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分析_第1页
美国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分析_第2页
美国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分析_第3页
美国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分析_第4页
美国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分析10月23日在韩国庆州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联合公报,承诺“避免竞相贬值本国货币”,同意尽全力遏止货币贬值战争,化解紧绷经济对峙关系。实际上,当前全球货币市场的混乱状态起源于10月15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的一篇题为《低通胀下货币政策目标及工具》的讲话,他表示:“鉴于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各项政策目标,在条件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可能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随着他暗示将支持新一轮货币刺激政策以抵御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并防止通缩,美联储重启购买国债的计划即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已经毫无悬念,美联储11月3日的会议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面对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引起的本币对美元升值的趋势,日本、韩国、泰国、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出手干预汇率和资本市场,以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拉动就业和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多国货币纷纷开展贬值竞赛的同时,人民币却在持续升值。自中国人民银行6月19日宣布继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幅已超过2%。而与此同时为抵御通胀压力,人民银行自2007年12月之后首次宣布加息,自2010年10月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面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面对全球货币争相贬值的新状况,面对人民币巨大的升值压力,究竟如何理解G20最新发表的联合公报,应如何理解美联储的新政策,应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下面就有关情况做简要分析,供参考。一、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情况简介1.什么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是央行采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当银行利率、贴现率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零或接近零时,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用于增加经济体中的货币供应。“量化”是指“生”出来的钱是定量的,“宽松”是指缓解了银行的压力。不过,另一种解释是,这个名词来自于日语“刺激性货币政策”的表述,该表述使用了“宽松”一词。“量化宽松”有时俗称为“印钞票”。21世纪初的日本和2008、2009年间处于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美国和英国都运用过这一政策手段。2.美国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GDP、利率、通胀、失业率是伯南克决定是否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四个重要指标。每当这四个指标达到临界值时,“量化宽松”政策就会被启动。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当美国经济面临第一季度GDP负增长0.6%,利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0-0.25%,创25年新高的9.6%的失业率和仅为0.4%的通胀率时,美联储第一次启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19个月后,美国经济复苏的情况不容乐观,从这四个指标上看,似乎又一次逼近了这个临界点。2010年二季度增长仅为1.6%,利率依旧保持在0-0.25%的低点,失业率高达9.6%,通胀率为1.1%。伯南克说“美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仍然太缓慢,就业市场恢复极其缓慢制约了消费开支,企业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大量投资,目前通胀率太低。”,认为美联储到了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时候。二、全球对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反应1.日本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10月5日日本央行在利率会议中决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将利率目标从0.1%下调至0-0.1%区间,并承诺将维持零利率直到物价企稳。同时央行还将创建基金用5万亿日元(约610亿美元)购买日本公债和其他资产,旨在压低长期市场利率降低风险溢价。日本央行降息主要出自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日元兑美元处在15年以来的高点,通过降息可以防止日元大幅升值。二是日本经济疲软。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1%,增速下滑明显,其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负值,而且出口也同样因外部需求不旺而下滑。内忧外困之下,日本央行采取低利息促进消费和出口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此外日本央行9月的货币供应量M2和M3同比分别增长了2.8%和2.1%,广义流动性同比增长2.1%,呈现流动性泛滥的态势。而受此影响,日本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也逼近7年新低。因此有关专家认为“美联储一旦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很容易让日本央行陷入两难,继续跟进宽松将面临国家信誉破产的风险,如果停止跟进,日元对美元的急速上升也会将日本经济推向更深的漩涡。”2.英国货币政策选择艰难比日本央行纠结于是否将“量化宽松”进行到底更复杂的是,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了三方博弈的状况中。