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_第1页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_第2页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_第3页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_第4页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太平天国维新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近代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2.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教学时间:2学时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对太平天国旗帜下的农民造反者来说,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这个过程长达十数年,其起伏兴衰之迹是岁月难以磨灭的。蜿蜒曲折之中,既有胜利的欢欣,又有失败的血泪。悲剧和喜剧都包含着极其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2).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3).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2.太平天国的兴起洪秀全(1).洪秀全及拜上帝教

洪秀全,1812年生,出身广东客家,家境贫寒,曾多次应试,均名落孙山。在应试过程中,偶遇一传教士,并得到了一部对洪秀全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书——《劝世良言》。受其影响,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创立拜上帝会,广招信徒。到金田起义时,在广西共吸纳了信徒一万余人。

(2).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金田起义到永安建制1851--1852永安金田村中平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1851年9月,攻占永安,太平军整顿建制,严肃军纪,清除奸细,封王,由东王节制诸王,初建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斗争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北伐于西征、东征,1856年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3年春,顺江东下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1853年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开始派林凤祥、李开芳进行北伐。因孤军深入、给养不足,全部壮烈牺牲。1852年春,突围北上,1852年攻占武汉三镇队伍发展到50万。南王冯云山牺牲西王肖朝贵牺牲1853年赖汉英率部西征:1855年石达开西征军潘阳湖口大捷后,进入江西。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冬颁布了一个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其基本内容有:A、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以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B、建立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两;C、建立圣库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它把农民千百年来渴望土地的要求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系统化,纲领化,是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国制度和政策,也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纲领。它极大调动了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这种方案是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天朝田亩制度》评价《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总理朝政后不久提出。其主要内容为:(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

(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资政新篇》评价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天王府天王府内石舫天京事变(1856年)

——转折点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腐朽思想滋长,内部矛盾尖锐。4.太平天国的败亡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封其为“万岁”,引发内部厮杀—《贼情汇纂》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失去东王、北王及部众4万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东王杨秀清

当时太平军将士写的打油诗很清楚地反映了时人的心态: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袱回家去,还是当长工。阅读与思考:

△《贼情汇纂》载:“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李秀成自述》载:“(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过程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血洗天京

政治:天王洪秀全干王洪仁玕

军事: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影响:元气大伤,几乎是“朝中无将”,“国中无人”;洪秀全被迫起用年轻将领,重振朝纲,挽救危局。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淮军华尔的洋枪队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3.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打击,清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部分封建官僚为了挽救清朝统治,在寻求新的对策。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们先是购买洋枪洋炮,创办官办军事工业,求得“自强”。70年代起,又举办了以官督商办为主要形式的民用企业。同时创办了近代海军。洋务派的原意是想借此维护封建主义的统治,但它创设的近代工业却促使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经历30多年,几乎占中国近代80年的一半时间。它上承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某些思想,下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骤变时期,也是开风气的重要年代。“洋务”一词概念解析“洋务运动”在当时称之为“同治中兴”、“同光新政”等。“洋务”一词从“夷务”而来,“夷”是相对于“华夏”而言,古代是对汉族以外周边民族的贱称,明清以来,“夷”也用于称呼西方国家的白种人。因为他们漂洋过海而来,所以叫做“洋人”,一切与西方人有关的东西往往带有“洋”字:洋钱、西洋画、洋药、洋葱、洋枪洋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日后各式公文,提及大英官民,不得用带有贬义的“夷”字,“夷务”从此改称“洋务”。20世纪初年的《国民日日报》第3集的一篇“社说”称:“合交涉、制造、教案、通商诸务,而一概以一名词,曰洋务。”也就是说,晚清一切与外国有关的事情均可包括在“洋务”之内。后来,把19世纪60—90年代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学习西方的运动,称之为洋务运动。一、洋务事业的兴办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目的:挽救清政府危机;镇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代表人物:中央有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丁日昌等,后期还有张之洞。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譞、李鸿章、善庆(左起)检阅北洋海军洋务运动的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军用工业兴办民用工业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兴办军事工业

