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路由和敷设方式本节中所叙述的内容适用于民用建筑物室内(包括与建筑物、构筑物相关的部位)绝缘电线、电缆和封闭式母线的布线,电压范围为500V及以下。11.3.1电缆的路径选择一般规定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便于敷设、维护。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
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
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除交流系统用单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可采取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如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与罩盒等。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措施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缆间距更宜较远。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电压电感器、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尽可能远离。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或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盒中。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含有可能影响环境温升持续超过5°C的供热管路。有重要电缆回路时,严禁含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敷设电缆在可能范围应使电缆距爆炸释放源较远,敷设在爆炸危险较小的场所。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在较高处架空敷设,且对非铠装电缆采取穿管或置于托盘、槽盒中等机械性保护。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敷设在较低处的管、沟内,沟内非铠装电缆应埋砂。电缆沿输送易燃气体的管道敷设时,应配置在危险程序较低的管道一侧。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宜在管道上方;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宜在管道下方。电缆及其管、沟穿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墙、板孔洞处,应以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电缆线路中间不应有接头。非铠装电缆用于下列场所、部位时,应采用具有机械强度的管或罩加以保护。非电气人员经常活动场所的地坪以上2m范围、地中引出的地坪下0.3m深电缆区段可能有载重设备经过电缆上面的区段室内电缆布线,包括电缆在室内沿墙或建筑构件明敷设、电缆穿金属管埋地暗敷设、管道或沟道内的敷设、电缆桥架(托盘)、和电气竖井内敷设等。电缆在室内宜采用明敷设,以便于检修。布置配线系统时,当然首先要考虑尽可能缩短电源和负荷之间的距离。为了得到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工作效能都符合要求的费用最低的系统,除线路长度外,对于不同的敷设路径,需考虑增加的电缆和线槽的费用与增加的支撑固定费用的比较;一个方案中固有的机械保护与另一方案中要求增加机械损伤防护设施的比较;线路和设备的间距;维修或改建的要求等。电缆的路径选择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应便于敷设、维护。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
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除交流系统用单
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信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1)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2)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3)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除城市公共场所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执行外,尚应符合表11-21的规定。表11-21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mm)电缆与管道之间走向电力电缆控制和信号电缆热力管道5行2 1000500叉'芭500250其他管道行2 150100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
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缆间距宜更远。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
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沿控
