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寄生虫学
MedicalParasitology
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综合楼1408室绦虫
cestodeP159绦虫(cestode)
主要特点成虫呈带状,又称为“带虫”(tapeworm);分节,乳白色,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长因虫种不同可从数毫米至数米虫体包括:头节+颈节+体节(链体)链体据生殖器官成熟度不同分为:未成熟节片(幼节);成熟节片(成节);妊娠节片(孕节)头节成节孕节无消化道,缺体腔;皮层表面有微毛,靠体壁吸收营养;♀♂同体,每一成熟节片有一套♀♂生殖器官;成虫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幼虫有多个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种类的中间宿主;虫卵自子宫孔排出或随孕节脱落排出;生活史需1~2个中间宿主,属于生物源性蠕虫;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称为中绦期(metacestode)(p161),有多种幼虫形式。tapeworm主要特点寄生于人体的绦虫分为假叶目和圆叶目两类:—假叶目:曼氏迭宫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等 生活史:需要2个中间宿主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圆叶目: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等 生活史:通常只需要1个中间宿主虫卵——六钩蚴——中绦期——成虫水1st中间宿主剑水蚤2nd中间宿主鱼、蛙终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链状带绦虫
TaeniasoliumP163链状带绦虫(Taeniasolium)又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引起猪带绦虫病。其幼虫期寄生于猪或人的肌肉和脑等组织内,引起猪囊尾蚴病(猪囊虫病)。我国古医藉中称之为白虫或寸白虫。形态成虫:乳白色,扁长如带,前端较细,向后渐扁阔,分节,700~1000片,长2~4m。
成虫形态猪带绦虫头节头节近似球形,直径0.6~1mm;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端有一顶突,其上有2圈小钩,内圈的钩较大,外圈的钩较小,共25~50个。成节近方形,每一成节具有♀♂生殖器官各一套。睾丸约150~200个,卵巢分左、右两叶和1个中央小叶。孕节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约7~13支,每一支又继续分支,呈不规则树枝状;每一孕节中约含4万个虫卵。成虫形态虫卵
呈球形;直径平均34µm;壳薄易脱落;壳内为胚膜,较厚,棕黄色,在光镜下呈放射状条纹;内含球形的六钩蚴,有3对小钩光镜下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形态相似,难以区别形态猪囊尾蚴—
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囊尾蚴俗称囊虫,如黄豆大小,为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透明的囊液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
形态
有一向囊内增厚形成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与成虫头节相似,受胆汁刺激翻出头节。猪囊尾蚴形态虫卵或孕节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猪或人因误食虫卵或孕节而感染六钩蚴孵出,钻入肠壁,随血流到达猪或人的肌肉等组织六钩蚴经10周在肌肉等组织中发育为囊尾蚴人因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活囊尾蚴的肉而感染囊尾蚴在胆汁作用下翻出头节,在小肠经2~3个月发育成熟,排出孕节或虫卵囊尾蚴可以在任何器官发育,常见于皮下、脑、眼等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也可以是中间宿主中间宿主:猪或人感染期:囊尾蚴或虫卵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生食误食虫卵或孕节从人粪便排出致病阶段:囊尾蚴、成虫成虫寄生虫于人小肠、囊尾蚴寄生于(皮下、肌肉、脑、眼等)成虫寿命:25年LifeCycle人体感染虫卵的方式有3种:1异体感染—误食由他人排出的虫卵或孕节。2自体内重复感染—猪带绦虫病患者肠道内成虫的孕节脱落,由于患者反胃、恶心、呕吐,肠道逆蠕动使节片反流至胃或十二指肠,卵内六钩蚴孵出造成感染。3自体外重复感染—患者粪便中的虫卵污染食物或手,被患者本人误食致感染。致病猪带绦虫病
成虫寄生于人小肠所致。粪便中发现节片是常见的求医原因,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猪囊尾蚴病(俗称猪囊虫病)危害严重三种感染方式: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三个常见寄生部位:皮下、肌肉囊尾蚴病(运动较多的肌肉,如股肌、舌肌等)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囊尾蚴在皮下形成结节,以头面部、躯干和四肢多见,触之似软骨,无压痛。皮下、肌肉囊尾蚴病致病脑囊尾蚴病约占囊虫病的80%以上。三大症状癫痫颅内压增高精神障碍致病多发生在单眼,但也可同时累及双眼。玻璃体和视网膜下最常见。患者视力下降,可感虫体蠕动,重者可致盲。眼囊尾蚴病致病诊断猪带绦虫病诊断(1)粪便查虫卵、孕节
阳性率不高,应连查三天。(2)试验性驱虫
收集全部粪便,水淘洗后检查头节和孕节,可以确定虫种和考核疗效。(3)询问食肉习惯。囊尾蚴病的诊断
(1)有无绦虫病史及相应的症状(2)皮下结节手术摘除(3)眼底镜(4)X线、CT、B超、MR等(5)免疫学检测诊断流行与防治主要分布地区云南、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和河北主要流行因素猪饲养不当,如连茅圈人食肉习惯不当(加强肉类管理)治疗猪带绦虫病:槟榔-南瓜子合剂驱虫效果良好。囊尾蚴病:手术治疗;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GlobaldistributionofTaeniasoliumcysticercosis/taeniasisHighprevalenceModerateprevalenceNoinformationavailableLowprevalence(importedcases)肥胖带绦虫
TaeniasaginataP168肥胖带绦虫
