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银川二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叙事结构是“小说家写作时在人类经验的大流上套上的一个外形,此‘外形’即所谓的最广义的结构。”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曾被西方叙事学界认为有致命弱点,即在叙事结构上呈现“缀段性”特征,形如散沙。明清小说评点家笃信其评点的作品都体现着整体大结构的观念,且认为文本解读应先从整体框架入手,《红楼梦》评点家们亦如此。“结,缔也”,即绳打结成纽;“构,盖也”,即木交错架屋。都强调对不同材料组合的过程,而过程意味着变化。中国叙事学话语体系中的“结构”一词本身就具有的动态性使得其所谓的叙事“结构”完全不同于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叙事结构。它不仅将叙事结构视为一个已完成的存在,更将其视为进行中的生命过程。小说评点家们乐于借用建筑学的“间架”概念来指称他们所理解的叙事“结构”,因为房屋“间架”所代表的“两元对立”结构美学正是其叙事追寻的美学境界。“间架”在逐渐转化为中国小说叙事概念体系中的元概念后,评点家更关注的是所评作品的“间架”以何种形式呈现。脂批甲戌本第1回有言: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隐有见,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法,亦不复少。此批语对《红楼梦》中诸多叙事概念分类归纳,是脂批的叙事概念体系,亦为《红楼梦》叙事概念的总纲目。“间架”涵括着其他“诸奇秘法”,地位不言而喻。有学者就此批评脂砚斋“批语散漫杂乱、识见拙劣”,但小说评点的特征本就是重感悟且琐碎零散,以今人之严密逻辑去归纳这些思想碎片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过这似乎不应成为抨击脂批的理由。脂砚斋用“一树千枝”概括总结了《红楼梦》曲折有致的间架特征。他认为《红楼梦》的叙事结构如参天大树,枝叶繁茂且纵横交错,直观反映了叙事大结构之多维立体。《红楼梦》的“叙事过程是以单线语言去描写多维世界。它对世界多维性,包括真实时空和幻想时空的多维性的表现,不可避免地需要不时切断某一线头,插入另一线头,而在若干篇幅后还得重提原先的线头。”“一树千枝”所揭示的叙事“间架”之多维立体,所内蕴的是《红楼梦》叙事结构的多线性和动态性。所谓多线性并不单指叙事线索之多,而主要指向叙事主线之多。《红楼梦》的主线索至少有两条:一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二是以四大家族衰败为主线。这两条主线与其他无数叙事线索交织,如一张庞大而不断延伸开来的网,勾勒出《红楼梦》的日常生活图景,突显了“一树千枝”的多维立体中隐含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结构看似随意,实则精巧。而这种极尽雕琢之生活原貌之所以浑然天成,皆因其内蕴一股生生不息的鲜活动力,使得《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成为一个不断变化的生命过程。在表层叙述结构之内、之间或之外还蕴藏着一个意识世界、思维世界,以有限的叙事空间指向无限的宇宙空间。作者、叙述者、叙述对象、读者的意识交汇,迸发出无数思维火花,产生无数不可能之可能。正如清代二知道人所说,“太史公记三十世家,曹雪芹只记一世家,然雪芹记一世家,能包括千百世家”。(摘编自蒋晶晶《<红楼梦》叙事结构评点话语之核心概念探究》,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叙事学界一度认为中国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叙事结构散乱,缺乏整体感、系统性。B.
中国叙事学否认叙事结构的既成性存在,认为叙事结构是持续变化发展的生命过程。C.
笔者既肯定脂批对《红楼梦》叙事概念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认同其存在碎片化之瑕疵。D.
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叙事结构缺乏动态性,这导致其叙事类作品的艺术张力不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即定义“叙事结构”,指出中西学界对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叙事结构的认知存在差异。B.
笔者从“结”“构”二字的词源释义引出中国叙事话语体系中的“结构”具有动态性的观点。C.
脂批“一树千枝”说既是对《红楼梦》多维宏大叙事结构的概括,又巧用譬喻,形象直观。D.
文末关于曹雪芹和司马迁的比较,旨在肯定《红楼梦》作为现实主义巨作的史学价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思成借“词汇”“文法”论建筑特征,本文以“间架”释叙事结构,都体现了跨学科视域的学术高度。B.
《红楼梦》文风自然随意,评点者感悟细腻琐碎,笔者认为未来红学研究的重点应转向严密的逻辑梳理和理论构建。C.
多线性与动态性两大叙事结构特征交互作用,造就了《红楼梦》纷而不杂、细而不乱、精致而不刻意的美学境界。D.
《红楼梦》表层叙事结构中彰显的深层意蕴,使作者、读者等迸发无数思维火花,为作品多义化解读提供了可能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给水分子拍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而且在液态情况下,水分子运动非常快。拍照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给它选择一个合适的衬底。以前,科学家一般是以金属作为衬底,这次我国科学家选取了金属表面生长的绝缘薄膜(氯化钠)作为拍摄的衬底,从而使水分子本征的轨道结构得以保留。拍摄水分子内部结构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单个水分子的信号强度异常微弱,对实验仪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过去三年,江颖课题组主要致力于超高分辨率的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单分子成像和操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江颖课题组和王恩哥课题组紧密合作,通过仔细的论证和不懈的探索,捕捉到水分子更清晰的面貌。基于此,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确定水分子在表面上的取向,确定其空间结构。(摘编自《我国科学家拍摄到水分子内部结构》)材料二: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与氢原子体积不等,因此,它们对热能量的容纳度也不等,这就像两个深浅不一的水坑能够容纳不等量的水一样。当氧原子与氢原子同处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这个环境的温度不断升高时,首先是氢原子达到热饱和态,此时温度继续升高,氢原子由于不能再容纳多余的热能量,成为一个固定温度的热饱和体,而氧原子由于体积大则可以继续升温,然后才会达到热饱和态。等到氧原子达到热饱和态时,与氢原子必然场力不等,这是因为氧原子体积大,体内的热能质量大于氢原子。这时,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由于场力不等,出现剩余斥力,从而造成它们斥离而分解。那么,如果情况相反呢?在封闭的环境内由高温到低温时,两种原子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正在新生态中,这时氧原子于氢原子群中新生,可以在降温下快速达到与氢原子场力相等的瞬间,使水分子产生。(摘编自《水的生成条件及原因》)材料三:美国能源部SLAC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团队在《自然》杂志发文称,他们首次直接观察到了被激光激发时,水分子中氢原子对邻近水分子的“拉扯”作用。当一个受激发的水分子开始振动时,它的氢原子会将相邻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拉得更近。分子中带正电的氢原子和相邻分子中带负电的氧原子之间架设着氢键网络,将水分子联系在一起,复杂的氢键网络造就了水的奇特性质。由于氢键的运动非常微弱且迅速,对其进行直接观察一直是个大难题。这一次,研究人员终于借助SLAC的“高速电子摄像机”MeV—UED将难题攻克。(摘编自《科学家首次捕捉水分子间的“量子拉扯”》)4.
