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处理概述金培刚_第1页
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处理概述金培刚_第2页
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处理概述金培刚_第3页
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处理概述金培刚_第4页
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处理概述金培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中毒爆发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investigationandcontrol

onfoodbornediseaseoutbreaks金培刚浙江省卫生监督所2023/1/51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食物中毒爆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基本要求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处理方法要点几起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实例2023/1/52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自古以来,人们将因食用某种食物引起的疾病通称为“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认为: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有毒”的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十七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展,特别是病原微生物学和食品卫生学科的发展,人们对食物中毒病因有了较全面的科学认识。●

1984年

,WHO提出以“食源性疾病”(Foodborneillness)一词代替传统的“食物中毒”,并对其作出如下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人体内的各种病原物质引起的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2023/1/53以“食源性疾病”一词科学概括食品中各类致病因子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并代替传统所称的“食物中毒”是现代食品卫生学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进展之一。根据当前人们对食源性疾病的科学认识,可以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概括为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在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食物起了病原物质的传播媒介(vehicle)作用;2、导致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品中存在的各种致病因子(pathogenicagents);3、摄入含有某种致病因子的食物后,可以引起以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发病特点的两类临床综合症(syndromes)。2023/1/54类

别种类及其来源代表物质天然有毒成分

海洋生物毒素河豚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植物毒素生物碱、氰甙、皂甙真菌毒素蕈毒素、黄曲霉毒素、T-2毒素有毒化学物质

工业化学污染物汞、镉、铅、多氯联苯农业化学污染物农药(甲胺磷)、饲料添加剂(瘦肉精)食品加工用化学污染物铅、亚硝酸盐、非食品用添加剂(敌敌畏)有毒化学物质的蓄意污染在食品中蓄意加入有毒化学物质(毒鼠强)病原微生物细菌与细菌毒素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病毒甲肝病毒、轮状病毒寄生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及其来源2023/1/55食源性疾病的分类类别特点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又可分为感染型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和毒素型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两类。食源性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和甲型肝炎等。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如旋毛虫病、绦虫病和阿米巴痢疾等。食源性化学性中毒通常是由于某些化学毒物污染食品或在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误用某些化学毒物所致。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某些真菌天然存在的毒素和食品中某些产毒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质引起的中毒。动物性毒素中毒某些动物性食品本身所含有的有毒成分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植物性毒素中毒某些植物性食品本身所含有的有毒成分引起的中毒性疾病。2023/1/56食源性疾病的表现形式食源性疾病通常以爆发事件(Foodbornediseaseoutbreak,FBDO)或单个病例散发(Sporadicoccurrence)的形式显现出来。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2人或多人共同进餐或食用同一食物后出现相似病症的一类疾病爆发事件。2023/1/57食源性疾病有时可以呈现出疾病在时空分布上的流行态势,即引起疾病的食源性流行(foodborneepidemic)。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是指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食源性疾病的病例数明显超过当地以往预期数或预计水平(一般在数倍以上)的一种疾病的分布状态食源性疾病的表现形式如果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范围内同时存在以下三种条件时,常有发生某种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危险:(1)存在对某种食源性疾病高度易感的人群;(2)存在可引起食源性爆发流行的某种病原体;(3)存在广泛分发供应被该病原体污染的某种食品的条件。2023/1/58食源性疾病紧急情况的基本特征

在一定地区或人群中已发生或存在发生某种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危险;已有或预期将有大量食源性疾病病例发生;爆发流行的食源性疾病较为严重,出现或将会出现危重病人或死亡病例;爆发流行的食源性疾病将会引起一定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秩序的混乱;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地区的政府部门不能有效应对和处理爆发事件或疫情,如存在组织协调能力不足、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的物资与设备等情况;发生或存在发生跨地区或跨国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危险。2023/1/59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的基本任务阶段

基本任务

应急准备阶段

1、组织建立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机构2、组织制定食源性疾病应急工作预案3、建立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早期报告系统应急控制与响应阶段