Taeniasaginata肥胖带绦虫,又称牛肉绦虫(beeftapeworm)、牛带绦虫、无钩绦虫。人体感染是由于吃生的或未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牛肉所致,引起牛带绦虫病。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区别体长节片2~4m,700~1000节,较薄,略透明4~8m,1000~2000节,较厚,不透明头节球形,有顶突和2圈小钩略呈方形,无顶突及小钩成节卵巢分为3叶(左右叶和中央小叶)卵巢只分2叶孕节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为7~13支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30支囊尾蚴头节有顶突和小钩、可寄生人体引起囊虫病头节无顶突及小钩,不寄生于人形态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区别中间宿主猪、人牛感染期猪囊尾蚴、虫卵牛囊尾蚴致病猪绦虫病、猪囊虫病牛绦虫病孕节脱落数节,被动排出单节,主动排出诊断粪检孕节、虫卵;手术活检、CT等检猪囊虫病粪检孕节、透明胶纸法查虫卵防治猪绦虫病、猪囊虫病牛绦虫病人体两种带绦虫的区别1体长、节片
2头节
3成节
4孕节
人体两种带绦虫的区别生活史(LifeCycle)虫卵或孕节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猪或牛因吞食受虫卵或孕节污染的饲料而感染六钩蚴孵出,钻入肠壁,随血流到达肌肉等组织六钩蚴经10周在肌肉等组织中发育为囊尾蚴人因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活囊尾蚴的肉而感染囊尾蚴在胆汁作用下翻出头节,在小肠经2~3个月发育成熟,排出孕节或虫卵2002-2003年全国
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带绦虫感染率为0.28%,较13年前的0.18%上升了56%,以西藏、四川为高。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granulosusP172简介细粒棘球绦虫,又称包生绦虫或犬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内,幼虫(包虫或棘球蚴)可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动物(主要为家畜)的组织器官内,引起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hydatiddisease,hydatidosis,echinococcosis)。
形态1成虫长2-7mm,为最小的绦虫。头节有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和四个吸盘,为吸附器官。链体有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孕节内子宫含虫卵200-800个。头节头节呈梨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大小相间的小钩共28~48个,呈放射状排列。顶突顶端有一顶突腺(rostellargland),分泌物有抗原性
2虫卵呈球形;直径平均34µm;壳薄易脱落;壳内为胚膜,较厚,棕黄色光镜下呈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有3对小钩。光镜下与带绦虫虫卵难以区别。3.幼虫(棘球蚴、包虫)圆形囊状体,似水球,直径可由不足1cm至数十厘米。棘球蚴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组成。囊壁分二层,外为角皮层,内为胚层(生发层),胚层向囊内长出许多原头蚴和生发囊(育囊),生发囊仅有一层生发层,向内长出许多原头蚴,或进一步发育为与母囊结构一样的子囊,子囊内还可长出孙囊。囊内充满液体,称棘球蚴液,有强抗原性。游离于囊液中的子囊、生发囊和原头蚴总称为棘球蚴砂。生活史终宿主中间宿主食入虫卵食入棘球蚴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小肠虫卵随粪便排出六钩蚴孵出,钻入肠壁在肝、肺等部位发育为棘球蚴原头蚴在小肠脱囊头节附着于肠壁囊成虫寄生:在狗、狼等犬科动物小肠内。孕节和虫卵随狗、狼等犬科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人、羊等食草动物误食虫卵而导致感染。棘球蚴为致病阶段。主要引起肝、肺、腹腔和脑等部位的包虫病。致病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肝、肺和脑等部位寄生时分别可有肝区痛、胸痛、头痛和癫痫等症状。包块:触之坚韧,有弹性,扣诊有震颤感过敏:病人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囊破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继发感染。肝包虫病眼包虫病脑包虫病病理标本诊断病史:是否来自牧区或到过牧区、有无与犬、羊及皮毛接触史。X线、B超、CT等病原学确诊: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痰、胸膜积液、腹水或尿等检出原头蚴或棘球蚴碎片。免疫学诊断棘球蚴切片肝包虫病人X光片皮内试验阳性流行全球分布我国流行区:主要是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和内蒙。其次是陕西、河北、山西和川西地区。流行因素:虫卵对环境的污染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病畜内脏喂狗或乱抛中国棘球绦虫病状况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并存,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细粒棘球绦虫以绵羊为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感染率3.3%~90%,牛、牦牛、猪、骆驼等也很重要。犬为家畜中唯一终宿主,感染率7%~71%。多房棘球绦虫具野生动物疫源性,犬科动物为终宿主,啮齿类为中间宿主。2008年22省报告5858例。四川、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列前五位。治疗:首选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术中应务必取尽虫囊并避免囊液外溢造成过敏性休克或继发性腹腔感染。对早期的小棘球蚴,可使用药物治疗,目前以阿苯达唑疗效最佳,亦可使用吡喹酮等。防治Surgeonmustbecarefulnottorupturecyst!Why?包虫病防治
—国外成功实践的共同特点政府的强势介入,多以农业(畜牧)部门为主、或与卫生部门联合主持。通过立法过程形成法律或条例作为包虫病防治的后盾。关键措施是终末宿主的控制,尤其是家犬,并强调对人群的教育(不只是健康教育)。重视科学研究,并及时将新发现、新工具用于实践。我国棘球绦虫病防治研究课题高特异、高敏感、易操作的用于人群调查和临床辅助诊断的血清学试验。人体包虫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家犬粪抗原检测法的完善与推广使用。中间宿主病变组织的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流行区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的研究。畜牧业改革在控制包虫病流行中的作用。动物包虫病对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有何区别?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哪一种对人的危害大?为什么?联系包生绦虫的生活史,考虑包虫病为何多见于我国西北牧区?哪些寄生虫可引起人体皮下结节或包块?人是如何感染囊虫的?临床上常见的囊虫病有哪些类型?思考题线虫概述
