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7周周考试题_第1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7周周考试题_第2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7周周考试题_第3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7周周考试题_第4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7周周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期高二第7周周考政治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A.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的确立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隋唐时期的全盛发展时代D.宋明理学的产生2.据央视收视率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上升4倍,汉字书写话题也成为各大微博网站的热门,相关新闻在百度搜索中的条目更是高达300多万。人们高度关注汉字,是因为()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3.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中华文化()①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4《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这表明()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史书典籍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④史书典籍的出版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5.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但在近代,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这是因为()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中华文化失去原有的生命力④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木版年画是指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的年画。木版年画是中国覆盖面广、流派多、地域风格丰富的民间艺术门类,它鲜艳浓烈、节日气氛浓郁,画面情趣盎然,深为百姓喜闻乐见。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①源远流长②博大精深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具有鲜明的地域性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与其他创造发明相比,有着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四大特点。它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与中华文明同岁,它衣被天下、服务众生;它传播世界,使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它的技术含量很高,发明创造极多。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通过科学技术体现出来③我国古代技术注重实际运用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8.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①民居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息息相关②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地域文化风格迥异,没有共性可言④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9.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饽饽”“萨其马”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②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③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发展④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10.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思想,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胸怀。今天,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体现了()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②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继承性,又能与时俱进③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④特有的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不可分开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②④11.2014年9月15日,传奇年代剧《大连故事》在大连旅顺开机。剧中,北洋水师旗手鲁长风和齐飞云,经历了甲午海战、旅顺大屠杀,在殖民者铁蹄下,二人怀着民族工业振兴的梦想,以“麦芒立身”的坚韧、忠义和抗争,将铁匠铺发展到制铁所,再把制铁所发展为铁工厂。故事体现了()①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②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可靠保障③自强不息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④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物质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右面漫画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民族精神贯穿爱国主义的各个方面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③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旗帜④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始终是一致的A.②③ B.①③C.②④ D.③④13.下列语句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一致的是()A.位卑未敢忘忧国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留取丹心照汗青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4.2014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下列对“两路”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两路”精神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②“两路”精神彰显了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时代性③“两路”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川藏、青藏公路建设中的突出表现④“两路”精神由民族精神决定,并推动民族精神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决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2014年9月27日,国务院侨办主办的“全球华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担任此次音乐会的艺术总监及指挥的国家大剧院首席指挥家吕嘉,在音乐会前夕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全球华人音乐会”以交响乐演奏中外名曲为主要形式。吕嘉说交响乐是西方音乐表现形式,用西方的语言、方式和思维去感动他们,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包容。(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0分)(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10分)17.某校高二年级时政小组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您参与其中。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到处迸发着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灾区人民更是戮力同心、守望相助,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开展自救互救,救亲人、救邻居、救陌生人的事迹感天动地。现在,灾区人民又以不屈的精神开始了灾后重建。从汶川到鲁甸,灾区群众在承受灾难和痛苦的同时,展现的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滋养着当代华夏儿女,闪耀出更加耀眼的人性光辉,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精神之花。(1)震区的感人事迹向世人展示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6分)(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所发挥的作用。(7分)时政小组中某同学就“你认为应该怎样弘扬民族精神?”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采访,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回答。同学甲: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民族精神落实到身边小事中,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纪律严明,态度严肃,坚决杜绝交头接耳,嘻嘻哈哈,东倒西歪。同学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要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好习惯,为节约资源贡献力量。同学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比如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都不应该进口,这样才能保持民族精神的本色。(3)现请你围绕采访的问题对上述三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7分) 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期高二第7周周考政治答案1B2A3A4A5A6C7C8A9A10B11B12A13B14C15D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第(1)问,首先要指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然后分别表述每个特征的表现。第(2)问,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答案:(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重要的见证。(4分)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它们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6分)(2)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分)③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一方面要求同存异,即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另一方面要兼收并蓄,即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4分)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途径。将民族精神的五个基本内涵和材料对照进行筛选,即可回答第(1)问。第(2)问,可将教材中民族精神的地位、弘扬民族精神的必然性与抗震救灾的过程联系起来进行表述。第(3)问,首先要辩证地看待材料中三位同学的观点,尤其是丙的观点;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答案:(1)①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灾区人民自救互救,展示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2分)②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展示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2分)③从汶川到鲁甸,灾区人民表现出的坚强的意志与不屈精神,展示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分)(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2分)②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儿女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2分)③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也起到了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作用,展示和提高了我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