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第二节意思表示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第七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1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1.民事法律行为与法律行为概念的取舍2.民事法律行为的学理定义3.民法通则的规定与批评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批评:(1)未明确其意思表示的本质;(2)“合法行为”不恰当。4.民事法律行为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2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属于表意行为;2.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民事主体意思表示追求的民事法律后果;3.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3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三、民事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一)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二)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三)民事法律行为与准民事法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行为,而是基于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包括意思通知、观念通知及感情表示三种。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三、民事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4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财产处分、财产负担行为
生前、死因民事法律行为
要式、不要式行为
主、从民事法律行为
独立、辅助民事法律行为
有因、无因民事法律行为
单方、双方、多方行为有偿、无偿民事法律行为诺成、实践民事法律行为财产、身份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财产处分、财产5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五、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书面形式一般书面形式信件合同书数据电文批准鉴证特殊书面形式登记公证口头形式推定形式沉默形式明示形式默示形式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五、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书面形式一般书6第二节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将欲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从而使对方当事人或社会知晓的行为。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1.目的意思。即说明民事法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2.效果意思。即意思表示人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果的意思要素。3.表示行为。即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第二节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7第二节意思表示三、意思与表示不一致1.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作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其真实意思。2.通谋虚伪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意的意思表示。3.隐藏行为。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4.错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欠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行为不一致。5.误传。指由于传达人或传递机关的错误而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错误。
第二节意思表示三、意思与表示不一致8第二节意思表示四、意思表示的不自由1.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指以给自然人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其他组织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意的意思表示。乘人之危。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接受对其非常不利的条件而作出违背本意的意思表示。第二节意思表示四、意思表示的不自由9第二节意思表示五、意思表示的解释(一)意思表示的解释原则1.意思主义2.表示主义3.折衷主义(二)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1.文义解释2.体系解释3.目的解释4.习惯解释5.诚信解释。第二节意思表示五、意思表示的解释10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关系1.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指民事行为具备了其构成要素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客观情况。民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而发生法律效力,在当事人之间引起了意思表示内容所追求的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后果。在我国,已生效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关系11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2.二者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逻辑前提。二者在时间上往往是一致的。3.二者的主要区别(1)着眼点不同;(2)体现的意思不同;(3)构成要件不同;(4)发生时间不同;(5)效力不同。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2.二者的联系12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二、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一)一般成立要件1.须有当事人;2.须有意思表示;3.须有标的。(二)特别成立条件1.要物(实践)民事行为的成立,须有标的物的交付。2.要式法律行为的成立,须具备特定的形式。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二、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13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一)一般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内容合法4.标的确定和可能(二)特别有效要件1.要式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或约定形式2.死因行为,须行为人死亡3.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4.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5.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须权利人的追认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14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是指依当事人的意志附加作为该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以其确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者消灭的约款。本节介绍的附款,主要是条件与期限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15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概念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的条件,并把该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作为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二)不得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1.妨碍当事人利益的;2.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的;3.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不允许的。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16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所附条件应具备下列要件1.是将来发生的事实;2.是不确定的事实;3.是当事人意思表示设定的事实;4.是合法的事实。(四)条件不同于负担负担,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义务人附加给权利取得人的一种特别的义务。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所附条件应具备下17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五)条件的分类1.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2.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六)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1.条件成就条件成就是指构成条件内容的事实已经实现。2.条件不成就条件不成就是指构成条件内容的事实确定的不实现3.条件成就或不成就的拟制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五)条件的分类18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七)条件的效力1.条件成就时的效力条件成就时,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效力;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终止。2.条件不成就时的效力通说认为:条件不成就时,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视为不存在;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视为不再附有条件,维持其原有效力。3.条件成就与否未确定时的效力当事人有期待权和不作为的义务。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七)条件的效力19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概念指当事人选定将来确定发生的一定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法律效力发生或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期限与条件的关系相同点:均为附款、限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约定的事实、未来发生的事实、合法事实。不同点:期限是确定的、将来一定能到来的事实,条件是将来是否发生不确定的事实。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20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期限的种类1.始期与终期2.确定期限与不确定期限3.不能期限(四)期限届至期限届至,即期限到来,是期限事实的发生(五)期限的效力1.期限到来时的效力2.期限到来前的效力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期限的种类21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一、无效的民事行为(一)民效民事行为的概念无效民事行为,也称做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严重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自始不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民效民事行为自始无效、确定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民事行为的一部分内容无效,但该无效部分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时,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的民事行为。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一、无效的民事行为22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无民事行为能力实施的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意情况下所为的行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违反法律或社会公益的行为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民法通则》第58条
《合同法》第52条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无民事23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1.行为人不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而实施的民事行为2.意思表示不真实且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5.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24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概念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并不使其绝对无效,而是赋予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依法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二)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1.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行为2.发生时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3.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4.因欺诈、胁迫而实施的损害当事人利益的民事行为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5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三)撤销权及其行使1.撤销权,是指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能通过自己单方意思表示使民事行为的效力归于消灭的权利。2.性质上撤销权属于形成权。3.撤销权的归属4.撤销权通过诉讼方式行使5.撤销权须在法定期限(1年)内行使6.撤销权人既可以申请撤销,也可以申请变更。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三)撤销权及其行使26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三、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一)概念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能否最终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力尚未确定,需等待享有形成权的第三人的追认或者拒绝的意思表示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二)种类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其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2.无处分权人实施的处分他人财产的民事行为;3.无权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三、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27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三)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追认1.享有追认权的人分别为:法定代理人、财产所有权人或者处分权人、被代理人。2.追认权属于形成权3.追认应以明示的方式为之4.此类行为,经追认,自始有效。(四)相对人的催告权与撤销权1.相对人有催告权2.