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述_第1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_第2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开展状况回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开展状况回忆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奉献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中国汇率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本章的主要内容本章回忆并研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轨迹及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并在以上分析根本上,通过实证分析来说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开展的奉献。此外,本章还通过对中国的以对外贸易体制及汇率制度的变革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改革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研究来寻求及对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变迁的影响。中国经济【主要内容:】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开展状况回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历程第一节本节,回忆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开展历程,并在此根本上,概括了这个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中国经济【本节提要:】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历程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中,中国贯彻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开展方针。为了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在经济开展上实施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赶超〞战略,并推行高度集权的指令性方案经济体制。中国在对外经济方面,长期以来根本上推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在对外贸易上,推行的是“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总原那么。方案经济体制也决定了中国不能运用关税、汇率、及配额等国际通用的政策手段,而只能根据指令性方案安排进出口。价格因素从来都不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考虑因素。从资源配置角度看,价格信号被极度扭曲。这一时期,中国推行了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战略,对外贸易仅仅是作为工业政策的补充,中国的外贸政策是在有限的外汇和出口条件下开展进口,为了不断获取进口的外汇来源而组织进行出口。建国初期,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支援抗美援朝,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主要是同帝国主义开展反禁运斗争,积极大量进口恢复和开展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所需的重要物资和原材料。因而,这个时期,我国外贸出口依存度比较低,一直徘徊在4%—4.6%之间〔表10-1-1〕。,“一五〞期间,出口年平均增长14.2%,外贸出口依存度上升到5%以上。尤其是“一五〞完成后,我国已有了自己的具有加工能力的工业部门,因而,在外贸领域也打破了由资源密集型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一定程度开始了的加工品的出口,但由于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见效快、国际市场扩张、国内产业结构的开展相对于外贸扩大而滞后,因而,在这个时期,资源密集型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依然不断上升〔图10-1-2〕。〔一〕建国后及“一五〞期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阶段〔1953-1957〕由于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再加上,从1958年开始全国上下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外经贸部门不切实际的“大进大出〞,超越国力,导致外贸出口的较大幅度下降,1960年外贸出口依存度下降到4.34%,倒退到1954年的水平。这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一直起起落落,进出口额变化不大,直到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情况的好转,进出口额到达36.95亿美元,但整个60年代,我国外贸出口依存度低于1950年代的水平,徘徊在2.5%—4%之间。〔二〕“二五〞期间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期间〔1958-1965〕第三、第四个五年方案时期,由于“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1960~1970年,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率降到了1.3%的低水平,到1970年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由1960年的4.3%降低到2.5%。60年代中期,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逐步转向西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出口比重从1957年的17.9%上升到1965年的52.8%。因而,我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停滞,1969年进出口额只有40.29亿美元。1970年以后,由周思来、邓小平同志先后主持党中央工作,整个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对外贸易颇有上升。1975年进出口总额达147.5亿美元,创立国以来的最高水平。1976年由于“四人帮〞加紧从各方面进行破坏,致使进出口额下降到134.33亿美元(其中进口额65.78亿美元,出口额68.55亿美元)。(图10-1-1)〔三〕“三五〞和“四五〞的十年动乱期间〔1966-1977〕〔一〕总体特征对外贸易的增长只是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定一的奉献,但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近三十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年平均缺乏53亿美元,1977年我国的贸易额也仅有148亿美元,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由1953年的1.23%下降到1978年的0.75%,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位次由第17位降至第32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二〕出口商品的结构特征1.以初级产品为主〔图10-1-1〕。2.资源密集型特征明显〔表l0-2-1和图10-1-3〕。3.工业优势未能转化为出口优势〔图10-1-4〕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开展状况的回忆与现状特征改革开放后对中国外贸易的开展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开展的特征与现状第二节本节回忆了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的开展历程,并在此根底上,对其在开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与现状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中国经济【本节提要:】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改革,将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带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根底上,积极开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提出要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翻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一重大的战略方针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外贸易的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进出口结构和地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使中国不仅成为了世界贸易大国,而且对中国的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由于经济开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使中国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开展,200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51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总为4383.7亿美元,进口总额为4128.4亿美元,比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55.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总为167.6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87.4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4.0、26.2及22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1978年中国在世界贸易排名中居第27位,到2003年上升到第4位,外贸依存度也由1978年的9.8%〔其中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分别为4.6%和5.2%〕上升到了2003年的60.4%,其中,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分别为31.1%和29.3%。因而,中国在经济方面已经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对外贸易成长阶段外贸在管理上,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中央和省分级管理的体制。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2.6%,外贸依存度从10%逐步上升到20%以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对外贸易稳步开展阶段开始运用价格、汇率、利率、退税、出口信贷等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使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2%,进出口贸易总额1999年比1980年增长8.5倍。外贸依存度也持续上升到达30%以上。改革开放后对中国外贸易的开展历程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对外贸易加速增长阶段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200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8512.1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35.6%,四年的年均增速高达23.9%。而且,四年的外贸依存度均在40%以上。一国对外贸易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两个总体性指标:一是,从量方面反映的外贸依存度;二是,从质方面衡量的对外贸易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开展的特征与现状1、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开展速度快,并保持根本平衡状态〔图10-2-1和图10-2-2〕1978年至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额由206.4亿美元猛增至8512亿美元,规模扩大了24倍除了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而经济普遍不景气外,各年份均实现了正增长,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4%,而同期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仅为5—6%,我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的规模与速度〔1〕出口贸易额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上升,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图10-2-3〕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进出口总额为355亿元,出口额为167.6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的9.80%和4.62%,此后,出口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直至2003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已到达了60.38%和31.09%〔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的规模与速度〔2〕中国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和位次〔表10-2-1〕1978年,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为97.45亿美元,同期的世界出口总额为12988亿美元,我国仅占0.75%,居第32位。实行对外开放以后,出口总额迅速增长,且增长幅度大于同期世界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份额逐步增加,排名位次不断上升。2003年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法国,成为了继美国、德国和日本,上升至全球第4位,其中,中国的商品进口额达4128亿美元,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进口国。2002年中国效劳贸易出口445亿美元,进口538亿美元。中国效劳贸易出口在世界的排名2002年从原来的第10位上升到第9位,进口仍列第8位。〔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的规模与速度〔3〕(1)在过去的25年内我国外贸绝对值稳步增长,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进出口保持平衡;(2)贸易增长速度保持平稳。

