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传祥》(八下)_第1页
《寻找时传祥》(八下)_第2页
《寻找时传祥》(八下)_第3页
《寻找时传祥》(八下)_第4页
《寻找时传祥》(八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找时传祥人物通讯教学目的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2、掌握寻找时传祥的社会意义.

3、

学习时传祥精神.

3、

体会本文“于朴素中见奇崛,与平实中显机锋”的特点。身背粪桶手推车,走街串巷掏厕所。莫云衣裳沾污秽,却道灵魂脱俗恶。行业虽改光阴过,穷且益坚志不堕。革命工作无贵贱,留给后人细思索。寻找、呼唤时传祥

时传祥,1915年生。山东人,1933年到北平当掏粪工人。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崇文区清洁二分队掏粪工,班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平均每天掏粪90桶,高出队友20%。他的“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崇高精神,受到全社会的尊重。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与国家主席刘少奇合影留念。“文革”其间,遭受迫害,遣回原籍。1973年周恩来总理得知他患病后,派人接回北京治疗,两年后不幸病逝。生前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市环卫局和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联合举行大会为其昭雪平反。1995年7月荣获首界“中国雷锋”的荣誉称号。人物春秋——“时传祥”这是一篇怎样文体的文章?——人物通讯。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一、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值得报道的人物。二、必须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刻画人物。三、要用具体的、生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

人物通讯(属于新闻)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着事件的本质与升华。(更具体、更详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用事实说话本文发表于1995年5月.曾获得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诚挚

黯然人海茫茫人事沧桑zhìànmángcāngsāng

文章中的字词都认识了吗?偌大:沧桑:漠然:污蔑:颠倒:黯然:时兴:

这么大;那么大(多见于早期白话)。

“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极大。

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名声;玷污。

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

情绪低落的样子。

一时流行。

词语卡片快速阅读课文,划出难懂的字词,并理解下列词语思考:本文是写什么的?(请学生自由朗读本文后回答下面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时传祥的解放后、文革前的光辉事迹;以及“文革”对时传祥的摧残和打击,通过调查表现现在社会对时传祥及其精神的反应。时传祥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他有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他正直、敬业、实在、本分。时传祥有着怎样的经历、遭遇?解放后:1958年增加工作量

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和主席握手合照、掀起“掏粪热”

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人大代表处

1965年当选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文革时:1971年成了“工贼”被遣送回老家

1972年10月26日病危时,怀念刘主席

1973年精神失常

1975年5月19日去世现在:中学生摇头;大学生双眼漠然;老师傅惊讶、激动、愤愤地;“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请同学们找出介绍时传祥个性的词语,概括

时传祥是一个怎样的人?——时传祥是一个敬业、实在、正直、本分、朴实的人。解放前,背粪谋生,挨打挨骂挨饿。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掏粪、背粪。

1959年10月,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领导接见。

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与刘少奇握过手,也成了“工贼”。

1971年,因病被遣送回山东农村老家。1975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0岁。梳理课文结构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第三部分: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本文作者已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请分析各部分内容,试着用自已的话概述段意。

第一部分只有短短的5句话,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请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一个掏粪工人,一个国家主席,地位悬殊之大,却将他们相提并论,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在读者心中会产生疑问:他们为什么同死于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互相握了手,等等。激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造成悬念。

1.快速阅读6—10段思考:作者采访了哪些人?各自的反映如何?

采访对象及其反映中学生大学生老师傅摇头漠然惊讶中便有些激动……有些愤愤的。

引发作者的思考坚定了作者寻找的决心

著名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和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传祥一起背桶去背粪读第二部分思考:11.20世纪50年代,掏粪是纯体力活。背在肩上那半人多高的粪桶有十多公斤重,装满了便就是五十多公斤。时传祥每天掏完了再背,一天的总重量得有五吨。解放后,他掏了十七八年粪,基本上没休过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2.齐读11—14段思考;这部分是怎样来写时传祥的敬业和实在的?

快速读第三部分讨论:

哪些语句体现时传祥的正直、本分、朴实?1、23段老家的农民大爷还记忆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哪!……准是时传祥回家了。”2、“就冲他能看得起俺这个掏大粪的,俺就到死也不信他是个坏人!”3、“听到刘主席已逝世,便精神失常了……”以及他家人的话和“挺有身份的人士”的话

文章最后写作者采访时传祥老伴儿及几位‘‘有身份的人士”的对话,有什么用意?

意在点题:时代需要寻找时传祥精神,时代需要呼唤时传祥精神!

第三部分23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时传祥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然坚持扫村大道的事,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本分、正直.合作解读深入探究课文本文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时传祥的敬业、实在、正直、本分的?这些事例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是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时传祥的正直、敬业、实在、本分的?敬业、实在:一是通过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例。二是通过运粪改用汽车后,他带领工友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正直、本分:一是通过时传祥家人的话。二是通过“有身份人士”的话,以及时传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写的。敬业、实在每天清粪5吨十七八年未休息为耿大爷清洗厕所自我加压总写分写正直本分朴实坚持扫村道坚信正义

忧郁而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为耿大爷家捞砖块,垒厕所及清扫厕所。不论乱风下雨都坚持工作,带动工人增加背桶的次数。大家以同时传祥一起背一回粪为光荣。乡亲们看到村里大道被扫得干干净净,就知道准是传祥回家了。家里除了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有不少带有机锋的语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含有机锋的地方。(机锋:文章的语言朴素平实,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波澜不惊,但在平静舒缓的话语中反映着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的锋芒直指人性中最隐蔽最脆弱的地方。)赏析语言

文章通篇追求一种十分平静的形式和格调,来揭示内容丰厚的重大主题。有评论者称之为:“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通篇读下来,是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感却是热烈而鲜明的。原因在于,作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索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通篇报道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几乎没有形容词,更没有作者的主观议论,而读者通过作品所受的启发却是强烈而深刻的。(1)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2)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3)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

(4)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5)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劳动模范时传祥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掏粪工在现代都市中消失了,这篇通讯却以“寻找时传祥”为题,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寻找”的含义,及为什么要“寻找”?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里,虽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答:寻找有两层含义:一是发掘时传祥身上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的做人;拓展延伸

我们的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你能从周围人的身上找到时传祥精神吗?请上网搜集有关的事例。全国劳动模范、共产党员徐虎,在水电修理工的平凡岗位上,长期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1985年他在管辖的地区率先挂出三只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每天晚上19时准时开箱,并立即投入修理。10多年中,他从未失信于他的用户。十年辛苦不寻常,徐虎累计开箱服务3700多天,共花费7400多个小时,为居民解决夜间水电急修项目2100多个,他被群众誉为“晚上19点钟的太阳”。

李素丽,女,汉族,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1962年出生,1987年入党。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0多年来,李素丽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被人们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

有一位小学三年级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批评一位不认真的学生说:“你读书不努力,长大了就只有去扫厕所、扫大街……”请就这位老师的话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一

议一议:拓展二说一说

请大家谈谈我们身边的“时传祥”白芳礼如今93岁生病卧床曾靠蹬三轮车支教15年捐38万元。无论酷暑严寒为了支教,白芳礼和他的三轮车始终行进在路上夏天来了,朴素的白芳礼还是穿着长裤长褂,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蹬车,给贫困学生攒钱白芳礼细细地数着手中的角票,计算着今天又为孩子们攒了多少钱白芳礼的节省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吃饭新时代的“时传祥”白芳礼想一想?时传祥已去世二十多年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寻找时传祥”?时代呼唤时传祥,要“重塑精神高原”。“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的、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岗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作者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