下列图解,不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水分子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故为其拍照十分困难,但是我国科学家却克服困难,捕捉到了它更清晰的面貌。B.
水分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体积不同,其热能量的容纳量也不同,一般来说,氧原子的体积大一些,其容纳量也相对较大。C.
当氧、氢两种原子同处于密闭空间里不断升温时或者降温时,就必然会出现两种情况:水分子因斥离而分解,形成水分子。D.
水分子中氢原子对邻近水分子中的原子有“拉扯”作用,美国及瑞典的研究团队首次直接观察到这一现象并在《自然》上发表。6.
我国科学家与国外科学家关于水分子结构的研究有何意义?给我们以后的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文本一:拜堂(节选)台静农镇上已经打了二更。趁着夜静,她悄悄往田大娘那里去。她坐在小椅上,半晌没有说话,田大娘很奇怪,也不好问。终于她说了:“大娘,我有事……就是……”她未说出又停住了。“真是丑事,现在同汪二这样了。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了。”她头深深地低着,声音也随之低微。“我不恨我命该受苦,只恨汪大丢了我,使我孤零零地,又没有婆婆,只这一个死多活少的公公。……我好几回就想上吊死去,……”“唉,怎么这样说!小家小户守什么?就是大家的少奶奶,又有几个能守得住的?”“现在真没有脸见人……”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了。“是不是打算出门呢?本来应该出门,找个不缺吃不缺喝的人家。”“不呀,汪二说不如磕个头,我想也只有这一条路。我来就是想找大娘你去。”“要我牵亲么?”“真丢脸,不过要拜天地,总得要旁人的;要是不恭不敬地也不好,将来还要过活的。”“那么,总得还要找一个人。”“是的,我想找赵二嫂。”“对啦,她很相宜。”田大娘说。深夜静寂的帷幕,将大地紧紧地包围着。人们都酣卧在梦乡里,谁也不知道大地上有这么两个女人,依着这小小的灯笼的微光,在这漆黑的帷幕中走动。田大娘向赵二嫂低声说了来意,赵二嫂换件褂子就出门了。她们三个在这黑路上缓缓走着,灯笼残烛的微光,更加暗弱。柳条迎着夜风摇摆,荻柴莎莎地响,好像幽灵出现在黑夜中一般,顿时使三个女人不禁地感觉着恐怖的侵袭。汪大嫂更是胆小,几乎全身战栗得要叫起来了。到了汪大嫂家以后,烛已熄灭,只剩下烛烬上的一点火星子了。汪二将茶已煮好,汪大嫂赶紧奉茶。赵二嫂问:“什么时候拜堂呢?”“就半夜子时吧。”田大娘说。“那么,你就净净手,烧香吧。”赵二嫂说着,忽然看见汪大嫂还穿着孝。“你这白鞋怎么成,有黑鞋么?”“有的,今天下晚才赶着上起来的。”她便到房里换鞋去了。“扎头绳也要换大红的,要是有花,还要戴几朵。”田大娘一面说着,一面到了房里帮她去打扮。香烛都已烧着,黄表预备好了。供桌检得干干净净的。汪二于是轻轻地跑到东边墙外半间破屋里,听到他的爹爹在打鼾,倒放下心。赵二嫂因为没有红毡子,不得已将汪大嫂床上破席子拿出铺在地上。汪二也穿了一件蓝布大褂,将过年的洋缎小帽戴上,帽上小红结,系了几条水红线;因为没有红丝线,就用几条棉线替代了。汪大嫂也穿戴周正地同田大娘走出来。烛光映着陈旧退色的天地牌,两人恭敬地站在席上,顿时显出庄严和寂静。“站好了,男左女右,我来烧黄表。”田大娘说着,向前将表对着烛焰燃起。“磕吧,天地三个头。”赵二嫂说。汪大嫂本来是经过一次的,也倒不用人扶持;听赵二嫂说了以后,却静静地和汪二磕了三个头。“祖宗三个头。”汪大嫂和汪二仍旧静静地磕了三个头。“爹爹呢?请来,磕一个头。”“爹爹睡了,不要惊动吧,他的脾气又不好。”汪二低声说。“好罢,那就给他老人家磕一个堆着罢。”“再给阴间的妈妈磕一个。”“还有……给阴间的哥哥也磕一个。”忽而汪大嫂的眼泪扑的落下地了,全身颤动抽搐;汪二也木然地站着,颜色变得难看,可怕。双烛的光辉,竟暗了下去,大家都张皇失措了。终于田大娘说:“总得图个吉利,将来还要过活的!”汪大嫂不得已,忍住了眼泪,同汪二又呆呆地磕了一个头。第二天清晨,汪二的爹爹提了小酒壶,坐在茶馆里。“给你老头道喜呀,老二安了家。”推车的吴三说。“道他妈的喜,俺不问他妈的这些事!”汪二的爹爹愤然地说。“以前我叫汪二将这小寡妇卖了,凑个生意本。他妈的,他不听!”“也好。不然!老二到哪里安家去,这个年头?”拎画眉笼的齐二爷庄重地说。“好在肥水不落外人田。”摆花生摊的小金从后面这样说。文本二: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尽管他未对乡土文学做正面定义,但勾画了乡土小说的创作面貌。当时的乡土文学作家多寄寓都市,沐浴现代都市的文明,领受“五四”新潮的洗礼。关于乡土文学,茅盾更进一步指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的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在乌篷船、咸亨酒店构成的乡土环境中,鲁迅以启蒙者的眼光揭示着乡土人物的麻木和愚昧。在他的乡土世界里,乡土环境绝非寄予着某种人生理想的世外桃源,鲁镇几乎等同于他所说的“铁屋子”。这种对乡土环境的严峻态度,为台静农等现代乡土作家所接受、追随。他们以朴实细密的写实风格书写老中国儿女在各自的乡土上发生的种种悲剧性故事,而小说叙述者所营造出悲哀与阴郁交织的乡村氛围,则表现出这批乡土作家对当时中国最底层社会的强烈使命感。(摘编自《中国乡土小说史》)7.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在夜深人静之时,既体现了主人公汪大嫂谨慎、朴实的性格,也反映了农村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根深蒂固。B.