(IntroductionoftheNematode)P194Nematode(PhylumNematoda)Greek:
nema"thread"+-ode"like"Introduction
Ubiquitousinfreshwater,marine,andterrestrialenvironments,oftenoutnumberotheranimalsinbothindividualandspeciescounts.Over80,000differentdescribedspecies(over15,000areparasitic).CaenorhabditiselegansAndrewZ.FireCraigC.Mello线虫纲似蚓蛔线虫(蛔虫)毛首鞭形线虫(鞭虫)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钩虫)旋毛形线虫(旋毛虫)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丝虫)线形动物门线虫主要特点成虫圆柱形,两侧对称,线状,不分节。雌雄异体。♀大♂小,♂虫尾端多向体腹面卷曲或膨大。原体腔: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腔隙,因无体腔膜覆盖,故称为原体腔(procoele)。体壁:自外向内由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组成。消化系统简单,有口→咽→中肠→直肠→肛门。生殖系统发达,管状结构,雄虫属单管型,雌虫属双管型。生活史分为直接发育型和间接发育型。基本过程分虫卵、幼虫和成虫3阶段。幼虫发育最显著特征是蜕皮(molting),一般蜕皮4次。LifeCycle直接发育型: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在外界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期虫卵或幼虫,直接侵入人体。肠道寄生线虫(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等),属于土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后,通过中间宿主经皮或经口感染人体。组织内寄生线虫(旋毛虫、丝虫),属于生物源性线虫。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P200简介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largeroundworm),是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某些地区感染率高达50%以上。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
犬弓首线虫(Tosocaracanis)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寄生虫,但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larvamigrans,VLM)。1.成虫雌雄异体雌虫:长20-35cm,有的可达49cm,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阴门位于虫体腹中部之前雄虫: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镰刀状交合刺一对形态雄蛔虫交合刺蛔虫头部2.蛔虫卵示意图大小形状颜色卵壳卵内容物2.1受精蛔虫卵平均大小60×45μm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较厚,自外向内分三层:受精膜(卵黄膜)、壳质层和蛔甙层。壳外有一层蛋白质膜,凹凸不平,被胆汁染成棕黄色内含一大而圆的受精卵细胞,受精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空隙2.2未受精蛔虫卵大小90×40μm长椭圆形棕黄色壳质层与蛋白质膜均较薄,无蛔甙层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2.3两种蛔虫卵比较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大小6045m9040m形状宽椭圆形长椭圆形颜色棕黄色棕黄色卵壳厚、外披蛋白膜,凹凸不平壳及蛋白膜均薄内容含一个圆形卵细胞,壳间有新月形空隙含大小不一的折光性卵黄颗粒生活史(直接型)随分辨排出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卵内受精卵细胞分裂卵内受精卵细胞发育为幼虫卵内幼虫蜕皮成为二期幼虫人食入感染性虫卵孵出幼虫在肺内蜕皮2次在小肠内完成第4次蜕皮,发育为成虫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部感染期:感染性蛔虫卵(含二期幼虫的虫卵)感染途径与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经手-口途径感染体外发育:虫卵→含幼虫虫卵→卵内幼虫蜕皮1次→含二期幼虫的虫卵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蜕皮2次)→气管→咽→食管→胃→小肠(第4次蜕皮)寄生部位(成虫):小肠致病阶段:成虫、幼虫诊断阶段:虫卵(粪检)、成虫生活史(直接型)致病
蛔虫的成虫和幼虫可致病主要机理:
机械性损害
变态反应
肠功能障碍幼虫移行至门静脉,会出现肝损伤。幼虫移行至肺,引起肺蛔虫症亦称Loeffler综合征。(蛔蚴性肺炎,肺部炎性浸润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X线可见肺部阴影,常有游走现象,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幼虫也可引起脑、肾、甲状腺、脾等器官的异位损害。致病(一)幼虫致病(二)成虫致病1.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蛔虫以人体肠腔内半消化物为食代谢产物毒性刺激损伤肠粘膜→消化和吸收障碍临床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引起发育障碍。致病2.毒素作用与变态反应症状: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也可出现失眠、磨牙、惊厥等神经症状。可能是蛔虫变应原(分泌/排泄产物、死后分解产物等)被人体吸收后,引起IgE介导的变态反应。(二)成虫致病致病3.并发症蛔虫的特性:钻孔习性,喜酸厌碱,扭曲成团。寄生环境改变:如人体发热、胃肠病变、食用辛辣食物以及不当的驱虫治疗,常可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强,容易钻入胆道、胰管和阑尾等开口于肠壁上的各种管道。常见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蛔虫性阑尾炎、肠穿孔、肠梗阻等。(二)成虫致病致病肠梗阻
