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节选)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节选)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节选)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节选)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节选)联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语言知识与能力1.能够说出《答司马谏议书》中“度”等实词和“以”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2.能够说出《答司马谏议书》中谦辞与敬辞的意义与作用;3.能够根据注释读懂《与王介甫书》(节选)。(二)思维方法与品质1.能够说出《答司马谏议书》中驳辩思路与方式;2.能够解释驳论文中常用的三种驳论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形成“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思辨性思维;2.能体会司马光和王安石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3.能感受王安石简洁、理足、气盛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能够说出《答司马谏议书》中驳辩思路与方式。教学难点:能够形成“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思辨性思维;能够感受王安石简洁、理足、气盛的语言风格。二、学生分析学生处于高一学段,需要学到的是《答司马谏议书》中驳辩思路与方式、“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思辨性思维。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学生对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以及驳论文的写法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初中时候学过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但不熟悉,需教师点拨;在情感上,学生对担当国家大事的责任精神有一定体会。学生需要采取的学习方法有:诵读涵泳法、查阅字典法、合作探究法和研习探究法等自主学习的方法。三、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课前将学生按照组别,分成“拥王派”和“拥司马派”)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改革,力图富国强兵,史称——“王安石变法”(让学生来说)。其中有一则公案:司马光以三千四百余字书信说服王安石放弃变法,而王安石只以三百五十字回敬。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两人的书信,来品一品这则公案。(情境对点:“让学生来说”,是激趣;“品一品公案”,是创设情境导入。导入不宜介绍过多背景,与其教师详细解说,不如让学生阅读文本去感受。)(二)课堂任务一

读君实书,理辩驳之点▲活动一:小组梳理——请大家从两篇文本中,分别找出支持你们派别的论述。“拥司马派”就《与王介甫书》(节选)找出相应的论述,“拥王派”就《答司马谏议书》找出相应的论述。(目标对点:首先,在任务设计上,这一环节的任务为“读君实书,理辩驳之点”,重点在课外文本,本质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与王介甫书》(节选)理清司马光的观点,同时从论述中体会和概括出司马光对变法的观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学生自然理解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到底在反驳什么;其次,在学生阅读中,既是对教材中第16个注释的补充展开,也是对历史背景的细致了解,不靠教师讲,而靠学生读;最后,在教学实施中,教师点拨文言知识,例如“以”等虚词和“微言”等实词,从而让学生基于字词翻译句子,这是文言文课堂绕不开的。)(三)课堂任务二

品介甫书,赏辩驳之术▲活动二:全班探究——结合两篇文本,面对司马光“反对变法”的论述,王安石是如何进行辩驳的?【注意】光抛出这样的任务和活动,学生是找不到方向的,因为学生对驳论文是非常陌生的,哪怕学过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驳论文,也是如此。于是需引入:写驳论文可以从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条渠道入手,选好突破口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注意语言艺术。(改编自韩延明《找准驳论文的突破口》)这一则材料就给学生点明了“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语言艺术”四个方向,学生再去分析探究,方向清,效率高。同时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司马光和王安石,尝试进行对话,从对话中体会王安石的驳辩方法。教师可以有如下整理:

1.举例论证,树立论点。结合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变法在于正义性并非众人的看法,坚定自己的立场,有理有据。(驳论点)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作者在第二段论述开头,以“儒者”公认的要求(名实相符)为发端,以对方用以律人的标准为前提来反驳司马光(提醒学生在《与王介甫书》中出现了大量孔孟、老子之言),同时为下文从事实上驳斥对方强加给变法的罪名,提出了必要的理论依据。(驳论证)3.芟除枝蔓,一一辩驳。司马光来信三千余字,对变法造成的后果罗列成堆,若一一争辩,势必陷入泥淖。王安石拎出要点,严辞一一辩驳,针锋相对,要言不烦地予以驳斥,理足气盛,既具有文学家的简洁语言,又具有政治家的独到眼光。(驳论点,驳论证,语言艺术)4.刚柔并济,以退为进。王安石和司马光同为朝中重臣,私交甚好,王安石因此多用“窃”“蒙”“冀”等委婉措辞,有礼有节。然并不因此含糊其辞,同时点明“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终必不蒙见察”,划清观点界限,清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语言艺术)最后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王安石辩驳艺术的感受:半山文善用揭过法,只下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是何简贵!——【清】刘熙载固由兀傲性成,究亦理足气盛,故劲悍廉厉无枝叶如此。——【清】吴汝纶(内容对点:首先,这一环节的任务为“品介甫书,赏辩驳之术”,重点在课内文本,本质是让学生通过品读《答司马谏议书》,体会概括王安石的辩驳艺术,这是教学重点的体现;其次,学生通过教师点拨,理清驳论文的三种基本方法和一个注重点,这是文体意识的体现;最后,通过朗读与探究,学生体会王安石的简洁、理足、气盛的语言风格,这是语言意识的体现。)(四)课堂任务三

比两者书,听思辨之声▲活动三:自由评价——跳脱出两人的辩论,作为现代高中生,你如何评价两个人的观点?学生自由讨论,每个人都有想法,此时要打破“拥司马派”“拥王派”的界限,强调学生自己的想法,作为现代高中生的想法。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引入材料,让学生仔细品读:今日之理,患在官烦,不患员少……天下财斁(dù,耗费)之大者,唯二事焉,最多者兵资,次多者官俸。其余杂费,十不当二事之一。(《旧唐书·沈传师传》)“一岁之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国用无几。”(蔡襄《忠惠集》)“事实是,王安石使国家的垄断取私人的垄断而代之,弄得小生意人失业;农人在无力付强迫的青苗贷款和利息之下,卖妻儿而逃亡,为他担保的邻居,或与之共同逃亡,或把财产典卖。县镇监狱有人满之患,每一县政府都有查封的抵押品和没收的财产,衙门也讼案充斥。朝廷这样失政之下,即使没有外敌侵入,任何朝代也会灭亡的。”(林语堂《苏东坡传》)然后,教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说得都很有见解,理清了两人的观点和思路,都是值得肯定的,具有合理性。但老师想说得是,现实总是复杂的,劝谏者有不同的立场,谏说的内容、目的,需要客观分析,一昧“听之”或“拒之”,也未必就可取。老师期望同学们在赞叹王安石辩驳技巧的同时,还能够理性、思辨性地阅读,一方面站在作者角度上入乎其内,理解其观点和做法的合理性;一方面又要出乎其外,接触多方面甚至尖锐对立的观点,从而全面地认识事物,培养思维的敏锐性、深刻性、全面性。(活动对点:从教学层次上,整合前两个任务和活动,让学生看到两个人观点的偏颇之处,形成新观点,升华了教学主题;从教学目的上,学生从比较当中形成思辨性思维,落实了单元学习任务。)(五)课外任务

总结反思,写辩驳之作情境写作:昨日,老师在上课之时,抓住了一位同学在课堂上看小说。老师写了一份信给他,假设你就是那位同学,读了老师的信以后,你也决定写一封信(可文言可白话)给老师……老师写给学生的信君启:昨日,师偶过案旁,见汝玩物丧志矣!君甫立勤学之誓,则师以为君之践行必久矣,而此事一出,吾心痛矣夫!君禀赋过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然终日沉溺于小说,不精于学,恐君误学,百般劝说,浑噩依旧,亦曷故哉?愿君梦醒,莫效蜀汉怀帝之故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君之爱书为师所缴,不可再辩。三中之校规,学生之守则,字字珠玑,罚汝以誊抄,不复多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小说多弊无益于君,心无旁骛有助于学。人之品学,非先天而生,乃后天之功也。望君携既有之良品,逐前程之才学,成非凡之自我。(活动对点:第一,契合本课的教学重点,老师的观点是“看小说玩物丧志”,是冲动偏颇的,学生有可以反驳的要点,并且尝试运用课堂所讲方法来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