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流域治理规划_第1页
全国中小流域治理规划_第2页
全国中小流域治理规划_第3页
全国中小流域治理规划_第4页
全国中小流域治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分)、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利部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水利部2010年10月目录一、总体思路1二、工作原则2三、工作内容3(一)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3(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5(三)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6四、组织分工7(一)组织体系7(二)各专项规划组织分工7五、进度安排9六、工作要求9附件:11今年10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未来5年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要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根据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按照职能分工,我部需开展《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的编制工作。为做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精神,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对防洪的要求,针对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洪涝灾害暴露出的防洪重点薄弱环节,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防洪薄弱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为重点,以中小河流、江河主要支流、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山洪灾害防治、易灾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为主要内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力争用5年时间,使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防御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更加完善。专项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易灾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未来5年上述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标准范围、治理目标、重点任务、工程布局、重要政策、实施机制等主要内容。专项规划编制以现有有关规划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有关工作成果开展工作。二、工作原则专项规划编制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立足现有规划。专项规划编制要以现有规划和正在编制的有关规划为基础,对于已批准的流域防洪规划、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等规划,以及洞庭湖区治理近期实施方案等,可将建设任务纳入专项规划,并根据近年来防洪减灾的经验教训,统筹确定实施安排。二是突出治理重点。中小河流和江河主要支流治理要以人口集中、洪水威胁大、洪涝灾害易发、有重要保护对象的区域为重点;山洪灾害防治以暴雨强度大、直接威胁城镇、集中居民点或重要设施安全的防治区为重点;易灾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水力侵蚀严重县、人口密集的中小河流、山洪泥石流灾害易发区以及山洪泥石流灾害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威胁大的地区为重点。要根据轻重缓急,做好项目的排序。三是注重前期基础。要根据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洪涝灾害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总结防洪减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防洪减灾的治理措施。专项规划建设布局和项目安排时,要优先安排已有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没有规划依据、前期工作薄弱的项目不列入规划。四是加强统筹协调。中小河流和江河主要支流治理要统筹协调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区域和流域的关系,妥善处理防洪与河湖生态保护的关系;易灾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围要与山洪灾害防治范围相协调。专项规划要与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三、工作内容(一)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主要任务是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加快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等。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确定流域面积200~3000km2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名录,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到2015年治理200~3000km2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约5000条,其中,2013年前完成《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河流名录不作调整;2013~2015年新增加治理约2900条中小河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次规划明确中小河流治理条数,提出河流名录、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根据轻重缓急,做好项目的排序。2、确定3000km2以上的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有防洪任务的河流名录,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一是依据已批准的七大流域防洪规划,提出主要支流重点河段治理项目;二是提出30余条有防洪任务的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重点河段治理项目,根据轻重缓急,做好项目的排序。以流域为单元绘制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重点治理河段位置示意图。3、确定小(1)、小(2)型病险水库和新出现的大中型病险水库数量,提出工程实施安排。在安全鉴定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大中型病险水库名单。4、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按照《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洞庭湖区治理近期实施方案》,分析洞庭湖、鄱阳湖重点蓄滞洪区的防洪作用,提出启用标准;确定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围堤建设与加固、尾闾疏浚、居民迁建方案及工程量,制定蓄滞洪区调度运用条件和原则,提出长江城陵矶附近100亿m3蓄滞洪区、淮河蓄滞洪区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的建设内容,根据轻重缓急,做好项目的排序。5、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对于老化失修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涉及防洪安全的大中型病险水闸,在安全鉴定的基础上,确定除险加固名单、实施安排。6、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确定水文测站布局,提出中小水库防汛报警通讯系统建设方案,优化水库调试运用方案的原则,确定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洪水资源化水平,提出洪水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的有关建议,以及洪水保险制度的设想和实施步骤。绘制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分布示意图。(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灾害调查评价,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以提高山洪灾害防治能力。以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为基础,根据《若干意见》要求对有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划定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提出需开展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名单。2、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规划。以县为单元,以村镇为对象,建设覆盖防治区的雨水情监测站点和县乡村配备必要的预警设施、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编制县级及防治区内的基层乡村预案、开展山洪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和演练、建立群测群防体系。3、山洪沟工程治理规划。根据山洪沟的特点、防治现状及防灾形势,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三)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主要任务是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以加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工作内容有:1、小流域综合治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本次规划明确的山洪易灾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控制指标,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分县提出山洪易灾小流域治理条数及名称;以规划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基础,结合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各项防治措施。