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县特立中学教案总第个教案年级九班级1709日期课题敬业与乐业课时2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学法指导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教学设备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问题引导二次备课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表达,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学法指导】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2.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3.围绕上述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4.请在此根底上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明确:本文行文可分为三个局部,以“总——分——总〞为结构模式。先在第一段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然后分别论述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与乐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目标导学三:分析论据,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一)分析有业之必要读文章3—5段,找出与“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有关的名言与故事。明确:名言:(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故事:百丈禅师的例子。提问1:从这些名言和故事中我们读出了什么?明确:名言(1)(2)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一切无业游民,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由此看来,有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必要。百丈禅师的例子强调每天都要有事可做。【教学提示】这是一篇演讲词,可以虚拟现场,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去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另外,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不必说得过深。(二)分析敬业之重要提问2:读6—7段,用原文中的话说说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提问3:在6—7段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名言和例子?明确:名言:(1)主一无适便是敬。(2)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4)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故事:佝偻丈人承蜩。(三)分析乐业之重要提问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明确:首先反驳“做工好苦〞的言论,然后抛出自己的观点:“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最后从开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四个方面阐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思考:无论是论证“有业之必要性〞还是分析“敬业之必要性〞,作者都引用了名言或小故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明确:无论是名言还是故事,都是为了阐述“有业之必要性〞与“敬业之必要性〞的道理。名言和故事是证明观点的论据,引用的名言就是道理论据,引用的故事就是事实论据。实践:文章第8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出示IT精英比尔·盖茨、科学巨匠居里夫人、掏粪工人时传祥、档案管理员刘义权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三、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有业(前提):引孔子和百丈禅师敬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个理由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个课时,我们从议论文的根本结构出发,理清了本文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式,对作者的观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探究“敬业乐业〞的深刻内涵。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解“敬业乐业〞,培养健康劳动价值观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文中“业〞的含义?明确: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止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等。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明确: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到达“乐以忘忧〞的境界。3.作者在阐述什么叫“敬〞时说:“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根据这个解释,你是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到达“敬〞的标准了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敬〞的理解。明确:学习过程中,并未能在课堂上将心思毫无旁骛地用到学习上,这便是对当前学业的不敬。需对自己严加约束,明确己任,才算懂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敬〞。4.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进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那么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进国民性的积极作用。5.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找出一两位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提示: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地完成了,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以感动中国的人物为例,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敬业〞的含义。目标导学二:品味演讲稿的语言特色?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做的一次讲演,结合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表达口语和演讲特色的。明确:①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如课文第3段,引用孔子的名言之后,又做了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②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如课文第8段说道:“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③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进行现场交流。如演讲到最后,他说:“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这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理诉求。小结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在语言上,充分表达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长沙县特立中学教案总第24个教案年级九班级日期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1教学目标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2.理解本文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3.把握作者观点,体会作者爱憎清楚的人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圆明园被毁的原因及启示学法指导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教学设备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问题引导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播放圆明园被毁视频(视频资源见光盘)。同学们刚刚所看的是圆明园被毁的视频,在英法联军的大肆抢掠中,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化作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写作背景: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目标导学二: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观点1.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局部,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文章可分为四局部第一局部(1):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意见。第二局部(2—4):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第三局部(5—9):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第四局部(10):照应开头,锋利的嘲讽。2.文本是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径,是不尊重人类文明的非人道主义行为。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明确: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其后,又以比喻及反讽的修辞,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揭露,两者形成鲜明的比照,从而引出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观点。目标导学三:了解作者心中的圆明园及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1.作者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的圆明园的?明确:圆明园是梦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假设月宫的建筑。作者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雪松,宝石,绸缎,神殿,后宫,城楼,神像,异兽,琉璃,珐琅,黄金,脂粉,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等无数华贵的象征,铺就了一张华贵的想象画面,构成他心中的圆明园。正如他所说“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梦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2.作者认为这座圆明园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明确:作者认为,圆明园消耗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此外,这座园林是为世界各国人民而建,是属于人类的。它当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有同样的历史地位。3.作者是如何展开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谴责的?明确:作者将英法联军比喻为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并围绕该比喻展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圆明园劫掠的强盗行径。4.作者在揭示英法联军劫掠行径局部并未直接用强烈谴责的语言,但是却到达了强烈谴责的效果。你认为到达该效果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加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效果,加强了谴责效果。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英法联军劫掠行径的本质是丑陋的,但是却表现得如此“风光〞,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征,运用反语的修辞,表现了英法联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陋,强化了谴责效果。【教学提示】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认、挖苦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目标导学四:提升思想境界,学习作者人道主义思想1.思考: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明确:作者并非不爱国。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着想,也是爱国的表达。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圆明园劫掠问题,是人道主义的表达,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2.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局部,人类精神的一局部,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开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3.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一个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小结全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布置作业: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长沙县特立中学教案总第25个教案年级九班级日期课题论教养课时1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观点,思考“教养〞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2.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教养和风度之间的关系,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学法指导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教学设备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问题引导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学提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根底。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2.小组讨论。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明确:第一局部(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第二局部(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比照,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第三局部(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根底其实是一种照顾态度。第四局部(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1)第3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比照,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3.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明确: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根底其实是一种照顾态度。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阻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照顾他人,具有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3)请你结合4—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明确: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照顾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优雅的根底,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4.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目标导学三: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明确:(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2)“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目标导学四:小结整合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目标导学五:学以致用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板书设计论教养利哈乔夫(1—2)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3—1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13—17)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根底其实是一种照顾态度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教学反思长沙县特立中学教案总第26个教案年级九班级日期课题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时1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教学重点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教学难点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精神境界,积极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学法指导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教学设备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问题引导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该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简介】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心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理清本课字音字词,梳理字义。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第一局部〔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第二局部〔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第三局部〔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根底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二〕思考探究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比照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表达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明确: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5.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兴旺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6.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明确: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我们的精神,将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7.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根底,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8.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明确:a.修辞手法〔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b.成语、词语的运用〔找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及句子〕。【课堂小结】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鼓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课后作业】1.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长沙县特立中学教案总第个教案年级九班级日期课题观点要明确课时2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观点明确的内涵。2.把握议论文观点明确的方法原那么。3.通过实践使自己真正做到议论文观点鲜明。教学重点1、理解论点的特征及出现方式,学习怎样提出明确的观点。2、分析例文、现场写作、修改点评,做到观点明确。教学难点提高思辨能力,力求说话简洁,一语中的。学法指导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教学设备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问题引导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态度鲜明,不能模棱两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议论文的特点1.什么是议论?什么是议论文?明确: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2.议论文还叫什么?明确: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所以议论文又叫说理文。3.议论文和其他文体有什么区别?明确: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目标导学二:把握观点明确的要点1.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呢?明确:首先,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将观点表述出来。这样的语句,可以是对实际情况的判断,也可以是按事理做出的推断。其次,有了明确的观点,还要在文章中把它突显出来。2.观点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在什么地方?(1)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说明了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有的文章,那么在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阐释、论证,如?敬业与乐业?。(3)有的是在结尾处总结观点。总而言之,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