肠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原因是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表现:脐周或右下腹突发间歇性疼痛,并有呕吐、腹胀,腹部可触及条索状移动团块。致病肠穿孔
—
最严重的并发症胆道蛔虫症
—
最常见的并发症致病1.粪检查虫卵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即可满足诊断要求,也可采用沉淀法和浮聚法提高检出率。2.痰中查蛔蚴
用于肺蛔虫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诊断。3.驱虫治疗性诊断
根据成虫形态特征进行鉴别。诊断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加强粪便管理个人防护: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药物驱虫:主要药物丙硫咪唑(阿苯达唑或肠虫清,成人,400mg/d,顿服),甲苯咪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驱虫宜在感染高峰后的秋、冬季节进行,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以防再次感染。防治流行蛔虫的流行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粪便内含受精蛔虫卵的人是蛔虫感染的传染源。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是造成蛔虫卵污染土壤、蔬菜或地面的主要方式。鸡、狗和蝇类的机械性携带也起一定作用。人感染是由于接触被虫卵污染的泥土、蔬菜,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的感染期虫卵;或食用被虫卵污染的生菜瓜果等。
流行原因:
生活史简单产卵量高(24.5万/天/雌虫)虫卵抵抗力强粪便管理不严不良卫生生活习惯流行思考题:1.线虫纲有哪些主要特征?2.蛔虫的致病机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并发症?3.蛔虫病的流行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trichiuraP204简介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iura)简称鞭虫,是人体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鞭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盲肠,可引起鞭虫病(trichuriasis)。鞭虫病在我国普遍存在。鞭虫感染常与蛔虫同时存在,但感染率一般低于蛔虫。形态
1.成虫
前(3/5)细后(2/5)粗、似马鞭雌虫(长30-50mm)尾端钝圆雄虫(长30-45mm)尾端卷曲,有交合刺一根2.虫卵
50~54×22~23µm,较蛔虫卵小纺锤形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的盖塞(opercularblug)内含一卵细胞Scanningelectronmicrograph.×2000.生活史经3-5周发育为含蚴的感染性虫卵经10天发育为成虫,1-3个月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幼虫在小肠中孵出,移行至盲肠感染性虫卵经口感染人体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盲肠,严重感染时亦可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寄生。感染虫期:含蚴的感染性虫卵(粪便内新鲜虫卵没有感染性,需要在泥土中发育3-5周)感染方式、途径:经口,虫卵污染食物、水、蔬菜等。致病虫期:成虫诊断虫期:虫卵致病1.机理:机械性损伤+分泌物刺激+虫体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2.可造成:
肠壁粘膜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反应少数可有肠壁增厚、形成肉芽肿等病变重度感染可有慢性失血。3.临床表现:轻度感染: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虫卵重度感染:可有头晕、腹痛、慢性腹泻、消瘦及贫血等症状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营养不良或并发肠道其它感染,可导致直肠脱垂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四肢浮肿等全身反应重度鞭虫感染致直肠脱垂诊断粪便查鞭虫卵,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由于鞭虫产卵量相对较少,且虫卵较小,容易漏检,一般应连续粪检三次以上。流行与防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有利于鞭虫卵的发育常与蛔虫感染并存,儿童感染多于成人人是唯一传染源,防治原则、治疗药物与蛔虫相同:阿苯达唑(肠虫清)400mg/dEnterobiusvermicularis
蠕形住肠线虫P212简介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又称蛲虫(pinworm),主要寄生于人体肠道的回盲部,可以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本虫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较为普遍,儿童感染率在40%-70%以上,儿童多于成人,城市多于农村,特别是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最多。EnterobiusvermicularisAlmostanybodycanbecomeinfectedwiththisparasite.Nosocialclassisexempt.Theseparasitessoonbecome"familyaffairs".Onceoneperson,usuallyachildbecomesinfected,otherfamilymemberswillundoubtedlyalsobecomeinfected.
形态1.成虫(Adultpinworms)细小,乳白色,线头状♀大,8-13mm,尾直而尖细,生殖系双管型♂小,仅2-5mm,尾卷曲,有交合刺一根,生殖系单管型蛲虫头部结构头端角皮膨大,形成
头翼
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咽管球
