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教学要点_第1页
《财政学》课程教学要点_第2页
《财政学》课程教学要点_第3页
《财政学》课程教学要点_第4页
《财政学》课程教学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2005年制订,2008年修订)课程编号:110001英文名:PublicFin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分:3课时:51课程概述:《财政学》是财政学本科专业和税务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这一主线,系统讲授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课程从市场失灵引出公共部门(政府)的经济作用,在讲述公共产品、财政职能、公共选择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而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制度和财政政策等问题。具体说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部分,财政理论部分,阐述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论证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二部分为财政支出部分,阐述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并将财政支出项目按照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分类进行具体分析。第三部分为财政收入和税收部分,主要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以及税收原理、税收制度、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第四部分为国债部分,主要阐述国债原理、规模及国债市场。第五部分为政府预算,主要阐述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第六部分为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主要阐述财政平衡、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第七部分,主要分析了开放经济下的财政相关问题。本课程一方面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根据理论发展与现实改革,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新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教学目的:1.财政学是当代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分支学科,由于是在基本理论和实践上全面论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内容,因而又可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其教学目的首先应该是使学生在研究经济基本要素与框架的基础之上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从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政府的作用和财政的职能,为进一步研究财政分配奠定理论基础。2.财政学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是财政专业的基础课,其研究的视野要透过繁杂的财政现象揭示本质和客观的规律性。财政运行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研究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这一相互关系,促进经济与财政的健康发展,是财政学教学的一条根本线索以及又一目的。3.财政收支是财政分配的主要内容,各收支项目的成立依据、运行特点及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财政收支总量平衡与否与国民经济平衡的关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4.分析依据财政收支活动的规律,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如税收制度、支出制度、预算体制、财政监督制度等),深入探讨依据财政运行规律形成的财政政策(如政策的目标、手段、传导机制与效果等),都是财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或教学目的。教学方法: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和再生产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理论,都要贯彻于教学全过程。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放在第一位。其次要运用好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2.在基本理论上,既要借鉴西方经济学与西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又要紧密结合我国转轨时期的经济、财政体制改革的实际,还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理财思想,发展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3.明确对象,坚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繁有简。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尤其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课堂讲授中,主要地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对那些学生自学可以理解掌握的,就不必在课堂上讲解;对那些学生似懂非懂的,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最后总结、答疑;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重点讲,但不应一讲到底,而应该留有余地,给学生课后深入学习和独立思考。4.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借助于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讲述财政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客观上要求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以弥补市场失灵。财政是政府的经济活动。财政具有合理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等职能。教学内容:第一节政府和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一)市场与市场效率(二)市场失灵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一)政府的经济作用(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三)政府干预失效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一)公共物品(二)公共需要第二节财政概念一、财政及其基本特征(一)财政的基本含义(二)财政的基本特征二、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建设(一)改革和建设的立足点(二)改革的基本原则三、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财政”与“公共财政”之争。第三节财政职能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二)研究财政职能的意义二、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二)财政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三、收入分配职能(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含义(二)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一)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含义(二)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作业一思考题:1.什么是市场失灵?2.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3.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4.试述公共需要的历史性与特殊性。5.财政的基本含义是什么?6.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7.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8.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讲述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以及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要求学生了解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理解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懂得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二)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三)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四)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二、公共生产(一)公共生产的地位(二)公共生产的类型。三、公共定价(一)什么是公共定价(二)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三)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第二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一、财政支出的效率(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二)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三)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体现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一)财政支出的效益(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一)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第三节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二)“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三)政府决策程序与选举制度(四)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二、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一)我国财政民主化和法制化程序(二)我国财政的法制化三、财政监督(一)财政监督及其作用(二)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三)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四)我国财政监督的实践思考题:1.试用曲线表示并配合文字说明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2.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3.说明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4.简述公共定价。5.试述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6.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7.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法。8.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9.如何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10.市属财政监督的内涵、作用及其构成要素。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讲述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要求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和优化调整方向。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一、按照财政功能分类按照财政功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二、按支出用途分类按支出用途可将财政支出分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公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三、按经济性质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质出和转移性支出。