加息、量化宽松与维持现有政策不变成为了英国央行争论的焦点。10月20日,英国央行公布的10月会议记录显示,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以8∶1通过了维持2000亿英镑债券购买规模不变,只有委员普森要求将这一规模扩大至2500亿英镑;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还以8:1通过了维持利率不变,委员森泰斯5次要求将基准利率提高至0.75%。英国央行表示,鉴于委员们对需求前景的看法不一致,央行将借助10月份的通胀报告进行进一步分析。目前英国央行确定的通胀目标为2%,9月英国通胀率为3.1%,连续第7个月高于央行目标。英国首相卡梅伦则更倾向于通过货币政策刺激英国经济,他表示“我是一个财政政策的保守主义者,但又是一个货币政策的激进主义者。”3.欧洲区趋于保守至少到目前为止欧洲央行还在坚持越发强硬的立场。一个可能的理由是,欧元区的整体CPI自2009年7月以来一直上行,而核心CPI自2010年夏季起也开始抬头。除应对眼前的通胀压力之外,欧洲央行还开始意识到对于更大的欧洲货币联盟经济体如德国,其政策立场过于软弱。另外考虑到在目前经济周期中美国稍稍领先于欧元区,因此欧洲央行目前很有可能采取比美联储更加激进的立场。然而专家认为强硬政策将在未来压抑欧元区的增长前景,造成通缩压力回潮,并引发欧洲央行采取其他落后于形势的政策反应。在美联储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的保守措施,以及各国为争夺出口增长而大打货币战的背景之下,欧元区走出衰退的路径仍不清晰。4.新兴经济体加紧控制流动性从2009年开始,巴西雷亚尔和南非兰特对美元已经上涨了37%和36%,在亚洲,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涨幅也达到10%,韩元的涨幅已经超过7.6%,印度卢比一个月的涨幅就接近5%。良好的经济前景和诱人的汇差将新兴市场变成了流动性逐利的战场。“热钱”的过分热情让新兴市场如临大敌,他们几乎在同一时刻拧紧了热钱进入的“阀门”。10月19日,我国央行在时隔近3年后重启加息工具,将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一天前,巴西政府宣布将固定收益证券的外国投资税由4%提高到6%,这也是巴西政府在14天内再次上调这一税种。泰国政府也宣布将以预扣税的形式对外资投资债券收益按15%收税。在多次出手干预外汇市场之后,韩国央行发布警告称如果外资增长过快,银行将有可能限制外币借贷。印尼政府则强行为外资投资规定了不少于3个月的期限。“资本管控这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最被指责的手段,也许成了眼下新兴经济体唯一能自卫的武器。”专家说“但是如果你不能阻止美元走弱,任何抵抗都是暂时的。”三、几点思考1.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预期专家认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效果恐难如所愿。(1)刺激政策边际效用递减,扩张效果大打折扣。美联储在2009年及2010年初通过“大规模资产收购计划”购买了总计约1.7万亿美元的国债和机构债券,使其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从危机前的约8600亿美元升至目前约2.3万亿美元,而货币乘数却持续收缩。截至2010年7月28日,美国货币乘数为0.851,仅为金融危机前1.612的一半,更不及历史高点3.2的三分之一,令货币扩张的效果大打折扣。(2)救市政策不对症,治标难治本。由于十年期美国国债利率是按揭贷款利率、公司债利率以及市场利率的基准,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政策,继续购买国债,其直接目标是拉低长期利率,降低金融市场借贷成本,最终目标是刺激消费与投资。事实上,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使全球金融系统进入去杠杆化进程,包括风险利差、流动性利差、市场波动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会上升。实施以避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的金融机构被迫启动了去杠杆化的过程,因此不得不降低风险资产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转持债券,特别是美国国债这种安全性较高的资产。(3)尽管眼下美国的现状是长期利率已然处于历史低位,甚至仍不断创出新低,但信贷市场却不为所动。银行方面,出于资本充足考虑,惜贷气氛仍然浓重;企业方面,由于消费开支未见明显改观且产能过剩的现象依旧存在,其扩张和借贷的动力都很小,美国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大,在财政政策扩张空间受限,“量化宽松”政策效果难如所愿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复苏的局势将相当的被动。2.形成目前“全球货币混战”的原因(1)从推动实体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角度看,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有着内在的重大缺陷。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浮动汇率或汇率动荡。美元和欧元两大主要货币汇率的动荡,必然带来全球各国货币汇率的动荡。(2)国际投机资金量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各国央行“量化宽松”政策释放出过多的流动性。这些钱基本上流向三个方向,一个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动荡上涨过程中;二是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带来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的飙涨和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三是在全球银行货币体系内流转,自我循环。这些钱在全球市场快速流动是造成汇率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3)新一轮“全球货币混战”加剧,是由美联储宣布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引起的。即使美联储不在市场上大量购买债券,发出相关的声明便能对全球的汇率市场带来巨大影响。因为美联储宣布该种政策即是向市场释放出美元走弱的信号,市场预期到美元走弱必将引起本币升值,便造成了各主权货币争相贬值的局面。(4)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持续性、严重性可能远远超过市场预期。实体经济的复苏缓慢给了全球市场巨大的压力,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复苏都非常悲观。美国、日本和欧盟主要经济体还在痛苦的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全球的需求不仅没有增长,而且还在萎缩。面对数量有限的全球需求,各个经济体为了保证甚至增加各自的市场份额,只能让本币贬值,增加出口,从而带动就业。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以弱势美元来支持奥巴马的“出口倍增计划”;欧洲也希望欧元贬值来刺激出口;日本中央银行干脆大规模入市干预,来阻止日元升值。3.