2.虫卵55×25µm一则较平,一则稍凸,柿核状无色透明卵壳厚卵内含一蝌蚪期幼虫生活史经6h发育为感染性卵雌虫肛周产卵幼虫在卵内蜕皮1次幼虫在小肠内孵出幼虫下移经蜕皮3次发育为成虫生活史1.寄生部位:主要为回盲部。2.感染期:含蚴感染性虫卵(含二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雌虫在肛周皮肤产卵,虫卵发育6小时即有感染性。3.感染途径:经口。儿童经肛门→手→口方式造成自身反复感染,也可污染衣裤、被褥或玩具、食物等而使他人感染(经口、吸入)。4.食性:以肠内容物、组织和血液为食。5.成虫寿命(♀):1月。♀产卵后可进入生殖系统,如阴道、子宫、输卵管;也可进入尿道、腹腔、盆腔等造成异位寄生。致病1.主要致病:肛周瘙痒及继发性炎症症状表现: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等原因:♀产卵活动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继发性炎症2.异位寄生:严重。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较为常见的是由于雌虫侵入阴道后而引起的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等。如在腹腔、腹膜、盆腔、肠壁组织、输卵管等部位寄生,也可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病变。蛲虫性阑尾炎致病诊断1.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查肛周皮肤,要在清晨便前和洗澡前检查;阴性要连查2-3次。2.夜间患儿睡后,如果发现睡觉不安,用手搔抓时可查肛周成虫。透明胶纸法流行1.感染城市多于农村、儿童多于成人,特别是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最多。2.病人和带虫者是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是肛门-手-口直接感染+人群的间接接触感染;蛲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室内一般可存活3周左右。防治原则普查普治加强个人公共卫生:如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等;加强室内特别是幼儿园的教室、寝室和玩具、衣被的消毒。(0.05%碘液1小时可使虫卵全部死亡)。药物治疗:阿苯达唑(100-200mg/次,隔周1次,连续3次)、甲苯咪唑等。蛲虫膏、龙胆紫涂于肛周有止痒杀虫作用。钩虫
(Hookworm)
P206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二种: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和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估计有9亿之多。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简介形态1成虫(Adult):约1cm,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其前端较细,有一口囊,是附着于宿主肠壁的器官。腺体:
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
咽腺3对,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胶原酶
排泄腺1对,主要分泌蛋白酶两种钩虫成虫体形比较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
有两对钩齿美洲钩虫有一对板齿两种钩虫成虫口囊比较交合伞:撑开时略圆;背辐肋:远端分两支,每支又分3小支;交合刺:2根,末端分开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撑开时略扁呈扇形;背辐肋:在基部分2支,每支又分2小支;交合刺: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雄虫的交合伞和交合刺美洲钩虫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体形“C”型“S”形口囊2对钩齿1对板齿交合伞撑开时略呈圆形撑开略呈扁圆形交合刺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凹槽内背辐肋二三分支二二分支尾刺有无2.虫卵60×40µm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卵内多为4-8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间有明显空隙二种钩虫卵不易区别幼虫:通称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阶段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丝状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主动钻入人体,约需时30min至1h3.幼虫
生活史生活史24h孵出第一期杆状蚴;48h蜕皮为第二期杆状蚴经5-6天,第二次蜕皮为丝状蚴经毛囊、汗腺、皮肤破损处钻皮幼虫在小肠中蜕皮2次发育为成虫;需时5-7周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幼虫移行:血流-右心-肺-支气管-气管-咽-食管-胃-小肠生活史
从感染幼虫到成虫产卵时间:5-7周。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感染期:丝状蚴(larva3)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血肺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感染方式途径: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经口直接吞入丝状蚴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经胎盘、母乳感染致病
1.钩虫丝状蚴致病1.1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粪疙瘩):感染期丝状蚴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感,奇痒难忍,进而可有丘疹出现,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液出。继发感染后可形成脓疱,最后结痂愈合。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手指、足趾间,也见于手、足的背部。1.2呼吸道症状:钩蚴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局部出血及炎症。患者症状有咳嗽、痰中有血、并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也叫钩蚴性肺炎。严重时可持续干咳和哮喘。2.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