中国经济结论1、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图10-2-4和表10-2-2〕(1)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迅速超过初级产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出口商品总体结构在低层次上已接近兴旺国家水平,工业制成品比重已高于开展中国家(地区)。(2)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仍低于兴旺国家。(3)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和多样化取得重大进展,但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1〕1、2、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图10-2-5和表10-2-2〕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一直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初级产品为辅,但其间也有一些起伏波动。〔二〕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2〕1、中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开展阶段图10-2-6、图10-2-7和图10-2-8〔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来料加工为主,首先在广东、福建和上海等地开展,是中国吸收外资的最早形式,一经出现就获得了迅速开展。〔2〕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东亚产业调整,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开始向外转移。〔3〕90年代初期以后,加工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额已占外贸进出口额的一半以上,且欧美日兴旺国家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其跨国公司也将一些成熟的中间产品的制造转向我国,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范围和层次有所提高。〔三〕加工贸易得到了巨大的开展〔1〕2、中国加工贸易开展的特点〔1〕加工贸易的国内地区分布和海外伙伴均比较集中〔图10-2-9〕〔2〕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图10-2-11〕〔3〕机电产品是加工贸易的主要进出口商品,但从要素密集状况来看,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4〕进料加工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了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三〕加工贸易得到了巨大的开展〔2〕1、经营多层次、多元化,对外贸易经营主体不断扩大〔图10-2-12和图10-2-18〕2、外商投资成为外贸增长的主力〔图10-2-19〕3、民营对外贸易开展迅速〔四〕外贸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奉献外贸对中国国内经济总量增长的拉动效应分析

外贸对中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本节分别从总量与结构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及进出品商品的结构变化对中国的经济的总量增长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的推动作用。

中国经济【本节提要:】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分析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统计分析进口与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一、外贸对中国国内经济总量增长的拉动效应分析从需求角度看〔表10-3-1和图10-3-1和10-3-2〕第一、外贸净出口对GDP扩张的奉献率波动幅度较大,但其始终具有促进扩张的作用。第二、从总体上看,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奉献较小,但其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作用也是不同的。〔一〕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分析从供给角度看进口(M)增加意味着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技术,增加国内市场的投资品供给,有效弥补国内投资品的缺乏,并有助于缓解严重的资源短缺所造成的经济增长的瓶颈,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得以延伸;合理的消费品进口也会增加消费者的福利和储蓄,提高社会的积累能力,促进产出效率的提高。

