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复习_第1页
合理安排复习_第2页
合理安排复习_第3页
合理安排复习_第4页
合理安排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合理安排复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字体[大]

[中]

[小]以一般人的记忆而言,一次性的学习不能把所有材料都记住,即是记住了,随时间变化也会忘记其中的一些内容。因此,需要复习,以便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呢?事实上复习的效果不取决于机械地重复次数,而决定于怎样正确地组织复习。首先要使复习过程多样化。单调的重复只能让人感到乏味,容易使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不利于知识的联系和巩固。多样化的复习能维持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便于记忆;在复习时要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复习,并把多种感知方式在复习中结合起来,看了材料后,讲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这样多种感官的信息传到大脑皮质,在皮质的视觉区、听觉区、言语区建立广泛的神经联系,从而加深记忆效果。其次要把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有一位外国心理学家做了个实验,比较单纯复诵材料与阅读回忆相结合的复习方式究竟哪个更有效。他把被试分为六组,先在同样的时间内学习同样的材料,第一组全部时间里用来反复的阅读。其余五组把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其中试图回忆的时间分别占20%、40%、60%、80%、90%。结果发现,把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的各组,成绩都比单纯阅读的好。其中60%的时间用于试图回忆的那组复习效果最好。有一点很明显,即在第一次阅读材料之后就试图回忆,对提高复习效果起重要作用。这一方法之所以有效,在于它始终调动了学习记忆的积极性,并且由于能及时了解到自己不能背出的内容,有助于针对性地下功夫。再其次是正确地分配复习时间。学习以后,一般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然后保持到一定水平。因此,学过以后及时复习,特别是在初学后反复复习几次,然后慢慢减少复习次数,复习间隔的天数多一些也无妨。复习时间上的安排,还有集中复习和间时复习。集中复习指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对所要识记的材料连续反复地复习,间时复习是把所要识记的材料分散在间隔的时间内进行学习。许多研究表明,无论复习怎样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成绩都高于集中复习。间时复习的优越性在无意义材料和特别困难的材料上表现突出。在利用间时复习方法时,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也会造成遗忘。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是一回事吗?

字体[大]

[中]

[小]有些要记住的材料,在内容上缺少意义上的联系,如人名、地名、年代、外语单词、电话号码等,这样就造成了识记的困难。因此,必须通过机械重复而记住事物的特点及相互间的次序,复习是机械记忆的基本条件。人们往往很容易把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混淆。事实上二者是有差异的。就识记机械的无内在意义上的材料而言,为了尽快记住,人们常常来用使无意义材料意义化的方法,通过主观的联想,把要识记的材料和自己已熟悉的事物相联系。比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通过声音的联想,把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音节。如记这样一个电话号码548461,把它转化为这样一句话:五四(青年节)不是六一(儿童节),显然这个电话号码你就不会忘记了。可是发挥想象和联想,就可以使机械的材料意义化,从而减少机械记忆重复的次数。死记硬背则不同。对于有些无意义材料,有些必须通过死记硬背、反复朗诵才能记住。但是死记硬背也会出现在有意义的材料中。小和尚有口无心地念经,念几万遍“南无阿弥陀佛”直至圆寂还不知其为何物。死记硬背与机械记忆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把有意义的材料“无意义”化了。死记硬背表现了一些人的学习思维方式,不通过动用头脑去努力找寻材料内在的逻辑联系。有个心理学家做了个这样的实验,要求被试记住这样一个字表,有长颈鹿,小萝卜、拜伦、舞蹈演员等60个单词,有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反复诵读;另外有些人找到了一些规律,他们发现这些单词分属四个范畴:动物、植物、人名、职业,结果当然是不一样了。由此可见,机械记忆在学习生活中是必需的,而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什么是培哥记忆法?

字体[大]

[中]

