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粲春来更远游《登楼赋》浅析

赋是文体的一种,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这就是辞赋并称,或者把“赋”称为“辞”的原因,如《归去来兮辞》.赋与诗从形式体裁上比较好分别,但与辞却界限不清.我们可以表现手法、语言形式来对赋与辞进行比较.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一大文学成果,是南方的诗,《诗经》以北方为主.但楚辞在思想内容上没有“诗”那样纯正,而有诡异谲[jué]怪等类的内容,长于言幽怨之情.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也就是铺陈的手法,铺陈、排比人天神鬼、城廓山川、车门服饰、心情神态.“汉赋”也继承了《诗经》铺陈的手法,铺陈、排比都城宫室、珍禽异兽、珠宝器物、异域人事、山水形势.同时也继承了“楚辞”浪漫主义的夸张、想象、瑰异的特征.刘勰《文心雕龙》“赋”的定义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即指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从汉赋到唐宋的赋都是如此,可以说这特点贯串了整个赋史.例如扬雄《解嘲》就是铺陈排比许多故事来为自己的“为官之落拓”辩解,江淹《别赋》就是用许多典故来铺陈各种离愁别绪.

汉赋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三个与汉赋不同的特点:一是抒情性大大加强;二是体制篇幅上趋于短小,长篇巨制的大赋的数量逐渐减少;三是由于受到骈文的影响,句式上逐渐骈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赋体,即骈赋。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数量众多,影

响最大者有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别赋》《恨赋》、庾信的《小园赋》、《哀江南赋》。其中王粲的《登楼赋》更以严密的章法,鲜明的情景,精粹的文辞,被誉为“魏晋之赋首”。晋代陆云在同他的兄长陆机切磋文章技巧时,就以它作为标的,说“《登楼》名高,恐未可越尔”。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以王粲列为第一家。李商隐《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雏竟未休。诗人用王粲和贾谊两个典故,以贾谊、王粲自比,才高志远而不得施展。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李商隐应博学鸿词科试而名落孙山;王粲避乱至荆州,依附刘表,李商隐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到元代,郑光祖以此为题材,编了一出杂剧《王粲登楼》,开了敷演赋意为舞台艺术的先例。《登楼赋》于是盛名远播。王粲在十七岁时遭逢董卓作乱,不得已逃离长安到荆州避难。亲眼目睹了汉末军阀肆恶、荼毒生灵情状。他在《七哀诗》中就曾记述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象。他在国家蒙难,自身又多年远适他乡的情况下,

忆念桑梓,希冀安定,这是一种很朴素自然的感情。不过这还只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看,王粲出身名门,曾祖王龚、祖王畅,都曾位列三公,在汉末极重视门第的风气中,他自少即出入洛阳、长安两京,很得势要者赏识。史载他初访蔡邕,邕即“倒屣迎之”,而蔡邕“此王公孙也”的一句介绍,就使在场众宾客肃然起敬。因此,王粲对功名一向怀有很强的信心。他虽然不得已到荆州避难,但是刚到荆州时政治热情很高,曾积极参与荆州牧刘表的一些政治活动,并赞颂刘表“荆衡作守,时迈淳德,勋格皇穹,声被四宇”(《荆州文学记官志》)等。在当时,并未见他流露出什么厌倦怀归心情。王粲在荆州后期才有思乡之情的大迸发,原来刘表其人“外貌儒雅,心多疑忌”(《魏志·刘表传》),对于王粲这样的名门公子,一时尚能礼遇,却不可能加以重用。而王粲又偏“貌寝”,仪表上略差些,就更为刘表所轻。时间一长,王粲就感到自己受了冷落。这种境况,对于政治上不甘寂寞的人来说,实在是难以长期忍受的。所以,“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这话至少一半是从政治上说的。意思是荆州的政治环境使他不能久留。他在赋中还说要“假高衢而骋力”,又说“惧匏瓜之徒悬”、“畏井渫之莫食”,都表现了求取功名的内心愿望。总之,在《登楼赋》的思乡怀土内容中,很大程度上包含著作者因功名不遂而产生的怀才不遇成分。《登楼赋》体制短小,全文仅三段,一段一韵,以白昼、黄昏、深夜的时间转移和登楼、览观、下楼的活动先后为序,依次描述,逐层扩展,颇有章法。作者打破传统赋体过分铺张的旧格,开篇入题,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起头两句就勾画出为销忧而登楼四望的自我形象。句中“忧”字,统摄全文。接着宕开一笔,不说忧从何来,而是转捩到对楼上四望所见之景的描绘。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当阳城楼矗立于千里沃野之上,它既不象岳阳楼傍湖而起,下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水;

