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交通安全管理_第1页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_第2页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_第3页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_第4页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讲座

苏州市地方海事局赵志良问题的提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的主要的课题是:一、怎样才能保障通航安全----

是一个立法内涵的问题二、如何组织保障通航安全----

是一个具体实施的内容三、灾害性事故、事件的救济问题

专题一:内河通航保障

一、交通法规体系共有9个法规体系,其中水上占7个:港口法体系航道法体系水路运输法体系船舶法体系船员法体系水路安全管理法体系其他法律体系(一)港口法体系

(一法、三规,七章)一法:《港口法》三规:1、港口法实施条例2、理货条例3、引航条件七章:(规章)1、港口危货管理(导航设施管理)办法2、港务管理办法3、港口作业管理办法4、港口废收规则5、港口理货规则6、水运工程建设管理规定7、水运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二)航道法体系

(一法、三规、五章)一法:航道法,正起草“十五”中未列入三规:1、航道法实施条例2、过船建筑物管理条例3、航标条件(修订)五章:1、航道维护管理规定2、航道使用管理规定3、内河航标管理细则4、水运工程建设管理规定5、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

(三)水路运输法体系

(二法、三规、八章)二法:《海商法》修订,《水路运输法》三规:1、海上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已实施)2、国际海运管理条例(2002年11月1日起已实施)3、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已实施)八章1、国际海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国内水路客货运管理规定3、客规水路水上旅客运输管理规定4、货规水路水上货物运输管理规定5、国内水路服务业管理规定6、运输船舶管理规定7、运价管理规定8、运价规则(四)船舶法体系

(一法、四规、五章)一法:船舶法(将《海上安全法》、《内河条例》有关船舶问题一并列入法规)四规:1、船舶检验条例2、船舶登记条例(已实施)3、船舶悬挂国旗条例(修订)4、小型船舶管理条例五章:1、船舶检验条例实施细则2、船舶检验规则3、船舶登记条例实施细则4、最低安全配员规定5、老旧船舶管理规定(五)船员法体系

(一法、一规、三章)一法:《船员法》一规:船员法实施条例—增加外派船员及劳务问题三章:1、船员考试管理规定2、船员证书管理规定3、船员服务簿管理办法(六)水路安全管理法体系

(一法、十规、七章)一法:《海上安全法》(已实施)十规:1、海上安全法实施条例2、内河安全管理条例(修订,2002年计划)3、水路航行警告条例(修订)4、水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海上、内河合并)5、外国籍船管理规定6、水上交通搜寻救助条例(修订)7、航标条例8、助航实施保护条例9、水上打捞清障条例10、引航条例

七章:1、航行避碰规则(已实施)2、船舶日志管理办法3、船舶签证管理规则(修订)4、船舶装载危货监管规定5、船舶安全检查规则6、水上打捞资质论证管理办法(救人是政府义务,打捞船舶商业行为)7、救捞潜水人员管理规定(七)其他法律体系

环保、通讯等二、内河通航保障涉及的主要法规及规范性依据(一)航道管理条例(二)内河助航标志(三)内河航道通航技术标准(二)通航秩序管理1、《内河避碰规则》2、《内河交通安全标志》3、船舶动态报告制4、分段、分道航行规则、规定5、海事管理机构发布的通航管理规定和通告(三)水上水下重要活动的管理1、航行通告、警告的管理规定2、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管理规定3、水上水下航障的清理(四)其他涉及船舶技术、船员任职及海事现场监管的管理规定三、内河助航标志的主要内容(一)上下游确定的原则:按水流方向确定河流的上下,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并按下列顺序确定上下游:1、通往海口的一端为下游;2、通往主要干流的一端为下游;3、河流偏南或偏东的一端为下游;4、以航线两端主要港阜间的主要水流方向确定上下游。(二)航标左、右岸的确定左白(绿)、右红(三)分类1、航行标志:过河标、沿岸标、导标、过河标导标、首尾导标、侧面标、左右通航标、示位标、泛滥标及桥涵标。2、信号标志:通信信号标、鸣笛标、界限标、水深信号标、横流标及节制闸灯。3、专用标志:管线标及专用浮标。(四)有关航标的含义、功能、形状、颜色、灯质、作用(略)四、内河航道通航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一)术语1航道尺度: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航道的最小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的总称。2船闸有效尺度:船闸闸室有效长度、有效宽度和门槛最小水深的总称。3通航净空尺度:水深过河建筑物通航净高和净宽尺度的总称。4限制性航道:

因水面狭窄、断面系数小而对船舶航行有明显限制作用的航道。在本标准中主要指运河、渠道和河网地区的部分航道。5断面系数: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过水断面面积与设计通航船舶或船队设计吃水时的舯横剖面浸水面积之比值。6代表船型:为确定通航尺度,通过技术经济论证优选确定的、设计载重量可达到相应吨级的船型。7代表船队:为确定通航尺度,通过技术经济论证优选确定的、由代表船型的船舶组成的船队。.8船舶设计吃水:船舶处于设计载重量状态时的吃水(二)限制性航道尺度限制性航道尺度.doc

(三)限制性航道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m)

限制性航道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doc

五、内河避碰规则的主要内容(一)关于《内规》(1991)的几个问题1、性质:技术规范:是机驾人员应遵循的技术规范法律规范:(1)修订文字统一性;(2)内容较系统(系列有责任条款);(3)体例(后面谈),名称;(4)是按行政法规制订的要求来的。所以它是管理人员、司法人员分清是非的主要依据。2、依据(修改)(1)中交部(79),交港字998号;(2)79《内规》存在不少问题,矛盾的方面需修改;(3)79《内规》也有不适应目前发展状态。(二)《内规》(1991)修改原则和增删改内容1、基本原则:(1)原“内规”不改的尽可能不变。(2)统一性:国际上用的尽可能用,与海规、国标、P标接近;用词的连续性;统一用词。(3)科学性。2、删、改、增加内容。(三)《内规》(1991)解释主体和解释原则

