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滨海新区第十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天津滨海新区第十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天津滨海新区第十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天津滨海新区第十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天津滨海新区第十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天津滨海新区第十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梁启超将“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比较”并没有批判欧洲模式为清王朝统治作维护,故A项排除;梁启超是维新思想的代表者,主张借鉴欧洲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反对的是君主专制,选项中说维护君主专制,说法错误,故B项排除;“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欧洲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由此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的民主,故C项正确;维新派并不主张实现中国民主共和,不符合题意,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名师点晴】维新思想的影响:①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题和政治要求②是先进中国人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突破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物质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③维新思想极大的冲击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④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它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2.1939年新生活运动把“礼、义、廉、耻”(四维)修订成“严严整整的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实实在在的节约、轰轰烈烈的奋斗”。由此看来,这一时期内的“新生活运动”A.促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路线上的统一

B.成为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C.鼓励了军民的抗战精神,有利于抗战的开展

D.继续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参考答案:C国民政府在1939年新生活运动并没有实现思想上路线上的统一,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1939年新生活运动强调纪律、牺牲、节约和奋斗,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密切相关,主要是鼓励军民抗战,有利于抗战的开展,故C项正确;1939年新生活运动是将传统的儒家伦理进行了改造,不是继续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而是为抗战服务,故D项错误。

3.1979年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中国搞起了“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从此变更。这里的“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A.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将市场作为手段加以提倡C.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D.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参考答案:D“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认识到市场对于经济调节的作用,在维护计划经济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A项;从“羞答答”可以看出没有大力提倡,排除B项;仍然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排除C项。点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是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破除人们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需要逐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历史的发展要作为一个过程来理解。4.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C.冶金技术的进步D.“百家争鸣”的出现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题干中的发明是木匠行当的,属于手工业成就,故A项错误;题干中出现的木工发明都是铁制工具,设问问的是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铁制工具的不同形制需要有质量较高的钢铁,它们的出现是以冶铁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5.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反封建性

B.民主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参考答案:D考查对代议制的理解。材料体现的都是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宪法以此来确立资本主义的代议制,所以一个共同特点是法制化。故选D。A项错误,美国的宪法无法体现这一点;BC项错误,德国的宪法具有较多的专制色彩,皇帝世袭,首相皇帝任命。6.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个村子、两家姓(姓‘资’姓‘社’)、三大力量(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四种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不包括A.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B.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C.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D.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参考答案:A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一个村子、两家姓”说明当时的国际格局应是两极格局,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作为国策性课题提出来应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选A。7.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人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参考答案:D8.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参考答案: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A解析君主立宪制的意思是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只有A项符合嗣位的目的所在。【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9.对于二战中的中日战争,一种叫法为抗日战争(WarofResistanceAgainstJapan),另一种叫法为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Sino-JapaneseWar),对此评价合理的是A.两种叫法无本质上的区别 B.前者凸显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C.两种叫法都不利史学研究 D.后者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别参考答案:D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中“抗日战争”突出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第二次中日战争”模糊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别,故选D。材料反映了两种叫法有本质的区别,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10.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参考答案:A项错误与事实不符,20世纪60年代“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并没有形成。B项结论与本题没有直接关系。D项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是在二战后初期。从二战后到50年代,日本在经济上依附于美国,到了60年代末,日本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日本经济仍然没有摆脱美国的控制,故C项正确。非选择题11.有一首题为《古井咸泉》的诗中写道“不须煮海自流岩,煎出清泉味便咸;大地阳春应有脚,故教富庶在民岩。”这首诗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地区的煮盐业生产情况(

)A.山西

B.山东

C.四川

D.陕西

参考答案:C12.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秦统一后,确立新的体制,又是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否定。这种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由此,作者认为行省制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参考答案: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A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准确解读材料中“合”的含义是解答本体的关键。材料认为“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其中隋唐末期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庞大,而宋代削弱地方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属于“正”、“反”,作者认为元行省制相当于“合”,即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13.《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之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材料反映的思想是A、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

B、反对实行海禁C、主张实行海禁

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参考答案:C14.列宁认为:革命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因此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上述材料反映出①当时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②当时苏维埃内部存在派系斗争③当时俄国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性④列宁主张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可以判断这个是《四月提纲》,①是在十月革命后,故排除含有①的A、B、D三项,故本题选C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进程1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B项正确;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6.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制度增加地方与中央的隔阂,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容易出现地方割据,即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A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B项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材料中作者并没有认为行省制度削弱了中央,而是认为“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故C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17.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否定人们信仰上帝

B.宣扬《圣经》至高无上C.挑战教会神学权威

D.主张废除各种宗教仪式参考答案:C18.“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发“价值革命”的辩证认识,排除A项;价格革命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排除D项;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引起“价值革命”,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所以C正确。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价值革命19.1836年6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这表明当时在英国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C.政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参考答案:B【详解】据材料“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可知,工人的阶级意识在增强,故B正确。材料只提及工人阶级维护阶级利益,未涉及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故A错。英国政党政治逐渐成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党制的逐步完备,故C错。此时的工人运动,并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1848年诞生的,故D错。20.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规定是为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参考答案:21.2009年10月31日,荣获“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下列选项最能反映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A22.亚里士多德说:“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A.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B.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C.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参考答案:C23.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黄遵宪旨在批判清朝的“海禁”政策