2、监督管理。根据山洪、泥石流易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预防监督管理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3、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根据山洪、泥石流易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提出监测任务及重点。四、组织分工(一)组织体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由规计司总协调,各有关司局分工负责,水规总院技术总负责。牵头司局按照国家发改委《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负责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各流域机构负责提交江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治理,以及重点蓄滞洪区建设规划成果,参加防洪非工程措施、易灾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相关规划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交本省级行政区的规划成果。需要流域机构汇总的,提交至相应流域机构;不需要流域机构汇总的,直接提交至水利部相应牵头司局。(二)各专项规划组织分工1、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由规计司牵头,财务司、建管司、国家防办、水文局、水规总院参加。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计司具体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本省级行政区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成果。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流治理。规计司具体负责,各流域机构会同流域内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规划成果。中小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建管司具体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规划成果。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规计司具体负责,长江委会同湖南、湖北、江西省提交两湖重点圩垸整治及城陵矶附近100亿m3蓄滞洪区建设规划成果;淮委、海委会同流域内相关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蓄滞洪区建设规划成果。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国家防办、水文局具体负责,会同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规划成果。2、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国家防办牵头,规计司、财务司、水文局、长江委、中国水科院参加。长江委为主、中国水科院配合完成规划的汇总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交本省级行政区规划成果。3、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水土保持司牵头,规计司、财务司、水文局、综合事业局、水规总院参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省级行政区专项规划,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负责汇总工作,长江委、黄委等流域机构参与做好流域内规划编制的协调。五、进度安排1、2010年11月15日前,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相关规划成果报水利部。2、2010年11月25日前,部各专项规划牵头司局提交专项规划成果。3、2010年11月30日前,与相关部门协调衔接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各专项规划成果。六、工作要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有关司局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按时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任务。1、明确和落实工作责任。各有关司局和单位、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水务)局要组织专门力量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负责部门和责任人。2、严格把好成果质量关。要保证基础资料的真实性,特别要重视规划重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合理性的审查、复核与分析工作。3、保障如期提交规划成果。要按照专项规划的部署,对规划编制相关工作做出详细安排,倒排工期,加强检查和督促,保证工作进度,确保按时提交规划成果。4、加强协调沟通。各承担单位要加强合作,对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研究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有关专项规划,牵头单位要及时沟通,做好规划成果的协调和衔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工作过程中,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林业、气象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总联络人:规划计划司张祥伟,010-********,传真:010-********;水规总院郦建强,010-********,传真:010-********。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联系人:规划计划司张煦,010-********,传真:010-********;水规总院高弋绢,010-********转8112,传真:010-********。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治理联系人:规划计划司何子杰,010-********,传真:010-********;水规总院高弋绢,010-********转8112,传真:010-********。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联系人:建设与管理司徐元明,010-********,传真:010-********;规划计划司温鹏,76。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联系人:建设与管理司匡少涛,010-********,传真:010-********;规划计划司温鹏,76。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联系人:规划计划司徐吉,010-********,传真:010-********;长江委余启辉,027-********,136********;水规总院霍风霖,010-********转8102,传真:010-********。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联系人:国家防办万海斌,电话:010-********;水文局张文胜,010-********。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专项规划总联络人:国家防办黄先龙,电话:010-********,136********,传真:010-********;长江委余启辉,027-********,136********。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专项规划总联络人:水土保持司张文聪,电话:010-********;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赵永军,电话:010-********。附件:1、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工作大纲2、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工作大纲3、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工作大纲附件1: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工作大纲规划编制组2010年10月目录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1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一)指导思想2(二)基本原则3(三)规划依据4(四)规划范围与水平年5三、目标与重点任务5(一)规划目标5(二)重点任务6四、主要建设内容8(一)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治理8(二)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治理10(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四)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12(五)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13(六)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14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7六、规划实施效果评价17七、环境影响评价17八、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18九、组织形式与进度计划18(一)组织形式18(二)进度计划19附表附图样式20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以及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防洪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江河治理,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防御洪水能力明显增强。