从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角度看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开展虽然要承担外部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冲击的风险,但由于世界经济贸易的相互依存性,对外贸易的广泛开展,使得一国经济开展盘旋空间大大拓展,其抗御外部冲击和风险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从而从总体上有利于保障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自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以进出口总颇计算的贸易依存度从1979年的不到12%提高到2003年的60%以上,具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图10-2-3.doc〕特别是从工业来说,目前,中国出口中90%是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工业生产的比例很高,2003年到达82.38%,而工业行业的增加值占GDP的53%左右,因而中国工业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近几年甚至到达40%以上,在某些行业该比值那么更高,外贸出口对工业生产已到达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统计分析1、进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进口贸易加速经济开展的机制〔2〕进口贸易加速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及出口的影响〔图10-3-3〕第一、中国经济的开展是与进口的供给成正比例的。

第二、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具有长期效应。〔三〕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1、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出口贸易加速经济开展的机制〔2〕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第一,出口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相关性较强,而出口增长率与CDP增长率的相关性较弱。第二,由于出口的增长仅在当年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弹性系数很低,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出口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奉献,主要是依靠增加要素的投入,而不是依靠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实现的。第三,出口作为国外需求,它的增长对当年CDP的增长有即期的拉动效应,这是不言而喻的。〔三〕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2〕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根本状况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二、外贸对中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在中国的对外贸易统计中,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图10-2-6、图10-2-7和图10-2-8〕

80年代期间,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80年代末期,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增至三分之一90年代以来,一般贸易比重逐年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愈来愈占有重要地位。〔一〕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根本状况1、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图10-2-5和表10-2-2〕主要是从深度上影响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一方面通过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技术等,并通过对最终产品的较高保护,使一些新的产业得以建立起来,并使一些老的产业得到改造,从而实现技术的升级;另一方面,一些新型产品的进口和外国资本的流入使消费者有了更广泛的选择,市场需求结构升级,也使国内企业的竞争加剧、效率提高,从而有助于产业的调整,促进新产业的建立和新产品的开发。〔二〕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1、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图10-2-4〕从出口对工业开展的影响来看,它主要在工业化的广度方面,特别是乡镇企业和农村的工业化方面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经过20年的开展,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趋于优化,促进了经济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整体经济素质,推动了企业的竞争加剧、效率提高,从而有助于产业的调整,促进新产业的建立和新产品的开发。但由于出口结构与国内工业结构的严重别离,使出口商品中低档次的工业制成品居多,贸易结构整体开展水平仍较低,仍不能满足经济长远开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未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表10-3-3〕。〔二〕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因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外贸的迅速开展,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扩大,对国内经济的增长具有长期的显著的推动作用。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趋于优化,促进了经济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整体经济素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的开展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提高了工业的技术水平,改善了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加速了中国出口工业的开展,提高了中国出口工业的竟争力;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出口推动了进口替代工业的开展〕中国外贸对国内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说明,外贸对经济总量增长的推动效应较为明显,而加工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方式、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那么使得外贸对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善尚有很大的作用空间。中国经济结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回忆对外贸易体制仍然面临的问题第四节外贸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那么外贸体制改革的对策:适应WTO框架的管理贸易体制本节在对建国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回忆根底上,分析了当前中国外贸易体制的优缺点,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改革应遵循的原那么及相应措施。中国经济【本节提要:】〔一〕建国后到方案经济时代的中国对外贸易政策1、统制贸易政策保护贸易阶段(1949年至1953年)2、方案经济时期的外贸政策(1954年至1979年)

历史局限和严重的低效率缺陷独家经营,不利于调动多方面经营外贸的积极性。统得过死,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活力。长期以来外贸财务“吃大锅饭〞,企业不讲求经济效益,不实行市场化经营,外贸出口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中国外贸事业的开展。一、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回忆〔1〕〔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1、下放局部外贸经营权为主的阶段(1979~1987)2、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定额补贴条件下的自负盈亏阶段(1988~1990)3、取消出口财政补贴,开始实行自负盈亏阶段(1991~1993)4、人民币汇率并轨,强化自负盈亏机制阶段(从1994年起)

一、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回忆〔2〕〔二〕改革后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特点1、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已大大提高2、取消了出口补贴,出口商品根本上放开经营,实行配额管理的商品不断减少,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已根本实现计算机化3、外贸企业过去的商品、行业、市场垄断已经打破4、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进出口贸易