引起全球新一轮“货币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尽管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引起了多国货币争相贬值但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战争”可能性不大。10月23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的G20会谈上,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均发表联合公报,同意尽全力“避免引爆货币贬值战争”,以及全面遏制贸易失衡,并借此化解全球陷入紧绷的经济对峙关系。在这份共同声明里,与会各国代表均同意“避免竞相贬值本国货币”,并朝向“更具市场导向的外汇体系”。共同声明指出,与会各国代表同意“贯彻各种政策,以降低过度贸易失衡,并保持经常账户在某种可行的范围内”,借此积极抑制经常账户失衡,并避免各国竞相贬值本国货币。专家认为各国在金融和经济体系中相互高度依存,因此针对经济下行风险采取不协调的应对措施,将会给各方带来损害。G20所有成员的承诺将有利于通过协调合作来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经济增长。4.应理性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1)人民币升值不会在短期内对美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比值在2005至2008年其间增加了21%,但美国贸易赤字仍在继续扩大,可见人民币升值不像观点本身那么诱人,并不能立刻解决全球尤其是美国的经济问题。中、美并非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国家,他们也只是占有全球生产链中的一部分,许多人们以为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实际上不过是在中国组装而已,尖端配件往往来自于更富裕的国家如韩国,而基本配件则在更贫困的国家,如越南等地制造。只有产品的完全价值才能影响到美中两国之间的贸易赤字,而人民币升值只会影响在中国完成的那部分工作。如果人民币升值充分,将会导致有些工作转移到越南这样的国家,这对缩小美国的整体贸易赤字并没有帮助。尽快结束人民币与美元的挂钩对中国和全世界来说都有经济意义。更强势、更有弹性的货币会让中国更容易地控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更值钱的人民币同样会提升中国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使制造业领域的过度投资减速并挤压企业利润,以使其经济朝着调整结构扩张内需的方向发展。但不管对中国还是对外界来说,人民币升值都不是万灵丹,中国的经济平衡需要完善和改革各项宏观政策。(2)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应持有理性的态度。人民币汇率问题由来已久,本次再度成为热点是由于当前尽管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但国际贸易市场的复苏不如经济反弹得快,全球贸易竞争十分激烈,这导致各国摩擦频繁,汇率波动。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中国经济仍达到8.9%的强劲增长,表现相对更为突出,于是各国将焦点集中在中国。目前,国际关系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互协调,汇率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全球市场上美元才是主导货币,但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让美元贬值,这给美元资产持有国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贸易。然而考虑到如果美元长期贬值将最终导致其失去主导货币地位,因此美元贬值也会有一定限度。所谓量化宽松(quantitativeeasing),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就是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比较央行在公开市场中对短期政府债券所进行的日常交易,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要庞大许多,而且久期也较长。量化宽松一词是由日本央行于2001年提出,是指央行刻意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包括大量印钞或者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的途径,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央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放松银根:改变货币价格(即利率)或改变货币数量。央行放松银根的非常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央行可以通过与外界沟通或量化宽松等方式,培养短期利率将长期保持低位的预期。第二,央行可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以左右通胀预期。第三,央行可以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如果投资者将不同资产视为非完全替代品,央行买进特定资产的操作就会对资产价格产生明显影响。就此而言,最好的例子就是长期美国国债。从理论上说,美联储可以大规模买进美国国债,以抑制收益率上升;日本央行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期间,就曾进行这种操作。上述三种量化宽松的方式虽然概念不同,但在操作上可以相互替代。举例2008年9月,美联储开始扩大其资产负债表balancesheet。联储采取量化宽松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买进市场上的证券,以图“启动”银行体系;二是承担私人部门所不愿承担的一部分金融中介职能。在日本央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2001年3月-2006年3月间,其资产负债表对该国GDP的比率由13%左右升至22%左右。由于美日两国金融体系的根本性差异,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远小于日本央行——本次危机前,前者的资产负债表对美国GDP的比率仅为6%左右。到10月份,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扩大到美国GDP的8%以上,比危机前增长了35%。影响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在当前几乎普及全球的非常规政策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但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或将给后期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风险。第一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能成功生效,增加信贷供应,避免通货紧缩,经济恢复健康增长,那么一般而言股票将跑赢债券。第二种情况,假如量化宽松政策施行过当,导致货币供应过多,通货膨胀重现,那么黄金、商品及房地产等实质资产可能将表现较佳。