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再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再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再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再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高粱是在头季成熟收获后,利用高粱茎节上休眠芽萌发力强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栽培管理措施,使茎节基部发苗、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收获。再生高粱可节省种子、劳力和肥料,同时生育期短,成熟早,有利于冬种,高粱再生栽培技术是依靠科技促进晚秋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在栽培上应抓好以下关键技术:1、合理布局再生高粱宜选择在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其最适宜区域在海拔400米以下、光热资源十分丰富的高粱主产区。2、品种选择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品质优、产量高、再生力强的再生高粱新品种,如泸杂4号、泸糯8号、湘两优糯粱一号、两糯一号等。3、再生高粱栽培技术合理留桩,适时施足促芽肥、发苗肥和穗粒肥、防治病虫危害是再生高粱栽培的关键技术。3.1抗旱保芽,施好保芽肥头季高粱收前5~7天灌水一次。收前7~10天亩施50%BB肥10公斤加人畜粪1000公斤保芽。3.2适时收割头季,合理留桩,秸秆覆盖当高粱籽粒80%成熟,穗子上中部籽粒变红时及时采收。留桩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以近地面留1~2个节为好。收获时要抢晴砍秆,因雨天砍秆茬头灌水,老根容易腐烂,再生率仅有70%~80%,而晴天地面无积水,再生率可达90%~95%。头季收割时镰刀要锋利,砍秆速度要快,"一刀清",尽量减少茎秆的破碎程度,以免茎秆破碎后引起腐烂,影响再生。砍秆后及时浇水防旱,并将前季高粱秸秆加稻草覆盖在行间保湿抗旱,减轻水分蒸发。3.3及时中耕除草、定苗头季收后3~5天,揭去覆盖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匀苗,每株留再生苗1~2株;匀苗、定苗时要除上留下、除弱留壮、除挤留匀。4~5叶时初步定苗,亩留苗8000株左右。第二次中耕除草在拔节初期进行,并定苗,基本保持头季株数。3.4平衡施肥再生高粱施肥原则应把握四关:促芽肥、发苗肥、拔节孕穗肥、穗粒肥。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头季收割后3~5天),亩施35%复混肥30公斤或BB肥20公斤兑粪水30担淋窝作发苗肥。结合第二次中耕(在拔节期),亩施35%复混肥20公斤或50%BB肥15公斤兑粪水30担作拔节孕穗肥。抽穗前1周左右,亩施碳铵10公斤(或尿素5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兑水施穗粒肥。3.5病虫防治再生高粱要注意防治芒蝇、螟虫、蚜虫等危害。芒蝇用甲氢菊酯2000倍液喷雾;蚜虫亩用10%吡虫灵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40公斤喷雾;拔节期、散籽期注意用18%杀虫双水剂或科诺千胜50克或1.5%的苏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