2.1贫血: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致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而导致贫血。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此乃钩虫病的最突出的症状表现。贫血发生机理:钩虫口囊发达,有抽筒作用,泵吸血液;钩虫以血为食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钩虫头腺分泌抗凝素,使伤口不易愈合,伤口渗血,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相当;虫体不断更换咬附部位,造成多个出血部位,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宿主蛋白质、铁的缺乏。钩虫咬附于肠黏膜肠壁出血钩虫所致反甲钩虫引起的贫血长期失血造成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主要症状有:皮肤蜡黄、黏膜苍白、头晕、气短乏力和心慌等。有的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以下肢多见,中医称本病为黄胖病、黄肿病等成虫以口囊咬附肠黏膜,造成肠壁的出血溃疡等损伤,导致的消化道症状主要有:初期为上腹不适及隐痛、后发展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食欲增加而体重却渐轻。严重者消化道出血。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原因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似与患者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2.2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2.3婴儿钩虫病感染途径主要是使用被钩蚴污染的尿布、内衣、内裤等经皮肤感染;可能的途径经胎盘使胎儿先天感染;经母乳喂养。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皮肤、黏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均有肿大等。死亡率较高。诊断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
从粪便中查虫卵
饱和盐水浮聚法是诊断钩虫病的首选方法。100ml水中约加食盐35~40g,密度约为1.1804g/ml。钩虫卵的密度为1.055~1.080g/ml。钩蚴培养法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并可鉴别虫种,但需5-7天痰中查钩蚴流行
1.分布地区:钩虫感染几乎遍布全世界。钩虫病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坝地区。其中以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徽、云南、海南和台湾省较为严重。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钩虫病和带虫者为传染源。用未处理的人粪施肥,赤足下地种植旱地作物时极易感染。由于条件适宜,矿井下也是感染钩虫的场所,如四川曾调查煤矿工人平均感染率高达52%。HookwormsAcylostomawasfoundcoalandotherminesthroughoutEuropeHeavyinfectionratesdueto‘perfect’conditionsfortransmissioninminescouldresultinsevereanemiaandpathologyAttheturnofthelastcentury,severehookwormdiseasewasanofficiallyrecognizedoccupationalhazardinGermancoalminesandaneligiblediseaseforworkman’scompensationHookwormsHookwormswerewidespreadintheSouthernUSA(readJimmyCarter’sboyhoodbiographyfordetailonhookwormandotherinfectiousdiseasesinruralGeorgia)HookwormcontrolprogramswereabigpartofthepublichealthcampaignintheSouthduringandrightafterWorldWarII1972,12%ofschoolchildrenfromruralcostalGeorgiatestedpositiveforhookworminfectionNursebringshookwormmedicinetoaruralAlabamafamilyin1939(NationalLibraryofCongressphotoLC-USF34-051377-D)防治原则
治疗患者:常用药物有:甲苯咪唑、阿苯达唑(肠虫清400mg/d)、噻苯咪唑等。加强粪便管理、处理个人防护:穿鞋下地耕作;涂沫防护药物如15%噻苯咪唑软膏;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等。ThedifferencesbetweenthelifecycleofAscarisandHookwormAscarisHookwormInfectivestageEmbryonatedeggFilariformlarvaRouteofinfectionBymouthByskinModeofinfectionpassivelyactivelyMigrationPassthroughtheliverInlungsofhost,larvaemolttwiceandstayfor10daysDon’tpassthroughtheliverThelarvaedon’tmoltinthelungsFoodoftheadultsIntestinalcontentbloodLifespan1yearSeveralyears全球土源性蠕虫感染状况1947年,N.Stoll估计全球感染蛔虫者6.44亿(30%),感染鞭虫者3.55亿(16%),感染钩虫者4.57亿(21%)。五十年后,1997年的感染者分别为12.73亿(24%),9.02亿(17%)和12.77亿(24%)。同期的世界人口则由1947年的22亿增加到1996年的56亿和2000年的60亿。可见,肠道线虫的流行状况并无改变而实际感染数则显著增加,基本上都在发展中国家。2002-2003年全国
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土源性线虫标化感染率为19.3%,比13年前的第一次调查下降了64%。推算感染人数1.29亿(蛔虫8593万,钩虫3930万,鞭虫2909万),较前减少约4亿。原因:防治成效显著;社会经济发展致环境改善、农作习惯改变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
二零零三年全国调查Figure:ComparisonontheprevalenceofAscarislumbricoides,hookwormsandTrichuristrichiurain1990and2003.
