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_第1页
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_第2页
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_第3页
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_第4页
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

重点:会计恒等式的含义与形式、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等。难点:会计恒等式的建立、会计分录、借贷记账法的运用§3·1、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恒等式的含义1、含义:又称会计方程式,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建立各种会计核算专门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恒等式的含义(续)2、会计基本等式(收入和费用已结转之后)

资产=权益,

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3.会计基本等式的扩展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假定某企业2000年1月1日开始成立,当月份发生如下业务:(1)接受投资者投资转入新设备一台,价值150000元。(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2)向银行借款140000元。(资产与负债同增)(3)以银行存款购入商品50000元。(资产一增一减)(4)经与银行协商,同意将向银行的长期借款100000元转为银行对企业的投资款。(负债减、所有者权益增)(5)销售一批商品,成本20000元,售价28000元,货款已收到。(资产减少、费用增加;同时收入增加、资产增加)(6)以存款偿还借款40000元。(资产与负债同减)(7)宣布将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0元(负债增、所有者权益减)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续1)

会计等式验算表(单位:万元)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银行存款库存商品(材料)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成本14-5+2.8-4

=7.85-2=3152应付利润长期借款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主营业务收入0.214-10-4=0

15+10=25

-0.22.8资产总计25.8+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25+2.8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续2)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九种:(1)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3)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5)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增加减少的金额相等;(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增加减少的金额相等;(7)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增加减少的金额相等;(8)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增加减少的金额相等;(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增加减少的金额相等;§3·2、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1、概念: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或标志。2、作用: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将纷繁复杂、性质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为将复杂的经济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准备条件。3、会计科目的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4、会计科目的级次会计科目的级次反映了科目内部的纵向联系,体现了会计信息的不同详细程度。例如:原材料—木材—圆木会计为了提供分类信息,只有会计科目行么?

—还要开设账户

二、会计账户

1、概念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以会计科目作为名称,具有一定格式。2、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账户除名称之外,还有一定格式。联系:会计科目是设账户的依据,是帐户的名称,帐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3、账户的基本结构

——T型帐户

日期凭证号码摘要借方贷方余额

教学工作中,通常采用简化的T型格式:借方帐户名称贷方§3·3、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应的。

(1)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方法。(2)复式记账法:指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够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核对、检查账目。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1、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二、借贷记账法(续1)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1)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借方账户名称贷方(2)不同类别的账户结构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数,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数。

借方账户名称

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2)不同类别的账户结构(续1)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相反)借方账户名称

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2)不同类别的账户结构(续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同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类似。借方账户名称

贷方

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不同类别的账户结构(续3)收入账户的结构——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类似,期末一般无余额。借方账户名称

贷方

本期减少额本期增加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例子:

1、接受投资者投入货币资金200万元。

银行存款

实收资本

200万200万

2、向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100万元

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

100万100万3、购买原材料(商品)4万元,款项尚未支付。

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付账款

4、销售产品取得收入1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

应收帐款

主营业务收入

4万元4万元10万元10万元5、职工预借差旅费2000元,现金付给。

其他应收款

现金

6、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1500元,余款交回。

管理费用

现金

其他应收款

2000元2000元1500元500元2000元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续)在具体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考虑:首先,确定该项经济业务具体涉及到哪几个账户;其次,根据各账户的性质及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确定该经济业务应记入哪个账户的借方和哪个账户的贷方;最后,验证应借、应贷科目是否正确,借方和贷方的金额是否相等。P57例子3-24、帐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1)账户对应关系——指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便于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内容,检查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合理、合法。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2)会计分录——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通常有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三种形式)

4、帐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续1)某企业用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18000元,这项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原材料18000贷:银行存款18000这个会计分录是一种简单分录,它只同时涉及两个账户形成借贷的对应关系。4、帐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续2)例如,在上例中,如果企业与供货商协商后,先以银行存款支付10000元货款,另8000元暂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作成复合分录如下:借:原材料18000贷:银行存款10000应付账款80005、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般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表进行试算平衡包括:(1)

发生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2)

余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续)例:某企业有关帐户期初余额如下:银行存款30万元;原材料30万元;库存商品20万元;固定资产70万元;长期借款45万元;应付账款5万元;实收资本100万元。本期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购进材料60000元,发生运费2000元,款项已经支付,货物已经验收入库。2、销售商品100000元,款项已收,商品成本70000元。3、购进材料30000元,款未付。4、支付前欠货款50000元。5、归还银行长期借款40000元。要求:(1)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2)结出各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编制试算平衡表。

1、借:原材料62000贷:银行存款620002、借:银行存款1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70000贷:库存商品700003、借:原材料30000贷:应付帐款300004、借:应付帐款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5、借:长期借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