不同于祥林嫂被迫与人拜堂,汪大嫂主动请人牵亲,然后与汪二自愿拜堂,这表明汪大嫂勇于摆脱“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的束缚。C.
小说运用工笔对拜堂的全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俭朴而恭敬的仪式背后是汪大嫂对获得社会承认和求得内心安宁的极度渴望。D.
小说中汪二的父亲话语虽然不多,但短短几句话就写出了他对汪二的强烈不满,而“骂不离口”则将其粗俗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8.
文本一中“将来还要过活的”这句话出现两次,意蕴有相同也有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9.
文本二认为,乡土文学在“特殊的风土人情画外”,应当还有“对于命运的挣扎”。小说中“对于命运的挣扎”,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畜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B.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C.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D.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与“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B.
“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与“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遇”字含义相同。C.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与“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报”字含义不同。D.
“收八百岁之畜积”与“鸡豚狗彘之畜”(《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畜”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毅投奔赵国后,燕惠王非常后悔,主要原因是他意识到自己被左右侍臣蒙蔽了,竟然让骑劫代替乐毅的职务,这说明他善于自省。B.
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写自己之所以回信,是想让燕惠王明察先王任用爱护自己的理由,并进一步表明自己事奉先王的拳拳之心。C.
乐毅在给燕王回信中写道: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断绝时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时,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由此,我们可见其对先王的忠心。D.
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对新主燕惠王听信谗言、用人不当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从中可见,无论是才干还是忠心,乐毅都堪称一代名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2)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邺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构思精巧,按时间顺序,最后描绘出五地望月生乡愁的图景。B.
前两联是想象之语,写出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C.
颈联运用比喻,赋予雁和蓬以孤苦凄惶的情态,揭示了零落之苦。D.
本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而意蕴深厚,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15.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判断句概括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夸张手法在古代诗词中起着重要作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这一手法描写周瑜卓越战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3)自然界花草树木或衰或荣,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思绪联翩,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啄木鸟对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有些鸟类没有啄洞的本领,①
,我们称之为次级洞巢鸟,如大山雀、灰惊鸟、猫头鹰等。一般来说,②
,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笔者通过控制性实验研究发现:一定区域内初级洞巢鸟越多,啄洞就越丰富,③
;通过布设人工巢箱人为增加洞巢密度,可以显著提升该区域的鸟类多样性,尤其是次级洞巢鸟的数量。另外,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为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鼹鼠、花鼠、绍等哺乳动物以及爬行动物、无脊椎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啄木鸟是“森林卫士”这一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它的“鸟设”不是某些自媒体一两篇文章就可以推翻的。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看,啄木鸟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17.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8.
请说明“鸟设”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这个词的妙处。(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外交媒体上连发13张外国纸币图片,引得网友纷纷点赞!这些纸币上的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中国建造”。众所周知,各国发行的纸币上印的大多是在当地人心中具有①
地位的人或物。“中国建造”能“登”上多国纸币,足以印证这些中外合作的项目与成果在当地的良好声誉,可谓
②
