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藩11,第十一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_第1页
张晋藩11,第十一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_第2页
张晋藩11,第十一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_第3页
张晋藩11,第十一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_第4页
张晋藩11,第十一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清朝的法律制度

(1644~1840鸦片战争前)

本章讲授要点:了解清代的法律制度概况、清律对明律的继承与发展;理解清律的内容及特点;掌握清代司法制度。重点:清律的内容及特点;清代司法制度;难点:清代司法制度1清太祖努尔哈赤2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公元1559年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创建“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病逝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68岁。后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高皇帝。3清太祖努尔哈赤,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生于女真贵族家庭。努尔哈赤花了三十年时间统一了东北女真各部落,并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但是他不满足偏于一隅之地,逐鹿中原成为他的理想。1618年,他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努尔哈赤戎马生涯40多年,创建一支能征善战的八旗兵,培养一批统军有方的将领。常躬亲率军征战,指授方略,强调以智取胜,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克众的著名战例。其军事思想对后来兵家有较大影响。4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满族,爱新觉罗氏,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52岁去世,是清朝继太祖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顺治的父亲,康熙的祖父,是历史上有名的摄政王多尔衮的哥哥。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一、立法指导思想

“参汉酌金”

“参汉酌金”,是清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指的是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不仅要参照汉族的优秀法律文化,参考明朝的法律文化和法律思想,还要根据本民族的实践和需要来建立自己的法律体制。清朝开国时期的立法方针,就是参考汉人(明朝或以前)的法律,并考虑后金(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建立)的情况,再订定合用的法律.7二、主要立法1、《大清律例》: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清朝的传世基本法典《大清律例》的制定工作,开始于乾隆元年,经过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时,命三泰为律令总裁官,重修《大清律例》,在经过高宗御览鉴定后,正式“刊布中外,永远遵行”,形成清朝的基本法典。

8

顺治时期仿明律制定《大清律集解附例》

康熙时期修律未完成,颁行《刑部现行则例》

雍正时期修订《大清律集解附例》

乾隆时期修成《大清律例》,分7篇: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兵律、刑律、工律;47卷;436条;附例1049条。律文基本稳定,但附例不断增纂,到同治9年(1870年)达1892条。

2、部院则例:一般则例――各院部则例特别则例――专门3、《大清会典》:又称五朝会典。它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个朝代所修会典的统称。记载各行政机关的职掌、事例和活动原则。是完备的行政法典。4、对少数民族管理的专门法规:如《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西藏通制》、《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回疆则例》等10三、清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一)严刑峻法,高压统治

1、加重对“十恶”重罪的处罚凡谋反、谋大逆,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父子、兄弟及同居者(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其男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姐妹、子之妻妾,皆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即使子孙确不知情,年十一以上,也要阉割发往新疆给官为奴。

2、扩大了谋反、大逆罪的范围

11

3、大兴文字狱清代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反动措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为止罕见,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恐怖制度。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并未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12

“清风不识字”案: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立即将徐骏革职。再派人核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定为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3

清雍正年间,河南学政俞鸿图(浙江海盐人)主持科考时,仆人与他的妾私通,为了凑私奔的银两,便唆使其妾向俞鸿图索要题目在应考举子间出售。俞鸿图不知就里,得意之时果然脱口说出,致使科场案发。河南巡抚王士俊一纸弹劾送到雍正手中,雍正大怒下旨严查,几番审理后雍正十二年三月十二日批准对俞鸿图斩立决。行刑之时,刽子手一刀下去,鸿图身体切为两节,上半身犹能活动,手蘸鲜血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雍正后听说颇为震惊,遂下令废除此法。说道:“用刑何至于此!”这个从秦时就已产生的律条才彻底消失!14清代文字狱泛滥的历史原因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情绪。危害(1)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读书作文动辄得祸,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或者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远离现实,把全部精力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史称乾嘉之学。(2)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他们一方面不愿意自触文网,身死家破;另一方面不愿因为贯彻皇上谕旨不力,不能严究文字之责而获罪。于是他们只有向着谨小慎微、没有节操的方向发展。(3)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4)一些地方官吏以查出犯忌文字为邀功之路。

(二)维护良贱等级制度和旗人特权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满族居于统治地位。为了巩固满族的核心地位,特别是维护满族贵族的统治万世长久,清统治者坚持“首崇满族“的原则,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保护满族贵族和旗人的优越地位及其不同于其他民族享有的特权。这些特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8

