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三教学大纲_第1页
自动控制理论三教学大纲_第2页
自动控制理论三教学大纲_第3页
自动控制理论三教学大纲_第4页
自动控制理论三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控制理论三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自动控制理论in课程英文名称:ControlTheoryIII课程编号:204T0657学分:2.5学时:40(其中: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电路原理(一)》、电子技术基础(一)/(二)、电机学H、《电力系统信号分析与处理》适用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使用教材:廖道争.自动控制理论[M].科学出版社,2019.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一、课程性质《自动控制理论川》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学位课。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关于自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性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本课程理论性和工程应用性均较强,是数学思维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拓展。主要针对复杂工程系统的控制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基于传递函数这一主要数学模型,应用时域、夏数域、频域以及状态空间等理论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校正,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从控制科学的内容、方法、思维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和探索习惯。课程目标2:能够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的专业知识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正确规范表述,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普遍方法和通用规律。课程目标3:能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等数学知识对自动控制系统建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等数学模型并求解。课程目标4:能根据被测/控对象特征和控制性能要求,运用该门课程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和状态空间分析法等控制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应用问题的关键环节,正确表达和分析控制工程应用问题,体现出综合分析能力。课程目标5:了解影响智能电网系统控制目标和方案的各种因素,掌握智能电网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最终达到控制目标,体现出综合设计能力。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1.工程知识指标点LL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智能电网工程问题的表述。指标点L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知识对智能电网工程的具体对象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支撑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2.问题分析指标点2.1: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智能电网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指标点2.2: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正确表达智能电网复杂工程问题支撑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4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指标点3.1:掌握智能电网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支撑目标:课程目标L课程目标5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了解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理解自动控制基本概念。(2)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术语。(3)理解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重点难点: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课程思政融入点:(1)自动控制领城典型事迹与爱国情怀、自动控制技术发展与科技报国的使命(2)工程师和科学家思路上的不同.考核要点: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探讨.作业安排:课堂练习题、课后习题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6学时).教学内容(1)理解动态系统数学模型的初步知识(2)掌握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3)掌握传递函数概念及性质(4)掌握电气系统的数学建模(5)掌握方框图建立与化简.重点难点: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求取.课程思政融入点:(1)数学建模的多种形式与唯物辩证法(2)自动控制系统数学建模与由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思维考核要点: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求取传递函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探讨作业安排:课堂练习题、课后习题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8学时)教学内容(1)掌握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2)掌握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了解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4)理解稳定性的定义,掌握稳定性的充要条件,掌握劳斯稳定判据及其应用(5)理解稳态误差、系统型别的概念,掌握静态误差系数、稳态误差的计算.重点难点: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动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的计算,稳定性分析.课程思政融入点:(1)系统稳定性与人的抗干扰性(2)阻尼系数的工程含义与工程应用.考核要点: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探讨.作业安排:课堂练习题、课后习题第四章根轨迹法(4学时).教学内容(1)理解根轨迹的概念(2)掌握根轨迹的幅相条件和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3)掌握利用根轨迹图分析控制系统了解参数根轨迹重点难点:根轨迹的条件及绘制,用根轨迹图分析控制系统课程思政融入点:(1)通过根轨迹绘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事物的发展规律(2)从时域到复数域分析同一个系统性和分析事物的多维度考核要点:根轨迹的绘制及根据根*九迹图分析控制系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探讨作业安排:课堂练习题、课后习题第五章频率特性法(8学时).教学内容(1)理解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Bode图的绘制(3)掌握Nyquist图的绘制(4)掌握Nyquist判据及其应用(5)掌握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闭环频率特性及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Bo加图,Nyquist判据及应用,稳定裕度.课程思政融入点:(1)通过极坐标图、Bodo图的介绍,带领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工程哲学,掌握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2)从系统稳态性能指标和动态性能指标兼顾的矛盾性引导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工程问题寻其中道。.考核要点:Bode图的绘制,稳定裕度的计算,Nyquist判据及应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探讨.作业安排:课堂练习题、课后习题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4学时).教学内容(1)理解控制系统综合与校正的基本概念及方式(2)掌握超前、滞后校正装置的特性(3)掌握频域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4)掌握PID控制算法及其参数整定方法.重点难点:频域法超前、滞后校正.课程思政融入点:(1)系统校正与人自我反思校正(2)从微分环节D和积分环节T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看待事物的两面性考核要点:频域法超前、滞后校正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探讨作'也安排:课堂练习题、课后习题第九章状态空间分析方法(8学时).教学内容(1)掌握状态空间描述的建立方法了解状态空间描述的线性变换及标准型(3)掌握由传递函数求状态空间描述(4)掌握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求解(5)掌握能控性、能观性的定义及判别方法.重点难点:状态空间描述的概念与求取.课程思政融入点:(1)应用MATLAB做状态空间分析,介绍软件的发展。(2)引入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工程伦理意识.考核要点:能控性、能观性的判断,极点配置问题、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求取.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探讨.作业安排:课堂练习题、课后习题五、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支撑的课程目标讲课实验实践第1章绪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自动控制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术语;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2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第2章型动态系统数学模型的初步知识;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传递函数概念及性质;电气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框图建立与化简。6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3>制统时分法型控系的域析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的定义,稳定性的充要条件,劳斯稳定判据及其应用;稳态误差、系统型别的概念,静态误差系数、检态误差的计算.8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第4章根轨迹法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的幅相条件和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了解参数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图分析控制系统。4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第5章频率特性法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Bode图的绘制;Nyquist图的绘制;Nyquist判据及其应用;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8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第6章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综合与校正的基本概念及方式;超前、滞后校正装置的特性;频域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PID4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的校正控制算法及其参数整定方法。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第9章自动状态空间分析方法状态空间描述的建立方法;状态空间描述的线性变换及标准型:传递函数求状态空间描述;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性的定义及判别方法8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1.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九支撑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考核与评价方式合计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线下成绩(含课堂考勤、课堂互动、课堂讨论、纸质作业等)课程考试课程目标155指标点1.1课程目标281422指标点1.2课程目标381422指标点2.1课程目标461218指标点2.2课程目标481422指标点3.1课程目标55611总分占比先4060100说明:根据实际情况,每个课程目标的成绩比例可以在上下10%的范围内浮动,但必须保证总成绩为100分2.课程考核评分标准七、参考书目:课程目标考核要求评分标准高于预期达到预期低于预期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课程目标1课堂考勤、课程总结拓展(5)5430~2课程目标2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课堂讨论、期末考试(22)20^2218~1913~170~12课程目标3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课堂讨论、期末考试(22)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