。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经济与民生改善“插上翅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中国建造”坚持创新引领,为合作方发展“计长远”。在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电力等合作项目的时候,本着对各国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中方着眼长远,发展新技术优势,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和标准,统筹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让共同和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从巴基斯坦5卢比纸币上由中国承建的瓜达尔港到卡塔尔面额10里亚尔上的2022世界杯主体育场,再到阿尔及利亚500第纳尔纸币上出现的由中国研制和发射的阿尔及利亚一号通讯卫星……越来越多的“中国建造”被印在项目所在国纸币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开放发展理念,也让每一个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③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表达上有语病,请将它改写成一个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句子。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其种类,并分析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所给身份完成写作。(1)班级计划举行“美育是一种刚需”主题演讲活动,请以发言同学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2)学校校报“美育”专栏向同学们征稿,请你用笔名“子任”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要求:任选一个写作任务,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叙事结构是“小说家写作时在人类经验的大流上套上的一个外形,此‘外形’即所谓的最广义的结构。”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曾被西方叙事学界认为有致命弱点,即在叙事结构上呈现“缀段性”特征,形如散沙。明清小说评点家笃信其评点的作品都体现着整体大结构的观念,且认为文本解读应先从整体框架入手,《红楼梦》评点家们亦如此。“结,缔也”,即绳打结成纽;“构,盖也”,即木交错架屋。都强调对不同材料组合的过程,而过程意味着变化。中国叙事学话语体系中的“结构”一词本身就具有的动态性使得其所谓的叙事“结构”完全不同于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叙事结构。它不仅将叙事结构视为一个已完成的存在,更将其视为进行中的生命过程。小说评点家们乐于借用建筑学的“间架”概念来指称他们所理解的叙事“结构”,因为房屋“间架”所代表的“两元对立”结构美学正是其叙事追寻的美学境界。“间架”在逐渐转化为中国小说叙事概念体系中的元概念后,评点家更关注的是所评作品的“间架”以何种形式呈现。脂批甲戌本第1回有言: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隐有见,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法,亦不复少。此批语对《红楼梦》中诸多叙事概念分类归纳,是脂批的叙事概念体系,亦为《红楼梦》叙事概念的总纲目。“间架”涵括着其他“诸奇秘法”,地位不言而喻。有学者就此批评脂砚斋“批语散漫杂乱、识见拙劣”,但小说评点的特征本就是重感悟且琐碎零散,以今人之严密逻辑去归纳这些思想碎片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过这似乎不应成为抨击脂批的理由。脂砚斋用“一树千枝”概括总结了《红楼梦》曲折有致的间架特征。他认为《红楼梦》的叙事结构如参天大树,枝叶繁茂且纵横交错,直观反映了叙事大结构之多维立体。《红楼梦》的“叙事过程是以单线语言去描写多维世界。它对世界多维性,包括真实时空和幻想时空的多维性的表现,不可避免地需要不时切断某一线头,插入另一线头,而在若干篇幅后还得重提原先的线头。”“一树千枝”所揭示的叙事“间架”之多维立体,所内蕴的是《红楼梦》叙事结构的多线性和动态性。所谓多线性并不单指叙事线索之多,而主要指向叙事主线之多。《红楼梦》的主线索至少有两条:一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二是以四大家族衰败为主线。这两条主线与其他无数叙事线索交织,如一张庞大而不断延伸开来的网,勾勒出《红楼梦》的日常生活图景,突显了“一树千枝”的多维立体中隐含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结构看似随意,实则精巧。而这种极尽雕琢之生活原貌之所以浑然天成,皆因其内蕴一股生生不息的鲜活动力,使得《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成为一个不断变化的生命过程。在表层叙述结构之内、之间或之外还蕴藏着一个意识世界、思维世界,以有限的叙事空间指向无限的宇宙空间。作者、叙述者、叙述对象、读者的意识交汇,迸发出无数思维火花,产生无数不可能之可能。正如清代二知道人所说,“太史公记三十世家,曹雪芹只记一世家,然雪芹记一世家,能包括千百世家”。(摘编自蒋晶晶《<红楼梦》叙事结构评点话语之核心概念探究》,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叙事学界一度认为中国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叙事结构散乱,缺乏整体感、系统性。B.
中国叙事学否认叙事结构的既成性存在,认为叙事结构是持续变化发展的生命过程。C.
笔者既肯定脂批对《红楼梦》叙事概念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认同其存在碎片化之瑕疵。D.
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叙事结构缺乏动态性,这导致其叙事类作品的艺术张力不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即定义“叙事结构”,指出中西学界对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叙事结构的认知存在差异。B.
笔者从“结”“构”二字的词源释义引出中国叙事话语体系中的“结构”具有动态性的观点。C.
脂批“一树千枝”说既是对《红楼梦》多维宏大叙事结构的概括,又巧用譬喻,形象直观。D.
文末关于曹雪芹和司马迁的比较,旨在肯定《红楼梦》作为现实主义巨作的史学价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思成借“词汇”“文法”论建筑特征,本文以“间架”释叙事结构,都体现了跨学科视域的学术高度。B.
《红楼梦》文风自然随意,评点者感悟细腻琐碎,笔者认为未来红学研究的重点应转向严密的逻辑梳理和理论构建。C.
多线性与动态性两大叙事结构特征交互作用,造就了《红楼梦》纷而不杂、细而不乱、精致而不刻意的美学境界。D.
《红楼梦》表层叙事结构中彰显的深层意蕴,使作者、读者等迸发无数思维火花,为作品多义化解读提供了可能性。【答案】1.A
2.D
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否认叙事结构的既成性存在”错误,原文为“中国叙事学话语体系中的‘结构’一词本身就具有的动态性使得其所谓的叙事‘结构’完全不同于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叙事结构。它不仅将叙事结构视为一个已完成的存在,更将其视为进行中的生命过程”,是“将叙事结构视为一个已完成的存在”,选项与原文矛盾。C.“认同其存在碎片化之瑕疵”错,原文为“有学者就此批评脂砚斋‘批语散漫杂乱、识见拙劣’,但小说评点的特征本就是重感悟且琐碎零散,以今人之严密逻辑去归纳这些思想碎片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过这似乎不应成为抨击脂批的理由”,作者认为“这似乎不应成为抨击脂批的理由”。D.“叙事结构缺乏动态性”“艺术张力不足”无中生有。原文相关内容为“中国叙事学话语体系中的‘结构’一词本身就具有的动态性使得其所谓的叙事‘结构’完全不同于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叙事结构。它不仅将叙事结构视为一个已完成的存在,更将其视为进行中的生命过程”,据此得不出选项的结论。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旨在肯定……史学价值”错。文末比较曹雪芹和司马迁的言论,是为了强调《红楼梦》内蕴生生不息的鲜活动力,肯定其叙事结构包孕丰厚,是不断变化的生命过程。