B.清实行“海禁”政策有民族自卫的说法C.“海禁”政策维护了出海者的利益

D.“海禁”政策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参考答案:C解析:做本题注意诗中的“海禁”“驱鳄”“累无辜”“大错”等关键词。从中可知A、B、D是正确的,C项说法与史实相反。思路点拨:注意题目是否定式,这就需要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同时掌握古代这一政策的内容与影响。24.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A.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B.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同性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流言内容“外国人布下的圈套”、“西方人的阴谋”可以判断当时社会上对自来水与电力照明并不是完全反对,而是认为外国诡计,说明D不正确,A正确。材料反映的社会上一些流言,并不代表全部百姓,故B不正确;25.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参考答案:DA表述不恰当,错误;“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正确,D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C错误。26.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据此可知,此时的陈独秀认为()A.改造国民性比政治变革更为迫切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C.政治斗争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D.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参考答案:考点:B7: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正如陈独秀一针见血所指:“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可见反对旧道德在本质上是撤除封建专制势力的精神保护伞.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解答: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等人认为,改造国民性比政治变革更为迫切,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故选A.27.康有为说:“四万万之人,二十六万之物产,力图自强……何至含垢忍耻,割地款于小夷哉?”康有为发出此番言论的直接原因是A.甲午战败后的亡国灭种之危局

B.《辛丑条约》后中外反动势力之联合C.19世纪末面临的瓜分之大祸

D.戊戌变法惨遭保守势力之镇压参考答案:A28.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钢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增长率9.4%7%9%40%——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材料二产品名称单位按人口平均产量各国为我国倍数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苏联美国英国电力度7.9219.51144.6514.927.8144.865.2原煤公斤83.0761.03498.04938.09.242.159.5生铁公斤1.7*84.4244.5165.949.6143.897.6钢公斤0.995.3376.3255.2105.8418.1283.6棉布公斤7.34*20.2861.4270.382.88.49.6——《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4分)(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1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1分)参考答案:(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1分)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3分)(2)问题: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分)(3)战略:制订“一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国际因素: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2分)(4)起步落后,艰难发展。(1分)29.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参考答案:C30.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所著的《白话本国史》,是作为中学历史选修教材出版的,尽管书中提出岳飞等大将把持地方财政、人事大权,乃是架空中央的军阀的争议观点,但当时社会对这本著作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材料二

到了1931年舆论开始指责吕思勉贬低岳飞为秦桧喊冤,激发了民愤,1935年争议终酿成大事件,当局严禁此书销售,严禁学生阅读,吕思勉更是被人告上法庭。1935年,南京特别市市长石瑛签发训令第2315号,训令社会局严禁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于未删正前在南京销售,并签发公函称:“……按武穆之精忠与秦桧之奸邪,早为千秋定论。该书上述各节摭拾浮词,妄陈瞽说,于武穆极丑诋之能,于秦桧尽推崇之致,是何居心,殊不可解。际此国势衰弱,外侮凭陵,凡所以鼓励精忠报国之精神,激扬不屈不挠之意志者,学术界方当交相劝勉,一致努力。”

——胡喜云、胡喜瑞《民国出版史诉讼案中的吕思勉》(1)根据材料一结合并所学知识回答,1923年《白话本国史》这本书的相关内容为什么获得较高评价,没有激发民愤?(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这本书在1935年被当局所禁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抄袭材料)?请举例说明材料中“际此国势衰弱”的具体表现(至少两例)。(6分)(3)从岳飞形象变化中,你有怎样的体会?(2分)参考答案:(1)原因:1923年前后,中国深受军阀混战之苦。(或者当时国内矛盾是主要矛盾2分)(2)原因:日本加紧侵华(或者民族危机逐渐加深)。(2分)表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2年日本扶植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1935年日本侵略华北,制造华北事变。(任2点得4分)(3)体会: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互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受当时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任1点得2分)(1)根据材料一“架空中央的军阀”,这一观点符合了1923年,北洋军阀混战的历史大背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对军阀混战的不满之情。(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931年”日本开始局部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岳飞抗金体现了较强的民族性,适应了官方和民间的抗日愿望;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1935年”、“际此国势衰弱”,指代日本侵华,可列举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建立、华北事变等。(3)根据材料一“1923年……提出岳飞等……是架空中央的军阀……社会对这本著作的评价还是很高”,根据材料二“1931年舆论开始指责吕思勉贬低岳飞为秦桧喊冤,激发了民愤,1935年争议终酿成大事件,当局严禁此书销售”,体现了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当时社会背景相适应,而不是一成不变的。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化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反对“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倒退的措施,建议窝阔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当他把征收来的金、银、帛、粟陈列在朝廷上让窝阔台过目时,这个大汗才懂得了行汉法的好处。元世祖即位后,围绕着采用汉法问题,斗争更为激烈。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尊用汉法,其故何如?”1265年中原汉族学官许衡针对这一问题给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聚载,昭然可考。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当时蒙古已统治中原地区,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人用汉人,采用汉法。——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分析元朝实行汉法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汉法的意义。(7分)参考答案:(1)汉化的契丹贵族提倡;汉学家建议;吸收前代经验;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统治疆域扩大到中原地区)。(8分)(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蒙古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7分)33.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3分)参考答案:(1)政治革命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34.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当时行商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自乾隆采取一口通商后,中国海外贸易非但没有衰弱,反而成倍增长。康熙四口通商期间(1685-1757),72年间来华欧美商船共312艘。乾隆一口通商后至鸦片战争前夕(1758-1838),80年间来华商船共5107艘,其中绝大多数是英国商船。英国取代西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