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六章6.2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1页
必修2-第六章6.2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2页
必修2-第六章6.2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3页
必修2-第六章6.2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4页
必修2-第六章6.2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庞大的人口压力1/4的新增产值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1份的世界平均财富养活6倍的人口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在我国,面临人口数量过多的压力的同时,还有待于提高人口素质。我国目前没有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估计有7000万,他们势必乱垦荒地、湿地,乱采滥伐林木,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我国15岁及以上半文盲、文盲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5%左右,其中80%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这又构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人口素质低埃及3000年神庙浮雕现“丁锦昊

到此一游”

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468700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世界0300006000012000090000人均径流量(立方米/人)径流总量(亿立方米)阅读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原因

材料一:目前全国缺水城市达400多个,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单位产值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材料二:每炼一吨钢,德国、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国家只需6公斤的水,但在中国却要23到56公斤左右;造纸工业中,中国每生产一吨纸最少要用掉456公斤的水,但在已工业化的国家则只需要不到200公斤。

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率低——原因:生产技术水平低。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排名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值的比例土地资源31/3矿产资源33/5耕地面积41/3江河径流量61/4森林面积61/5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及人均占有量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思考造成中国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我国的自然资源经济迅速发展庞大的人口数量生产技术、工艺落后资源需求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相对短缺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显示,在全球“大气中的总悬浮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完全污染物含量”领先的前十个城市里,贵阳、重庆、太原、兰州、北京、广州等8个中国城市榜上有名。

上海市每天产生出7300吨粪便和500多万吨污水一起排入黄浦江,每天又从江里抽出市民饮用的自来水。1988年初使几十万人遭殃的甲肝大流行,是水污染的结果。水污染严重阅读图片和文字,说明是哪一种环境问题?“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就是真实写照。

中国有1/7的陆地国土被沙漠覆盖,1/3陆地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平均每天有500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20多座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名城如楼兰等都淹没在沙漠之下。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1/3,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50亿吨,相当于每年损失1厘米厚的土壤,而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400年。

原生存于我国的招鼻羚羊、野马、犀牛、野牛等动物已经绝迹,华南虎、亚洲象、双峰驼、黑冠长臂猿也身逢绝境,濒临灭绝。华南虎只剩30~40只,可餐桌上还有穿山甲、娃娃鱼等二类保护动物。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危机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草场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蔓延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环境危机加剧小结★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把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等达到更高经济发展阶段,拥有更大经济实力以后再来解决这些问题。P100活动

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已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二.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三.根据中国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1994发布时间:背景:中国总结了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有选择走

发展的道路。全球第一部

的《21世纪议程》1994年3月国家级

可持续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南——《21世纪议程》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为技术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废弃物处置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

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1.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产品生产制造产品包装运输产品销售产品利用回收产品废弃物处理环境资源的摄取原材料加工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达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工业:清洁生产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的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把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减至最小。经济效益: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某酒精总厂酒精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1.传统的酒精生产造成什么环境问题?2.酒精厂是如何实施清洁生产的?有什么好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了进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得到永续利用。

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资源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1.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

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D.扬尘

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ABD学案例题生态农业:

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2.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1)留民营村以____________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全面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图中的初级生产者代表______业,初级消费者代表________业。(2)初级消费者的食物来源,除了来自初级生产者的________

____________,还有来自食品加工厂的____________,以及饲料加工厂的__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的粪、尿,不仅能作为初级生产者的______料,同时还能作为制取________的原料。(3)制取沼气的原料有______粪、尿和________。沼气能供给农户作为______;沼渣、沼液能供给初级生产者作为______,利用的新能源除沼气外,还有

。(4)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取得了

效益、

效益和

效益。生态学农林牧副渔种植养殖加工种植养殖饲料及农副产品下脚料精饲料肥料沼气人畜秸秆能源肥太阳能经济环境社会留民营生态农业主要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2)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净化环境,保护土地(3)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丝厂养蚕业植桑业桑基糖厂种甘蔗蔗基养鱼业

鱼塘塘泥蔗叶蚕沙塘泥滤泥蚕蛹、废水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连环图丝厂养蚕业植桑业养鱼业公众参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①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②节约用电,随手关灯;③节约用水,重复、多次用水;④不随地乱丢废弃物,随手将废弃物分类放置;⑤夏季减少空调的使用,提高空调温度的设置;⑥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短途旅行尽可能骑自行车或以步当车;⑦积极参加植树活动;⑧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⑨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心尽力;⑩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环境危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