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也可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或盒中。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布置热力管道,严禁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穿越。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敷设电缆,在可能范围应保证电缆距爆炸释放源较远,敷设在爆炸危险较小的场所。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埋地或在较高处架空敷设,且对非铠装电缆采取穿管或置于托盘、槽盒中等机械性保护。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敷设在较低处的管、沟内,沟内非铠装电缆应埋砂。电缆在空气中沿输送易燃气体的管道敷设时,应配置在危险程度较低的管道一侧。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宜配置在管道上方;比空气轻时,电缆宜在管道下方。电缆及其管、沟穿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墙、板孔洞处,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电缆线路中不应有接头;如采用接头时,必须具有防爆性。用于下列场所、部位的非铠装电缆,应采用具有机械强度的管或罩加以保护:非电气人员经常活动场所的地坪以上2m内、地中引出的地坪以下0.3m深电缆区段。可能有载重设备移经电缆上面的区段。除架空绝缘型电缆外的非户外型电缆,户外使用时,宜采取罩、盖等遮阳措施。电缆敷设在有周期性振动的场所,在支持电缆部位设置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垫。使电缆敷设成波浪状且留有伸缩节。在有行人通过的地坪、堤坝、桥面、地下商业设施的路面,以及通行的隧洞中,电缆不得敞露敷设于地坪或楼梯走道上。在工厂的风道、建筑物的风道、煤矿里机械提升的除运输机通行的斜井通风巷道或木支架的竖井井筒中,严禁敷设敞露式电缆。1kV以上电源直接接地且配置独立分开的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构成的系统采用独立于相芯线和中性线以外的电缆作保护地线时,同一回路的该两部分电缆敷设方式,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敷设在同一路径的同一结构管、沟或盒中。否则宜敷设在同一路径的同一构筑物中。直埋电缆的敷设: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或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当电缆穿管或用隔板隔开时,平行净距可降低为0.1m。电力电缆间、控制电缆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当电缆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交叉净距可降为0.25m。电缆与热管道(沟)、油管道、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热力设备或其他管道之间,虽净距能满足要求,但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缆穿入管电其净距可减为0.25m电缆水平悬挂在索上:电力电缆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0.6m。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或电缆通过墙、楼板时,应穿钢管保护,穿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5倍。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并应不小于电缆外径。1kV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得小于0.15m。电缆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燃的外护层。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时,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垂直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否则应防止机械损伤。但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如电气竖井、配电室、电机室等内时除外。电缆的保护:管道内电缆的敷设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其他可能受至机械损伤的地方;保护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保护罩根部不应高出地面。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其内径不宜小于100mm。电缆管明敷时电缆管支持点间距不宜超过3m。当塑料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时,宜加装伸缩节。连接金属电缆管连接应密封良好。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硬质塑料管在套接或插接时,其插入深度宜为管子内径的1.1〜1.8倍。在插接面上应涂以胶合剂粘牢密封;采用套接时套管两端应封焊。敷设方式有(1)明敷设——是指采用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2)暗敷设一导线穿在管子或线槽等保护体内。管子常敷设于墙壁、楼板及地坪等内部,或者在混凝土板孔内敷线等都属于暗敷设。按导线保护材料分有穿金属管敷设、硬质塑料管布线、金属线槽布线、塑料线槽布线、直接布线和钢索布线等。布线及敷设方式应根据建筑物性质、要求、用电设备的分布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确定。应避免因外部热源、灰尘聚集及腐蚀或污染物存在对布线系统带来的影响。并应防止在敷设及使用过程中因受冲击、振动和建筑物的伸缩、沉降等各种外界应力作用而带来的损害。金属管、塑料管及金属线槽、塑料线槽等布线,应采用绝缘电线和电缆。