1、对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性质与类型进行评估与判断2、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工作3、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和病因推断4、组织实施各项应急控制措施5、对应急控制措施进行最终评价2023/1/510国际组织驻地区或国家办事处国际突发事件预警应急体系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应急体系国际食品安全应急协调部门国家食品安全协调组织食源性疾病监测与调查处理体系召回与追溯系统进口食品监督食品控制实验室加工食品预警系统农产品预警系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技术研究食品污染物检测其他信息监测分析机构(如药物使用信息等)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关系图

2023/1/511国家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员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员流行病学监测与预警系统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实验室医院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2023/1/512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基础知识1.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与食品安全管理法规知识2.食源性疾病临床、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等基础知识3.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监测与早期预报体系4.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5.实验室检验技术在食源性疾病监测与调查中的应用6.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统计学显著性检验、传播类型分析7.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事态的控制8.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协调组织与专业机构的组织管理实习内容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信息分析与处理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应急处置模拟训练:临床调查、进食史调查、中毒食品危害分析、样品采集和送检、控制措施的决策与实施、调查总结、信息发布等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行动计划与评价现场调查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食源性疾病应急协调员或业务骨干培训内容

2023/1/513类别相关物品调查用表个案调查表等采样设备临床样品和可疑食品采样工具(调匙、勺子、小刀、镊子、夹子、剪刀;注射器、肛拭子、消毒棉签、消毒纱布、消毒药剂等)样品容器塑料袋、广口瓶(200-1000ml)、水样瓶(采集含氯水样,预先应加入硫代硫酸钠100mg/1ml)、转移培养基试管、粪便盒等监督检查工具温度计、pH酸度计或pH试纸、水活性测定仪等现场检测设备毒物分析仪等现场快速检测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白色工作衣或隔离衣、白帽、医用口罩、塑料手套和靴子等通讯设备通讯工具、传真设备等监督控制文书卫生监督检查记录、采样记录、行政控制决定书等其他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应急预案、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等

食源性疾病现场调查所需物品

2023/1/514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预警在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调查控制活动中,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机制十分重要。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可以尽早发现和察觉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以便及时进行干预。根据不同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方式和目的,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可分为预警监测与疾病早期报告两大类,前者一般指疾病爆发流行事态发生可能性的监测分析系统,后者指疾病爆发流行事态发生后的疾病早期报告系统。2023/1/515分级标示事态描述应急措施低度危险绿色发生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可能性较小应急措施的日常培训演练,定期评估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形势警戒兰色

存在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可能性检查和调整应急通讯联络和应急响应程序,向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警示提升警戒黄色发生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危险性增大加强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监测和预警,协调各部门的应急预案,评估和调整完善各项应急控制措施高度危险橙色极有可能发生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协调各部门采取必要的行动,防止出现严重事件,在高危或警戒地区开展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性控制措施严重事态红色发生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紧急事态指派应急响应人员和专业工作小组,采取各项应急控制措施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预警分级

2023/1/516分级事件描述现行分级标准一般突发事件在局部地区发生,尚未引起较大范围的传播扩散,没有达到重大突发事件标准者发病人数在100人以下,无死亡病例报告;或发病人数在30人以下,但事件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重大突发事件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出现疫情扩散,尚未达到特大突发事件标准者发病人数在100人以上,或有死亡病例报告;或发病人数在30人以上,但事件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特大突发事件事件的影响较大,波及的范围较广,涉及的人数较多,出现大量病人或多人死亡,危害严重重大食源性疾病,出现大量病人和死亡病例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的危害分级