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可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五、国际分类方法(一)用于理论和经验分析的理论分类(二)用于编制国家预算的统计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一)瓦格纳法则(二)后来经济学家的研究和论述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原因的分析四、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一)简略的回归分析模型(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分析(四)政治决策程序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一)按政府职能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二)按政府职能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一)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二)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原因分析三、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一)内生增长理论(二)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方针和措施思考题: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2.“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原因是什么?5.“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是什么?6.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第四章社会消费性支出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讲述购买性支出的基本原理,要求学生掌握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管理,掌握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及教科卫支出的属性及其管理。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含义(二)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第二节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共同属性二、行政管理费(一)行政管理费的构成(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三、国防费(一)我国国防政策(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和构成(三)国际比较第三节文科卫支出一、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文科卫经济属性分析二、教育支出(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三)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和效益三、科学研究费支出(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地位(二)财政的科学研究支出(三)国际比较四、卫生支出(一)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投入情况及国际比较(三)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思考题:1.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2.简述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性质。3.分析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行政管理费的思路和措施。4.简要分析文科卫支出的经济性质。5.简要分析目前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简述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6.试述政府必须介入和干预卫生医疗费用的理论依据。7.如何对文科卫支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讲述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及标准,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及方式、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和财政投融资制度。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一、投资与经济增长马克思、凯恩斯关于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二)政府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第二节基础设施投资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一)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第三节财政用于“三农”地支出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三)加强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二、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一)“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二)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三、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一)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二)财政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第四节财政投融资制度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一)财政投融资概念(二)财政投融资的意义(三)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一)“三大”政策性银行概况(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三、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思考题: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是什么?2.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是什么?3.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是什么?4.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有哪些?5.试述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6.试述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和财政采取的措施。7.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8.试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点。第六章转移性支出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讲述转移性支出的基本原理。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和税式支出性质及改革完善思路,理解我国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及财政补贴制度的必要性。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二)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二、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类型和共同特点(三)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二)养老保险(三)失业保险(四)医疗保险(五)辅助社会保险项目(六)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和问题(一)进一步完善的目标(二)养老基金筹资模式问题(三)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二节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二)财政补贴的分类二、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的机理和财政补贴效应(一)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二)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三)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三、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一)从制度创新入手,提高财政补贴支出效益(二)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改革补贴方式第三节税收支出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一)税式支出的概念(二)税收支出的分类二、税式支出的形式税式支出的八种主要形式三、税式支出的预算控制税式支出的预算控制的三种类型作业二思考题:1.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2.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4.试述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5.试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6.试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7.试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8.试述我国财政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思路。9.简述税收支出概念及其分类。10.简述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11.如何控制税收支出?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分析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理解分配制度及价格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收费、债务收入。二、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一)以所有制结构为标准(二)以部门结构为标准三、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一)总体评估(二)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三)“九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二、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判断(一)财政收入规模水平(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第三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构成各项税收、教育附加收入、企业亏损补贴和其他收入二、税收与非税收入(一)非税收入的性质(二)非税收入特殊作用(三)非税收入比重分析思考题:1.试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2.试分析和评估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3.简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4.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5.如何判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变化对财政收入增长趋势的影响。6.如何分析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7.试述非税收入的性质和特殊作用。第八章税收原理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介绍税收的基本原理。要求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税收与经济生活的相互关系。对于财政与税务专业的教学,本章可选择部分内容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一、税收的基本属性(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定义(二)现代经济学关于税收的学说二、税收的“三性”(一)税收的强制性(二)税收的无偿性(三)税收的固定性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一、税收术语(一)纳税人(二)课税对象(三)课税标准(四)税率(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六)起征点与免征额(七)课税基础二、税收分类(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二)直接税与间接税(三)从量税与从价税(四)价内税与价外税(五)中央税与地方税第三节税收原则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一)税收原则的提出(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一)公平类税收原则(二)效率类税收原则三、税收中性问题(一)税收中性的含义(二)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述(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二)税负转嫁方式二、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三、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一)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二)税负转嫁的一般性规律四、我国的税负转嫁(一)我国已存在税负转嫁的经济条件(二)有关税负转嫁的政策性问题思考题:1.