在同一根线管或线槽内有几个回路时,所有绝缘电线和电缆都应具有与最高标称电压回路绝缘相同的绝缘等级。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的交流线路,应使所有的相线和中性线包围在同一外壳内。11.3.2地下直埋敷设直埋敷设电缆的路径选择,应避开含有酸、碱强腐蚀或杂散电流电化学腐蚀严重影响的地段。无防护措施时,宜避开白蚁危害地带、热源影响和易遭外力损伤的区段。直埋敷设电缆方式:电缆应敷设于壕沟里,并应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采用混凝土。城镇电缆直埋敷设时,宜在保护板上层铺设醒目标志带。位于城郊或空旷地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方位标志。当采用电缆穿波纹管敷设于壕沟时,应沿波纹管顶全长浇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素混凝土,宽度不应小于管外侧50mm,电缆可不含铠装。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地区时,电缆埋置深度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3m。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当位于行车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0m。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埋设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土中。直埋敷设的电缆,严禁位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表11-22电缆与电缆、管道、道路、构筑物等之间的允许最小距离(m)电缆直埋敷设时的配置情况平行交叉控制电缆之间0.5电力电缆之间或与控制电缆之间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0.50.5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0.50.5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0.50.5电缆与地下管沟热力管沟0.50.5油管或易(可)燃气管道0.50.5其他管道0.50.5电缆与铁路非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31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101电缆与建筑物基础0.6电缆与公路边1
电缆与排水沟1电缆与树木的主干0.7电缆与1kV以下架空电杆1电缆与1kV以上架空线杆塔基础4注:1用隔板分隔或电缆穿管时不得小于0.25m;2用隔板分隔或电缆穿管时不得小于0.1m;3特殊情况时,减小值不得小于50%。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于保护管,保护范围应超出路基、街道路面两边
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直埋敷设的电缆引入构筑物,在贯穿墙孔处应设置保护管,管口应实施阻水堵
塞。直埋敷设电缆的接头配置,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0.25m。并列电缆的接头位置宜相互错
开,且净距不宜小于0.5m。斜坡地形处的接头安置,应呈水平状。重要回路的电缆接头,宜在其两侧约
1.0m开始的局部段,按留有备用量方式敷设电缆。直埋敷设电缆采取特殊换土回填时,回填土的土质应对
电缆外护层无腐蚀性。11.3.3电缆构筑物敷设
1、电缆构筑物的尺寸尺寸应按容纳的全部电缆确定,电缆的配置应无碍安全运行,满足敷设施工作业与维护巡视活动所需空间。隧道内通道净高不宜小于1900mm;在较短的隧道中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段,净高可降低,但不应小于1400mm。封闭式工作井的净高不宜小于1900mm。电缆夹层净高不得小于2000mm。民用建筑的电缆夹层净高可稍降低,但在电缆配置上供人员活动的短距离空间不得小于1400mm。表11-23电缆沟、隧道或工作井内通道的净宽(mm)电缆支架配置方式具有下列沟深的电缆沟开挖式隧道或封闭式工作井非开挖式隧道<600600~1000>1000两侧3005007001000800单侧300450600900800注:浅沟内可不设置支架,勿需有通道。2、电缆支架、梯架或托盘的层间距离。距离应满足能方便地敷设电缆及其固定、安置接头的要求,且在多根电缆同置于一层情况下,可更换或增设任一根电缆及其接头。在采用电缆截面或接头外径尚非很大的情况下,符合上述要求的电缆支架、梯架或托盘的层间距离的最小值,可取表11-23所列数值。表11-24电缆支架、梯架或托盘的层间距离的最小值(mm)电缆电压级别和类型、敷设特征普通支架、吊架架控制电缆明敷120:00电力电6kV及以下150:
缆明敷506~10kV交联聚乙烯20030035kV单芯25030035kV三芯300350110~220kV,每层一根以上330kV、500kV350400电缆敷设于槽盒中h+80h+100注:h为槽盒外壳高度。3水平敷设时电缆支架的最上层、最下层布置尺寸。最上层支架距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净距允许最
小值,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侧柜盘时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且不宜小于表11-23所列数再加80〜150mm
的和值。最上层支架距其他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300mm;当无法满足时应设置防护板。最下层支架距地