第三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未能产生效果,经济陷入通缩,那么传统式的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工具将较为吸引。量化宽松极有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是,一旦经济出现恢复,货币乘数可能很快上升,已经向经济体系注入的流动性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将直线飙升,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就将构成大问题。量化宽松政策,不仅降低了银行的借货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借货成本。现在全球同此凉热,各国政府都在实行超低利率,其本意是希望经济迅速复苏。但结果事与愿违,那些本该进入实体经济的量化宽松货币,在有些国家却流入了股市,比如美国,在经济基本面根本没有利好的情况下,股市却扶摇直上,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一度冲破11000点,10月18日创下11143.69的高点。补充小知识点:通胀保值国债不同于其他类型国债,其本金和收益均随通胀率上升而增加。虽然美国财政部此次拍卖通胀保值国债时,其收益率为负,但如果未来几年美国通胀率走高,投资者仍可以通过购买此类国债获利。结合美国大量印钞讲讲“量化宽松政策”,给中国及其他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其实美国是看准了世界各国烂发货币导致各国经济金融系统风险剧增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发型货币来打击其他各个国家的经济。首先,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货币,因此美国发行货币,其实就是等于向全世界市场发行了美元货币。整个世界的美元货币多了,肯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而此前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烂发货币无数,现在正在头疼怎么收场。美国此前的经济刺激计划根本没用多少钱,正好借这个机会故意多发点美元,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形势恶化。背景资料:11月4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决定到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就美国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了讨论。学生:近期我听新闻一直在说美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吗?老师:所谓量化宽松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投入私有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这一政策也可以看作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直接印钞。同学: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会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呢?老师:美联储此举等于向市场投放了6000亿美元的资金,而这部分资金绝不是仅仅在美国流动,而将涌向全球市场。由于美国将长期维持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出于资本的逐利性,美联储新投放的美元会流向高利率国家或收益率更高的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将首当其冲。这些流入的钱也称为热钱,它的流入将使流动性更为充裕,并推动资产价格上升、通胀压力加剧。同学:我认为量化宽松其实说白了就是大量的印钞。大量印钞的结果无非就是美元贬值,美元贬值之后,人民币变相的升值,商品价格将提高;另外,中国是美国国债的第一持有大国,量化宽松之后,美元贬值国债也跟着贬值了。老师:说的很好,截至9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6483亿美元,进入9月份以来,美元加速贬值,人民币兑美元上升2%,已经让中国损失了2%的财富。所以说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首先是损人之举。同学:我认为美国此举注重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但是损害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这会影响到国际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我希望中国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美国的这一利己政策,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老师: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由于美国的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会引发新一轮的“货币战争”,必然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美国之所以能采取这种政策根本原因是由其国力决定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只有我们的国力增强,我们才有可能不受制于人。■北京市航天中学高焱我们是一支年轻而有活力的团队,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探讨新闻时事、攻克新课题。追求创新是我们的突出特点。■本版稿件由北京航天中学高中政治教研组提供二、对中国的影响?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两位成员——夏斌和李稻葵在“201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就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稻葵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将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夏斌则表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对于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他们均表示货币政策应趋于稳健。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也表示,美联储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会引发资本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中国面临的资产价格压力很大。当前物价水平上涨的压力不容忽视,年底物价可能超出年初预期,实际通胀也可能有所上升,明年通胀形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也认为,货币政策应走向稳健。