然而,绝大多数中小河流尚不具备抵御常遇洪水的能力,大部分大江大河主要支流以及重点独流入海、内陆河流尚没有进行系统治理,蓄滞洪区建设滞后,难以及时有效运用,已建工程标准低,险工险段多,防洪能力弱,险情频出。全国约有70%的洪涝灾害发生在中小河流,防洪问题十分突出,对我国广大城镇和农村的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难以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国现有小型水库8.2万多座,这些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病险率高,尤其是小(2)型病险水库面广量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此外,新出现的233座大中型病险水库也亟需进行除险加固。同时,全国涉及防洪安全的近2800座大中型水闸亟需除险加固,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工程正常运用。今年入汛以来,全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连续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暴雨强度大、分布范围广、灾害程度重。400多条河流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近100条中小河流出现了超过历史记录的大洪水,一些堤防发生漫堤、溃堤等严重险情和灾情。严重的洪涝灾害暴露出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库病险率高等问题,已成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减轻洪涝灾害损失,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七大流域防洪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对江河防洪体系建设进行了统筹安排。另一方面,针对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洞庭湖治理等,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印发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东部地区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了《洞庭湖区治理近期实施方案》,这些规划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规划基础。因此,在已有相关规划基础上,编制本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和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洞庭湖鄱阳湖圩堤整治、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建设十分必要和迫切。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对防洪的要求,认真总结多年来防洪建设经验,针对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洪涝灾害暴露出的防洪突出问题,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在继续加快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以防洪薄弱地区为重点,以中小河流治理、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流治理、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与蓄滞洪区建设、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核心内容,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防洪建设,加强防洪工程管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有效减少洪水灾害伤亡人口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防洪建设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洪涝灾害损失,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相关规划,协调流域与区域防洪建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针对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开展建设,重点加强人口集中、洪水威胁大、防洪要求迫切的区域防洪工程建设。坚持遵循规划,加快建设。依据已批复的有关规划,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加大投入,尽早启动,加快建设,防止“半拉子”工程,集中力量解决防洪重点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坚持科学治理,人水和谐。妥善处理防洪与河湖生态保护的关系,既要满足防洪减灾的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要求;尽量保持河湖自然形态,严格禁止挤占河道,保持行洪通道畅通。坚持强化管理,注重效益。落实中央、地方责任,分级、分部门负责,加强指导和监督。严格项目审批和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强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三)规划依据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相关规划。《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东部地区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各流域及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等。技术标准和规范。《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49~1999)等。(四)规划范围与水平年1、规划范围本专项规划的范围主要包括: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有防洪任务的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和内陆河重点河段;存在病险隐患的中小水库及大中型水闸;洞庭湖、鄱阳湖区重点圩垸;其他大江大河的蓄滞洪区,防洪非工程措施等。2、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三、目标与重点任务(一)规划目标总体目标: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江河主要支流得到系统治理,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江河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因灾死亡人数大幅度降低,洪涝灾害损失进一步减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得到显著增强。具体目标:用5年时间,治理200~3000km2中小河流约5000条,治理重要河段河长约6万km。全面推进流域面积3000km2以上有防洪任务的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重点河段的防洪治理,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确定的防洪标准。到2012年底前,完成重点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坝高10米以上且库容20万m3以上的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余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达到正常运用条件,恢复防洪功能。力争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围堤加固和安全建设,合理安排居民迁建,建成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和有效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中小洪水不受灾、大洪水少受灾、特大洪水有计划分洪”。用5年时间,完成洞庭湖22个蓄洪垸及麻塘垸的堤防加固、8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华容河治理、尾闾疏浚工程;完成鄱阳湖二期、4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五河、四水尾闾河道疏浚等工程。全面完成长江城陵矶附近100亿m3蓄滞洪区、淮河蓄滞洪区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等近期重点建设任务。加快其他大江大河的蓄滞洪区建设,使重点蓄滞洪区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二)重点任务1、200~3000km2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治理河长2.55万km。2013~2015年,进一步治理约2900条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2、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流治理以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整治等为主要内容,完成防洪任务重的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及内陆河流重点河段的治理任务。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0年底前,完成《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和《东部地区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中的617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抓紧实施《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2012年完成规划的5400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现有的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全面实施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其中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1.5万余座,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2015年前基本完成其余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前完成新出现的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重点加强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及蓄滞洪区达标建设,力争在2015年前,完成洞庭湖22个蓄洪垸及麻塘垸的堤防加固、8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华容河治理、尾闾疏浚工程;完成鄱阳湖二期、4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五河四水尾闾河道疏浚等工程。