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_第1页
2023年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_第2页
2023年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_第3页
2023年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_第4页
2023年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简述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测法、进一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献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P42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P4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借助具体事物,形式运算阶段.学优生与学差生、发明型与非发明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发明性的学生相对非发明性的学生的人格特性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答: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P76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测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楷模的观测而习得的。观测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测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测别人(或称“楷模”)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测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相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测楷模示范就可以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测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测学习,他认为:(1)观测学习可以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2)观测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P88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涉及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事实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奥苏伯尔认为故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互相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是指在.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要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教学速度与学习内容的分量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要减轻学习内容的分量,另一方面要组织好教学内容,达成“精讲”;第二要使用表象,具体的容易形成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规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故意识地进行想象;第三,使用类比,对不熟悉的材料可采用用熟悉材料去类比的方式来促进精加工,使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类推,这样的效果更好一些。第四,使用典型例题。教学应当促进的是从例子中抽取一般性的原理,所以选择具有关键特性的典型例题非常重要,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例题中所包含的原理。第五组成知识系统。知识系统也被称为图式,通常指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什么是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试分析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和联系P144答: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毕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重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通过程来实现的。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1)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是属于实际操作活动的范畴,其活动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是可以被观测的,可以被感知的。而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不是客体自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智力技能只能在大脑内借助于内部言语内潜地进行,只能通过难以觉察的映像的变化来判断其存在,具有隐藏性。(2)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因而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的所有过程。(3)活动的规定不同。动作技能规定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一反映的联接,而智力技能则规定学习者掌握对的的思维方法。第三,活动的规定不同。动作技能规定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一反映的联接,而智力技能则规定学习者掌握对的的思维方法。.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联系一方面,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经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比如,写作这种智力技能就是在书写等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干完毕。8、论述言语指导在指导学生掌握原理的过程中的作用。P121参考答案:(具体的可参照书本)言语指导能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1)使学生知道通过学习能懂得可以应用该原理来做什么。如在学习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后,能说明雨的成因,能说明冰箱的安装原理。(2)用提问的方式规定学生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原理的那些概念,从而为引出新原理做好准备。(3)用言语提醒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组成原理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顺序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原理。(4)以提问的方式来规定学生说明这个原理的具体实例,并对其回答给预反馈。(5)通过合适的问题,规定学生做言语的陈述。(6)在学习原理之后,提供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让学生回忆并说明这个原理,使学习的原理得到良好的保持。9.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P159答:作为知识的获得者,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形成与教师密切相关,在提倡学习策略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3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唤起学生故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规定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立目的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实行自我监控,以达成改善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当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看似没有奏效时,教师的支持会对学生继续使用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10.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贯彻到每一节课中。P179答:学习策略教学贯彻实现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学科渗透式教学,另一种是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学科渗透式教学就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这种途径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对教师的规定很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使用于某类材料和学习情境的学习策略合用于在第一种教学情境学习。与学科渗透式教学相比,专门训练这种教学过程较独立,具有完整性,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策略自身,而不被大量的学科知识所淹没。一般来说,较为一般的、合用范围较广泛的学习策略合用于在第二种教学情境中学习。教师在进行专门训练时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品体的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形式,都需要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解决问题、尝试监控、教师指导等一般途径来实现。解决问题是学习策略教学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它是指运用已经习得的概念、命题和规划,做出一定的组合,从而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算法和启发法两种。尝试监控是学习策略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人们在尝试错误过程中,不仅对错误自身有更深刻的结识,同时也更容易结识自我,从而形成相相应的对策。语言监控对自己的监控技巧形成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白,一些学生之所以监控水平较低,就是由于他们缺少直接影响自我指导的言语活动,即他们不善于把自己的思维用言语准确、操作性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言语指导和监控训练。教师指导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控、学习方法的选用到监控技巧的形成,无一不需要教师细心地指导和育化。研究表白,中小学生还不能运用自己的经验有效地选择策略,他们对教师告诉的学习策略有很大的依赖性。学习策略教学的程序:.策略教学计划的制定。(1)通读大纲教材,把握知识体系。(2)根据学习策略的内部联系,合理分派策略教学任务。(3)针对训练重点,搜集迁移资料。(4)逐级细化,贯彻到每一节课。.将策略贯彻到每一节课中。(1)教师要真正弄懂策略。(2)将策略贯彻到每节课中。