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辛亥革命_第1页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_第2页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_第3页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_第4页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意识觉醒之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称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一、孙中山的生平

二、孙中山的婚姻三、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评价推荐影片:《走向共和》《孙中山》《辛亥革命》精彩片段:孙中山的演讲1866-1925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出生:1866年11月12号,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孙中山诞生地—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求学1875年,在翠亨村读私塾1878-83年,赴檀香山读书1886年,广州博济医院学西医1887-92年,转学香港西医书院(医学博士)1883年“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1892-94年澳门石歧广州等地开中西药局行医1894-1925年百折不挠的革命生涯1905年

1907年1909年在伦敦职业生涯保存至今唯一记录孙中山辞世的号外

仙逝3月19日灵柩由协和医院移往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社稷壇。群众团体为孙中山送葬

北京大学学生敬送花圈

东征军在广东兴宁举行追悼大会。手持祭文者为周恩来前立者为蒋介石。

5月29日至3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公祭。6月1日,灵柩移往紫金山墓地

1929年中山陵竣工,国民党决定将孙中山灵柩移往南京。图为宋庆龄偕陈淑英步入灵堂的情形孙科夫人卢慕贞(1867-1952)1873-1960陈粹芬宋庆龄1893-1981卢慕贞相貌普通孙中山堪称美男子

相处:卢氏生性孤独夫妻二人兴趣迥异

晚景:卢慕贞蛰居澳门过着孤独的生活

享年86岁原配卢慕贞(1867-1952)

——孙中山奉父命与其结婚两人并不般配

1884年-1915年侧室陈粹芬(1873-1960)

——与孙中山志同道合结成革命伴侣被孙中山推翻清朝豪言所感动

疑问:陈粹芬1912年为何与孙中山分手?

晚景:治丧形式简单,不登报不发讣告

夫人宋庆龄:(1893-1981)

不顾父母反对奔赴日本嫁给孙中山

孙中山求婚遭宋庆龄父亲破口大骂

结婚:1915年结婚时孙中山49岁宋庆龄22岁回忆: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敬仰

被珍藏的《孙宋婚姻誓约书》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1、上书李鸿章1894年2、创立兴中会1894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王氏书舍-广州起义的指挥部3、领导了第一次反清起义: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伦敦被难记》4、领导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903-1907年)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主办《新民丛报》1905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民主政治?要不要封建土地制度?1905年的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会员证书5、成立同盟会(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6年,萍浏醴起义1907年,广东潮州府饶平县黄冈镇举义6月初,广东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9月初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举义1908年3月,黄兴再次于钦、廉地区举义……6、发动多次武装起义(1906-11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推荐影片:《辛亥革命》/programs/view/--FHCe9QEDU/7、推翻封建帝制创立中华民国(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孙中山1912年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11日公布施行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1914年5月废除,由《中华民国约法》取代

8、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1912年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图为参议院举行解职典礼后合影大总统解职典礼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孙中山从日本回上海,主张“武力讨袁”,进行“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内部涣散,讨袁军又缺乏统一指挥,二次革命很快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9、进行“二次革命”(1913年)10、成立中华革命党(1914年)后改名中国国民党(1919年)11、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袁世凯死后,段祺瑞继承了他的衣钵,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护法运动。1917年8月25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开幕。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然而,西南军阀的护法,只不过是借助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而已。当他们与操纵中央政府的直系军阀勾结后,便处处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然辞职。他在辞职通电中沉痛地指出,军阀“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护法运动失败1917年8月下旬,部分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举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

12、组织北伐(1921年)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革命政府,积极准备北伐

13、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主张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为目的。

14、创立黄埔军校

(1924年)1924年制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歌》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国民党指挥官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蒋仲苓王升刘戡

共产党指挥官

左权陈赓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周士第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聂荣臻陶铸南大历史系教授李良玉:孙中山的全部优良品质可用“天下为公”四个字来概括。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一个真正以国家、社会、民众、民族利益为重的人,一个真正以建设性的立场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的人,一个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

孙文一生干过四件大事:推翻清帝国;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护法斗争;准备北伐,冀图用武力统一全国。毛泽东等人的正面评价:伟大、崇高称谓:伟大领袖、伟大革命家、中国民族革命的领袖、中国最早的革命民主派、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顽强斗争精神,适乎世界潮流和人民需要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气魄宏伟而又谦虚务实的精神,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到底的精神。

毛泽东全面评价孙中山,也指出了孙中山如同其他历史伟人一样,有“缺点方面”:

诸如辛亥革命后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妥协,三民主义学说的某些不彻底性,宇宙观上的唯心成分,对革命领导者问题认识上的局限等,但他也强调说:“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不“苛求于前人”。江泽民同志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三大伟人之首: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胡锦涛: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当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他怀着崇高的敬意,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孙中山是国民党创始人、领袖,尊称为“国父”(1940年),在国民党人心目中享有崇高的、不可替代的威望。每逢孙中山纪念日,国民党都会举行纪念活动。国民党人来大陆,都会到中山陵去拜谒。

孙中山是国共两党的一面旗帜。对孙中山的认同几乎成了国共双方唯一的共通之处。视频:连战拜揭孙中山陵

我们国父,首倡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重新改革中华。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追求,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万世长流。

民生凋蔽,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互相勉励,国父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国父纪念歌孙中山终身都未能建立起一个严密的组织,从兴中会、同盟会到国民党,他只是名义上的领导者,组织的行动也常常泄密,在面临背叛时,他束手无策,只能选择流亡他乡。在他逝世时,他仍只拥有广东这块根据地。他从未能理解“权力”的真正含义,尽管他被普遍视作“现代中国”的缔造者,却没有能力将中国引上一条富强的道路——这需要更强有力的领导者。外国人的评价参考书目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地位主要有: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3、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分析孙中山个人的时候(分析别的历史人物也一样),要注意:

1: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受当时的时代束缚。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要求人家,也不能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标准去衡量他。——阶级分析法、历史的观点2、孙中山先生推翻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是封建制度整体。封建制度是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消失而彻底消失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封建专制制度灭亡了,但是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1952年,中国才完全了土地改革。——全面的观点辨证的观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1919年毛泽东: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毛泽东则在1925年冬:《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辛亥年的革命,虽然其本质应该是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然因当时多数党员还没看清此点,革命的口号变成简单的“排满”,党的组织和内容是极其简单,作战的队伍是极其孤弱。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有组织的工农群众;当时国内还没有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国际的局面是几个强国霸占了全世界,没有被压迫阶级革命的联合,中国革命没有国际援助。

1926年夏,毛泽东在他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农民问题时说: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农民的要求和需要,没有为农民而奋斗,未得三万万二千万之农民来帮助和拥护,所以革命遭到失败,政权落于军阀之手.

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第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如果从准备阶段算起,鸦片战争反对英国侵略就开始了,“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第二,至人民解放战争所标志的新的革命高潮到来之前,中国有过三次全国规模的革命高潮,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其他两次是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第三,不能说辛亥革命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这是它的胜利。但后来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它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反袁运动等等,都是不彻底的成功”。第四,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