加快实施《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全面完成长江城陵矶附近100亿m3蓄滞洪区、淮河蓄滞洪区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等近期重点建设任务,同时安排其他流域的蓄滞洪区建设。5、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确定的2721座老化失修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任务,消除安全隐患,达到一类闸安全类别。6、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实施二期工程;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和完善水文站网,加强雨情水情的监测预报,提高水文监测和预报精度;编制和完善防御洪水预案,优化水库调度运用方案;加强重点中小水库防汛报警通讯工程和防汛应急指挥、抢险、救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四、主要建设内容(一)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治理按照《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选择原则,以洪涝灾害易发区为重点区域,以保护人口集中的城镇、乡村密集区域以及有集中连片农田的河段为治理重点。主要采取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治理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15年治理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数量控制表见表1。表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15年治理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数量控制表省级行政区(条)合计现有规划治理数2013-2015年新增河流控制数合计2209292620513520北京天津4610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64297437478760124926070144127137157109090黑龙江上海7010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85438453828910186100140140140140130130160185183224193222219231246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兵团160601701501103033021027145161151852578014010013050325354210914148100801481361667256868012601950694980129551540注:1、该表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3~2015年治理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数量上限控制值。2、表中“现有规划治理数”是指《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中小河流数目。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基本情况表和项目汇总表见附表1、附表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填报项目的时候要按照轻重缓急做好项目排序。(二)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治理按照流域和区域防洪问题比较突出、洪涝灾害比较严重,保护对象比较重要,保护区内人口较多、粮食产量大、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近年来发生过较大洪水的选择原则,区分轻重缓急,选择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的重点河段进行集中治理。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七大流域防洪规划,将防洪规划中流域面积3000km2以上的主要支流纳入本次专项规划名录,并按照上述原则做好排序。有防洪任务的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流数量控制为39条,各流域机构具体条数见表2,由流域机构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筛选和排序。各流域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名录和治理项目汇总表见附表3和附表4。各流域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重点治理河段位置示意图见附图1,图件绘制具体技术要求另行下发。表2各流域机构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数量控制表流域机构长委河流条数5黄委淮委102珠委6松辽委太湖局合计61039注:1、该表为各流域机构重点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数量上限控制值。2、表中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是指七大流域以外的其他河流,包括东南诸河、西南诸河、西北诸河、西藏内陆河、海南岛水系、胶东半岛水系、辽宁沿海诸河水系等。3、海委涉及的滦河水系、徒骇马颊河水系等独流入海河流已列入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按主要支流规划名录填报,不再分配名额。(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选择原则:完成注册登记、安全鉴定结论为三类坝的水库,其中,1998年及以后建成或进行过除险加固的水库不纳入规划。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选择原则:水库完成注册登记,坝高10米以上且总库容2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溃坝后对下游乡镇、村庄、基础设施等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位于暴雨集中地区或历史上曾经出现险情,安全鉴定或安全评价结论为三类坝的重点小(2)型水库。对于近年来新出现的大中型病险水库,按照现行的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政策和项目管理办法,逐座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于2013年底前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安排直接关系水库工程安全运行的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基础及两岸坝肩加固处理,以及与运行安全有关的机电及金属结构等更新改造。不列入取(引)水配套等设施改造,原则上不新增永久移民占地。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再填报。(四)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以重点圩垸、蓄洪垸以及人口集中的保护区为重点,优先选择在流域、区域防洪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及效益显著的项目。力争在2015年前,完成洞庭湖22个蓄洪垸及麻塘垸的堤防加固、8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华容河治理、尾闾疏浚工程,完成鄱阳湖二期、4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五河、四水尾闾河道疏浚等工程。蓄滞洪区建设以蓄滞洪区工程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为重点,根据《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加快使用频繁、洪水风险较高、防洪作用突出的蓄滞洪区建设,全面完成长江城陵矶附近100亿m3蓄滞洪区、淮河蓄滞洪区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等近期重点建设任务,同时安排其他流域的蓄滞洪区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蓄洪控制体系和可靠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重要蓄滞洪区和使用较频繁的蓄滞洪区能够有效安全启用。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治理项目汇总表见附表5,各流域机构在填报项目的时候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填报项目进行排序。(五)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重点对老化失修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大中型水闸进行除险加固。项目选择原则:已进行注册登记,经安全鉴定确定为三类闸或四类闸,最大过闸流量超100m3/s;除因地震、超标准洪水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病险水闸外,主要安排建成年限在15年以上且1999年以来未进行过全面除险加固的水闸。船闸、水库、水电站的输水泄水闸及橡胶坝等不纳入专项规划。对安全鉴定为三类的水闸,根据水闸的不同特点和病险原因,提出科学、经济、合理的加固设计方案,消除病险。对安全鉴定为四类的水闸,原则上按原标准、原规模、原闸址进行拆除重建,尽量不新增占地;对确需提高防洪标准、工程规模、异地重建的病险水闸(流域规划已明确的除外),应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水闸除险加固重点安排直接关系主体工程安全的闸室结构、地基基础加固处理,以及与运行安全有关的闸门、启闭设备的修复和更新改造。根据工程需要,设置必要的管理及监测设施,严格控制非生产性管理设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项目汇总表见附表6。