(一)兴办近代企业时间创办人地点及名称1865曾国藩、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1865李鸿章南京、金陵制造局1866左宗棠福建、福州船政局1867崇厚天津、添加机器局1890张之洞汉阳、湖北枪炮厂李鸿章金陵制造局制造的武器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东局)天津机器局(西局)洋务企业中成百上千雇佣工人体现了近代中国新的社会力量。这些人的存在依连于大机器生产,他们操作机器,而机器生产的特性又会养成他们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利益和观念。在此以前,西方人设置的船坞货栈之类,也曾招募中国人工作于其中,但就总体而言,这个时候的雇佣工人并未成为社会群体。只有在洋务企业出现之后,才有数量意义上的整整一代产业工人的产生,就其原始,军事企业正是催生者。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过程中,深感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故从70年代始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近代民用工业的兴办(一)兴办近代企业2.兴办民用工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洋务派办民用工业有三种方式: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其中最主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四大厂家: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天津电报总局④上海机器织布局(一)兴办近代企业2.兴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

评价: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问题在于如何估价它的垄断性及其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在中国,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为官者的。作之君,作之师,官员不仅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这是传统孵育出来的社会心理。因此,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因“官督”而涌来成串总办、会办、帮办以及腐朽的官场习气,由此产生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深刻矛盾。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两者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1874年,日本派兵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二)建立新式海陆军新式海军从70年代开始,至1894年,清政府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舰八九十艘。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南洋水师第二,福建水师第三。(二)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海军

训练新式陆军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1861年,奕訢、文祥等奏请训练八旗兵丁使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接着,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及湘军左宗棠部,都先后使用洋枪洋炮,成为新式陆军的精锐部队。新式陆军新式陆军(二)建立新式海陆军1.创办新式学堂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物、西医等专门人才军事学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京师同文馆

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洋务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

2.派遣留学生日本士官学校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1872年到1875年,清朝政府前后派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原定以15年为期,学成回国。但顽固派担心幼童将成为“美化”之人,“不复卑恭之大清顺民矣”,因而死力阻扰。由是1881年全数撤回)(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的发展,本身会呼唤人才。机器、大炮、轮船、电报,饱读八股制义,高头讲章的士子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因此,出现了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如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校(1865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天津水师学(1880年)等,这些地方研讨的是“艺事”。在“重理义、轻艺事”的传统观念下,读书人从来不以技艺为正业,但在西方器物的刺激下,艺事渐为人重。在它们刚刚出现的时候,自然还比不上科举制度的尊荣,但它们的存在又会动摇和瓦解科举制度。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这一点,洋务的倡导者是始料未及的。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其一,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其二,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中翻译了一些外文书籍,介绍了一些西方的科技和文化,给封闭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兴办新式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受到新式教育的人才。其三,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知识促使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思想得到传播。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洋务运动的封建性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毛泽东这一论断是对近代中国整个地主阶级作出的,尽管这个阶级会出现个别有作为的人物,但他们也不可能不受地主阶级本质的制约。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当权人物倡导,在对清王朝不作任何根本改革的前提下进行,洋务派主要人物的阶级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个时期中国地主阶级也没有出现本质的分化,洋务派和顽固派虽有矛盾和争论,但在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因此,地主阶级的反动性和腐朽性便决定了洋务运动的过程和归宿,这不是少数有能力的洋务官僚就能改变的历史命运。洋务运动封建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是洋务派不敢、不愿对清王朝的政治制度做任何的真正的改革。所有现代化成功的国家,必须有一个能够主导现代化的中央政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结构,这样才能利用政府的权威,全面推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排除各种阻力。有的事情,表面上看来是具体问题,但不实行政治改革是无法解决的。例如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需要大量的经费,但在没有政治改革的情况下,财政制度还是封建王朝的旧模式,经费就无法保证,甚至会被挪用。海军经费被挪用于修颐和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又例如人才的培养,如果科举制不废除,新式教育不可能发展,但废除科举本身就是一项带有政治性的改革。洋务派坚持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是在器物、技能层次学习西方,在政治、经济、法律制度这个层次,则不作任何改革。他们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到达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发展起来的。洋务运动的依赖性洋务运动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派不敢、不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不敢、不能坚决抵抗外国侵略,一味迷信所谓“国际公法”,希望用妥协换取清朝统治的苟安。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学堂、海陆军,在设备、装备、技术、管理、训练等方面都要依赖外国人。