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红楼梦》文风自然随意”错误,文中只提到“这种动态性结构看似随意,实则精巧”,故以“自然随意”定位《红楼梦》的文风不恰当;另外“未来红学研究的重点应转向严密的逻辑梳理和理论构建”的推论错误,作者只提到“以今人之严密逻辑去归纳这些思想碎片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过这似乎不应成为抨击脂批的理由”,“在表层叙述结构之内、之间或之外还蕴藏着一个意识世界、思维世界,以有限的叙事空间指向无限的宇宙空间”,并没有提出自己相关的观点,据此得不出选项中的结论。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给水分子拍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而且在液态情况下,水分子运动非常快。拍照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给它选择一个合适的衬底。以前,科学家一般是以金属作为衬底,这次我国科学家选取了金属表面生长的绝缘薄膜(氯化钠)作为拍摄的衬底,从而使水分子本征的轨道结构得以保留。拍摄水分子内部结构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单个水分子的信号强度异常微弱,对实验仪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过去三年,江颖课题组主要致力于超高分辨率的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单分子成像和操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江颖课题组和王恩哥课题组紧密合作,通过仔细的论证和不懈的探索,捕捉到水分子更清晰的面貌。基于此,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确定水分子在表面上的取向,确定其空间结构。(摘编自《我国科学家拍摄到水分子内部结构》)材料二: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与氢原子体积不等,因此,它们对热能量的容纳度也不等,这就像两个深浅不一的水坑能够容纳不等量的水一样。当氧原子与氢原子同处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这个环境的温度不断升高时,首先是氢原子达到热饱和态,此时温度继续升高,氢原子由于不能再容纳多余的热能量,成为一个固定温度的热饱和体,而氧原子由于体积大则可以继续升温,然后才会达到热饱和态。等到氧原子达到热饱和态时,与氢原子必然场力不等,这是因为氧原子体积大,体内的热能质量大于氢原子。这时,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由于场力不等,出现剩余斥力,从而造成它们斥离而分解。那么,如果情况相反呢?在封闭的环境内由高温到低温时,两种原子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正在新生态中,这时氧原子于氢原子群中新生,可以在降温下快速达到与氢原子场力相等的瞬间,使水分子产生。(摘编自《水的生成条件及原因》)材料三:美国能源部SLAC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团队在《自然》杂志发文称,他们首次直接观察到了被激光激发时,水分子中氢原子对邻近水分子的“拉扯”作用。当一个受激发的水分子开始振动时,它的氢原子会将相邻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拉得更近。分子中带正电的氢原子和相邻分子中带负电的氧原子之间架设着氢键网络,将水分子联系在一起,复杂的氢键网络造就了水的奇特性质。由于氢键的运动非常微弱且迅速,对其进行直接观察一直是个大难题。这一次,研究人员终于借助SLAC的“高速电子摄像机”MeV—UED将难题攻克。(摘编自《科学家首次捕捉水分子间的“量子拉扯”》)4.
下列图解,不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B.C.D.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水分子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故为其拍照十分困难,但是我国科学家却克服困难,捕捉到了它更清晰的面貌。B.
水分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体积不同,其热能量的容纳量也不同,一般来说,氧原子的体积大一些,其容纳量也相对较大。C.
当氧、氢两种原子同处于密闭空间里不断升温时或者降温时,就必然会出现两种情况:水分子因斥离而分解,形成水分子。D.
水分子中氢原子对邻近水分子中的原子有“拉扯”作用,美国及瑞典的研究团队首次直接观察到这一现象并在《自然》上发表。6.
我国科学家与国外科学家关于水分子结构的研究有何意义?给我们以后的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4.D
5.B
6.
意义:①进一步确定水分子在表面上的取向,确定其空间结构。②有助于了解水的奇特性质,启示:①打破束缚,善于创新。②要善于积累相关经验。③紧密团结,善于合作。④善于借助科技外物,攻克难关。【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D.原文为“这时氧原子于氢原子群中新生”,由此可知,降温时先产生“氢原子群”,后产生“氧原子”。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A.“水分子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故为其拍照十分困难”表述不全面,拍照困难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液态情况下,水分子运动非常快”。C.“必然”一词太绝对,由原文“两种原子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正在新生态中”可知,并非处于密闭空间里升温或降温就一定会出现这两种情况。D.“对邻近水分子中的原子有‘拉扯’作用”错误,只是对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有拉扯作用。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一问,从材料一最后一句可知意义之一是进一步确定水分子在表面上的取向,确定其空间结构;从材料三第二段可知意义之二是有助于了解水的奇特性质。第二问,从材料一中“以前,科学家,般是以金属作为衬底,这次我国科学家……”可以总结出要打破束缚、善于创新的意思;从材料一中“在单分子成像和操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可以总结出要善于积累经验的意思;从“江颖课题组和王恩哥课题组紧密合作”,可以总结出要紧密团结、善于合作的意思;从材料三最后一句“研究人员终于借助SLAC‘高速电子摄像机’MeV—UED将难题攻克”可以总结出要善于借助科技的意思。(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文本一:拜堂(节选)台静农镇上已经打了二更。趁着夜静,她悄悄往田大娘那里去。她坐在小椅上,半晌没有说话,田大娘很奇怪,也不好问。终于她说了:“大娘,我有事……就是……”她未说出又停住了。“真是丑事,现在同汪二这样了。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了。”她头深深地低着,声音也随之低微。“我不恨我命该受苦,只恨汪大丢了我,使我孤零零地,又没有婆婆,只这一个死多活少的公公。……我好几回就想上吊死去,……”“唉,怎么这样说!小家小户守什么?就是大家的少奶奶,又有几个能守得住的?”“现在真没有脸见人……”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了。“是不是打算出门呢?本来应该出门,找个不缺吃不缺喝的人家。”“不呀,汪二说不如磕个头,我想也只有这一条路。我来就是想找大娘你去。”“要我牵亲么?”“真丢脸,不过要拜天地,总得要旁人的;要是不恭不敬地也不好,将来还要过活的。”“那么,总得还要找一个人。”“是的,我想找赵二嫂。”“对啦,她很相宜。”田大娘说。深夜静寂的帷幕,将大地紧紧地包围着。