11、什么是学习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有哪些?P187P201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朴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识性(2)、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结构(4)、认知技能与策略(5)、心理定势(6)、学习态度与方法(7)、智力与年龄(8)、教师的指导方法.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克服悲观的学习迁移。P188答:以英语教学为例,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在其知识结构中,建立起处在高层次、凌驾于具体知识之上的,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知识框架,这对于新的学习能起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这些材料比新课的内容更一般、更概括,也与要学习的材料相关联,以便去联系、解译和统帅新课的内容。另一方面,提高新的潜在故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知识系统的分化限度,即提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可以促进故意义的学习和知识积累。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总结共性,辨认差异,融会贯通地去理解和运用要学的材料。最后,要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清楚的知识结构。假如这种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知识框架不稳定或模糊不清,不仅不能为新材料的学习起举一反三、高屋建领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可辨别限度。因此,只有当原有知识被掌握以后,新知识才干呈现,这样才干增强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它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纠正错误的意义、错误的理解和模糊的概念,防止产生错误定势,因而还能大大提高原有知识的清楚度及其与新知识的分化限度。.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P229-231答: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结合各门学科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和提高。一般来说,采用积极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积极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将会大大地提高解决有关该学科的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发明适当气氛,以利于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对的地分析问题,表征问题,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结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等,都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4、论述培养发明性的基本原则。P237.协同性原则。学生发明性的培养与训练,应同平常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其他活动协同进行,充足发挥发明性培养与训练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培养、个性品质培养等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促进学生发明能力与发明意识、发明人治的协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主体性原则。在学生的发明性培养与训练中,应当更多地把学生放在整个活动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启发全体学生自觉地、积极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发明意识、积极参与发明和独立进行发明的精神。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地接受训练的热情,引导学生自觉性进行自我训练,自觉地去寻找各种有效的方法,尝试独立地解决问题。.活动性原则。发明性培养与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更为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因此,结合实际,在形式多样的发明、制作、实验、论文等各种科技发明活动或实际的科学研究活动中,进行发明性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意义更为重大。.整体性原则。人的发明性有它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学生的发明性的提高,不只反映在掌握了有效的发明方法上,还表现在发明性意识的增强、发明性动机的激发、发明性心理的完善、发明性人格的成熟、发明性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这些综合构成了一个人的发明性的整体结构。因此,从整体上去提高一个人的发明性要比让一个人单单掌握几种发明方法更加有价值。.爱好性原则。学生的发明性的培养与训练,规定教师善于创设活动情境,采用以趣激学、寓教于乐、趣中启智、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对发明性的培养与训练产生浓厚的爱好,爱好盎然地参与其中;在培养与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和谐协调、合作竞争的心理氛围,使全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明活动的热情。1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P264-271答:外来动机的激发: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适当开展竞赛,选用有效的强化物,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内在动机的激发: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实行发现学习,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掌握目的的定向,满足与发展学生的合理需要,培养学习爱好,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16、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P290答: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气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1)前习俗水平,涉及服从与处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涉及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涉及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道德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道德认知的培养就应当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性加以实行,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毕。道德结识或道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当人们面对那些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就会产生结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促使一个人进入高一阶段的思维,而高一阶段的思维就会推动自身的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为了形成道德结识,可以故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1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P295-305答:道德情感的丰富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训练三个方面去把握。1、道德结识的形成与培养道德结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第一步。道德结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结识人际关系或接受社会现在的道德规范的结果。道德结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道德结识的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根据道德知识与道德评价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1)要形成道德品质,就必须使知情意行这些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品德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但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这几方面心理成分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一般认为,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由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特性,影响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且互相影响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选择最需要、最迫切、最有效的方面入手。例如,可以通过阐明道德概念从提高学生的道德结识开始,也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还可以从行为技能和习惯的训练起步。所以,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最终还是要使各种心理成分都得到发展,形成道德信念。18、布卢姆和加涅对教学目的分类的研究对教师有何启示意义P310-答:布卢姆将教学目的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3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的又由低档到高级提成若干层次。布卢姆的教学目的分类学并非尽善尽美,但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问题。它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对我们所教内容的简朴回忆远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成的最终目的,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成更高水平的认知目的。教师不仅要考虑认知领域目的的实现,还要考虑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目的的实现。有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可以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参与各科学习。除了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还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体魄及各种身体运动技能。