简述税收的“三性”。2.试述税收的分类。3.试述税收的效率类原则。4.试述税收的公平类原则。5.试述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6.试述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7.试述研究税负转嫁的现实意义。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介绍税收与经济生活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税收经济效应作用机制、税收的经济影响和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财政与税务专业的教学,本章可选择部分内容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一、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的含义与分析二、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的含义与分析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二)我国的实际情况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一)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我国的实际情况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一)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二)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三)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一)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二)税式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三)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四)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一、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不同学派对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二、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一)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二)拉弗曲线三、减税政策评析(一)对供给学派税收主张的理论争议(二)美国减税政策实例分析——减税政策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思考题:1.简述税收的收入效应。2.简述税收的替代效应。3.试述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4.试述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5.试述税收对投资的影响。6.试述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7.试述“拉弗曲线”及其说明的原理。8.评析减税政策。第十章税收制度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要求学生掌握税收制度的基本概况,各类税收的特点及功能,以及我国现行主要税种的基本内容。对于财政与税务专业的教学,本章可选择部分内容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一、税收制度概述(一)税收制度的组成(二)税收制度的发展二、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一)1994年之前的税制演进(二)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第二节商品课税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一)商品课税的特征(二)商品课税的功能二、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一)现行增值税(二)现行消费税(三)现行营业税第三节所得课税一、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一)所得课税的特点(二)所得课税的功能(三)我国所得课税的特点二、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一)现行企业所得税(二)现行个人所得税:(三)现行土地增值税第四节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一、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一)资源税与财产税的主要课征方式(二)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二、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一)现行资源税(二)遗产税思考题:1.试述税收制度的一般发展过程。2.简述我国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3.试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4.试述增值税的三种类型。5.试述增值税的三种计税方法。6.试述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的改革。7.试述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8.试述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第十一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现行税制的改革及完善。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工商税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对于财政与税务专业的教学,本章可选择部分内容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一、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一)公平课税论(二)最适课税论(三)财政交换论二、世界税制改革的实践(一)所得税: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税率档次(二)商品税: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率、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三)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三、我国工商税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一)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思路和内容第二节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一、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内容(一)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由来(二)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主要内容二、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一)我国原来的农(牧)业税收制度(二)取消农业税及其历史意义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一)黄宗羲定律(二)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第三节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一、税收管理的概念、分类及功能(一)税收管理概念和分类(二)税收管理的职能二、多角度的税收管理理论(一)税收管理与管理学——帕累托“二八定律”管理思维的运用(二)税收管理与法学——税收法律主义原则(三)税收管理与心理学——从纳税人的人格假定到纳税人心理承受力的测量三、中国税收管理制度的实践(一)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立法沿革和理念转变(二)新征管法出台的背景(三)新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作业三思考题:1.简述公平课税论。2.简述最适课税论。3.简述财政交换论。4.简述世界税制改革的实践。5.简述开征绿色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6.简述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7.简述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内容。8.简述税收管理与管理学。9.简述税收管理与法学。10.简述税收管理与心理学。11.简述我国新税收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讲述国债基本原理和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懂得什么是国债,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国债有哪些功能,有无社会负担及数额限度等基本问题,掌握国债发行和偿还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一)国债的含义(二)国债的种类(三)国债的结构(四)国债负担和限度二、国债制度要素(一)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二)国债发行价格(三)国债利率第二节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二)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二、国债的经济效应(一)国债的资产效应(二)国债的需求效应(三)国债的供给效应三、国债的政策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二)筹集建设资金(三)调节经济第三节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一、国债负担率分析(一)我国国债发行和国债负担率情况(二)国债负担率与财政赤字的简单动态关系分析二、我国国债依存度分析第四节国债市场及其功能一、国债市场(一)国债市场的含义(二)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二、国债市场的功能(一)实现国债的顺利发行与偿还(二)合理有效调节资金的运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三、我国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一)国债市场现状(二)当前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第五节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一、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概述(一)什么是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二)我国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现状(三)隐性和或有债务是一种世界性现象二、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防范和化解对策(一)高度重视是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的前提(二)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的对策思考题:1.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2.试述国债的政策功能。3.试述我国近年来国债负担率升降的情况和原因。4.试述衡量国债依存度的不同方法,并分析我国当前国债依存度的情况。5.试述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及其有待完善的问题。6.说明世界银行关于政府债务的分类,并说明我国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现状及其防范化解的对策。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讲述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掌握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的程序和方法,还要了解我国预算体制的沿革,现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掌握分税分级预算体制的理论依据。