2023/1/517为加大对赤潮的监测控制力度,按照在赤潮多发、对海洋经济影响较大、赤潮减灾效益显著的重要功能海域选建的原则,国家海洋局在全国沿海确定了10个赤潮监控区:1.辽宁省东港养殖区;2.辽宁省葫芦岛水产养殖区;3.河北省岐口附近海域;4.山东省莱州湾小清河附近海域;5.浙江省象山港;6.浙江省岱山深水网箱养殖区;7.福建省三都湾;8.福建省厦门近岸海域;9.广东省饶平柘林湾;10.海南省陵水新村湾。海洋赤潮监测预警系统2023/1/518最近,浙江海域出现面积超过7000平方公里的大面积赤潮,主要分布在舟山、温州海域。5月30日发生的此次赤潮是浙江省有记载以来范围分布较广的一次,且是以国际上认为具毒性的米氏凯伦藻为优势种的赤潮。按照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近海赤潮生物图谱》介绍,米氏凯伦藻会分泌溶血性毒素。省政府要求当前沿海各地的工商、卫生、质检、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坚决封堵织纹螺、海捕河豚鱼等有毒水产品的上市流通。浙江玉环海域发生条带状的赤潮

2023/1/519197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FAO/WHO共同制定了全球污染物检测计划,食品污染物检测(GEMS/FOOD)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世界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近70个国家参加此项检测计划。GEMS/FOOD项目通过对特有的食品污染物进行长期检测,全面掌握食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与消长趋势,科学评价污染水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时提出降低食品污染和消除食品中不安全因素的指导性建议,为政府提供防止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为消费者提供警示。同时,普遍采用科学原则(危险性评价)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密切关注环境污染对食品的迁移,不断增加新的食品安全标准。还要建立食品污染物污染状况检测报告网络预警平台,检测分析污染物污染情况,并做好食品卫生信息的发布工作,让消费者全面、客观地了解食品卫生状况,参与食品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全球食品污染物检测系统(GEMS/FOOD)2023/1/520食物中毒常规监测报告系统为了较完整地收集和掌握食物中毒发病情况,许多国家或地区以立法方式将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传染性疾病列为法定报告疾病,其中包括经由食物传播引起爆发或流行的疾病。也有的将食物中毒单独列为法定报告的一类疾病。根据食物中毒监测报告方式和资料来源的不同,食物中毒常规监测报告主要由临床病例报告、实验室病例报告和爆发事件调查报告等三个互有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监测报告系统组成。2023/1/521临床病例报告系统一些国家或地区颁布的法律规定,临床医生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发现疑似法定报告疾病的病例和可能系食物传播引起的某些感染性或中毒性爆发疾病的病例应及时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尽管疑似食物中毒的报告病例是否与进食有关尚待作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2023/1/522我国法定报告疾病名单甲类乙类丙类1、鼠疫2、霍乱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艾滋病3、病毒性肝炎4、脊髓灰质炎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6、麻疹7、流行性出血热8、狂犬病9、流行性乙型脑炎10、登革热11、炭疽12、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3、肺结核14、伤寒和副伤寒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6、百日咳17、白喉18、新生儿破伤风19、猩红热20、布鲁氏菌病21、淋病22、梅毒23、钩端螺旋体病24、血吸虫病25、疟疾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感染性腹泻病2023/1/523实验室病例报告系统医疗机构或公共卫生实验室按照法律规定对法定报告疾病和可经食物传播的某些肠道病原菌确诊病例进行报告的一种实验室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目前分别包括:病原菌分离报告系统、血清分型报告系统和基因分型报告系统三个报告系统。英国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收集临床实验室分离确诊的沙门氏菌感染的病例资料,目前要求对所有分离到经食物传播的肠道病原菌都必须报告。美国CDC于1962年建立了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实验室监测报告网,要求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将从病人分离到的致病性沙门氏菌菌株送公共卫生实验室作进一步的血清分型鉴定,鉴定结果传送到CDC国家沙门氏菌血清型数据库。欧盟于1981年组建了沙门氏菌菌实验室监测报告网,称Salm-net,现已更名为Enter-net。2023/1/524美国病原菌基因分型监测网1995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在国家沙门氏菌血清型实验室监测报告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李斯忒单胞菌等四种食源性病原菌DNA指纹图谱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报告网络,称为PusleNet。PusleNet是监测食源性疾病爆发的一个早期预警系统。