19(1)在刑法方面,满人犯罪享有“减等“和“换刑“的特权。如犯笞、杖罪可以用鞭责来代替,犯充军、流、徒之罪,可以免于发遣到远地服役,只在当地枷号。另外,对于盗窃三犯,依法律规定应当处绞监候,但对满人特规定赃在50两以下者只发宁古塔(辽宁)当差而已。还有,宗室、觉罗犯罪可以用“折罚“代替刑罚。(2)在民事方面,旗地、旗房、旗人财产继承权等均受到大清律例的特殊保护。清朝法律严禁民人典买旗地、旗房。对于典买、典卖者双方都要治罪,交易银没收,甚至失察的管辖官也要受到严厉的议处。(3)在缉捕传讯及刑罚执行方面,宗室、觉罗和旗人也享有各种优待。如亲王、郡王不可随意传讯到庭;宗室、觉罗犯罪,有司不得锁禁锁拿,如有必要传讯或锁拿,必须上奏皇帝批准;若官吏将旗人擅自夹责,要受到降级、调用的处分。另外,清朝法律还规定,犯斩监候、绞监候的宗室、觉罗,准予减等或缓决,然后再折罚圈禁,期满释放,即犯死罪犹可减死。尤其是皇室贵族享有“八议“特权,纵使杀人劫掠也无死罪,判定死罪也常不执行。还有,对旗人刑罚的执行安排在其他场所,不与一般民众相混杂。(4)旗人诉讼自成系统,设立了一些专门审理满人的司法机关。中央特设的司法机关有:主要审理满族贵族宗室、觉罗诉讼案件的宗人府,专门审理内务府管辖的上三旗或宫廷太监案件的内务府慎刑司,审理八旗地亩等民事案件的户部现审处。地方特设的司法机构有:负责京师所在地的普通旗人诉讼案件的步军统领衙门,负责京外省区的一般满人案件的将军、正副都统,专门审断盛京地区旗人的盛京(今沈阳)刑部。另外,旗营驻防地的旗人之间诉讼,由驻防八旗中的理事同知审理。以上满族、旗人诉讼案件由专门机关处理,一般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满汉之间的诉讼,由理事同知与州县官员会同审理,普通司法机关虽有受理权,但无判决权,只能将满人口供及审拟意见转送各专门司法机关处理。四、司法制度及其特点(一)司法机关

1、中央三法司:刑部是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是死刑复核机关都察院是监察机关

2、地方四级司法体制:县(厅、州)为第一级府(直隶厅、州)为第二级省按察司为第三级总督巡抚为第四级

233、审理旗人的司法机关:理事厅:清朝时期设置的类似现在“军地联络办公室”之类的机构,专门负责协调八旗驻军和地方关系,官员也都由旗人担任。慎刑司:清内务府所属机构。初名尚方司,顺治十二年(1655)改尚方院。康熙十六年(1677)改慎刑司。掌上三旗刑名。凡审拟罪案,皆依刑部律例,情节重大者移咨三法司会审定案。太监刑罚,以慎刑司处断为主。宗人府: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族谱,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世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之事。职掌收发文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之机构。

(二)诉讼与审判制度秋审制度: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明朝的朝审制度被清朝继承后,又有了发展变化。清朝将朝审发展为两种,即朝审和秋审,但这两种审判方式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审判的对象有区别。秋审的对象是复审各省上报的被处以死刑的囚犯,而朝审则是复审刑部在押的死刑犯。审判官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中央各部院的长官。朝审和秋审的区别还在于时间上,朝审要晚一些。26立决—清代的一种死刑执行方式。是对于那些性质比较严重、案情属实、适用法律适当、并无疑义的案件,判处斩刑或者绞刑,在当年秋分以后执行。监候—又称“斩候”。“斩立决”的对称。所谓“斩监候”,是指对于判处斩刑的罪犯,不立即执行,暂先在狱中监禁,待秋审、朝审时再按照情实、缓决、可矜和留养承祀四种情况做出裁决。凡定为情实的,就执行斩首;定为缓决、可矜、留养承祀的,或继续监禁,或减等发落,或枷责释放。故判决斩监候的犯人,有可能处斩,也可能不处斩。(三)监察制度六科给事中——古代官职名明初,承前代制度,统设给事中,不分科,洪武六年(1373)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均从七品,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务。享有“科抄”,“科参”及“注销”之权,注销是指圣旨与奏章每日归附科籍,每五日一送内阁备案,执行机关在指定时限内奉旨处理政务,由六科核查后五日一注销。六科还可以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