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含义及其类别(一)国家预算的含义(二)国家预算的类别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一)国家预算级次(二)国家预算管理权限三、国家预算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第二节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一)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二)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三)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四)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五)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二、编制部门预算(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二)部门预算的内容三、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三)实行集中支付制度的措施五、“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含义(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迫切性(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二)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一)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第四节中国分税制改革一、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一)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二)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三)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四)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二、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二)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四)原体制的处理三、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一)1995-2002我国的过渡时期转移支付制度(二)2002年起,我国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四、我国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及进一步的完善(一)总体运行情况(二)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思考题:1.什么是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有哪些类别?2.简述国家预算的主要原则。3.简述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4.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5.简述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内容有哪些?6.试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内容。7.试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8.简述政府间收支划分的理论依据。9.简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10.简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11.简述我国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第十四章财政平衡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介绍关于财政平衡的基本理论和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了解关于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的有关理论,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财政赤字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财政平衡并非绝对的财政平衡;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二)财政赤字的分类(三)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比较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分析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一)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三)关于通货膨胀税和铸币税问题第三节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一、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效应的经济效应的一般原理(一)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二)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经济效应二、不同融资机制不同经济效应的分析(一)财政赤字的债务化融资的经济效应(二)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融资的经济效应三、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分析(一)完全“排挤”效应(二)不完全“排挤”效应四、财政赤字的长期经济效应分析(一)分析财政赤字长期经济效应的意义(二)分析长期效应的IS-LM模型思考题:1.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2.简述我国当前财政赤字的状况。3.简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4.简述财政赤字债务化的经济效应。5.简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经济效应。6.运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7、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第十五章财政政策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讲述了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明确财政政策的功能,财政政策起作用的基本原理,了解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应如何选择、运用与其相适应的财政政策,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服务。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一、什么是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内涵(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在内容和作用过程上的区别二、财政政策主体(一)财政政策主体含义(二)改革开放前后我国财政政策主体的变化三、财政政策目标(一)财政政策目标的内涵(二)我国财政政策目标四、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工具的内涵(二)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五、财政政策的类型(一)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一)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二)财政政策传导的媒介二、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应及评价。三、财政政策乘数(一)税收乘数(二)购买性支出乘数(三)平衡预算乘数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货币政策简介(一)货币政策的内涵(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作用机制、作用方向、在扩展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三、不同的政策组合(一)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二)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三)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四)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一)财政政策的效力(二)货币政策的效力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一)相机抉择择财政政策的时滞(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比较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一、1997年以前的财政政策二、积极财政政策三、稳健财政政策四、我国财政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经验作业四思考题:1.试述财政政策的目标。2.试述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3.试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4.怎样认识与评价财政政策的效应?5.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相互配合?6.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政策组。7.简述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差别的意义。8.结合1998年的经济形势,试述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9.试述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涵。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介绍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问题。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国际税收、关税、外债等基本内容,理解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对于财政与税务专业的教学,本章可选择部分内容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税收一、国际税收的含义国际税收含义与实质二、税收管辖权的交叉或冲突(一)税收管辖权的含义(二)税收管辖权的交叉三、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一)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二)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四、税收饶让(一)税收饶让的含义(二)税收饶让的主要内容五、国际税收协定(一)国际税收协定的含义(二)国际税收协定主要内容第二节关税一、关税概念(一)关税是一种特殊税种(二)关税与贸易条件二、保护关税(一)什么是保护关税(二)保护关税的成本(三)保护关税的政策意义三、特惠贸易安排(一)自由贸易区(二)关税同盟(三)共同市场四、世界贸易组织(WTO)与我国关税政策的协调(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二)我国关税政策的协调第三节出口退税一、什么是出口退税制度(一)出口退税制度的概念(二)出口退税的理论基础与WTO的要求二、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一)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二)2003年以来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第四节外债一、外债的功能(一)外债与国债功能的不同特点(二)外债的两个功能二、外债的种类与结构(一)外债的种类(二)外债的结构三、外债的负担与限度(一)外债的负担(二)外债的限度四、外债管理(一)外债管理的内容(二)外债管理的体系第五节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一、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相效性(一)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力(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效力二、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力(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效力三、内外平衡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实现内外平衡的财政——货币政策思考题:1.试述国际税收的内涵。2.试述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方法。3.试述保护关税的政策意义。4.试述特惠贸易安排的种类。5.试述保护关税的成本。6.试述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及WTO的相关规则。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