该网络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计算机数据传输处理技术,通过对病原菌的每个“指纹”进行鉴别与标记,与CDC建立的中央数据库快速进行比对分析,在DNA分子水平上确定病原菌的型别,以便及时得到发生跨区爆发事件的预警信息,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目前美国已有3个联邦机构和37个州立公共卫生实验室参与该监测项目。1999年加拿大已有5个公共卫生实验室与该网络连接。2023/1/525PFGE方法的应用原理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是以琼脂糖作为电泳介质,通过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作用将DNA分子进行分离的一种电泳方法。PFGE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不同菌株的DNA染色体酶切后进行电泳,根据菌株DNA分子的电泳带型分布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菌株间的相似性程度,从而划分型别。PFGE法以其独具的对大片段DNA分子的高分辨率而显著提高了病原菌分型的可靠性,并为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菌菌型分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2023/1/526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报告系统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报告系统是在临床、实验室病例报告和疑似食物中毒爆发事件报告的基础上,由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收集、调查和报告有关食物中毒爆发事件信息的一种流行病学监测报告系统。与临床和实验室病例监测报告系统不同的是,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报告系统需要调查确认爆发事件与进食之间的因果联系。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报告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报告的四种发病情形之一。2023/1/527食物中毒爆发事件报告制度食物中毒爆发信息的接受和登记工作是做好食物中毒调查控制工作的第一步,通常应由卫生监督机构内负责受理发病报告工作的专业人员按《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要求做好以下三方面的登记报告工作:1.采用《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详细询问登记或记录疑似食物中毒的有关发病情况;2.请报告或投诉人协助做好病人粪便、呕吐物或可疑中毒食品等的保存;3.对报告或投诉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报告单位负责人或上级卫生部门。2023/1/528食物中毒爆发事件紧急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下列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实施紧急报告制度: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跨辖区的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后,应当通知有关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其它需要实施紧急报告制度的食物中毒事故。2023/1/529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填报要求2023/1/530突发事件与疫情网络直报制度❶2004年1月1日起,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实行网络直报。❷全省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中心卫生院必须于2004年2月1日前实行网络直报。❸暂无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责任报告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限内报告,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负责实行网络直报。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报告仍需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个案专报系统”进行报告。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按现行渠道上报有关中毒等事件的同时,应通过“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实行网络直报。2023/1/531浙江省卫生厅文件浙卫发[2003]382号关于印发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卫生局,省级医疗卫生单位:为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卫生部要求从2004年1月1日起,将通过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向社会公布和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根据卫生部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省卫生厅制定了《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信息管理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服从大局,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确保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和信息发布工作如期开展。