人们都酣卧在梦乡里,谁也不知道大地上有这么两个女人,依着这小小的灯笼的微光,在这漆黑的帷幕中走动。田大娘向赵二嫂低声说了来意,赵二嫂换件褂子就出门了。她们三个在这黑路上缓缓走着,灯笼残烛的微光,更加暗弱。柳条迎着夜风摇摆,荻柴莎莎地响,好像幽灵出现在黑夜中一般,顿时使三个女人不禁地感觉着恐怖的侵袭。汪大嫂更是胆小,几乎全身战栗得要叫起来了。到了汪大嫂家以后,烛已熄灭,只剩下烛烬上的一点火星子了。汪二将茶已煮好,汪大嫂赶紧奉茶。赵二嫂问:“什么时候拜堂呢?”“就半夜子时吧。”田大娘说。“那么,你就净净手,烧香吧。”赵二嫂说着,忽然看见汪大嫂还穿着孝。“你这白鞋怎么成,有黑鞋么?”“有的,今天下晚才赶着上起来的。”她便到房里换鞋去了。“扎头绳也要换大红的,要是有花,还要戴几朵。”田大娘一面说着,一面到了房里帮她去打扮。香烛都已烧着,黄表预备好了。供桌检得干干净净的。汪二于是轻轻地跑到东边墙外半间破屋里,听到他的爹爹在打鼾,倒放下心。赵二嫂因为没有红毡子,不得已将汪大嫂床上破席子拿出铺在地上。汪二也穿了一件蓝布大褂,将过年的洋缎小帽戴上,帽上小红结,系了几条水红线;因为没有红丝线,就用几条棉线替代了。汪大嫂也穿戴周正地同田大娘走出来。烛光映着陈旧退色的天地牌,两人恭敬地站在席上,顿时显出庄严和寂静。“站好了,男左女右,我来烧黄表。”田大娘说着,向前将表对着烛焰燃起。“磕吧,天地三个头。”赵二嫂说。汪大嫂本来是经过一次的,也倒不用人扶持;听赵二嫂说了以后,却静静地和汪二磕了三个头。“祖宗三个头。”汪大嫂和汪二仍旧静静地磕了三个头。“爹爹呢?请来,磕一个头。”“爹爹睡了,不要惊动吧,他的脾气又不好。”汪二低声说。“好罢,那就给他老人家磕一个堆着罢。”“再给阴间的妈妈磕一个。”“还有……给阴间的哥哥也磕一个。”忽而汪大嫂的眼泪扑的落下地了,全身颤动抽搐;汪二也木然地站着,颜色变得难看,可怕。双烛的光辉,竟暗了下去,大家都张皇失措了。终于田大娘说:“总得图个吉利,将来还要过活的!”汪大嫂不得已,忍住了眼泪,同汪二又呆呆地磕了一个头。第二天清晨,汪二的爹爹提了小酒壶,坐在茶馆里。“给你老头道喜呀,老二安了家。”推车的吴三说。“道他妈的喜,俺不问他妈的这些事!”汪二的爹爹愤然地说。“以前我叫汪二将这小寡妇卖了,凑个生意本。他妈的,他不听!”“也好。不然!老二到哪里安家去,这个年头?”拎画眉笼的齐二爷庄重地说。“好在肥水不落外人田。”摆花生摊的小金从后面这样说。文本二: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尽管他未对乡土文学做正面定义,但勾画了乡土小说的创作面貌。当时的乡土文学作家多寄寓都市,沐浴现代都市的文明,领受“五四”新潮的洗礼。关于乡土文学,茅盾更进一步指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的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在乌篷船、咸亨酒店构成的乡土环境中,鲁迅以启蒙者的眼光揭示着乡土人物的麻木和愚昧。在他的乡土世界里,乡土环境绝非寄予着某种人生理想的世外桃源,鲁镇几乎等同于他所说的“铁屋子”。这种对乡土环境的严峻态度,为台静农等现代乡土作家所接受、追随。他们以朴实细密的写实风格书写老中国儿女在各自的乡土上发生的种种悲剧性故事,而小说叙述者所营造出悲哀与阴郁交织的乡村氛围,则表现出这批乡土作家对当时中国最底层社会的强烈使命感。(摘编自《中国乡土小说史》)7.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在夜深人静之时,既体现了主人公汪大嫂谨慎、朴实的性格,也反映了农村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根深蒂固。B.
不同于祥林嫂被迫与人拜堂,汪大嫂主动请人牵亲,然后与汪二自愿拜堂,这表明汪大嫂勇于摆脱“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的束缚。C.
小说运用工笔对拜堂的全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俭朴而恭敬的仪式背后是汪大嫂对获得社会承认和求得内心安宁的极度渴望。D.
小说中汪二的父亲话语虽然不多,但短短几句话就写出了他对汪二的强烈不满,而“骂不离口”则将其粗俗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8.
文本一中“将来还要过活的”这句话出现两次,意蕴有相同也有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9.
文本二认为,乡土文学在“特殊的风土人情画外”,应当还有“对于命运的挣扎”。小说中“对于命运的挣扎”,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答案】7.D
8.
相同:都体现出对礼教的屈从,是为了让婚姻得到大家认可。不同:第一次体现的是汪大嫂为了将来的生活有脸面的心理,包含着生存的无奈;第二次田大娘所说,意在安慰,劝汪大嫂把仪式举行完。9.
①为了活下去,汪大嫂无奈选择同汪二结合,体现了生命的坚韧;②田大娘认为小户人家不必守节,是对汪大嫂再嫁的支持;③田大娘和赵二嫂的坦然相助以及体贴的安慰,为汪大嫂与汪二拜堂注入了坚定的力量。【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朴实”错误,更多体现了主人公“羞涩、委屈”的性格;B.“这表明汪大嫂勇于摆脱‘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的束缚”错误,汪大嫂并未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更多是活下去的现实考虑;C.“运用工笔……细致的描写”错误,对拜堂的全过程的描写属于“白描”。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第一次“将来还要过活的”出现在前文,是汪大嫂说的话,她深夜来请田大娘。是想让田大娘为她和汪二牵亲,“真丢脸,不过要拜天地,总得要旁人的”体现出对礼教的屈从,“要是不恭不敬地也不好,将来还要过活的”,仪式郑重、恭敬,是为了让婚姻得到大家认可。可见,汪大嫂与汪二拜堂,请人来证明,是汪大嫂对获得社会承认和求得内心安宁的极度渴望,包含着生存的无奈。第二次出现在后文,“终于田大娘说:‘总得图个吉利,将来还要过活的!’”是田大娘说的,汪大嫂与汪二拜堂,田大娘和赵二嫂提议“给阴间的哥哥也磕一个”,这引发了拜堂两人的尴尬和张皇,磕头体现出对礼教的屈从,给阴间的哥哥磕头也是仪式的一部分,“将来还要过活的”意在安慰汪大嫂,劝她把仪式举行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对于命运的挣扎”指不屈服于命运,用力摆脱命运。结合“真是丑事,现在同汪二这样了。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了”“我不恨我命该受苦,只恨汪大丢了我,使我孤零零地,又没有婆婆,只这一个死多活少的公公……我好几回就想上吊死去,……”可知,汪大嫂与汪二的结合是无奈之举,也生活所迫,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选择,也体现了生命坚韧的一面,是对命运的挣扎。结合“唉,怎么这样说!小家小户守什么?就是大家的少奶奶,又有几个能守得住的?”可知,田大娘认为小户人家不必守节,说明她支持汪大嫂再嫁,同为女人,她理解生活的艰难,也支持汪大嫂去改变。结合“人们都酣卧在梦乡里,谁也不知道大地上有这么两个女人,依着这小小的灯笼的微光,在这漆黑的帷幕中走动”“田大娘向赵二嫂低声说了来意,赵二嫂换件褂子就出门了。她们三个在这黑路上缓缓走着”“田大娘一面说着,一面到了房里帮她去打扮”“赵二嫂因为没有红毡子,不得已将汪大嫂床上破席子拿出铺在地上”可知,汪大嫂主动请人牵亲,田大娘和赵二嫂的坦然相助,有力地支持了他们对于命运的挣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畜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B.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C.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D.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与“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B.