又迥异于白帝城楼依山而建,高耸于彩云缭绕之间。作者抓住这座城楼所处地势显豁开阔,其它城楼难以匹敌的特点,着力描写城楼所处的地理形势:城楼临近清澈的漳水支流,背靠曲折的沮水中的长洲,北面是高而平旷的广阔原野,南面是河流所经的低湿水涯。四周景物,依次写来,一句一景,如展画卷。“挟”、“倚”、“背”、“临”等词,交代了方位,也使河流沃野映带于城楼四周。千里沃野再点缀上“华实”、“黍稷”,一幅遍地果实累累、漫野禾黍离离的丰收图景便宛然如在目前。段末,作者以腾挪跌宕的笔势,陡引出对人生遭际的喟然长叹,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山川确美,非我故土,又何尝值得我有片刻眷恋啊!作者为“销忧”而登楼远眺,然而异乡美景未能消去满怀愁绪,反倒勾起浓郁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在第二段表现得更为强烈。第二段写思乡怀归的无限忧愁。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首四句用“遭纷浊”交代迁徙流亡的缘由;用“漫逾纪”说明流亡荆州的长久,进而发出思家心切,忧思难任的深沉感慨。中八句回到凭栏遥望,进一步表现思乡怀归的情愫。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王粲的故乡和当时帝都皆在荆州之北,迎着北风敞开衣襟,

伫立怅望,正表示他对故都、家乡的眷恋。他穷极目力,眺望家乡,无奈关山重迭,遮住望眼,他遐思冥想,渴望归去,无奈路长水远,欲归不得。一个“悲”字,点明有家难归的无限哀愁。“涕横坠而弗禁”,说明作者不断加深的乡关之思已趋饱和。文章由景物描绘转到对内在情感及外在形象的直接摹写,过渡自然妥帖。末六句借用古人身处异域而不忘故国的典故,说明思恋故土乃人之常情。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这里,作者写了客居之人的两种境遇,一是孔丘、钟仪,他们困窘失意,倍思故国:一是庄舃,他虽得意,仍思乡不已。

作者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古人,以古人的思乡衬托自己,进而引发出对人生的思索:穷达虽异,思乡情同。写到这里,一种由思乡而触起的坎坷不遇、怀才莫展的愁思油然而生,文章也转入第三段。第三段的前六句抒写期望时世清平,使自己得以施才建功的迫切心情。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王粲流落荆州十余年,期间世族官僚、豪强地主割地分疆,逐鹿中原,统一的帝国长期陷于分裂。王粲忧虑时局,迫切望治。相传混浊的黄河之水千年一清,而河清又是国安的预兆。一个“俟”字,和盘托出作者不衰的忧国之情。国家的动乱,