(六)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确定水文测站布局,提出中小水库防汛报警通讯系统建设方案,优化水库调试运用方案的原则,确定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洪水资源化水平,提出洪水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的有关建议,以及洪水保险制度的设想和实施步骤。绘制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分布示意图。1、水文建设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和完善水文站网,加强雨情水情的监测预报,提高水文监测和预报精度,具体内容以补充完善雨量监测站点为重点,辅以必要的水文站、水位站建设,结合解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空白区问题,建成覆盖我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网络,提高中小河流的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洪水预报能力。(1)站点布设原则雨量站布设原则:100km2以上的河流按平均100km2流域面积设1个雨量站,100km2以下50km2以上河流设1个雨量站,50km2以下的河流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应设1个雨量站,暴雨中心区域的雨量站网要加密布设。水位站布设原则:重点防护区和重要防护目标上游必须设立水位站,水位站的设立必须确保洪水从水位站到重要防护目标有一定传播时间,传播时间应大于等于信息采集时间、分析处理并决策时间、预警时间与人员转移处置时间之和,一般要求至少有30分钟的预见期。并与原有的水文站和水位站共同构成水文信息采集体系。水文站布设原则:易发生溪河洪水灾害的小流域,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需布设水文站。(2)建设标准雨量站:采用自动监测方式,具有现场存储和无线传输功能。测站通信方式以GSM/GPRS为主,公网未覆盖地区采用北斗卫星通信方式。对新建或改造的雨量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一体化杆式雨量装置、筒式雨量装置,条件允许也可采用雨量观测场或直接放置于屋顶等方式。水位站:采用自动监测方式,具有现场存储和无线传输功能,并配置人工观测水尺,作为校测手段;测站通信方式以GSM/GPRS为主,公网未覆盖地区采用北斗卫星通信方式;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至50年一遇,应能测记本站最高洪水位以上1.0m,水位自记设施应能测记到最高洪水位。水文站建设标准:根据水文站测站特性和测报任务等要求,确定建设水文缆道、测船或桥测设施;具备条件的水文站,配备走航式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或哨兵型多普勒流速仪,并辅之以GPS定位,配备微机测流系统,提高流量测验自动化水平;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至50年一遇,对超出测洪标准的特大洪水,有应急测洪措施。水情中心:省水情中心和水情分中心直接利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中心、分中心,各监测站水情信息直接发送到就近或管辖的水情分中心。各中心配置必要的接收处理设备、接收处理软件、数据转发软件等。已实施的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水文监测一期建设工程中的水文、雨量站点不列入本规划,已纳入《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中的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水文监测二期建设工程的相关水文、雨量站点一并列入本规划。2、通信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库报警通信设施建设,通过综合运用专网、公网等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可靠的水库通信方案,使所有中小型水库都具备一种可靠的报警通信手段和水文测报设施,其中,中型水库、小(1)型水库和病险小(2)型水库要具备两套互为有效备用的报警通信手段,从根本上扭转中小型水库通信落后状况,及时掌握水库的雨情、水情和工情,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确保中小型水库能及时报险预警,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填报附表7-1-1、7-1-2、7-1-3、7-2-1、7-2-2,绘制附图2。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项目投资应采用国家和有关部委现行相关费用标准为依据,根据项目建设内容进行投资估算;对已有前期工作的项目,以前期工作提出的投资为准,其它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同类型项目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统一平衡,单位投资要合理。投资估算的价格水平统一到2010年下半年水平。各项目新增移民和占地投资应单列。2、资金筹措。提出分类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大中型项目,应履行国家相关建设项目审批程序。3、年度实施安排。应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和资金筹措情况,对项目进行排序,按项目的合理工期,提出2011~2015年年度实施安排。六、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从社会、经济、环境等角度,评价规划实施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评价规划实施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作用。七、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水质、人群健康、生态环境、群众的生产生活的现状评价和规划水平年预测评价,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八、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提出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易灾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实施机制及保障措施。九、组织形式与进度计划(一)组织形式由规计司牵头,财务司、建管司、国家防办、水文局、水规总院参加。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计司具体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本省级行政区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成果。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流治理。规计司具体负责,各流域机构会同流域内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规划成果。中小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建管司具体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规划成果。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及蓄滞洪区建设。规计司具体负责,长江委会同湖南、湖北、江西省提交两湖重点圩垸整治及城陵矶附近100亿m3蓄滞洪区建设规划成果;淮委、海委会同流域内相关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蓄滞洪区建设规划成果。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国家防办、水文局具体负责,会同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规划成果。(二)进度计划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10年11月15日前提交相关成果,2010年11月25日前提交《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报告。附表附图样式附表1xx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基本情况表序号河流名称所属流域流域面积(km2)河道总长(km)涉及县级行政区备注12……填表说明:1、本表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填报。2、本表填写新增的2013~2015年需治理的中小河流基本情况,按照灾害情况及轻重缓急筛选,并按表1分配的数量控制。3、“所属流域”填写水资源一级区名称。4、“流域面积”填写需治理的中小河流的流域面积。5、同一条河流上、中、下游名字不同的,要进行标注说明。附表2xx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汇总表河流序号项目名称所在河流流域面积所属流域估算投资所在县主要建设内容规划依据备注填表说明:1、本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填报,填写新增的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河段治理项目,一个河段项目填写一行,项目按照灾害情况及轻重缓急筛选并排序。2、“所在河流”须与附表1的河流名称一致。3、“河流流域面积”填写所在河流的面积。4、“所属流域”填写水资源一级区。5、“主要建设内容”需明确治理措施和工程量,如新建堤防XX公里,河道治理XX公里等。6、规划依据需明确规划名称及规划批复部门。附表3XX流域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名录序号河流类型河流名称流域面积(km2)河道总长(km)重点河段涉及省份合计一1…二1主要支流独流入海…三内陆河1填表说明:1、本表由各流域机构按照负责的流域(水系)范围,会同流域内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填报。2、江河主要支流按国务院批复的七大流域防洪规划填报,没有列入防洪规划的支流不予考虑。3、各流域机构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按表2的控制数量填报。附表4XX流域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治理项目汇总表项目名称所在水流域面涉及省主要建设内估算投规划依备注系积份容资据序号一河名主要支流独流入海二三内陆河填表说明:1、本表由各流域机构按照负责的流域(水系)范围,会同流域内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填报。2、江河主要支流按国务院批复的七大流域防洪规划填报,没有列入防洪规划的支流不予考虑。3、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名称要与附表3一致。