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作业手册详答_第1页
第七章作业手册详答_第2页
第七章作业手册详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3/33/3课时作业(十六)1.D2.C[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的时间知,这轮的生育顶峰是2019年龙年,低谷是2019年虎年。结合材料信息,12年为一个周期。推测台湾地区下一轮人口出生顶峰期与低谷期可能分别出现在2024年、2022年。第2题,据图可知,2019—2019年台湾地区人口出生率先上升后波动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波动小。台湾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老龄化现象严重。图示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先持续上升,后波动下降。3.B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国人口老少比稳定上升,说明老年人口占比例不断增大。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老少比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说明人口平均年龄上升,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无法判断人口总量的变化。第4题,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人口数下降,主要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开展。电子装配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受影响较大。5.C6.D[解析]第5题,年净增人口数=总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计算可知,吉林省年净增人口数最少;死亡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计算可知,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湖南省;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湖南省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人口密度=总人口数/面积,通过计算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北京市。第6题,环境人口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7.B8.A[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高于广东的,说明劳动力数量比广东多。长江三角洲的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变化较小,而广东变化大,说明长江三角洲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的差值为外来人口比例,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从户籍人口上看,2019—2030年长江三角洲的20~39岁的户籍人口占全国比例较稳定,而广东的将迅速上升,故其经济活力低于广东。第8题,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20~39岁的户籍人口比例降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社会负担重,应当采取鼓励生育政策。大量吸引外来人口,会给当地带来很多环境、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抚养负担重。当地的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不能缓解人口问题。9.B10.D11.C[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东北地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占全国小学在校学生数的比例在1990年开始陡降,说明小学生数量1990年开始陡降。小学生数量的降低滞后于出生率的降低。由题干材料中可知,东北地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从1980年的1297.9万锐减至2019年的473.9万,由此可以推断东北地区人口出生率陡降时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出生率陡降时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一胎化方案生育政策,人口政策是造成出生率降低、进而造成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第11题,由于20世纪80年代方案生育政策实施,东北地区出生率降低,至2030年劳动力数量减少,人口迁入压力有所降低。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并且人口合理容量增大不属于人口问题。12.(1)劳动人口比重偏大。有利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不利影响:住房、就业等压力大。(2)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大力开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上海市20~64岁人口比重最大,20岁以下和7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小,即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经济开展;但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对住房、就业等压力大,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第(2)题,由图表可知,上海人口与水资源、经济开展不相适应,上海市现在的人口总数已经超出了按水资源和经济开展计算的人口容量,这是现实问题。所以上海今后提高人口容量,需要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大力开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13.(1)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2)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判断,美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第(2)题,美国为兴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其特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课时作业(十七)1.B2.B[解析]第1题,本国人口数=移民人口数÷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结合表中数据计算并联系已学知识,可判断①为美国,②为俄罗斯,③为阿联酋,④为英国。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阿联酋。根据所学知识,阿联酋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并不宜人;本国人口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进入;阿联酋国土面积较小,除石油资源外,其他资源不丰富。3.C4.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净迁入省级行政区中迁入数量比拟大的是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东南地区地狭人稠,人口迁入将使得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人口集聚程度提高。第4题,2020—2030年我国省级行政区间人口流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各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展,东部经济兴旺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5.D6.A[解析]第5题,表中数据显示,≥65岁人口比重和≤14岁人口比重在两次普查中变化不大,说明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比拟稳定,而社会总人口增加较多,说明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呈增加趋势。深圳市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入,大量人口迁入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由表可知,深圳市老年人口比重小,老龄化程度低,社会负担轻。表中数据显示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比例为54.2:45.8,男女比例失调,可能导致社会问题严重。第6题,近年来,深圳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人口迁入有所减少,人口迁移率下降。7.A8.A[解析]第7题,东部地区经济兴旺,就业时机较多,社会福利完善,收入高,吸引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迁入,省级行政区间人口迁移所占比重最大。相对于经济,政策影响不大,不是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区环境、资源比东部沿海地区更具有优势,但这不是迁移原因。第8题,2019年,中西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内人口迁移比例的增长较大,主要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镇定居;这有利于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可以缩小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省级行政区内人口迁移比例的提高,有利于减少人才外流、减少留守儿童数量。9.B10.A11.C[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甲、乙两省(区、市)1985—2019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省(区、市)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省(区、市)的经济开展水平高于丙、丁两省(区、市)的;且甲省(区、市)在2019—2019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省(区、市)的,因此甲省(区、市)的经济开展水平又高于乙省(区、市)的,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地,因此丙表示河南省,那么丁表示云南省。第10题,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多个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省(区、市)的经济开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开展水平是两省(区、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1题,乙表示广东省。2019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开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本钱逐步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广东省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广东省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故2019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12.(1)来自(地理位置)邻近的省级行政区,人口众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级行政区的比例高。(2)三省与三个城市的距离差异不大;三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应该限制。理由: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根底设施、社会效劳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理由:外来人口(扮演着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开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外来人口来源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湖北、四川等地,上海的外来人口来源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湖北、江西等地,广州的外来人口来源主要集中在湖南、广西、湖北、四川、江西、河南等地。比照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外来人口大多来自邻近的省级行政区,这些省级行政区大局部属于中东部地区,且来自河南、四川、湖北等人口众多的省级行政区的外来人口众多。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三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说明三省人口迁出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三省均是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丰富;另一方面这与三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三省都位于我国南、北方的过渡地带,文化具有过渡性,适应性强。第(3)题,支持限制外来人口迁入主要分析人口迁入给城市带来的就业、交通、住房、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不支持限制外来人口迁入主要从外来人口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方面分析。13.(1)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或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2)主要由中西部省级行政区流向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或从经济欠兴旺的省级行政区流向经济兴旺的省级行政区,或从内陆省级行政区流向沿海省级行政区)。原因: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时机、较好的生活环境等。(3)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的开展和劳动力的劳务收入、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经济条件,促进乡镇企业开展;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的问题。[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201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主要流向工业、建筑业、餐饮业和其他第三产业,流向农业的比例很小,即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向第一产业转移最少。第(2)题,经济兴旺地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时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