浙江省卫生厅(章)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23/1/532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美国1923年实施对牛乳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监测,1938年将监测范围扩展到所有与食物传播有关的疾病。1996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会同FDA、USDA在7个州开展了9种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的主动监测(FoodNet),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揭示新发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便更为准确地确定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以及各种食品所占的疾病比例等。2023/1/5331.描述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出现的细菌、寄生虫和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性学特点;2.更准确地确定美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频率与严重性;3.确定食用各种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构成。通过一段时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就有可能证实所采取的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措施(如USDA食品与安全监督服务处采取的消除病原体与HACCP的措施)对减少食源性疾病病例数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FoodNet开展了主动监测及相关的研究:包括人群调查、临床医生调查、实验室调查和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等。FoodNet主要目的与内容2023/1/5342004年5月份以来,我国东海海域连续暴发赤潮。5月3日,在浙江中街山列岛附近海域发生赤潮,面积约300平方公里,赤潮生物为夜光藻。5月4日,在福建霞浦福宁湾海域发生赤潮,面积约30平方公里。5月4日,在浙江南麂岛附近海域发现赤潮,面积约120平方公里。5月6日,在浙江虾峙门外5海里海域发生赤潮,赤潮生物以原甲藻为主,

5月7日面积已扩大至400平方公里。5月7日,在国家海洋局确定的赤潮监控区——浙江岱山深水网箱养殖区内发生小面积赤潮,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赤潮生物种为原甲藻,此外,表层水体还发现链状亚历山大藻(属有毒藻种)。国家海洋局对近期东海海域连续暴发赤潮的情况给予了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福建省、浙江省和宁波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准备,及时启动赤潮防治应急响应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减小赤潮损失,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各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问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同工商、卫生检疫等部门强化对水产品市场的管理,禁止受赤潮污染死亡的鱼、虾、贝类上市。东海海域爆发赤潮预警信息2023/1/535刊登于一九八八年一月十日《浙江日报》第一版1988年1-3月,我国上海发生震惊世界的甲型肝炎爆发流行。自1月19日开始,发病人数与日俱增。2月1日,日发病人数达19013人。1月30日至2月14日,每天发病人数均超过10000人。4月以后发病率逐日下降。至5月13日,全市统计共有32万人发病,11人死亡。经病例--对照调查证实,造成上海甲肝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市民食用了来自江苏省启东县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及部分市民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浙江省卫生厅发布启东毛蚶预警公告2023/1/536针对近期全国发生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卫生部日前发布2004年第四次食品卫生预警公告,要求严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公告提醒消费者要从正规商业网点购买食盐,千万不要购买私盐,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盐”类物质;集体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和餐饮单位经营管理者要加强内部管理,严禁购买、使用工业用盐,严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和投毒事件的发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亚硝酸盐要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其使用的亚硝酸盐进行醒目的标识,并妥善保管,以防误用。卫生部发布食品卫生预警公告严防亚硝酸盐中毒2023/1/537广东省卫生厅发布食品预警公告预防雪卡毒素中毒最近汕头发生了50多人进食含有“雪卡毒”虎斑鱼而中毒的事件。省卫生厅为此发出通报,要求慎食珊瑚鱼。省卫生厅提醒消费者:慎食珊瑚鱼(泛指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周围和近海海岸的鱼类如西星斑、老虎斑、杉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等海产品!消费者选择进食珊瑚鱼,加工时应将鱼的内脏,尤其是卵巢剔除干净;尽量选择较小的珊瑚鱼,并减少食用此类鱼产品的频率;避免同时喝酒及吃花生或豆类食物,以免加剧中毒病症。2023/1/538入夏以来,上海市发生多起因进食无证盒饭或桶饭导致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上海市卫生局昨天发出食品安全预警公告:勿食无证盒饭或桶饭。调查发现,无证盒饭导致食物中毒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有:食品加工场地狭小,布局、设施不符合外送盒饭的卫生要求;缺乏相应的清洗消毒设备及储存、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操作过程中卫生意识较差等。在近期食物中毒事件中,受害方(中毒单位)大多为本市一些不设食堂的中小企业及办公楼中的集体订餐单位,签订订餐协议时均未查验供餐单位是否具备外送盒饭或桶饭(外送饭菜)的资质。市卫生部门告诫集体订餐单位与市民:订餐时要查验供餐者是否持有有效的《上海市食品卫生许可证》,许可证中是否有生产加工盒饭或桶饭(即外送饭菜)的生产经营项目,必要时应对其卫生条件进行事先考察;增加自我保护意识,注意用餐安全,不到无证餐饮单位就餐;遇到食品卫生问题应及时向卫生监督部门举报投诉。上海市卫生局发布食品预警公告2023/1/5392023/1/540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处理的基本要求