加涅将教学也许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的分为5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涅的教学目的分类被认为具有处方性,这是由于他的教学目的分类不只是条目的说明,并且还进一步告诉教师作用设立情境(学习的外在条件),去达成预定的教学目的。加涅还特别强调了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达成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内在条件。19、联系实际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具有哪些教学能力?P384-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具体为: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关注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2).教学监控能力。(3).教学组织能力。(4).言语表达能力。(5).教学反思能力。20、论述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P378-379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条件是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是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客观条件是指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外部因素,涉及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者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家长对教师态度。但对教师威信形成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其自身的主观条件,既教师自身的素质,这是最主线的决定性因素。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归纳出一个总观念。并列结合学习: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般的联系。.简述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两者有哪些区别?P99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涉及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通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环节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两者的区别是: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故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不久,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什么是原理?原理学习的重要形式有哪些?P119答: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一一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规一一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11.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P115答:(1)、提供概念范例,(2)、运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消除错误概念(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12.简述模式辨认程序和动作环节程序的学习过程P127-130答:模式辨认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模式辨认的重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毕。动作环节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毕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环节。动作环节一方面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13、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P157P158-159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成学习目的,积极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可以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涉及自我评价与监控、目的设立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意志控制)及策略结果的监控。14、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有何不同之处?P222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差别重要有:(1)与新手相比,专家解决自己专业领域内的问题时较为杰出,在不熟悉的领域,专家通常并不比新手好。(2)在解决问题时专家以较大的意义单元即组块加工信息。(3)专家的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容量比新手大。(4)专家问题解决比新手快。这重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某一领域内,专家由于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因而执行一些基本的技能时会比新手快。二是专家有时采用直觉推理的方式迅速解决问题。(5)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比新手花更多的时间来表征问题。(6)专家比新手在更深层水平上表征问题。(7)专家比新手具有更好的自我监控能力。15、加涅培林人为智力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P145-146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16、如何培养动作技能?P139-143动作技能的培养重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性。(2)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3)示范与讲解。(4).练习与反馈。17.学生元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答: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第二:从他控到自控,第三: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第四:从局部到整体。18.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基本观点: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因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19、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答:(1)科学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材内容(3)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的(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7)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8)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9)重视学习策略于学习方法教学.简要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答: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问题表征,知识经验,认知策略,心理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简述强化训练的形式。P253外部强化可激发人的外来动机,影响人的行为。运用外部强化影响人的形式有多种,依随于是否做出某个反映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之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处罚训练;回避训练。在运用上述强化训练的方式来激发动机时,人们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使用。、什么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256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成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的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促使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件人们认为重要的社会目的。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畏困难、达成目的的追求成功倾向,一种是胆怯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的倾向。可以据此把人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高低不同的两类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在完毕任务和选择目的上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在完毕任务上追求成功的倾向强,在选择目的时选择难度适中的目的和课题。成就动机低的人在完毕任务上防止失败的倾向强,在选择目的时选择容易的或困难的目的和课题。.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答: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1)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2)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3)培养意志,增强免疫力24、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何影响?P262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1).影响活动的选择。(2),影响努力的限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4).影响完毕学习任务。、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P286认知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关联;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道德动机是道德品质的深层心理结构,它决定了道德品质的性质,也制约着道德行为方式的方向和水平,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的表层心理结构,是道德品质的外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一定的道德动机与一定的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联系,这就是道德品质的形成。