坪、沟道底部的最小净距,不宜小于表11-24所列值。表11-25最下层支架距地坪、沟道底部的最小净距(mm)电缆敷设场所及特征垂直净距电缆沟50隧道100电缆夹层非通道处200至少在一侧不小于800mm宽通道处1400公共廊道中电缆支架无围栏防护1500厂房内2000厂房外无车辆通过2500有车辆通过45004、电缆构筑物应满足防止外部进水、渗水的要求。对电缆沟或隧道底部低于地下水位、电缆沟与工业水管沟并行邻近、隧道与工业水管沟交叉时,宜加强电缆构筑物防水处理。电缆沟与工业水管沟交叉时,电缆沟宜位于工业水管沟的上方。在不影响厂区排水情况下,厂区户外电缆沟的沟壁宜稍高出地坪。电缆构筑物应实现排水畅通。电缆沟、隧道的纵向排水坡度,不得小于0.5%。沿排水方向适当距离宜设置集水井及其泄水系统,必要时应实施机械排水。隧道底部沿纵向宜设置泄水边沟。电缆沟沟壁、盖板及其材质构成,应满足承受荷载和适合环境耐久的要求。可开启的沟盖板的单块重量,不宜超过50kg。5、电缆隧道、封闭式工作井应设置安全孔安全孔的设置沿隧道纵长不应少于2个在工业性厂区或变电所内隧道的安全孔间距不宜大于75m。
在城镇公共区域开挖式隧道的安全孔间距不宜大于200m,非开挖式隧道的安全孔间距可适当增大,且宜
根据隧道埋深和结合电缆敷设、通风、消防等综合确定。隧道首末端无安全门时,宜在不大于5m处设置安全孔。对封闭式工作井,应在顶盖板处设置2个安全孔。位于公共区域的工作井,安全孔井盖的设置宜使非专业人员难以启动。安全孔至少应有一处适合安装机具和安置设备的搬运,供人出入的安全孔直径不得小于700mm。安全孔内应设置爬梯,通向安全门应设置步道或楼梯等设施。在公共区域露出地面的安全孔设置宜避开公路、轻轨,其外观宜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高落差地段的电缆隧道中,通道不宜呈阶梯状,且纵向坡度不宜大于15°,电缆接头不宜设置在倾斜位置上。电缆隧道宜采取自然通风。当有较多电缆导体工作温度持续达到70°C以上或其他影响环境温度显著升高时,可装设机械通风,但机械通风装置应在一旦出现火灾时能可靠地自动关闭。长距离的隧道,宜适当分区段实行相互独立的通风。非拆卸式电缆竖井中,应有人员活动的空间,未超过5m高时,可设置爬梯,且活动空间不宜小于800mmx800mm。超过5m高时,宜设置楼梯,且每隔3m宜设置楼梯平台。超过20m高且电缆数量多或重要性要求较高时,可设置简易式电梯。11.3.4线夹和绝缘子布线瓷(塑料)线夹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古建室内场所和挑檐下室外场所。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一般适用于室内、外场所。在建筑物顶棚内,严禁采用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及针式绝缘子布线。绝缘距离符合表11-27~30的要求。表11-26绝缘电线至地面的距离布线方式最小距离(m)电线水平敷设时内室2.5外室2.7电线垂直敷设时内室1.8外室2.7表11-27室内沿墙、顶棚布线的绝缘电线固定点最大间距布线方式电线截面(mm2)固定点最大间距m瓷(塑料)线1〜40.6
夹布线6〜100.8鼓形绝缘子•布线1〜41.56〜102.016〜253.0表11-28室内、外布线的绝缘电线最小间距绝缘子类型固定点间距m电线最小间距(mm)室内布线室外布线鼓形绝缘子L<1.550100鼓形或针式绝缘子1.5〈L<375100针式绝缘子3〈L<61001506〈L<10150200绝缘电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有腐蚀的场所时,电线间及电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净距,不应小
于表11-29所列数值。表11-29高温或腐蚀场所电线间及电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净距布线方式最小间距(mm)水平敷设时的垂直间距距阳台、平台、屋顶2500距下方窗户300距上方窗户800垂直敷设时至阳台窗户的水平间距750电线至墙壁构架的间距(挑檐除外)5011.3.5导体明布线1、钢索布线钢索布线可用于屋内、外场所,屋内场所钢索的材料宜采用镀锌钢绞线。屋外布线以及敷设在潮湿或有酸、碱、盐腐蚀的场所,应采取防腐蚀措施,如用塑料护套钢索。钢索上绝缘导线至地面的距离,在屋内时为2.5m,屋外时为2.7m。钢索所用的钢绞线截面,应根据跨距、荷重和机械强度选择,最小截面不宜小于10mm2。钢索固定件应镀锌或涂防腐漆。钢索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钢索两端需拉紧,且其驰度不应大于100mm。跨距较大时应在钢索中间增加支持点,中间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12m。屋内的钢索,采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用瓷夹、塑料夹、鼓形绝缘子或针式绝缘子固定;用护套绝缘导线、电缆、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布线时,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屋外的钢索,采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用鼓形绝缘子或针式绝缘子固定;用电缆、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布线时,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在钢索上吊装金属管线或塑料管布线时的要求。表11-30钢索上吊装金属或塑料管支持点的最大间距布线类型支持点间距mm支持点距灯头盒(mm)金属管1500200塑料管1000150吊装接线盒和管路的扁钢卡子宽度不应小于20mm;吊装接线盒的卡子不应少于2个。钢索上吊装护套线时,采用铝卡子直敷在钢索上,其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500mm,卡子距接线盒不应大于100mm;采用橡胶和塑料护套线时,接线盒应采用塑料制品。钢索上吊装绝缘子布线时,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1.5m。线间距离屋内不应小于50mm;屋外不应小于100mm。扁钢吊架终端应加拉线,其直径不应小于3mm。2、裸导体布线裸导体布线的规定适用于一般设备用房,不适用于低压配电室。距离要求: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