附表5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治理项目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安全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居民迁建规模估算投资规划依据备注填表说明:1、本表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相关省填写。2、安全建设内容需明确安全建设措施和工程量。3、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围堤、围堤加高加固、闸门建设、裹头口门建设、河道疏浚等内容,需明确措施和工程量。4、规划依据需明确规划名称及规划批复部门。附表6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项目汇总表主建安全水管体病要险问题水序闸号名称所在水闸流量成流型别(m3/s)时所在县估算投资(万元)鉴定制改革间情况情况域水是管否单已位名收称核核定定人两员费两费落实人(万情况验()元)占数核量定(万的元)比例12345678910111213141516填表说明:本表请按照建管司提供的数据内容,对9~14列的水管体制改革情况进行填报,对其余各列数据核对并修正。1、第2列“水闸名称”根据部建管司提供的清单不得变更。2、第4列系水闸所在的全国七大流域片。第5列水闸的型别按“大(1)型、大(2)型、中型”填列。第6列为设计最大过闸流量。第8列安全鉴定情况为安全鉴定结论,分“三类闸、四类闸”。第15列主要病险问题根据安全鉴定情况填写。3、第9列填写水闸的管理单位名称。第10列填入该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验收情况,填“是”或“否”。第11、12列分别填入该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时核定的人员数量和两费金额。第13、14列分填入该水管单位2010年两费落实情况以及占核定金额的比例。4、填报时,对建管司提供的数据进行修正时要用红字加粗标注;上报填好的表格时,要以正式行文方式报送,并同时报送一份EXECL电子文件,并注明具体经办人员的联系方式。附表7-1-1XX省(区、市)防洪非工程措施水文站网建设一览表——雨量站部分所站建观通属水点设测信河名站名情位性设方置质施式分中心序号1…填表说明:1、观测设施填写“杆式、筒式或雨量场”;2、通信方式填写“GSM/GPRS或北斗卫星”。附表7-1-2XX省(区、市)防洪非工程措施水文站网建设一览表——水位站部分投主资站建通要估点设信建算位性方设(置质式内万容元序号河名站名)合计1…附表7-1-3XX省(区、市)防洪非工程措施水文站网建设一览表——水文站部分序号河名站名站建主投点设要资建估位性设算置质内(容万元)合计1…附表7-2-1xx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建设汇总表序水库需建水库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通信系统数量和估算投资规划备号类型量(个)水文测报设施数量等内容)(万元)依据注附表7-2-2xx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建设表总库最大是影水新建序号库所在水库容坝高否响现或改备名地点类型(万(米病程状建建注称资影响产有无通信有无人口密重要手段水文公网短星其他测估算(万集交通(个测报电话波通手段报(万方))险度议水文经费卫超短波人)程设施)设施度信设元)施高1低2填表说明:1、水库所在地点按xx地市、xx(县)、xx乡(镇)、xx村格式填写;2、“水库类型”栏,中小型水库包括四种类型:A:全国防洪重点中型水库、B:一般中型水库、C:小(1)型水库、D:小(2)型水库,请根据水库类型填写相应代码A、B、C或D;3、“是否病险”栏,是填“√”,否不填,其他栏中类似情况填法相同;4、“影响程度”指水库对下游造成的影响,“人口”指水库下游30KM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资产密集程度”指水库下游的乡镇和重要工矿企业密集程度的高低、“有无重要交通设施”指水库下游有无铁路、Ⅱ级及以上公路、机场等,如有填“√”,如无不填,其他栏中类似情况填法相同;5、“现状”栏中,“通信手段”栏指水库大坝上或短距离内现有的通信方式,填写现有通信手段个数(0、1或2),“有无水文测报设施”有填“√”,无不填;6、“新建或改造建议”栏,请根据水库自身情况提出拟新建或需改造的通信设施,在所选项下填“√”,“其他手段”栏请简要说明是什么通信方式。附图1各流域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重点治理河段位置示意图绘图说明:1、由各流域机构绘制,以七大江河流域为单元,绘制各流域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重点治理河段位置示意图。2、各流域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和内陆河重点治理河段位置示意图除标明规划项目的工程地理位置等情况外,还要反映行政区划、河流水系、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要素,将主要江河流域、已建重要大中型水库分布等水利信息结合编制在图中。3、要求图幅大小统一、图文清晰、标识清楚、图标一致、比例合理,清楚反映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图件绘制具体技术要求另行下发。附图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分布示意图绘图说明:1、水文站以▼为标志符号并标注站名,黑色为现有,红色为新建,符号旁标注相应站名。2、水位站以▽为标志符号,黑色为现有,红色为新建。3、雨量站以☉标志符号,黑色为现有,红色为新建。4、要求图幅大小统一、图文清晰、标识清楚、图标一致、比例合理,清楚反映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图件绘制具体技术要求事宜,与部水文局联系。附件2: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工作大纲规划编制组2010年10月目录一、规划编制必要性1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一)指导思想2(二)基本原则3(三)规划依据4(四)规划范围和水平年4三、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5(一)规划目标5(二)重点任务5四、规划的主要内容5(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6(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规划6(三)山洪沟工程治理规划7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六、规划实施效果评价10七、环境影响评价10八、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11九、组织形式与进度计划11附表附图样式128一、规划编制必要性我国主要处于东亚季风区,山丘区暴雨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山洪灾害不仅对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全国每年山洪灾害死亡人数约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2/3,新世纪以来已上升到80%左右。尤其是2010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发生了严重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9月底,全国因山洪灾害已造成约4000人死亡、失踪,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总人数的92%。山洪灾害严重制约山丘区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是当前我国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2005年,水利部会同国土、气象、建设和环保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2006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06]116号文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根据国务院批复意见,2009年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在全国103个县进行了山洪灾害防治试点,试点建设在2010年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通过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和试点,已探索出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经验和做法,在技术标准、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都积累了较好经验。目前,规划确定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正在全面展开实施。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加,影响进一步增大,规划的山洪灾害发生的范围和区域发生部分变化。点多面广的山洪灾害毁灭性极强,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明确要求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为此,在规划实施的同时,对原规划进行补充完善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理念,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为目标,立足我国各地山洪灾害防治区特殊的气候、地形、地质等特点和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为基础,山洪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施山洪灾害综合防治,全面提升当地应对突发山洪灾害的能力和水平,为保障山丘区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二)基本原则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确定的基本原则为:1、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原则。我国广大的山丘区山高沟深,降雨强度大,城镇、居民点分散,仅仅依靠工程措施治理,难度极大。在防治工作中,必须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按照“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迅速避险”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保障体系。对灾害易发、危害严重的地区,在强化非工程措施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工程措施建设,切实提高抗御山洪灾害的能力。2、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原则。我国有些山丘区不仅受山洪威胁,而且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现象十分发育。