1、解释主体

(1)交通部(法定)

(2)《内规》讲话

(3)特别规定,是省区域内解释主体(法定)

(4)法院

(5)文献

(6)图文

2、解释原则:

合乎逻辑,合理,符合“规则”的意图

(1)字文解释与精神解释相结合

(2)定性解释与定量解释相结合

(3)法律解释与技术解释相结合

(4)一般解释与特殊解释相结合(四)《内规》91的主要内容:

共五章48条;

总则;

航行和避让;

号类和号型;

声响信号;

附则。(五)《内规》(1991)假定的前提内容(3个)

是本规则的一种假设,具体学习中要正确,全面地弄清为何种前提。

1、会船的形式:交叉(包括横交)、追越、对驶。

2、会船船舶类型:

一般:机动船、非机动船(特别复杂,故定义中也作一些定义)、特殊的性型的船。

3、会船的区域

流水区:水流的方向有规律性,常规性很强,称上、下行船是按水流的方向来定。

平流区:无流、少流、变流(流是无规律的,称上下行是按人为定方向或方向方位来定。

潮流及其他

上述三种情况贯穿了整个规则中。

上、下行船的定义

上行船:河口河流方向

具体:流水区:逆向、逆流、背流

平流区:按方向,基本:东西南北

下行船:与上行相反(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

学习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重点内容).doc六、通航秩序管理

在通航水域中,船舶的安全保障除船舶自身具有良好的适航性能及配备规定的适任船员外,海事管理机构还应在辖区特别水域实施船舶动态报告制,对水上、水下施工实行监督管理,对管辖水域实施巡航检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等等,这些都是海事管理机构为使辖区有着良好的通航环境应进行的行政行为。

(一)船舶动态报告制

船舶动态报告制.doc

(二)航行通告和航行警告的发布航行通告和航行警告的发布.doc

(三)辖区水域的巡航管理

辖区水域的巡航管理.doc

(四)船舶在航行为的监管船舶在航行为的监管.doc

(五)船员的监管船员的监管.doc

七、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监督和管理

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监督和管理.doc专题二:水上救助一、内河水上救助现状水上险情救助始于海上航运、海洋开发事业,特别是吸取了历次重大海难事故的教训逐步发展起来。国际上,《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于1985年6月22日生效,经最新修订的SAR1979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现有66个缔约国。我国1973年成立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全国“三防一救”工作。

改革开放后,随着海上航运、内河航运的不断发展,1985年国际海事组织确定,中国及中国香港的搜救责任区为北纬10度以北的海域。东海、及黄海的海上区域为中、日、韩、朝四国共管理区。除山东外的沿海11个省分别成立了负责本省海上应急反应的相应机构---省级海上搜救中心,中心主任由副省长任担任,办事机构大多设在当地国家海事管理机构。长江流域建立了长江干线水上搜救协调中心,办事机构设在长江海事局。1989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在交通部建立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批复》精神,设在交通部的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我国海(水)上应急反应工作。包括海难救助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反应等工作。之后,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同意,由交通部牵头,各有关部委和军队有关单位参加,建立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交通部明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由分管水上安全的副部长兼任,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由交通部直接管理,部海事局受委托管理日常业务。

从2004年3月份起,交通部组织编写《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于10月28日报送国务院审核,至11月2日成为全国第三个由国务院领导审批通过的25个国家级专项应急预案之一。

该预案包括:总则(目的、任务、适用范围);组织体系(指挥和咨询);预防预警机制;险情分级标准;应急响应与处置;应急恢复与善后处置;应急保障(人员、通信、物资、设备、资金、培训、演习);附则(预案启动与结束、奖励、责任追究、通讯录)等8个内容。

海上搜救教学\国家海上搜救预案PPT.ppt思考题:

1、《内河避碰规则》

规定的航行和避让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2、我省规定水上险情是如何分类的?

3、办理通航水域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的条件有那些?

二、水上险情分类及报告程序

水上交通重要信息实行分类管理。分别设定三个类别

(一)一类水上交通险情

1、死亡10人及以上;2、油船、液化汽船发生爆炸事故;

3、重要交通枢纽的桥梁被撞塌,并造成水上交通中断。

(二)二类水上交通险情

1、遇险人员超过10人(含10人);2、死亡、失踪人数3人及以上;3、500总吨及以上船舶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严重危及船舶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元以上的;4、任何客船、客渡船发生险情和事故;5、任何油船、化学品船发生险情和事故;6、造成污染及其他可能严重污染水域的情况。

(三)除一、二类险情外的其他事故和情况。

三、报告程序

(一)一类险情,为重特大险情。必须在接到险情后,30分钟以内逐级上报至省局;

(二)二类险情,为重大险情。必须在接到险情后60分钟以内逐级上报至省级;

(三)三类险情,为一般险情。应该在接到险情后180分钟以内逐级上报至省局。

四、水上险情救助方案

目前我省对湖区船舶遇险在应急反应程序和救助方案形成了一套基本制度,即《江苏省湖区船舶遇险预警制》

(一)船舶遇险的应急反应程序

在内河水域船舶遇险险情发生后,为作出迅速有效的险情救助应急反应,按照安全、快速、有效的救助的原则,确定应急救助方案,需对险情进行初始评估,考虑最初行动以及救助反应方案。

1、救助信息来源

1.112395水上搜救救助电话接报

1.2

110接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