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主要病原性真菌_第1页
第37章主要病原性真菌_第2页
第37章主要病原性真菌_第3页
第37章主要病原性真菌_第4页
第37章主要病原性真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7章主要病原性真菌主讲人:《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主编北华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李影林

2011年5月

概述1.概念:寄生在表面角化组织(表皮、毛发、甲板等)并引起其感染的真菌统称为浅部感染真菌。2.种类根据感染(侵害部位)角层癣菌皮肤癣菌第一节表面感染真菌、皮肤癣真菌一、皮肤癣菌(又称皮肤丝状菌)

表皮癣菌属——絮状表皮癣菌(E.floccsum)

(一)种类(一)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对人致病者只有絮状表皮癣菌。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在表皮癣菌属中,只有本菌为亲人性皮肤癣菌,不侵犯毛发,只侵犯表皮及甲板,引起足癣、甲癣和手癣。也能引起其他部位的体癣,也可发生癣菌疹。3.微生物学检查方法(1)标本的采集:皮屑、甲屑。(2)检验方法①直接检查:可查到较多的有隔菌丝。②培养检查:见生物学性状。

(二)毛癣菌属1.生物学性状红色毛癣菌(1)培养

红毛癣菌(2)2.致病性本菌可引起体癣、股癣、甲癣、脓癣,少数情况下可引起皮肤肉芽肿或须癣,也可发生癣菌疹。病原学检查对确定病原,选择适宜的药物有一定意义。

3.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采集:皮屑、甲屑、毛发、活体组织。(2)检验方法①

直接镜检皮屑、甲屑、毛发+100g/LKOH→镜检。a.毛发——毛发外见成串排列的小孢子。b.甲屑、皮屑——见到菌丝或成串孢子。c.体外毛发穿孔试验阴性。②培养

紫色毛癣菌1.生物学性状(1)(2)2.致病性

本菌可引起,黑癣或头黑癣、体癣、甲癣及其它脓癣,也可发生黑癣菌疹。我国较多。

3.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采集毛发一选择出皮即断或上面复有鳞屑者。甲屑一取深处损害标本。(2)检验方法①直接镜检标本+100g/LKOH/棉蓝封固液+盖片特点:a.毛发内可见关节孢子,充满整个发内。

b.皮屑或甲屑内见有隔菌丝或成串孢子。

②培养检查:见生物学形状。(三)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目前已知的共有15种,其中对人致病的有8种。铁锈色小孢子菌1.生物学性状(1)培养特点:在沙氏培养基上有3种菌落。

(2)镜检①菌丝较粗而规则。②原浆色淡有颗粒。③菌丝顶端或中间可着生厚膜孢子,有时呈链锁状。④可见球柏样菌丝、梳状菌丝。⑤沙氏培养基不能形成大分生孢子,可有少量小分生孢子。但在含0.1g/L的KH2PO4和0.1g/L的

MgSO4液体培养基上可见有2~3个隔的大分生孢子

2.致病性本菌主要侵犯头发和光滑皮肤,引起头癣和体癣。多见儿童,成人极少见。此外,也可引起肉芽肿、癣菌疹,手癣、甲癣也有报告。

3.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采集:病发、皮屑。(2)检验方法①

直接镜检a.发外:成片小孢子,近毛干端; 发内:更细菌丝b.皮屑:见菌丝(有隔)②

培养检查:见生物学形状。

石膏样小孢子菌1.生物学性状(1)(2)2.致病性

本菌为亲动物性真菌,也可引起人类感染。主要侵犯儿童。侵犯头部时,炎性反应较重,可引起毛囊炎及脓疡,甚至造成深部损害成为秃疮。体癣时,炎症现象较显著,多呈环状结构(俗称“钱癣”)。也可表现为湿疹或癣菌疹。

3.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的采集:毛发、皮屑。(2)检验方法①

直接检查:病发外成串孢子,孢子较大,但量少。皮屑见菌丝或成串孢子。②培养检查:见生物学性状。头癣头癣头癣股癣体癣甲癣足癣体癣体癣

二、角层癣菌本菌在健康人正常皮肤上即可分离出,为条件致病菌,为一种嗜脂性酵母样菌。它侵犯皮肤角质引起一种慢性、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浅部真菌病,即汗班(花斑癣)。