山洪灾害防治中,要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实际,坚持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采取综合措施,实施综合治理,发挥综合效益。3、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我国山洪灾害范围广、防治任务重,防治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积极稳妥地推进。同时,要坚持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要规范人类活动,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4、坚持“立足现有工作、加强衔接”的原则。注意充分发挥现有设施作用,重视已有设施的除险加固和维护。要结合各部门的现有规划和正在编制的规划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做好衔接;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可对原有规划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5、坚持“政府组织,协调配合”原则。强化县乡两级政府在山洪灾害防治中的主体地位,落实防洪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部门责任,落实行政、部门、技术责任人,完善防汛考核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水利、国土、气象、建设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三)规划依据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2、《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3、《全国防洪重点薄弱环节近期建设总体规划》4、《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5、《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四)规划范围和水平年1、规划范围山洪灾害防治实施范围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确定的范围,根据近年来新发生的灾害情况,对原规划范围作适当补充。2、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三、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一)规划目标通过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基本建立覆盖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做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防治区直接威胁城镇、集中居民点或重要设施安全的山洪沟治理,保障防洪安全。(二)重点任务以《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为依据,规划重点为实施县级及以下基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和灾害严重的重点山洪沟的工程治理措施。1、实施县级及以下基层监测预警、责任制体系、预案编制、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及演练等非工程措施。2、实施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直接威胁城镇、集中居民点或重要设施安全的部分山洪沟的工程治理措施。四、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为基础,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和近年来新发生的灾害情况,对有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编制五年专项规划。(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根据规划,划定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提出需开展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名单。填写山洪灾害基本情况省级汇总表(见附表1)。调查评价的内容:山洪灾害防治区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及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划定防治区内的山洪灾害危险区、确定乡镇和小流域的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规划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覆盖防治区的雨水情监测站点和县乡村配备必要的预警设施、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编制县级及防治区内的基层乡村预案、建立群测群防体系。1、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等子系统建设。考虑防御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要求,预留接收气象、国土等相关专业部门信息的接口。根据《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开展监测预警系统规划。对确定的自动监测雨量站、水位站情况填写附表2。2、预案编制各县、乡(镇)及行政村根据山洪灾害防御特点、防御现状条件,分别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县、乡(镇)、村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分布、历史灾害,安全区、危险区划分及转移路线,防御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监测站点分布及预警方式,抢险救灾队伍,宣传培训演练安排等。3、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包括县级以下责任制组织体系、山洪灾害宣传、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等。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册、挂图、光碟及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在危险区醒目的地方树立明确的警示牌,标明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对县、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预警人员、片区负责人进行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各自职责。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及运行维护进行培训,保障系统有效运行。山洪灾害防治区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避灾演练,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抢险、救灾、转移、后勤保障、人员转移、安置等。(三)山洪沟工程治理规划根据山洪沟的特点、防治现状及防灾形势,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1、实施项目选择按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安排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山洪沟的治理;优先保障重要防洪保护对象防洪安全的工程措施建设,取得实效;综合考虑其他已有的规划,统筹安排建设项目,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考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灾害防治区、重点防治区及山洪沟数量占全国的比例,结合灾害影响程度、频次、近年灾害发生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因素,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期5年安排的山洪沟治理数量。详见表1。表1全国近期5年规划治理山洪沟数量安排表序号省份山洪沟条数(条)序号省份山洪沟条数(条)1黑龙江46303830328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新疆兵团453370968862651156398113886616162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山东34567183065126542251625910111213141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表1中山洪沟数量再增加10%数量控制开展工作,并填写相应的附表,按轻重缓急排序。2、规划标准针对山洪沟特点及防治要求,按照城镇人口及发展规模、工矿企业的规模和重要性、各种保护对象的不同防护要求,根据相关规程规范,考虑灾害造成的影响、经济损失等因素,合理确定相应的治理标准。3、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布设在城市、村镇、人口密集居民点、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等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护岸及堤防工程、排洪渠、沟道疏浚等,分别提出规划区内治理措施、工程量及投资等。《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纳入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分项规划。填写附表5和附表6时,需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按轻重缓急排序。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采用的价格水平为2010年第三季度物价水平。项目投资以国家和有关部委现行相关费用标准为依据,根据项目建设内容进行投资估算。山洪沟的治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平均每条山洪沟不超过1000万元控制。2、资金筹措方案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建设由中央与地方共同投资,中央财政按东、中、西部分别确定补助资金比例,其余由地方财政配套。3、分年度实施意见本规划建设内容计划五年实施完成。非工程措施:对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2010年已联合组织并启动实施的1836个县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按已确定的方案在三年内完成。