洋务运动的腐朽性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封建性决定的。洋务派以不改变落后和腐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前提,开展洋务运动,腐朽性是必然的产物。洋务企业除少数以外,管理仍是封建衙门式的,充斥着任人唯亲、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督办、总办等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一些曾经办的不错的企业,最终也无法维持。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开平矿务局,在唐廷枢主持下,这个煤矿企业一度蒸蒸日上,产销两旺。但在1892年唐廷枢去世后,由官府中人张翼主持下,几年后便被英国企业吞并。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海陆军和军工企业,也有很多的腐败事例。“外洋工料尤易浮冒,报价每至四五倍之多。粤东仿制三火小洋枪,民间购买每杆洋银二圆半,而官中报价则每杆银六两……故人谓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虽言之太过,实属有因。此等制造既经克扣工本,则工粗料薄,无当实用,可不问而知。”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梁启超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公车上书康有为课程导入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开始进行政治活动,展开了变法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改革旧的社会制度的尝试。维新派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新的社会制度的蓝图,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奔走呼号,在当时具有变革社会制度的深刻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戊戌维新运动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本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1)早期的维新活动2.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一、戊戌维新运动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公车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公车上书(视频)——维新变法的序幕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电至京师,举国哗然”。时各省举人云集北京“会试”,闻之大为震惊。5月1日,康有为邀各省举人集会于松筠庵,宣读了由康有为起草的长达14000多字的上皇帝书,共有1300人签名,次日康有为将联名上书递呈都察院。汉代用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进京,故以公车为应考人代称,康有为等联名上书之事被称为“公车上书”。著书立说(视频:维新运动)谭嗣同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纪》《波兰分灭纪》康有为光绪皇帝办学会设学堂万木草堂(康有为创办,广州)时务学堂(梁启超任总教习,长沙)万木草堂旧址时务学堂旧址梁启超办报纸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视频:康有为论变法)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一、戊戌维新运动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一、戊戌维新运动由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富有爱国心、想要有所作为但又无实权的年轻的光绪皇帝也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来救亡图存并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手中夺取统治大权。1898年6月11日,他颁布“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百日维新的内容:(1)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一、戊戌维新运动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2)经济方面: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一、戊戌维新运动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3)军事方面:

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一、戊戌维新运动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4)文化教育方面:

创设京师大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纸,准许自由组织学会。一、戊戌维新运动评价:“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各项政令大多是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而制定的,旨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然而,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中要求改革的许多层面会打破大大小小的旧饭碗,如:1898年5月,“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辇彀下者将及万人,皆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又如:1898辇7月,“下诏书,将天下淫祠悉改为学堂,于是奸僧恶巫,咸怀咨怨,北京及各省之大寺,其僧人最有大力,厚于货贿,能通权贵,于是交通内监,行浸润之潜于西后,谓皇帝已从西教”。又如:1898年8月,“候补京堂岑春煊上书请大裁冗员,皇上允其所请,特将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及广东、湖北、云南巡抚、河东总督、各省粮道等官裁撤。此诏一下,于是前者尸位素禄阘冗无能妄自尊大之人,多失其所恃,人心皇皇,更有与维新诸臣不两立之势”这种情况,使得变法与发变法之争注定要冲破君子动手不动手的界限。比之洋务派遇到的荆棘团团,维新派面对的则是怨毒凝集成的杀机。因此,梁启超在事后非常感慨地说:“除旧弊一事,最易犯众怒,故全躯保位惜名,每不肯为之。”戊戌变法在持续了103天后就以失败而告终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百日维新的失败戊戌六君子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一、戊戌维新运动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惧怕人民群众。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慈禧太后3.戊戌维新失败的教训

(1)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2)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3)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思考题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