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_第1页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_第2页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_第3页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_第4页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主讲人:教学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树立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了解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以及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掌握实践是人和自然、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教学重点:实践的含义及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时空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教学难点: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第二节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第三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人的意识活动主要内容:一、物质观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一、物质观的发展“物质观”是人们对物质是什么的总的回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哲学家,对什么是物质,有不同的回答,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物质观。唯物主义对物质的认识,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三个基本历史阶段。(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自然现象的直观认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这种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把世界的物质性与物质的特殊形态混为一谈,把特殊当成一般,并不能真正反映世界无限多样的统一性。(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原子是生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的物质单位,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最简单的、不可再分的基本单位原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这就是从17世纪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内容: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指出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3、“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区分“物质”和物质形态)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将人的实践活动包括在其中,实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坚持唯物史观,同唯心史观划清了界限)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以及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恩格斯指出:“运动,就就他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运动起直到思维。”运动和物质一样是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反对唯心主义)(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静止:含义:指运动着的物质在一定范围内不显著的变动性或某种稳定性,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现:①机械运动中特定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②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①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相对静止是人们区分、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③相对静止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区别:物质的运动是有条件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联系:①二者相互依存;(运动是相对静止而言,静止也是相对运动而言,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②二者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空间的概念及特点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表现:一事物存在和一种物质运动过程进行的久暂;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一个运动过程和另一个运动过程依次出现的先后顺序、间隔的长短等。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它只有过去、现在到未来一个方向,它的流逝总是沿着单向前进,去而不返。俗话所说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的就是时间的一维性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和广延性。

表现: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长、宽、高;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和规模;都占居一定的位置,与它事物之间存在着并存或分离的状态,存在着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排列次序和方位关系。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空间特点:三维性。现实的空间都是三维空间。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1、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任何物质运动都有自己发生、发展、灭亡、向他事物转化的过程,即都要经历时间;任何物质运动只要其存在,就具有一定的体积、规模、形状、空间排列、方位等,即都要占居空间。2、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度量的。如人们对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测量,就离不开物质天体在宇宙空间的运动。空间同样也是以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来测量的。如现代天文学依据光在一年中的行程——光年,测定宇宙天体间的空间距离。(三)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的绝对性(客观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和物质一样,其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就必然要承认时间空间存在的绝对性,人们的时间、空间观念,不过是对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正确反映。(1)人类的实践证明时空的客观性;(2)时空先于人类而存在,不是人类意识的产物;(3)人类时空观念的变化并未否定时空本身的客观性。

时空的相对性:

指不同事物的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1)时空的特性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2)时空的特性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四)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空的无限性:指物质世界在持续性上和广延性上都是无限的。时空的有限性:指任何一种具体物质形态在时间的持续性上和空间的广延性上都是有限的。辩证关系:(1)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构成;(2)有限包含着无限,表现着无限。①任何具体事物在它的结构、层次上都是不可穷尽的;②任何具体事物在本质上都包含着进行无限运动和转化的趋势。第二节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的含义:是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直接现实性)(1)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可以感知的;(2)实践的深度、广度都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3)实践的结果也是客观存在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能动活动。社会历史性(1)社会性:实践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人的生物性行为,而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凭借和运用社会性的物质手段所进行的现实活动。(2)历史性:①实践的规模和方式及其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等,都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人的实践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二、实践的基本形式(一)创造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二)处理和调整人际关系的社会关系实践;(三)创造科学文化成果的精神生产实践。三、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的功能)

主体客体(对象)化: 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实践创造客体价值)客体主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体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践优化主体)四、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1、主观世界:指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心世界,是一定个人由其各种主观精神要素按一定方式结合成的意识和观念系统。2、客观世界:即主观世界以外的一切客观实在。包括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1、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先在世界。2、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关系:

主观世界世界自在世界

自然世界

客观世界人化自然

人类世界

人类社会第三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人的意识活动意识的起源是要从意识的产生上来说明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在意识起源的意义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是指对两种物质形态的依赖,这就是“自然”和“社会”(劳动)。因此本节主要掌握两个原理,一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是意识是社会或者劳动的产物。一、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内容:一、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一)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发展:无机物———低等生物—————动物————人反映形式:反应特性——刺激感应性————感觉———意识在意识的起源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第一,由一切自然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而人类本身就是社会的产物。由类人猿进化到人,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的意识的产生,就同劳动这种社会性的活动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1)意识产生的客观需要是在劳动中提出的;(2)劳动产生了语言;(3)劳动和语言使猿脑变成人脑(4)劳动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意识内容的丰富发展。(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即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具有反映外界的能力,但人脑不会凭空产生意识。意识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内容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2)具有创造性;(3)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通过实践改造世界;(4)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与调节。2、正确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1)要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个恰当的估计。不能过分夸大(唯心主义),也不能过分缩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必须明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关键是遵循客观规律。

(4)要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四)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1、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而言的。是指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来模拟和代替人类的某些智能,也称“机器智能”或“智能模拟”。(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两条途径:结构模拟和功能模拟)2、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联系: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思维模拟,这种模拟在功能表现上代替甚至超过人脑的部分思维能力,它有效地延伸了人脑,放大了人的智力功能,和人脑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区别:①物质基础不同:人类智能的物质基础是人脑;人工智能的物质基础是电子元件组成的机械的物质系统。(电脑永远也不可能具有由人的情感、想象、幻想等心理活动所构成的主观精神世界。②智能的性质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