(一)中国已初步形成“大经贸〞格局,但尚未真正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制度(二)企业是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中国大局部外贸、经贸企业还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当代科学技术推动市场的剧烈竞争和迅速扩张,而中国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四)行业协会、商会已经建立,但政府职能转换并未完成(五)初步形成外经贸间接调控体系但宏观调控体系还很不完善〔六〕外贸法律制度需健全和完善,外贸中介组织尚需开展和标准二、中国对外贸易体制仍然面临的问题(一)遵循以市场调节为根底,国家调节为保障的原那么(二)既要保持与国际惯例接轨,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原那么(三)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的原那么

(四)坚持创新与开展的原那么三、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那么(一)改革中国的进出口管理体制(二)推行系统的以有效竞争为导向的优化外贸产业组织政策(三)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迎接新经济挑战(四)完善中国国内法以保障国内企业四、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对策:适应WTO框架的管理贸易体制人民币汇率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历史回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现状分析

第五节长期效应:汇率变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短期效应: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作用的限制条件汇率变动的政策含义本节回忆和分析了中国建国后的汇率制度改革历程,及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另外还在此根本上,提供了中国未来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中国经济【本节提要:】〔一〕改革开放前的汇率制度(1979年以前)1、人民币汇率初定阶段(1949-1952年)2、方案汇率制度(1953-1980)〔二〕复汇率制时期(1979-1993年底)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初期阶段(1981-1984年)2、外汇调剂市场的形成与开展(1985-1993年)〔三〕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以后)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历史回忆1、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根底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3、建立银行间的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4.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5、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方案,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6、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管理仍维持原有方法不变。1994年汇率改革〔一〕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的特点1、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汇率制度2、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3、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根底的,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4、人民币汇率是单一的汇率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现状分析〔1〕〔二〕人民币汇率机制缺陷与缺乏:与金融自由化的要求尚存在差距1、现行人民币汇率不适应WTO的制度需要2、长期实行单一钉住美元汇率3、中国外汇市场仍属于初级市场,不符合WTO金融市场开放要求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现状分析〔2〕〔一〕改革开放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表10-5-1及图10-5-1、10-5-2〕

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而进口与出口相互促进,因此,在人民币实际贬值的总体趋势中,贸易规模逐年扩大;由于实际汇率对出口商品本钱的净调节作用,人民币实际贬值促进出口,实际升值抑制出口。进口主要受贸易管制及国内需求影响。三、短期效应: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二〕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在短期内明显地改善了贸易收支的原因1、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从1981年—1996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明显提高了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人民币实际贬值的总体趋势中,贸易规模逐年扩大;〔图10-2-4〕2、出口企业中,三资企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图10-2-17和图10-2-18〕吸收论:说明了汇率变动与长期贸易收支的关系〔西德尼·亚历山大,1952〕

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有闲置资源汇率下调的长期效应在中国并不明显〔表10-5-2和表10-5-3〕四、长期效应:汇率变动对中国资源配置的影响〔一〕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还受该国进出口商品的弹性的影响,即“马歇尔———勒纳条件〞〔二〕受汇率变动传导过程中时效的制约——“J曲线效应〞〔三〕受本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四〕受本国的货币政策及他国的货币汇率政策的约束。

五、汇率变动作用的限制条件〔一〕从汇率下调的短期效应来看,人民币贬值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二〕从汇率下调的长期效应来看,实施人民币贬值政策收效甚微。〔三〕扩大出口不一定只依赖货币贬值,可采取的措施很多。〔四〕提升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是改变出口下降的根本出路。〔五〕现在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不仅短期效应未必产生,还会引起资本的外流。六、汇率变动的政策含义谢谢!谢谢1月-2308:06:0408:0608:061月-231月-2308:0608:0608:06:041月-231月-2308:06:042023/1/118:06:04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4月-224月-22Monday,April25,2022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05:56:3005:56:3005:564/25/20225:56:30AM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4月-2205:56:3005:56Apr-2225-Apr-22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05:56:3005:56:3005:56Monday,April25,2022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4月-224月-2205:56:3005:56:30April25,2022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5四月20225:56:30上午05:56:304月-22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四月225:56上午4月-2205:56April25,2022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2/4/255:56:3005:56:3025April2022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5:56:30上午5:56上午05:56:304月-22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4月-224月-22Monda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