在夏斌看来,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的美元泛滥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而美国之所以能长期推行低利率政策,是因为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发行缺乏约束。在目前美国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各国在加强金融监管上的努力并不能弥补金融危机所暴露的全球经济缺陷。他认为,跨境资本流动政策、汇率制度转轨政策及其它政策的协调与衔接,是新兴国家在宏观审慎管理上尤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中国而言,夏斌表示应尽可能处理好自己的对外经济政策,去努力构筑防范外部冲击的“防火墙”。此外,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应适当加快步伐。而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国的货币政策必须更加趋于稳健、合理。对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李稻葵认为“这些定量宽松的货币,将在美国经济中打滑,使不上劲”,原因在于美国的金融机构债台高筑,他们获得的资金不会直接投资于中小企业,而是率先用于提高资产质量。“这样的结果在日本已被证实了。日本过去20年的历史就是一句话,即‘僵尸银行有了现金不会直接投资’。”李稻葵说,今天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会对美国经济本身带来短期、直接、根本性的影响。但他提醒,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放出的这部分资金会很快流向其他的金融市场,导致其他国家货币升值。李稻葵表示,目前我国的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货币存量与gdp的比重达到200%。货币供应量超速势必会带来潜在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资产泡沫、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和资金流动风险必须高度关注。他强调,当经济增长速度稳定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考虑转向,由宽松转向稳健。量化宽松是一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第一次量化宽松: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联储就赶忙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第二次量化宽松(QE2):自2010年4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令人失望,进入步履蹒跚的复苏以来,美联储一直受压于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宽松:第二次量化宽松(QE2)。伯南克在今年八月份在杰克逊霍尔的联储官员聚会中为第二次量化宽松打开了大门。但他同时谨慎地指出,量化宽松不是一个成熟的补救办法。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量化宽松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10年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至于第二次量化宽松的影响,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美联储为了美国经济复苏所作的努力,但最终的效果只有时间来证明。也预示美元将再次泛滥,将会对其他国家带来汇率波动、资产泡沫等冲击。QE2:asecondroundofquantitativeeasing的缩写笔者就目前关于美国新出台的经济政策谈论一下自己的观点。上周末,美联储宣布维持0至0.25%利率区间不变,美联储同时宣布:将购买1.2万亿美元债券,以及美国财长盖特纳最快将于今日宣布各方期待已久的、向陷入财政困难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买入“毒资产”的计划。这项拖延已久的计划即将付诸实行,而政府准备买入的“毒资产”总值高达1万亿美元。这将是美国政府在大举购债后又一重大举措。首先我就谈一下美联储宣布购买长期国债,就知道美国开始要印钞票了。这也就反映出了美国这样长时间的救市,基本没有什么成效,也可以反映出来美国经济以及处于极度的衰退之中。我想美国政府的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这样做的,但是就美国新任总体奥巴马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就也预示这美国今天必须这样做。至于为什么呢,我待会给大家谈。目前我们就要知道为什么美国要这样疯狂的做呢?我们知道由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主要是钱的原因,因为此时大家就如同惊弓之鸟一样,有不愿意将钱拿出来消费与投资。这样以来经济就处于恶性的循环之中。那么解决之道还在钱。金融危机看来势必要用如山的钱去堵了。美国要救经济怎么来钱呢。笔者觉得有4个方面。1.就是美国的财政收入,我想美国的连年征战财政早就吃紧,不可能有钱出来救经济了。2.是继续哭穷向包括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伸手,就希拉里来中国呼吁我们就知道了。但是在各国日渐谨慎的心理下,这一手似乎越来越不灵光,无论如何,中国今后购买美国债券的金额肯定会缩减。起码在美国出手买国债中国就更加不愿意了。3.就是发国债了,美国老百姓正如惊弓之鸟,眼下就宁愿将钱存着,不愿消费也不愿投资。4.就是印钞票了,但是我们知道印钞票要有个原因呀就是购买国债。以及购买有毒资产。我就分析一下美国开始购买自己的国债对他们的好处,笔者认为有以下5点。1.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无论降低联邦储蓄利率目前看来效果不大了。没有办法自己购买国债这样就变相的降低了国债的收益率。相当与美国降低联邦储蓄率75个基点。这样可以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2.另外我们知道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大家都知道各国都在操作本国的货币贬值,而且恶性的贬值。目的就增加本国企业的竞争性。但是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美国为了保住自己的美元地位还是美元相对性方面,美元都是一直在升值。而对美国国内的企业来说,肯定是雪上加霜了。美国的企业急需美元贬值来增加自己的竞争性。3.美元的大幅贬值,这将意味着黄金、原油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暴涨。记得3月18日黄金每盎司从883一下冲上了948美元。我们知道世界上黄金目前总量应该在3万多吨,美国就有8100多吨,其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有3200多吨,加起来占了世界的1/3,黄金暴涨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美国,而原油更不用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