“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与“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遇”字含义相同。C.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与“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报”字含义不同。D.
“收八百岁之畜积”与“鸡豚狗彘之畜”(《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畜”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毅投奔赵国后,燕惠王非常后悔,主要原因是他意识到自己被左右侍臣蒙蔽了,竟然让骑劫代替乐毅的职务,这说明他善于自省。B.
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写自己之所以回信,是想让燕惠王明察先王任用爱护自己的理由,并进一步表明自己事奉先王的拳拳之心。C.
乐毅在给燕王回信中写道: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断绝时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时,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由此,我们可见其对先王的忠心。D.
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对新主燕惠王听信谗言、用人不当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从中可见,无论是才干还是忠心,乐毅都堪称一代名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2)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答案】10.C
11.B
12.A
13.
(1)将军误解了我,认为和我有了隔阂,就抛弃燕国归附了赵国。(2)执政管事的大臣,凭着先王的旨义并按照法令,施恩于平民百姓,这些都可以成为后世的典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燕惠王即位,因为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领兵。于是乐毅逃亡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后来,齐国大将田单设计骗骑劫,最终打败了燕军,收复了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奔赵”的主语是“乐毅”,所以应在“乐毅”前断句,排除AB;“齐人反间”是“疑乐毅”的原因,中间断开以突出强调,且“反间”是指“反间计”,是“用”的宾语,结构完整,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的能力。A.两个“让”均为“责备”。句意:于是燕惠王派人责备乐毅。/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B.第一个“遇”,知遇;第二个“遇”,与“会”字相同,会谈。句意: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将军您的知遇之恩呢?/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C.第一个“报”,回复,回信。第二个“报”,报答。句意:于是乐毅派人送去书信回复燕惠王。/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D.第一个“畜”,积蓄;第二个“畜”,畜养,饲养。句意:收取它们八百年的积蓄。/鸡鸭猪狗的繁殖饲养。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主要原因是他意识到自己被左右侍臣蒙蔽了”“这说明他善于自省”错误。主要原因是齐国打败了燕国大将骑劫,燕惠王害怕赵国任用乐毅趁燕国疲惫时来攻打燕国;燕惠王这样说是为了打动乐毅,并非善于反省。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过听”,误解了我;“隙”,隔阂;“捐”,抛弃。(2)“任事”,管事;“所以”,凭借;“施”,施恩。参考译文: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率五国的军队攻打齐国,攻下七十多座城邑,并把这些地方全部作为郡县划归燕国。只剩三座城池没有攻下,燕昭王就死了。燕惠王即位,因为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领兵。于是乐毅逃亡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后来,齐国大将田单设计骗骑劫,最终打败了燕军,收复了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燕惠王后来深感后悔,又害怕赵国任用乐毅趁燕国疲惫时来攻打燕国。于是燕惠王派人责备乐毅,并向乐毅表示歉意说:“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打败了齐国,替先王报了仇,天下人无不为之震动,我怎么敢轻易忘记将军的功劳呢!现在,适逢先王不幸离开人世,我又刚刚即位,竟被左右侍臣蒙蔽了。我让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期在外奔波辛劳,因此召请将军回来,暂且休整一下,以便共议国家大事。然而,将军误解了我,认为和我有了隔阂,就抛弃燕国归附了赵国。如果将军为自己这样打算还可以,可您又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将军您的知遇之恩呢?”于是乐毅派人送去书信回复燕惠王说:“我庸碌无能,不能遵行先王的教诲,来顺从左右人的心思,又惟恐遭杀身之祸,这样既损伤了先王用人的英明,又使大王蒙受不义的名声,所以我才逃到赵国。我背着不忠的罪名,所以也不敢为此辩解。现在大王派使者来列举我的罪过,我担心大王不能明察先王任用爱护我的理由,并且也不明白我之所以事奉先王的忠心,所以才斗胆用这封信来回复您。我听说贤明的君王,功业建立后就不会被遗忘,因而才能名垂青史;有先见之明的人,获得名誉后就不会被毁弃,因而才能被后人所称颂。像先王那样报仇雪恨,征服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国,收取它们八百年的积蓄,等到离开人世之际,仍不忘发布旨令,向后代宣示遗嘱,执政管事的大臣,凭着先王的旨义并按照法令,施恩于平民百姓,这些都可以成为后世的典范。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断绝时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时,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我虽不才,也曾多次接受有德之人的教诲,我担心大王听信左右的话,而不体察我这个被疏远人的行为。所以才斗胆用书信回复,希望大王您三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邺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构思精巧,按时间顺序,最后描绘出五地望月生乡愁的图景。B.
前两联是想象之语,写出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C.
颈联运用比喻,赋予雁和蓬以孤苦凄惶的情态,揭示了零落之苦。D.
