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分层作业 (含答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_第1页
《虞美人》分层作业 (含答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_第2页
《虞美人》分层作业 (含答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虞美人》分层作业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得分建议用时:30分钟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得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为意象来表现的。江河水长流,时光不停留,往往能够产生启迪、联想的作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到奔流不息的江水,容易__________的文人们总有一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被贬离开繁华的京城,被迫栖身他乡异地,虽然担任那里的地方官,但是看见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想到自己已到暮年,壮志未酬,__________,也同样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在《将进酒》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慨叹。诗人感慨流水不回头,青春不再来,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还没有实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面对无奈的现实社会,只能留下无尽的伤感。南唐后主李煜旦夕间由万人称颂的君王变成阶下囚,物是人非,繁华过后成一梦;如流水落花__________,已成永别!《浪淘沙》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叹惋;《虞美人》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叹,__________不在翻波涌浪的春江水啊,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恋和对未来命运的茫然。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忧心忡忡

蹉跎岁月

飘去

每时每刻B.多愁善感

蹉跎岁月

逝去

无时无刻C.悲痛欲绝

峥嵘岁月

远去

夜以继日D.感情脆弱

峥嵘岁月

离去

时时刻刻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视觉意象来表现的B.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意象来表现的C.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时间词去表现抽象的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视觉为意象来表现的D.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时间词去表现抽象的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为意象来表现的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B.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杜甫称赞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却爱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词人,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并称“三苏”。D.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答案】1.B

2.A

3.B【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多愁善感”一般是指一个人心思细腻,感性,内心情感会容易受别的事物影响。。“悲痛欲绝”悲哀伤心到了极点。“感情脆弱”重在情感的脆弱。此处是形容文人心思的细腻感性,应使用“多愁善感”。第二处,“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此处是说苏轼感慨自己虚度光阴,应使用“蹉跎岁月”。第三处,“飘去”重在“飘”,突出轻盈飘忽;“逝去”指过去,消逝,时光易逝;“远去”强调离开之“远”;“离去”,走开,离开。此处是形容岁月的流逝,应使用“逝去”。第四处,“无时无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之意;“每时每刻”,每分钟,每一时刻;“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地。结合后面的“不”可知,应使用“无时无刻”。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通过以具体的视觉为意象来表现的”句式杂糅,“通过……”和“以……为”两句杂糅。B.“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意象来表现的”句式杂糅。C.“很少用时间词去表现抽象的时间的变化”语序不当,“抽象”应修饰“时间词”,应放在“时间词”前面。D.“用时间词去表现抽象的时间的变化”语序不当,“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为”句式杂糅。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同时表达对诗歌的见解;“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赞李白。故选B。题型二:题型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5.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答案】4.A

5.最后两句运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化抽象的为形象可感,抒发了作者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和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A.“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错误。春花秋风最美,诗人竟问“何时了”,心理很反常。联系李煜当时的生活,可知他回忆越多,就越痛苦,故而有此心理。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过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是阶下囚,那些美景只会激起作者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而不是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词句的意思: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本体为“愁思”,喻体为“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写出了愁思涨溢恣肆,绵绵不绝,表达了词人心中无尽的哀思。这句词还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自问自答,抒发了作者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题型题型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临江仙①李煜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注】①本词作于金陵被围之时,写于初夏,当年十月金陵被宋兵攻破。②樱桃:初夏结果,古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蝶翻轻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C.下片“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D.全词意境由“恨”生,由“恨”止,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7.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答案】6.D

7.①悔恨之情。“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以粉蝶无知、同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②惆怅之情。“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③孤苦之情。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④凄凉哀怨之情。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解析】6.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D项,“直白浅显”不妥,词作语言形象哀婉。如“樱桃落尽”“蝶翻金粉”描绘生动形象;“别巷寂寥”“残烟”“草低迷”等,感情哀婉。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句意为:樱桃落尽,春天已经离去,只有那蝴蝶还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借樱桃坠落这一典型景物感伤春怨无归、危亡之痛。粉蝶双飞,以乐写哀,映衬出作者内心的孤苦无奈。“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句意为: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远望,惆怅地看着暮烟低垂。子规啼叫为听觉,暮烟低垂是视觉,写诗人在夜半时分难以入眠,愁思满怀,却只能听到子规的哀鸣,暮烟四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句意为:人群渐渐散去,小巷一片冷冷清清,只见袅袅残烟草色不清。以哀景写哀情,通过寂寥的页=夜、残烟、乱草描写诗人内心的孤苦。“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句意为:炉里的香烟随风轻轻摆动,闲绕着香炉上的凤凰绘饰。但见她愁容满面拿着罗带,回首往事只觉仇恨绵绵。“炉香”句是写暗夜空室的实景,由外转为,由远及近,往日经常出现“绣床斜凭娇无那”的媚态,而今却见她“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题型题型四:情景默写8.虞美人(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