43..8%12..6%15.5%6.1%17.3%4.6%土源性蠕虫感染的特点
与主要目标人群寄生虫在宿主体内不繁殖。发病缓慢。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仅依赖于感染度,也与宿主的年龄、健康状况及感染持续时间有关。虫数的分布在感染群体中很不均衡,30%的感染人群承受70%的虫荷。感染几乎不能刺激宿主的免疫力。现用药物有效、安全、广谱、价廉、单剂使用。WHO建议的目标人群: *学龄儿童*学龄前儿童*育龄妇女丝虫
filaria
P214丝虫(filaria,threadworm)是由吸血昆虫(蚊)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成虫细长如丝线而得名。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8种。在我国有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bancrofti
(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Brugiamalayi(马来丝虫)。丝虫病(filariasis)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世界六大类热带病之一。简介形态1.成虫:两种丝虫形态基本相同,乳白色,细长如丝线,体表光滑,♀>♂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
Wuchereriabancroftiadultworminalymphaticchannel2.幼虫—微丝蚴丝虫成虫子宫粗大,含大量卵细胞,成熟虫卵壳薄而透明,内含卷曲的幼虫。在向阴门移动的过程中,幼虫伸直,卵壳随之伸展成为鞘膜而被于幼虫体表,此幼虫称为微丝蚴,220×6µm。丝虫为卵胎生。虫体细长,头钝圆,尾尖细,外被有鞘膜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尾核?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体态柔和,弯曲较大硬直,大弯有小弯头间隙(长:宽)较短(1:1或1:2)较长(2:1)体核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相重叠,不易分清尾核无有2个,前后排列班氏丝虫微丝蚴244~296×5.3~7.0µm体态柔和,弯曲较大马来丝虫微丝蚴177~230×5~6µm体态僵直,大弯上有小弯
班氏丝虫微丝蚴头间隙:较短体核: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无尾核马来丝虫微丝蚴头间隙:较长体核: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分清尾核:有2个,前后排列,尾核处角皮略膨大3.感染期幼虫—
丝状蚴
班氏丝虫第三期幼虫是感染期幼虫又称丝状蚴,寄生于蚊体内。虫体细长,活跃。班氏丝状蚴平均长1.6mm,马来丝状蚴平均长1.3mm。尾端有3个乳突丝状蚴自蚊下唇逸出,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侵入人体。生活史腊肠期蚴丝状蚴成虫蚊吸血,摄入微丝蚴微丝蚴进入中肠,向胸肌移行丝状蚴向头部移行,到达喙蚊吸血,丝状蚴进入人体成虫寄生在淋巴结和淋巴管内成虫产微丝蚴,进入血循环生活史Lifecycle寄生部位(成虫):人体淋巴系统感染期:丝状蚴(L3)中间宿主:蚊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致病阶段:成虫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寿命:成虫一般4~10年;微丝蚴寿命2-3月,具有夜现周期性。生活史示意图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现象称夜现周期性。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出现于外周血液。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班氏微丝蚴10pm-2am,马来微丝蚴8pm-4am。关于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与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的兴奋、抑制有关。
致病1、致病机理:丝虫寄生引起淋巴组织的变态反应,使淋巴瓣膜受损,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引起淋巴水肿,刺激组织增生,纤维化,变厚、变硬。两种丝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不尽相同:马来丝虫多寄生在四肢浅表淋巴系统,患者主要以下肢的淋巴结、淋巴管炎及象皮肿多见;班氏丝虫除寄生在浅表淋巴系统外,还常寄生于深部淋巴组织,尤其是生殖系统的淋巴管和淋巴结,除引起四肢病变外,还可出现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鞘膜积液、阴囊象皮肿和乳糜尿等。2、临床表现:(1)隐性丝虫病(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逆行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精索炎、睾丸炎和附睾炎等,以及丝虫热。(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象皮肿(elephantiasis)
乳糜尿(hydrocele
testis)睾丸鞘膜积液(chyluria)
马来丝虫不寄生在深部淋巴组织,所以马来丝虫病仅表现有象皮肿。淋巴管炎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在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即丝虫热。班氏丝虫病人象皮肿ElephantiasisduetoBrugiamalayi.Pittingdoesnotoccurinthisstage(solidoedema)马来丝虫病人ElephantiasisduetoBrugiamalayi,complicatedbyseveredermatitisandsecondarybacterialinfection.