也使他的报国热情越发强烈。他渴望统一,希冀在清明的政治环境中施展才力。他借用典故抒发不能为世所用的焦虑,并领贯以“冀”、“惧”、“畏”等词,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透露交织于内心深处的希望与失望的真实感情。至此,忧思流溢笔端,已向纵深拓展。所忧已不啻有家难归,而且包容国事之忧,个人处困顿、受压抑的身世之忧。末十四句写异乡晚景,倾吐郁积伸的满腔悲悲愤。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作者心情沉重,徘徊楼上,不觉白日西沉。只见晚风萧瑟,天色惨淡;走兽寻伴,翔鸟归林;农夫荷锄既归,征人奔波未息。作者由仰观而俯察,既写所见,又写所闻,缘情体物,以景烘情,展示一幅寂寥凄寒的异乡晚景,为下面描写内心情感渲染了气氛。“凄怆”、“忉怛”、“憯恻”皆直言此时情怀,使情与景融合得紧密无间。最后,怀着一腔悲愤的作者终于循阶下楼,但文章并未随登楼活动的结束而匆匆作收。结尾两句,由傍晚下楼过渡到夜半不能成眠,补叙了愁思的绵邈无尽,全文也在惆怅悲凉的气氛中结束。艺术特点:综观全篇,作者是带着忧思登楼,由怅望、而沉思、而徘徊,最后仍带着排遣不去的忧思下楼,

而时间则由白昼而至黄昏、深夜,感情也由单纯变为复杂,并渐趋强烈。全文层层转进,环环相扣,章法颇为严密。一、景物描写非常出色。此赋每段都写景,而且写得极有特色。首先是写得精练。在两汉大赋中,对景物环境的描写实在是过于铺张扬厉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细致周祥,面面俱到。王粲完全舍弃了那种传统。试观本篇第一段,从第三句以下十句为写景,它们固然写得“局面阔大”(清姚范语),而且形象清新,但并不专事铺采摛文,唯以描写的必要为限。这里有北而无南,取西而舍东,看似不够全面对称,实则十分精要,略无冗言赘语;二、写景与抒情契合巧妙。如上所说,此赋的三个段落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三个层次;而其中的景物描写,也随著作者思路的转进和感情的发展,表现了不同的色调和风貌。如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是为抒情主体“四望”而展开的,重在衬托“显敞”和“信美”两点,所以就写“通浦”、“长洲”、“广陆”、“沃流”、“华实蔽野”、“黍稷盈畴”等等。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是配合着“怀归”、“怀土”之思的,所以就写“平原远”、“路逶迤”、“高岑”、“修迥”等。至于第三段,作者的情绪已发展到“心凄怆”、“意忉怛”的程度,所以景物描写也一变而为“风萧瑟”、“天惨惨”,白日西匿、鸟兽狂顾等。它们不仅具有陪衬意味,而且起着调动情绪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情与景的融合。王粲的这种紧密配合感情发展的、有层次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很高超的技巧。这在整个建安文学中,也称得上是杰出的一例。所以“魏晋之赋首”,王粲是当之无愧的;三、语言精粹,力避艰涩。这篇赋的语言一反汉代大赋堆砌奇字、“铺采摛文”的作风,选词用语,力求精粹,力避艰涩。即使引用典故,也能切合自己身世,无生硬斧凿之弊。在句式方面,大体是以七字句配六字句,两句之间夹以语气词“兮”字,而且又如诗歌那样音韵谐调,读来使人感到声情摇曳。所以前人说:“《登楼赋》情真语至,使人读之泪下,文之能动人如此。”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別賦》赏析离愁别恨,在古代一直是诗文所表现的主要题材之一,因为生离死别实为人生的一大憾事。在交通还很落后的时代,出门不易,离别之情就更为强烈。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连篇累牍地在诗文中倾诉离别的悲苦;而吟诵离别的诗文,又能引起人们广泛而强烈的共鸣。江淹的《别赋》就是这类诗文中的一篇名作。江淹父亲康之虽也做过县令,但不幸早逝,使他“少孤贫”,成为“蓬户桑枢之民,布衣韦带之士”。早年他怀着一颗受欺凌的心,细细品尝着人生的况味,终于写出了《别赋》《恨赋》这两篇描绘人生憾事的力作。齐梁时他官运渐亨通,高官厚禄,志得意满,使他把早年的痛苦经历早已置之脑后,