[小]不知读者是否看过记忆术表演,它可与魔术相比美。表演过程是这样的,在舞台中央的黑板上写好1—50甚至更多的数字,让观众随便说一些词、人名、地名、诗歌、成语、口号等。每个词依数字顺序排下来,表演者在整个过程中不得看黑板,但他能当场把这些全记下来。接着只要观众任意提出一个数字,他都能迅速地讲出该数所对应的词。事实上他能把这些词依数序顺背倒背。人们或许以为这些表演者一定是天才,其实他们不过是应用心理学中的记忆规律而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记忆方法。每个人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方法后,都可能达到这一水平。记忆术的方法有多种,这里只简单地介绍一种培哥法。培哥法要求把一系列特定的事物名称编成号码记下,比如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从上而下地编号。如①—头顶、②—额、③—右眼、④—左眼、⑤—鼻、⑥—口、⑦—下腭……熟练地记下来,做到一说②就很快联想起额,一说⑤就想到鼻子。把这些编码固定下来,然后通过联想与必需记忆的材料相连接。比如要求你记住这样几个词①飞机、②信封、③铅笔、④手表、⑤星星、⑥蛇、⑦象牙……等等。这时你就把飞机与固定编码的第一号头顶联接起来、联想到一个硕大的飞机擦过你的头皮飞过。要记第五个词星星时,把它与鼻子产生联想,想想星星上长了一个大鼻子。联想时有几种规律可寻,联想时的表象应尽量清晰;联想的事物要尽可能放大;联想要尽可能奇特,不同一般。比如要记的第六个词蛇,与口发生联想时,如果表象是一条蛇张着大口,就很一般,但如果想到一条蛇正从张着的嘴里伸出头来时,就非常奇特,甚至惊心动魄。通过这样一对一的联想,就能记住这些词。培哥记忆的固定编码有多种,如给自己房间内外的东西编码,按进门后所能看到的东西顺序编码。培哥记忆法的历史也很悠久,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雄辩家常用这一方法记住自己所要讲演的内容,比如英文中常用“inthefirntplace”(首先)这个惯用语就源于场所编码记忆法。根据人的不同需要可以建立起几个编码体系,常常不记得把东西放到何处时就把所有的容器编成一个固定系统①上衣袋②内袋③书包……这样就知道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容器里了。在日常口语中我们常说:“忘了把这本书放在什么地方了”。而实际情况却是你在放这本书的时候,就根本没考虑过它被放的地方,仅仅是随手一仍,一塞。可见常说:“忘了”“记不住了”,其真实原因是在识记的时候就没把它清晰地储存下来,也就难怪后来会“忘了”。如果在最初识记时就用培哥的固定编码来定位,就好办了。正规的培哥编码系统是单字体系,它的编码以日文的假名为中介,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更简便的方法是读者把自己熟知的东西次序编成一个固定系统,就可以利用了。用了培哥记忆法后,读者就会发现,记忆不是件痛苦单调的活动,而是十分有趣,又很简便的智力活动,甚至你向人家表演一下记忆术也不觉困难了。新闻标题的字数为什么不能超过10个字?

字体[大]

[中]

[小]搞新闻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标题要简练,字数最好在10个字以下,这是很有道理的。一般人在看报纸、杂志时,总是先对标题“扫描”而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然后找到吸引他的文章再仔细看。这个扫描在心理学上就是瞬时记忆,也叫感觉储存。当刺激停止后,信息在感觉中的保持最多不超过2秒钟。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是斯帕林在1960年首创的,他用速示器以0.05秒的极短时间向被试闪现一列3行、每行4个字母的材料,经短暂时间后,要求被试回忆这12个字母,大多数受试只能回忆4~5个字母。后来他又把实验程序稍加修改,如表所示,仍然以0.05秒的极短时间闪现3行,每行4个字母。在视觉呈现终止后,向受试者发出三种纯音之一,事先预定,高音表示要回忆上面一行,中音回忆中间一行,低音回忆下面一行。当字母刺激停止后,立即响起声音,被试能正确地回忆任何单独一行中的三个字母。但在字母刺激停止后一秒钟响起声音,他们回忆的准确度便只在4~5个字母,这是因为刺激的形式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随时间而变淡。因此,当要求被试回忆整个12个字母一套的刺激时,回忆这一过程本身减弱了感觉痕迹,只有4~5个字母了。一般人在浏览新闻标题时,也只需1—2秒甚至更少的时间,属于瞬间记忆。但为什么能读到10个字呢?这就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有关,在汉语中,通常是两个字构成一个词意,如“新闻”、“数字”、“政府”等等,我们头脑里储存的文字信息都是按这个形式组织的,这种组织编码在心理学上又有一个专门的词叫“组块”。这样就使瞬时记忆的容量从4~5个字翻倍成8~10个字。超过10个字的标题让人看了不能一目了然。定势对人的思维活动有何影响?

字体[大]

[中]

[小]定势也叫思维定势或心向,它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和决定了以后的相类似的心理活动的现象。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反映现象,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超向性,专注性。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定势好比物理中的惯性运动。定势现象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中,尤其是对人的思维活动有着特别的作用,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定势时思维活动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定势的积极方面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其消极方面在于妨碍思维的灵活性,使心理活动表现出惰性、呆板。心理学家研究较多的是定势的消极方面,一个著名的定势实验是由陆钦斯做的。实验时,告诉被试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杯(A、B、C),要他利用这三个杯量出一定量的水,其实验是一次次按如下顺序做的:被试经过由1到5的实验,形成了B—A—2C公式的通用方法,当解决第六个问题时,习惯性地仍用这个公式去解决,却不曾想第六个问题,只用A—C这一简便方法就行了。做到第七个问题时,由于被定势所趋使,也不会想到用A+C的办法来解决。这就是定势造成的消极影响。有种特殊类型的定势叫“功能固着”。它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的新用途。有位想抽烟的人向一位带着老花镜晒太阳的老人借火点香烟,可老人既没带打火机,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