班氏丝虫病人睾丸鞘膜积液(hydrocele
testis):精索、睾丸的淋巴管阻塞,使淋巴液流入鞘膜腔内,引起睾丸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在班氏丝虫病中较常见。HydroceleisonlyfoundininfectionofW.bancrofti.
乳糜尿(chyluria):由班氏丝虫所致。阻塞部位在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若由于胸导管以下、腰干以上的淋巴管瓣膜损伤及炎症纤维化使淋巴管阻塞,造成腰干淋巴压力增高,使从小肠吸收来的乳糜液回流受阻,而经侧支流入肾淋巴管,致使肾乳头粘膜溃破,乳糜液流入肾盂,混于尿中排出。乳糜尿常多次间歇发作,尿呈乳白色。乳糜尿中含大量蛋白及脂肪,沉淀物中有时可查到微丝蚴。
Chyluria淋巴系统阻塞是引起丝虫病慢性体征的重要因素诊断
1.病原诊断⑴血检微丝蚴:取血时间9pm-2am。1)首选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µ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溶血镜检。2)新鲜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加盖片后立即镜检,观察微丝蚴的活动情况。适用于教学及卫生宣传。3)浓集法:取静脉血1~2ml,溶血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4)海群生(乙胺嗪)白天诱出法⑵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⑶成虫检查法
—直接检虫法、病理切片检查2.免疫诊断可用作辅助诊断⑴皮内试验:不用作确诊病人的依据,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⑵检测抗体⑶检测抗原流行环节及影响因素⑴传染源:血中有微丝蚴的带虫者及病人是丝虫病的传染源。⑵传播媒介:我国传播丝虫病的蚊媒有10多种。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次要媒介有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⑶易感人群:男女老少均可感染。流行区微丝蚴感染率高峰多在21~30岁。⑷影响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为温度、湿度、雨量、地理环境等。这些因素既影响蚊虫的孳生、繁殖和吸血活动,也影响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班氏丝虫病世界流行,马来丝虫病分布在亚洲。丝虫病流行于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台湾和海南仅有班氏丝虫病流行。全球淋巴丝虫病状况班氏丝虫呈全球流行,马来丝虫(和帝汶丝虫)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在73个国家有11亿人口受威胁,1亿2千万人受感染。淋巴丝虫病一般不威胁生命,但有4千3百万感染者因此伤残,更多的人承受社会和心理压力,并严重影响劳动力市场。印度一国的病人数占全球的40%。1997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要在全球消除淋巴丝虫病。中国消除了淋巴丝虫病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曾流行于15省、区、市的864个县,总病例数达3千1百万。以消灭传染源(选择性化疗或群体化疗)为主要干预措施,1994年最后一省宣布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又经10年监测,2005年达到消除目标。2007年WHO正式认定中国消除丝虫病。2007年底,广西富川病灶点的发现提示继续监测的必要。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三早”原则;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 丝虫病治疗首选药物主要是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EC)。在流行区推广使用海群生食盐的做法加快了我国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WHO将此经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2.防蚊灭蚊是控制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众演说之我见》课件
- 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 幼儿园一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司法鉴定工作计划
- 第二学期小学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 部门经理工作计划
- 外研新版英语七上U6复习提纲
- 《停车场设计规范》课件
-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例文
- 《语言得体好》课件
- 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形成性考核三(项目6-项目8阶段性测试权重25%)-国开-参考资料
- 家庭用药指南大全
- 幼儿园交通安全一校一策防控方案范文(6篇)
- 中考语文复习常考名著精练4.《革命烈士诗抄》-有答案
- 学问海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南京地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风险管理操作手册 (一)
- 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表全
- 岗位竞聘课件(完美版)
- 第9课-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中职专用】《中国历史》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白酒酿造工(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理论题库(含答案)
- YY/T 1892-2024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