本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而意蕴深厚,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15.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答案】14.B
15.
同:都是借明月表达思念之情。异:“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表达的是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前两联是想象之语”错误,作者是追忆因战乱频繁、家园荒残、手足离散的现实生活,是发生过的事实。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是说“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可见,诗人是用“明月”点明了题意,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无法与兄弟团聚的伤感。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说“只愿弟弟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可见,诗人也是借明月表达思念之情,表达作者但愿弟弟能年年平安长寿,相隔千里也能够与自己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判断句概括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夸张手法在古代诗词中起着重要作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这一手法描写周瑜卓越战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3)自然界花草树木或衰或荣,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思绪联翩,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师者
②.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
谈笑间
④.樯橹灰飞烟灭
⑤.
野火烧不尽
⑥.
春风吹又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受、樯橹、萧、鹂、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啄木鸟对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有些鸟类没有啄洞的本领,①
,我们称之为次级洞巢鸟,如大山雀、灰惊鸟、猫头鹰等。一般来说,②
,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笔者通过控制性实验研究发现:一定区域内初级洞巢鸟越多,啄洞就越丰富,③
;通过布设人工巢箱人为增加洞巢密度,可以显著提升该区域的鸟类多样性,尤其是次级洞巢鸟的数量。另外,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为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鼹鼠、花鼠、绍等哺乳动物以及爬行动物、无脊椎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啄木鸟是“森林卫士”这一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它的“鸟设”不是某些自媒体一两篇文章就可以推翻的。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看,啄木鸟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17.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8.
请说明“鸟设”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这个词的妙处。【答案】17.
①需要利用已有(或啄木鸟)的树洞繁殖;②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③相应的鸟类多样性也较高
18.
①“鸟设”是指某种鸟在人们心目中预设的特定形象。②“鸟设”一词模仿“人设”而来(能回答出“仿词”更好),表达简洁新颖、准确生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前面说“啄木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有些鸟类没有啄洞的本领”,后面说“称之为次级洞巢鸟”,可见这些鸟是利用已有的树洞繁殖,应填:需要利用已有(或啄木鸟)的树洞繁殖。②处,前面说“有些鸟类没有啄洞的本领,需要利用已有(或啄木鸟)的树洞繁殖”,后面说“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强调初级洞巢鸟与次级洞巢鸟之间的关系,此处是假设,应填: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③处,“初级洞巢鸟越多,啄洞就越丰富”强调初级洞巢鸟与啄洞的关系,也就是对次级洞巢鸟的影响,后文有“提升该区域的鸟类多样性”,可见,对鸟类多样性也有影响,应填:相应的鸟类多样性也较高。【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能力。结合“啄木鸟是‘森林卫士’这一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啄木鸟真的是益鸟”可知,“鸟设”是指某种鸟在人们心目中预设的特定形象。“鸟设”一词运用仿词手法,是模仿“人设”而来,属于相类仿。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的修辞手法。仿词的效果在于表达新颖性,还能让人产生联想,如“鸟设”联系“人设”来理解就更加形象和准确。(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外交媒体上连发13张外国纸币图片,引得网友纷纷点赞!这些纸币上的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中国建造”。众所周知,各国发行的纸币上印的大多是在当地人心中具有①
地位的人或物。“中国建造”能“登”上多国纸币,足以印证这些中外合作的项目与成果在当地的良好声誉,可谓
②
。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经济与民生改善“插上翅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中国建造”坚持创新引领,为合作方发展“计长远”。在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电力等合作项目的时候,本着对各国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中方着眼长远,发展新技术优势,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和标准,统筹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让共同和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从巴基斯坦5卢比纸币上由中国承建的瓜达尔港到卡塔尔面额10里亚尔上的2022世界杯主体育场,再到阿尔及利亚500第纳尔纸币上出现的由中国研制和发射的阿尔及利亚一号通讯卫星……越来越多的“中国建造”被印在项目所在国纸币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开放发展理念,也让每一个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③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表达上有语病,请将它改写成一个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句子。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其种类,并分析表达效果。【答案】19.
①举足轻重
②有口皆碑(交口称誉、口碑载道)
③油然而生
20.
本着对各国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精神,中方着眼长远,发挥新技术优势,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和标准。
21.
①比拟:以物拟物,“中国的帮助”赋予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雄健的“翅膀”,突出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助力的强大,十分形象生动。②比喻(暗喻):本体是“中国的帮助”,比喻词是“成为”,喻体为“助推器”,写出了中国的帮助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化平淡为生动。【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形容地位重要,可用“举足轻重”。举足轻重:只要举足移步,就会影响两边轻重。后形容有实力,地位重要,能左右局势的发展。第二空,此处形容中外合作项目在当地有良好声誉,可用“有口皆碑”“交口称誉”“口碑载道”。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称颂。交口称誉:异口同声地称赞。口碑载道:形容到处都有人称颂。第三空,此处指这些“中国建造”被印在项目所在国纸币上,让华夏子孙不由得生出自豪感,可用“油然而生”。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本着”后缺中心词,可改为“本着……的精神”;“发展优势”搭配不当,可改为“发挥优势”。【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插上翅膀”运用了比拟手法,以物拟物,把“中国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当地经济腾飞与民生改善说成“插上翅膀”,突出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助力的强大,十分形象生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运用比喻(暗喻)手法,把“中国的帮助”,比喻成“助推器”,“助推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事业单位职工劳动合同书
- 二零二五影视剧制片人聘用合同模板
- 建筑成本控制培训课件
- 妇科静脉炎的护理
- 隧道电力施工方案
- 我的老师课件绘画
- Starter Unit1 Good morning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5-2030中国展览馆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新闻采访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饰面玻璃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库房管理工作职责与规范化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测试(浙江瑞安市专用)(含答案)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2024国家数字化范式与路径-公共政策立场-67正式版
- 路面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瑞吉欧幼儿教育
- 2025年中国人寿招聘笔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语义演变与认知机制-深度研究
-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课件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英语(苏州卷)
- 游戏人物立绘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