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800字_第1页
《大学》读后感800字_第2页
《大学》读后感800字_第3页
《大学》读后感800字_第4页
《大学》读后感8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大学》读后感800字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古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大学》读后感800字,接待阅读!

《大学》读后感800字1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头受到重视。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篇,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解释,称为《四书》,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开篇便提出了自己宗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它称之为“三纲领”。实现三纲领的途径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做到修身,就务必心正意诚,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养成美好的品德。对于子女来说,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将来在工作上才能够做到忠和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好多,譬如,赵善应就是这样的人。

赵善应是宋朝人,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有一次,赵善应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他四处寻医为母亲医疗,但母亲的病还不见好转。后来靠皇室亲族的关系,请来御医为母亲诊治,御医说要用人血和药,赵善应二话没说,便用刀刺破手臂,用他的血和药一起给母亲服下,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但却留下了心悸的病根,畏缩雷鸣。所以一到打雷下雨天,赵善应就去陪伴母亲。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回来,手下人要敲门,却被赵善应给制止了,他说:“不要敲了,我怕惊动母亲。”就这样,赵善应和手下人在门沿下过了整整一夜。赵善应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也正由于赵善应孝敬母亲,才被大家拥护称赞,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也正应了《大学》中的那句话:“孝者,所以事君也。”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有所成就。

与《大学》提出的修身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譬如在家里,我有时会不听话、和家长顶嘴;有时家长让我写作业,我想出去玩;还有时会挑食。在学校,我有时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同学闹不和,还有……。

《大学》提出:“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所以说,作为青少年,在家听家长的话,做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积极回复问题,专心学习考高分;与同学交往言而有信,同学之间彼此扶助、学习。做到这些,就做到“止于至善”了。

我爱《大学》这本书,爱里边的名句,爱圣贤的聪慧,更爱《大学》提出的人生境界。今后,我要努力钻研这本书,以古代圣贤为模范,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付出。

《大学》读后感800字2

随着读书的举行察觉读书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思量,分析书中的人和事,经常问一些我意料不到的问题。《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

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或许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供认,我从没有专心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毕竟,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刚刚读的时候,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再读的时候,感觉其将治国、齐家、修身之道全部包含了进去;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经文章里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学识,处事的意念忠诚,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性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假设我们都这样做,那该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书中我们都理应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那么致其敬,养那么致其乐,病那么致其忧,丧那么致其衰,祭那么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敬爱他们,使父母欣喜,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特别悲伤,祭拜父母时要肃穆,这样才算孝敬。

假设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梦想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大学》读后感800字3

《大学》是我最早接触的,也是最启发我人生的一本不朽的中华古代经典。读了这本宏伟的经典著作我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熟悉,是《大学》令正值求学阶段的我对未来少了一丝迷惘,多了一丝筹划。

《大学》为人生规划出八大阶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和至善。达至善者堪称完备。我们平常人对于达成明明德和至善,可谓是难于上青天,但我认为《大学》指引我们人人都应以至善为人生目标。这样才能达成儒家所倡导的“仁爱与“王道”。所以我就将“至善”立为我的终极人生观,并将按《大学》中的规划去努力奋斗。

《大学》中倡导的人生第一阶段“格物致知”就是要我们首先达成“知本”即熟悉自然事物的根本,对自然本质奥秘有挖掘的奇怪心,从而增加认知的广度与深度。为此我平日里更加留意对一些平常事物的.查看和熟悉,凭借我日久天长的细心查看熟悉,我对好多科学学识都有了本质上理解。从而坚强了我对科学的认可,认清了迷信,封建的思想无非都是自己坑骗自己,本质上是空的,而真理的根本实践证明是坚强稳当的。

有了这种认知我察觉我已自然迈向人生的其次阶段“诚意”也就是“毋自欺也”不自己坑骗自己。有了第一阶段对事物科学本质的熟悉做根基,其次阶段很自然的完成了过渡。然而《大学》为我们规划出的人生八大阶段,并不是那么简朴的几个过程,是需要我们一生去奋斗的。人生能达成“治国,平天下”的英雄尚且凤毛麟角,有“明明德”达“至善”者或许只有古今圣贤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并不需太过于追求人生的结果,体会《大学》中对人生提出的奋斗过程才是最主要的。

《大学》伴随了我五六年,从一个懵懂少年到现如今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判断力的青年。《大学》对我思想上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功勋,我相信《大学》这部经典将会为我的人生绘出一幅精彩的画卷。

《大学》读后感800字4

用了几天时间,把《大学》精读了几遍,真有一种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感觉。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做学问必读的第一部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2000年来士子们做人做学问的标杆。程颐先生还说,大学是做学问第一部,《论语》《孟子》到在其次,学者做学问务必从这本书学起。

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觉得这条可以作为全体大学的校训,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吗?再看看当今的大学,仿佛离这三条根本的方向还相差的挺远,大学的教导不仅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之后这本书还说了实现这三条根本方向,实现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八条途径又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意修身为本。”假设修身搞不好,治国平天下那是不成能的。

关于做学问,《大学》里引用了一句《诗经》中的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做学问就像磨制一块精致的玉器那样,需要反复的为之,精益求精。做学问如此,磨练德行也是如此。接着又提到了诚意的根本“勿自欺也”,所以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要提防精心,不敢随意。

结果,《大学》里提到几条关于“治国”“平天下”,摘抄几条经典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听案子的最正确状态就是没有案子,有点像中医里的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没有纠纷了,自然和谐社会就成就了,分外高。还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简朴写一个读后感,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持续努力。

《大学》读后感800字5

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先生曾言:“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和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是的,在儒学体系统治中国的2000多年来,群众采纳的教导主要是关于怎样做人的。从仁、义、礼、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不断进展,貌似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梦想的人格系统,同时,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上,为华夏文明铺开了为人处世的漫漫长征。

而《大学》是在这条征途中闪烁的一颗绚烂明珠。它可能没有孔子那样声名赫赫的,但在我看来,它意义非凡。它貌似极早地系统而直白地把做人放在了思想的核心、学习的根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仅直接地报告了我们修身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性,更是摆出了一条如何修身的明智之途。这样的思想高度,是前人所未达之所,亦是后来之人无法企及的。

朱熹曾指出:“《大学》是修身治人的规矩。如人起屋好像,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那么可举而行之矣。”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人们貌似把做人和治学逐步分开,学习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应用科学,即格物、致知。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一片面人失去了做人的规矩,甚至还展现了应试教导这样僵化了的育人系统,令人不胜唏嘘。实际上,这样的学习风气从根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方向——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正心、诚意,是修身,故而,缺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