也使他“才思微退”,再也写不出好的篇章,最后落下了个“江郎才尽”的典故。这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赋。齐梁之际,赋摆脱传统板滞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赋发展过渡,并用以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这篇赋便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划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九小段,这篇作品由九段组成,分别铺叙、形容富贵者之别、刺客之别、夫妻之别、成仙者之别、情人之别首段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调,总括全文内容,出句不凡,有无限凄楚悲凉凝聚其间,使人入目惊心。中间七段,先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一句过渡,引出下面分述多种离别状况的七段文字,铺陈各种别离之情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离之情,在这里,有豪富显贵的帐饮送客、侠士剑客的别主报恩、从军者的离乡赴边、去国人的樽酒泣别、闺妇思夫的四季哀怨、术士腾天的悠然奇气、青年恋人的怅别恨离?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人不曾经历过离别,不曾体验过由此而来的种种滋味。江淹的《别赋》抓住这一人类普遍的遭遇和共同的感情,作了镂心刻骨的摹写,因此千百年来,能在社会各种人的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作品在状景写物方面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尤令人叹服的是,作者每写一种离别,都能恰如其分地、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景物特点和人物心境。例如第三段写侠义之士“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气氛十分悲壮:“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把义士与恩主间肝胆相酬的情义,慷慨诀别、义无反顾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场面,这种豪气,确实可以使“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第五段去国之别,则充满了凄清哀怆的色彩。至于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你看,这位被派往到遥远的地方去的人,启程时望着故乡的乔木,久久忍离去。望着这种情形,“左右兮魂动,亲朋兮泪滋”,他们想到今此一别,相见无期,于是班荆赠恨,樽酒叙悲。前人于此曾评曰:“摹想尊酒泣别情状,百般呜咽,历历如绘”。写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以深秋的自然环境,从旁烘托、渲染了人物悲凉凄楚的心境;接着又迭用“怨”字和“去”字,并将其与“远山曲”、“长河湄”的形象联在一起,暗示出离别给人带来的深长、婉曲的哀愁。第六段的闺妇思夫,更是回荡着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闭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往日朝夕相伴的夫妇,如今却因夫君外出为宦而相隔千里。独守闺房的少妇不禁百无聊赖,不尽的幽思,莫名的惆怅,使她不忍面对闲置的琴瑟、蒙尘的帷帘。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感情的这种特点,更从春宫苔色、秋帐月光、夏簟昼长、冬釭夜永的四季景物出发,表现了人物心中低廻哀婉、无法排遣的怨情。末二句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为互文,将思妇那种柔肠寸断、孤影自伤的情态刻画得十分逼真,使人读后为之恻然凄凉。艺术特点:一、抒情写景,手法多样。就文学作品普遍存在的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而言,这篇赋作就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1、以物寓人。表面写物,实际写人,写人的微妙心理。如首段写行子出门,“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表面写风声云色,实际以“异响”和“奇色”来表现行子的“百感凄恻”,以至使他觉得风云都与往常不同。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下面“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四句,既写物,又写人,写人将别未别时的难舍难分、欲行还止,非常形象,与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同上),也庶几近之。2、正面渲染。尽力刻画与人物心情相符的景物来突出和加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去国之别一段,行人伤感,送者掩泣,气氛十分凄清。作者更于其间插入对秋雁南飞、白露时下的深秋景象的描写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使人物心境的苍凉与自然环境的萧瑟融为一体,从而更加强了离别的悲哀色彩。又如恋人之别一段,先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烘托恋人分离的缠绵绻缱,继以“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渲染彼此相思的清苦哀伤,都使作品具有一种隽永的魅力。3、反面衬托。作品往往为了抒写一种感情而故意极力铺陈一种与之相反的气氛或场面,使两者相形之下,产生鲜明的对照,以收到比直接抒写这种感情更为强烈的效果。作者在写富贵之别时,用了很多笔墨来铺写饯别场面的豪华和热闹,如“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不仅有衣着华丽的美人娇妾,而且有止风驻云的美妙音乐。然而“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帐饮的热闹与分手的寂寞在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种对比的刺激下,怎么能不令人“衔涕”而“伤神”!与家乡“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氲”的旖旎妩媚作了鲜明对照,从而使“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的离别场面,具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