枇糠状鳞斑癣菌常见的有何德毛结节菌(一)标本采集1.皮肤表面

2.鳞屑:用无菌刀片刮取后送检。(二)检验方法1.直接显微镜检查

特点:见孢子和菌丝

第二节皮下感染真菌、地方性流行真菌(一)申克孢子丝菌(Sporotrichumschenckii)1.标本的采集:脓、血、痂皮或病理组织块等2.检验方法(1)直接检查:见G+梭形或卵圆形小体,多在中性粒C或巨噬细胞内外。(2)培养一、皮下感染真菌 G+圆形、长形或梭形孢子

镜检

有时出芽

(3)抗体检测:取患者血清→凝集试验抗体效价>1:320有诊断意义。(4)动物接种小白鼠腹腔接种2周内引起腹膜炎→取脓汁涂片→Gram染色,可见G+卵圆形或梭形小体。(5)药敏试验:对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酚等药物敏感。(6)鉴定依据①菌落特征②镜检特点③色素消失时应注意与假丝酵母菌等鉴别。

3.致病性:申克孢子丝菌可引起皮肤、皮下发生慢性结节性或溃疡性为特点的真菌病。本菌也可侵入肺部和脑脊髓。(二)着色真菌裴氏着色真菌(fonsecaeapedrosoi)

1.检验方法(1)直接检查标本→载物玻片+100g/LKOH加盖片→镜检见圆、半圆壁较厚的孢子不出芽成群或散在,棕色,有时可见有隔菌丝(棕色)。——可作为诊断依据。(2)培养

i生长缓慢

①菌落特点ii从暗褐色→黑色

iii气中菌丝暗褐色毡毛样

iiii中央可有一点状突起,有时可见同心圆环

②镜检

树枝型:

i有隔菌丝,间距较近,菌丝较宽ii无子囊形成。在菌丝分枝的顶端或分枝的侧边有分生孢子柄

分为

剑顶型:

花瓶型

③鉴定依据a.菌落特点b.镜下所见分生孢子柄及分生孢子特点2.致病性:本菌经皮肤侵入体内,引起感染。蚊虫叮咬,也可引起感染。本菌引起皮肤慢性、局限性病灶。临床上以疣状或乳头瘤状病损为主要特征。二、地方性流行真菌(一)荚膜组织胞桨菌直接镜检在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可见圆形或卵圆形酵母型细胞,以出芽繁殖,四周有不着色的荚膜样物质.培养:生长缓慢.(二)严酷球孢子菌生长迅速,开始为白色菌落,后变为棕黄色棉絮样菌落.镜检可见有较大的厚壁球孢子,内含许多内生孢子.(三)皮炎芽生菌(四)马尔尼菲青霉第三节机会致病性真菌白假丝酵母菌

假丝酵母菌属已知有81个种,其中有11种对人有致病性。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

1.G+

2.芽生孢子不与母细胞脱离芽管假菌丝;

3.厚膜孢子白假丝酵母菌

(二)培养特性1.营养要求不高。沙氏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奶油状,光滑,酵母味。2.培养稍久菌落增大,色变深,质地变硬或有皱褶。3.沙氏液体培养基呈沉淀生长。4.Tween-80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可形成假菌丝和厚膜孢子。白假丝酵母菌的厚膜孢子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一)致病性条件致病菌1.皮肤黏膜感染艾滋病、妊娠、糖尿病、(1)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服用避孕药、皮肤损伤应用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性别免疫缺陷(2)好发部位:①皮肤潮湿和皱褶部位(腋窝、乳房下、腹股沟、会阴部、肛周、指(趾)间)

②黏膜假丝酵母菌病发生在口腔、外阴和阴道(3)所致疾病:①皮肤:湿疹样症、肛周瘙痒症、指(趾)间糜烂。②黏膜:鹅口疮、口角糜烂、外阴炎和阴道炎2.内脏及中枢神经感染

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1)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白血症、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肉芽肿(2)致病过程病原菌插管、外科手术、静脉注射吸入、皮肤黏膜损伤入血肠道免疫功能正常菌被排除或隐性感染吞噬功能障碍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性价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病

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性食管炎1.芽管形成试验:由孢子长出短小芽管2.厚膜孢子的形成试验在假丝酵母菌中,只有白假丝酵母菌形成厚膜孢子。3.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ZC)反应:沙氏培基+0.05g/LTZC白假丝酵母菌不变色其它假丝酵母菌为红色。4.生化反应可以区别各种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