、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27、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结识发展的规律。P289通过大量的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结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结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根据皮亚杰的见解,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达成自律,使他们结识到道德规范是在互相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28、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P309答: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一方面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的的制定,另一方面是“我如何去那里?”即涉及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拟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成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29、什么是能力倾向与教学的互相作用,它给教育的启示有哪些?P322答:能力倾向与教学的互相作用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才干取得抱负的教学效果。启示:第一,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第二,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第三,对于能力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应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倾向水平。30、教师工作都有哪些特点?P368答:(1)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2)劳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多面性(3)劳动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4)劳动的质量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发明性(5)劳动的效果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延时性31、简述教师应具有哪些心理品质,及这些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P374答:(1)合作及民主的态度(2)仁慈、体谅(3)有忍耐心(4)爱好广泛(5)和蔼可亲(6)公正无私(7)有风趣感(8)言行稳定一致(9)有爱好研究学生问题(10)处事有伸缩性(11)了解学生、给予鼓励(12)精通教学技术作用:1、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2、会间接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3、是学生人格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二、案例分析题(10分)案例一:P74王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映,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盼望的儿童行为。王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爱玩而不睡午觉是儿童的不良行为,王老师以“玩”来奖励自睡上午觉的孩子,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映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后来,孩子们为了可以玩都乐意睡午觉。案例二: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映,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盼望的儿童行为。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2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映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运用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环节上。在本案例中,王老师进行的教学实际是学习策略的教学。学习策略教学是指系统地专家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规定,而是一种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规定:第一,学习策略教学是一种分析教学任务和为特定情境设定恰当策略的问题解决形式;第二,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为基础;第三,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知识和技巧为基础;第四,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学习策略一般是为发明性教学目的服务的,而不是为知识性目的服务。王老师,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就违反了上述的基本规定,学生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不会将这些学习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反而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专门训练时要注意: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品体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途径可以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尝试监控和教师亲自指导来实行,按环节有重点地将学习策略教学贯彻到每一节课当中。案例三:P259诊断: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并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分析: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导致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因素。一方面,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度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尔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另一方面,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对策:①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运用他的爱好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②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案例四:此案例可以从道德品质的形成上来分析。张明作为一个中学学生,身体健康,但喜欢打架,打完后知道不对,但改不了,说明从品德心理结构的四个要素,道德结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来说,他没有达成统一。张明在对打架这个行为上,从道德结识上他能体会到打架不对,说明他能辨别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但在道德情感上来说,他有所欠缺,没有从心理上体验到打架这个行为带来厌恶感,相反也许他从打架上体会到了某种快感,导致他屡教不改,因此使得他知情意行不能统一。老师和家长也许也只是从道德认知上对张明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道德情感上予以感悟,因此虽然有所成效,但不能使张明改掉坏毛病。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品质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它们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但道德结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了道德动机,从而形成人的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对张明的教育因从情感入手,使他从心理上体会到打架的不对,对打架的行为产生厌恶感。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结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才干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整体发展。这个整体涉及两个部分和四个方面:两个部分是指儿童发展的认知过程和个性品质;四个方面是指心理发展和社会和教育条件、生物性成熟、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他认可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管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也许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也许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但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决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机械的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的。所谓内部矛盾是指,在儿童主体和客体互相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规定,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才是心理发展的主线动力。关于教育和发展的问题,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并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重要是由适合于他们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他强调,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教育规定的标准。即只有那种高于原有水平,通过他们主体努力后又能达成的,才是最适合的规定。2.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P60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活动,适合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影响和干扰,倾向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喜欢独处,不适合“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进行全面思考,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检查各种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进一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