善意相对人有撤销权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三)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追认28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四、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与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区别1.欠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主要原因不同2.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不同3.主张并影响效力变化的当事人不同4.受时间限制不同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四、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29提问与解答环节QuestionsAndAnswers提问与解答环节30谢谢聆听·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LearningIsToAchieveACertainGoalAndWorkHard,IsAProcessToOvercomeVariousDifficultiesForAGoal谢谢聆听LearningIsToAchieveAC31第七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第二节意思表示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第七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32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1.民事法律行为与法律行为概念的取舍2.民事法律行为的学理定义3.民法通则的规定与批评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批评:(1)未明确其意思表示的本质;(2)“合法行为”不恰当。4.民事法律行为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33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属于表意行为;2.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民事主体意思表示追求的民事法律后果;3.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34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三、民事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一)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二)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三)民事法律行为与准民事法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行为,而是基于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包括意思通知、观念通知及感情表示三种。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三、民事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35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财产处分、财产负担行为
生前、死因民事法律行为
要式、不要式行为
主、从民事法律行为
独立、辅助民事法律行为
有因、无因民事法律行为
单方、双方、多方行为有偿、无偿民事法律行为诺成、实践民事法律行为财产、身份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财产处分、财产36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五、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书面形式一般书面形式信件合同书数据电文批准鉴证特殊书面形式登记公证口头形式推定形式沉默形式明示形式默示形式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五、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书面形式一般书37第二节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将欲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从而使对方当事人或社会知晓的行为。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1.目的意思。即说明民事法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2.效果意思。即意思表示人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果的意思要素。3.表示行为。即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第二节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38第二节意思表示三、意思与表示不一致1.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作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其真实意思。2.通谋虚伪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意的意思表示。3.隐藏行为。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4.错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欠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行为不一致。5.误传。指由于传达人或传递机关的错误而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错误。
第二节意思表示三、意思与表示不一致39第二节意思表示四、意思表示的不自由1.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指以给自然人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其他组织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意的意思表示。乘人之危。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接受对其非常不利的条件而作出违背本意的意思表示。第二节意思表示四、意思表示的不自由40第二节意思表示五、意思表示的解释(一)意思表示的解释原则1.意思主义2.表示主义3.折衷主义(二)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1.文义解释2.体系解释3.目的解释4.习惯解释5.诚信解释。第二节意思表示五、意思表示的解释41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关系1.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指民事行为具备了其构成要素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客观情况。民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而发生法律效力,在当事人之间引起了意思表示内容所追求的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后果。在我国,已生效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关系42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2.二者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逻辑前提。二者在时间上往往是一致的。3.二者的主要区别(1)着眼点不同;(2)体现的意思不同;(3)构成要件不同;(4)发生时间不同;(5)效力不同。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2.二者的联系43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二、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一)一般成立要件1.须有当事人;2.须有意思表示;3.须有标的。(二)特别成立条件1.要物(实践)民事行为的成立,须有标的物的交付。2.要式法律行为的成立,须具备特定的形式。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二、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44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一)一般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内容合法4.标的确定和可能(二)特别有效要件1.要式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或约定形式2.死因行为,须行为人死亡3.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4.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5.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须权利人的追认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45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是指依当事人的意志附加作为该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以其确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者消灭的约款。本节介绍的附款,主要是条件与期限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46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概念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的条件,并把该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作为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二)不得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1.妨碍当事人利益的;2.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的;3.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不允许的。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47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所附条件应具备下列要件1.是将来发生的事实;2.是不确定的事实;3.是当事人意思表示设定的事实;4.是合法的事实。(四)条件不同于负担负担,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义务人附加给权利取得人的一种特别的义务。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所附条件应具备下48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五)条件的分类1.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2.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六)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1.条件成就条件成就是指构成条件内容的事实已经实现。2.条件不成就条件不成就是指构成条件内容的事实确定的不实现3.条件成就或不成就的拟制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五)条件的分类49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七)条件的效力1.条件成就时的效力条件成就时,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效力;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终止。2.条件不成就时的效力通说认为:条件不成就时,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视为不存在;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视为不再附有条件,维持其原有效力。3.条件成就与否未确定时的效力当事人有期待权和不作为的义务。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七)条件的效力50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概念指当事人选定将来确定发生的一定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法律效力发生或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期限与条件的关系相同点:均为附款、限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约定的事实、未来发生的事实、合法事实。不同点:期限是确定的、将来一定能到来的事实,条件是将来是否发生不确定的事实。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51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期限的种类1.始期与终期2.确定期限与不确定期限3.不能期限(四)期限届至期限届至,即期限到来,是期限事实的发生(五)期限的效力1.期限到来时的效力2.期限到来前的效力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期限的种类52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一、无效的民事行为(一)民效民事行为的概念无效民事行为,也称做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严重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自始不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民效民事行为自始无效、确定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民事行为的一部分内容无效,但该无效部分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时,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的民事行为。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一、无效的民事行为53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无民事行为能力实施的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意情况下所为的行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违反法律或社会公益的行为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民法通则》第58条
《合同法》第52条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无民事54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1.行为人不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而实施的民事行为2.意思表示不真实且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5.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55第五节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概念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课件 第1章 概述
- 2025至2030年中国指甲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输电线路迁改项目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
- 城区供水设施智能化改造项目概述
- MiniLED在显示器行业的应用
- 2025年度环保宣传教育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企业劳务派遣合作框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厨房后厨承包与员工住宿保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贷款中介居间业务管理合同
- 中国近代史纲要西安财经大学练习题复习资料
- 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解读
- 延长保修服务合同
- 2025中考英语作文19个热点话题及范文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How are you第3课时说课稿 湘少版
- 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解决方案
- 铁路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课件
-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6900字(论文)
-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800字
- 桥梁专业承台墩身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