对未纳入上述实施范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规划的其他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以及未纳入全国山洪灾害规划的新增县(市)非工程措施,安排资金分五年开展建设。工程措施:规划治理重点山洪沟1500条,山洪沟工程措施建设按轻重缓急安排投资。六、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从社会、经济、环境等角度,评价规划实施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评价规划实施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作用。七、环境影响评价结合防治区域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实施的具体内容,分析各单项措施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防治措施实施后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后,对区域基础设施的保护效果和山洪灾害防治对区域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八、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提出山洪灾害防治的相关政策建议、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九、组织形式与进度计划本规划由国家防办牵头,水利部财务司、规计司、水文局、长江委、中国水科院参加规划编制、汇总。以长江委为主、中国水科院配合完成规划的汇总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务)厅(局)负责提交本区域规划统计表(见附表1~附表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2010年10月22日之前将规划责任人和联系人名单及联系方式报国家防办,在2010年11月5日之前提交成果。水利部于2010年11月20日之前完成规划成果;于11月30日之前与国土资源部共同汇总相关部局规划成果,并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报告的编制。联系人:国家防办黄先龙,010-********,010-********(传真),136********,邮箱HYPERLINK"mailto:huangxl@"huangxl@;长江委设计院余启辉,027-********,136********,邮箱cjwyqh@126.com。附表附图样式附表1××省(区、市)山洪灾害基本情况汇总表防治区小流域个数防防防威胁总治治治区内防治区山洪区区区人防治口区面(积万(km2人)地序级县号市名(km2名防治区人总面积乡行自重要灾害发生次备基础数及累计死口(万镇政然设施亡人数、直注)人)(个)村村或企接经济损失(个(个)业(个)))受山洪总灾人害口威胁受山洪灾总害威数胁乡镇个受山行受山洪灾害威胁自然村个数自然村总数洪灾政害威村胁行总政村数数个数人口…合计填表说明:1、未包括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1836个县名单内的县,在“备注”中注明“新增”,并另附阐述新增县纳入规划理由的说明材料,说明材料主要包括山丘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灾害损失、防灾现状及形势等内容。2、灾害损失需反映近年来的灾害损失。附表2××省(区、市)水雨情监测站站点规划统计表地级市名水利已建新建站点站点合计数量数量序号气象县名站类小计气象水利小计数量自动1简易雨量站自动水位站简易水位雨量一体站、气象站、水文站2…合计雨量站自动简易自动水位站简易水位雨量一体站、气象站、水文站附表3××省(区、市)规划治理山洪沟灾害损失情况表序号山洪沟名称流域面积(km2)沟长所以备注(km)在往灾位害置损失情况市县乡镇填表说明:填写各省(区、市)山洪灾害防治区内规划需治理的山洪沟,其中列入本次近期5年治理的山洪沟在“备注”中以“*”标示。附表4××省(区、市)近期五年规划治理山洪沟防洪基本情况表山洪沟名防护对象称现状治理规划治理标准情况序号备注人口耕地城镇、集中居主要(面积民点及重要设治理措施防洪能力人(亩)施情况)附表5××省(区、市)近期五年规划治理山洪沟工程措施及工程量表序号山洪沟名称护岸及堤防(km)沟道疏浚排洪渠(km)标注任一项工程备注长度(km)方量(万m3)经度纬度填表说明:山洪沟按轻重缓急排序填写。附表6××省(区、市)近期五年规划治理山洪沟工程措施投资表序号单位:万元山洪沟名称护岸及堤防沟道疏浚排洪渠小计备注填表说明:山洪沟按轻重缓急排序填写。附图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图绘图说明:反映全国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的分布承担单位:长江委附图2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县级行政区分布图绘图说明: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图上标示本规划中的县级行政区所在地位置;用不同颜色标明新增县。承担单位:长江委附图3全国近期五年规划治理山洪沟分布图绘图说明: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图上以点标示规划治理山洪沟的分布。承担单位:长江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附件3: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工作大纲规划编制组2010年10月目录TOC\o"1-2"\h\z\u一、规划编制组织形式2二、进度安排及有关要求2三、规划编制提纲3(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3(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3(三)规划范围与重点4(四)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5(五)投资匡算与资金筹措7(六)规划实施效果评价7(七)环境影响评价7(八)保障措施7为做好《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的编制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大纲。一、规划编制组织形式《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以下简称《全国规划》)由水土保持司牵头,部财务司、规计司、水文局、综合事业局、水规总院配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保部门负责编制本辖区规划,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在各省规划的基础上汇总编制《全国规划》。长江、黄河等流域机构水保部门参与做好流域间规划编制的衔接平衡工作。二、进度安排及有关要求1、各省应在2010年10月底前以电子文本形式上报选定的规划县及小流域名单;2010年11月10日前正式上报省级规划成果报告文本和电子版。2010年11月20日前,在部有关司局的指导下,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完成《全国规划》编制汇总工作。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保部门要明确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负责人、负责部门和联络人,组织专门力量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各流域机构水保部门要指定专人参与规划编制的协调工作。3、各省要高度重视,保证规划成果质量。本次规划要充分利用现有规划成果开展编制工作,同时要与“十二五”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相衔接。4、联系人:水土保持司张文聪,电话:010-********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赵永军,电话:010-********电子邮箱:cnscmtd@三、规划编制提纲规划分为8个部分,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应结合典型事例进行论述,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易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改善易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易发区开展水土流失防治的作用;四是针对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论述编制专项规划的迫切性。(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山洪、泥石流灾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以山洪、泥石流灾害易发地区为重点,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以县为实施单位,进一步加强坡改梯、坡面水系、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封禁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形成高标准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动态监测。力争用5年时间,使易灾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2、基本原则规划编制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二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三是坚持区分缓急,突出重点;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指导;五是坚持统筹规划,综合防治;六是坚持强化管理,注重效益。3、规划目标利用5年时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平方公里;开展治理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年减少土壤流失量()亿t;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亿m3。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与规划密切相关的其他目标。4、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三)规划范围与重点1、规划范围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提出的1836个防治任务县(区、市)中选取(见山洪灾害防治县分省名单表),规划县确定的原则:一是水力侵蚀严重县;二是人口密集的中小河流、山洪泥石流灾害易发区;三是山洪泥石流灾害对国家重要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