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史铁生《我与地坛》.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1页
6 史铁生《我与地坛》.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2页
6 史铁生《我与地坛》.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3页
6 史铁生《我与地坛》.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4页
6 史铁生《我与地坛》.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作家简介二、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人的精神困境

三、解读《我的地坛》一、作家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2010年12月),小说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作家简介二、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人的精神困境

究其根底,文学家所面对的是人的困境。一类作家面对的是人的生存困境;另一类作家面对的是人的精神困境。中国作家多属于前者,而史铁生属于后者。

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人的精神困境

三、解读《我的地坛》1、我与地坛(第1节)地坛为“我”窥看自己的心魂提供了富于诗意的居处,“我”在地坛中展开对困境的体验和思考:“为什么活?”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生命意义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被提出来的。2、我与母亲(第2节)母亲的坚韧让“我”学会承受磨难;母亲的爱给“我”灰暗的人生以温暖和光亮。母亲在园中的寻找,是对“我”生命的拯救。解读《我的地坛》3、地坛四季之歌(第3节)“灵魂”与“天地”合成美妙的四季歌。人把困境和痛苦变作艺术来观照、感受和沉思,自然之美显示了人超越困境之后所显现的自由,宁静和纯净。4、中年夫妇、歌唱家、长跑家(第4节)目的的虚无使人从对目的的焦虑转向对过程的关注: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欣赏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5、美丽而痴呆的少女(第5节)

只有以无限的观点去观测有限,只有从整体的高度去体察个体,才能超越个性的苦难和伤痛,个性的苦难和伤痛才能会被整体所溶解。

6、为什么写作?(第6节)

写作能够让“我”在过程中体现意义和价值,因此,写作不是生存的工具或手段,写作是“我”人生展开的一种方式。

史铁生对生命通透之后的诗意描述。生命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相成相因的存在,人的生命可以无限,万物其实与我一体。把个体命运放在人类的长河,放在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去观照,这样,就超越了个体,超越了个体的苦难和伤痛,个体的苦难和伤痛就会被整体所溶解。所以,必须把个体的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永无终结的生活之舞中。7、生命永恒的“歌舞”(第7节)《我与地坛》的主题是对生、死,对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思索与拷问。史铁生展现了残疾以后的心灵的痛苦蜕变的历程。起初我们聆听到的是一个残疾者灵魂深处对生命焦灼的呐喊,而后看到的是作者如何从个体命运的挫折和苦难突围出来,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生生不息。对于生命独特而深邃的体悟,显示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散文散发着浓郁的人生况味,闪烁着澄明的智慧之光。理性与感性、诗情与哲理的融合是其突出的艺术特色。总结

史铁生给予这个世界的精神财富:对人生意义、根据、价值的执著的追问;看透生活而后热爱生活,承认虚无而后反抗虚无。1.史铁生《我与地坛》,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2.史铁生《病隙碎笔》,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3.林建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