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古诗词表达技巧3.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①表现手法:如对比、渲染、烘托、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等。
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夸张、反复、双关(互文)反问、设问、反语等;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鉴赏一、试题传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评分要点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衬托(烘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乐景乐情哀情哀景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乐景写乐情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哀景写哀情。杜甫《登高》是最有代表性的哀景写哀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
“牡丹”象征富丽;“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3、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4、衬托或烘托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5、对比对照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对比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衬托烘托与对比对照的区别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6、动静结合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
7、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b、已逝之景之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8.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9.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10.侧面描写
11、用典用典有用典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讽今)。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综合运用题型)表达技巧的设问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
查
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上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两首诗都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写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南续的感伤表现得相当动人。参考答案: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二、修辞手法
比喻、反复、比拟、借代、对比、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用典等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例如: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2、借代: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颈联纯属虚写,“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比拟(拟人、拟物)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所作)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鉴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反馈总结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课堂练习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4.杨柳岸晓风残月。()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6.樯橹灰飞烟灭。()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8.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咏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起兴用典借代互文白描小试吧衬托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小试吧试题类型1.判断手法型2.评析手法型3.比较异同型
手法定向型手法自助型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1.判断手法型【规范答题】
答此类题的步骤是:(1)呈现表达技巧的名称;(2)解说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
;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寒蝉。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评析手法之手法定向型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方式: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
☆答题三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3.比较异同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监测2025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测试题含解析
-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平面形态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化工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胃癌化疗指南
- 孝德教育主题班会
- IT行业信息安全培训
- 国学知识问答
- 公共卫生主题宣传教育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西校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英语人教版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形容词词义辨析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答题卡
- 电动单梁起重机(双速)设计计算书
- 2016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工程管理与实务》电子书
- 保健食品试卷答案
- #2锅炉水冷壁安装施工方案
- 光伏混凝土钻孔灌桩基础施工方案方案
- 2022年四川省特种设备作业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汇总(含真题和典型题)
- 公司发货通知单
- 法语动词变位
- GB/T 247-2008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 GB/T 24677.2-2009喷杆喷雾机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