的距离,不应小于3.5m;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2X的网状遮护物时,不应小于2.5m。裸导体与需经常维
护的管道同侧敷设时,裸导体应敷设在管道的上面。裸导体与经常需要维护的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
燃、可燃液体管道)以及与生产设备最凸出部位的净距不应小于1.8m。与走道板净距不应小于2.3m,如不
能符合上述要求,应加遮拦。裸导体用遮拦防护时,遮拦与裸导体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用防护等级不
低于IP2X的网状遮护物时,不应小于100mm。用板状遮护物时,不应小于50mm。起重行车上方的裸导
体至起重行车平台铺板的净距不应小于2.3m,否则起重行车上方或裸导体下方应装设遮护除滑触线本身的
辅助线外,裸导体不宜与起重行车滑触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表11-31裸导体的线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净距固定点间距LL<2m2m<L<4m4m<L<6mL>6m最小净距(mm)50100150200封闭式母线布线:封闭式母线布线宜用于干燥和无腐蚀气体的屋内场所。封闭式母线布线至地面的
距离不宜小于2.2m,母线终端无引出线引入线时端头应封闭。当封闭式母线安装在配电室、电机室、电气
竖井等电气专用房间时,其至地面的最小距离可不受此限制。3、直敷布线直敷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室内场所和挑檐下室外场所。建筑物顶棚内、墙体及顶棚的抹灰层、保温层及装饰面层内,严禁采用直敷布线。直敷布线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线,其截面不宜大于6mm2。直敷布线的护套绝缘电线,应采用线卡沿墙壁、顶棚或建筑构件表面直接敷设,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3m。不得将护套绝缘电线直接埋入墙壁、顶棚的抹灰层内。在室内敷设时,电线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导线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部分应穿管保护。护套绝缘电线与接地导体及不发热的管道紧贴交叉时,应加绝缘管保护,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应用钢管保护。11.3.6电气竖井布线电气竖井内布线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内强电及弱电垂直干线的敷设。可采用金属导管、金属线槽、电缆、电缆桥架及封闭式母线等布线方式。竖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用电负荷性质、各支线供电半径及建筑物的变形缝位置和防火分区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宜靠近用电负荷中心;不应和电梯井、管道井共用同一竖井;邻近不应有烟道、热力管道及其他散热量大或潮湿的设施;在条件允许时宜避免与电梯井及楼梯间相邻。电缆在竖井内敷设时,不应采用易延燃的外护层。竖井的井壁应是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竖井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应开向公共走廊,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丙级。楼层间钢筋混凝土楼板或钢结构楼板应做防火密封隔离,线缆穿过楼板应进行防火封堵。竖井大小除应满足布线间隔及端子箱、配电箱布置所必需尺寸外,宜在箱体前留有不小于0.8m的操作、维护距离,当建筑平面受限制时,可利用公共走道满足操作、维护距离的要求。竖井内垂直布线时,顶部最大变位和层间变位对干线的影响;电线、电缆及金属保护导管、罩等自重所带来的荷重影响及其固定方式;垂直干线与分支干线的连接方法。竖井内高压、低压和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之间应保持不小于0.3m的距离或采取隔离措施,并且高压线路应设有明显标志。电力和电信线路,宜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陕西版 2025年春)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高一化学1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2025年重组载体疫苗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买方信贷合作协议(三篇)
- 2025年个人的租房合同样本(三篇)
- 2025年亿家益公司芜湖加盟加盟店加盟合同(三篇)
- 2025年个人购买汽车合同(2篇)
- 2025年二人合伙经营协议简单版(4篇)
- 2025年中外合资企业劳务合同(2篇)
- 渤海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实践》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2024版2024年《咚咚锵》中班音乐教案
- GA 2139-2024警用防暴臂盾
- DL∕T 5810-2020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设计规范
- 北京三甲中医疼痛科合作方案
- QCT957-2023洗扫车技术规范
- 新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1单词正序英汉互译默写本
- 自愿断绝父子关系协议书电子版
- 2023年4月自考00504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美丽的大自然(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 成都特色民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