几种假丝酵母菌的鉴定菌种芽管形厚膜孢子沙氏肉汤糖发酵试验成试验形成试验菌膜形成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白假丝酵母菌++-+++-

(C.albicans)热带假丝酵母菌-±

++++-(C.tropicalis)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parapsilokis)克柔假丝酵母菌--++---产色培养基的假丝酵母菌菌落

防治原则目前对高危人群尚未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1.鹅口疮、皮肤黏膜假丝酵母菌病:(1)局部涂敷制霉菌素、龙胆紫、酮康唑、氟康唑等(2)去除危险因素(如潮湿、停用抗生素)减轻皮肤损伤2.慢性皮肤黏膜假丝酵母菌病对酮康唑及其他唑类药物反映较好。但对患遗传性免疫缺陷的病人应终生用药。3.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不典型,培养常阴性,早期诊断较困难。4.发烧伴有体弱的免疫缺陷的病人或对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者,均应使用唑类药物或低剂量的两性霉素B。5.确诊的患者可用两性霉素B治疗,有时与口服氟胞嘧啶合用。

新生隐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1.圆形,外周有肥厚的胶质样荚膜。2.墨汁负染色镜检,在黑色背景中见到圆或卵圆形的透亮菌体。3.菌体常出芽但不生成假菌丝。

新生隐球菌(二)培养特性1.在沙氏培养基经25~37℃形成初为乳白色,后为橘黄,最后变为棕褐色的酵母行菌落。2.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经28℃3~5d培养形成菌落。3.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中,25℃3d后呈混浊生长。(三)生化反应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尿酶多阳性。(四)抗原构造

有荚膜多糖抗原,由α-1,3聚甘露糖骨架和β-木糖和葡萄糖醛酸侧链组成。可分为A、B、C、D、AD五个血清型。A型多见。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性1.致病物质荚膜多糖(抑制吞噬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2.所致疾病主要传染源鸽(鸽粪)易感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应用皮质固醇治疗的病人)。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其次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淋巴结及肠道。血液循环本菌属于外源性感染,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或肺部炎症,也可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淋巴结及肠道等处,引起炎症及脓肿。侵犯骨、关节引起骨组织破损并可波及皮肤。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眼部感染可见淤血性乳头、葡萄膜、视网膜及角膜炎症。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新生隐球菌的鉴别要点1.形态学(1)圆形、卵圆形的芽生孢子,一般无真假菌丝(2)细胞外有胶质样荚膜——有诊断意义(3)母细胞发芽时芽颈极细,母子细胞间无明显的胞浆沟通(4)G+孢内有一个较大的反光颗粒和许多小颗粒,可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鉴别。2.与其他隐球菌区别:在脑、心、葡萄糖、血琼脂上,37℃其他隐球菌不长。3.与假丝酵母菌鉴别:玉米粉培养基不形成菌丝和子囊孢子。4.培养:条件不高。25~30℃即可生长。菌落开始白色颗粒状,似细菌菌落,透明发亮,有光泽柔软,有荚膜者粘稠,无荚膜者不粘稠。继之为乳白色→淡褐色。

其他

一、曲霉(Aspergillum)常见曲霉烟曲霉(A.fumigatus)黄曲霉(A.flavus)黑曲霉(A.niger)土曲霉(A.terreus)

(一)生物学形状

1.形态与结构(1)菌丝为多细胞分枝的有隔菌丝,接触培养基的菌丝部分分化为足细胞。(2)向上生长出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头烟曲霉黄曲霉曲霉2.培养特点营养要求不高:沙氏培养基室温或37~45℃均可生长。菌落:初白柔软有光泽丝状菌落(绒毛状或絮状)由于产生分生孢子而出现不同染色。

3.抗原构造烟曲霉细胞壁成分半乳糖甘露乳糖是其主要抗原。在病人体液中检测到该抗原可作为早期诊断烟曲霉病的一种方法。烟曲霉Ag7是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主要抗原。(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尚不十分清楚(1)烟曲霉孢子细胞壁最外层交织的簇小棘结构可与多种上皮组织基底部膜相关蛋白结合,起到黏附作用。(2)烟曲霉分泌几种胞外酶(如检性蛋白酶、金属蛋白酶)(3)曲霉菌素2.致病机制人呼吸道吸入曲霉孢子特应性个体对该孢子产生超敏反应免疫力低下者孢子经出芽形成菌丝菌丝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