调查认定与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有关的所有病人调查确认引起食源性疾病爆发的病原物质调查确定引起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污染食品(中毒食品)查明导致食品中病原物质污染、繁殖和残存的影响因素调查认定引发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责任人的违法行为与事实2023/1/541预警信息真实性的分析评估与应急响应协调员流行病学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医疗机构报告其他报告来源爆发疾病信息的最初报告来源信息一致信息不一致核实电话了解现场询问病人并采集标本信息得到证实采取应急行动解除警报调阅应急预案向有关部门通报召开专家或部门协调会组织现场调查与控制2023/1/542登记号发病日期发病人数突出症状与体征就餐场所(72h内)可疑食物其他情况(包括检验结果)848月4日5手足麻木A点心店河豚鱼858月22日12腹泻B幼儿园868月25日1脸颊潮红C餐馆金枪鱼878月27日18呕吐D食堂蛋糕金葡菌毒素888月28日1恶心、头晕家庭金枪鱼899月2日1腹泻、腹痛E大酒店未到该店用餐的家人未发病909月2日2腹泻、腹痛E大酒店油炸虾919月7日13腹泻、发热F饭店食源性疾病发病报告登记分析表

2023/1/543报告病例的聚集性分析:通过对报告的不同病人的临床表现、排出病原体的相似性及其人、时、地关联性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具有相似临床表现或排出相同病原体的病例在人、时、地分布状态上的聚集性(clusterofcases),发出同一地区或跨区疾病爆发的预警。报告病例的同源性分析:通过对不同实验室及不同送检样品的病原菌DNA区带数量与质量的分析比对,确定其亲缘关系,及时发现和预警同一地区或跨区发生的爆发疾病。实验室报告病例的分析2023/1/544报告病例聚集性分析预警利用前5年资料计算5周平均数、相邻3周平均数和5周中位数利用前5年数据进行爆发监测该血清型前5年是否在本地检出过罕见同一血清型的分离总数是否≥5或>平均值CUSUM计算终止CUSUM值是否>判定值预警终止YESNOYESNO为了分析实验室病原体分离报告资料中病例数异常聚集状态,WHO和有关国家采用CUSUM方法对公共卫生实验室监测系统按周报告的监测疾病的病例聚集状态进行预警计算分析,以及时察觉和发现病例分布广泛的疾病爆发事件,适时采取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疾病的措施。CUSUM(St)的计算公式为:St=max{0,St-1+[Xt-(µ0+kσXt)/σXt]}

YESNO2023/1/5451995年初,CDC建立了每周预警分析制度,对各州公共卫生实验室报告的每周沙门氏菌菌株血清分型资料分别按州、地区和全国几种预警水平进行预警分析,以及时发现沙门氏菌血清型菌株的异常聚集状态。1995年5月,对经分析察觉的一起跨国发生的Stanley沙门氏菌血清型爆发事件及时发出了预警。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爆发事件与进口的苜宿有关。CUSUM预警分析方法的应用2023/1/546食物中毒爆发病例的同源性分析1994年12月1日到1995年1月31日,英国PHLS共收到各地上报的41株agona沙门氏菌血清型菌株。经调查发现爆发病例与食用从以色列进口的一种快餐食品有关。在向进口该食品的有关国家通报该起爆发事件后,以色列、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欧盟等国立即启动了沙门氏菌监测报告系统并开展食品卫生学调查。对各国分离到的78株agona沙门氏菌血清型菌株采用PFGE技术分析,共出现11种不同谱型和1种变异图谱,其中占优势的PFGE图谱为2号区带显示的带型(PFP6)。2023/1/547S.agonaPT15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国家样品来源样品数1234566a789101112英国病人4635125261111快餐食品22以色列病人99快餐食品22美国病人1010加拿大快餐食品321法国病人6141合计7836129511111011结论:分析结果证实,1994年底至1995年初发生在英国、以色列和美国的食物中毒爆发事件与具有PFP6PFGE图谱特征的S.agonaPT15菌株有关。2023/1/548应当组织调查核实的情形所报告的疾病可能与已进入流通渠道的某种加工食品有关;所报告的疾病病情较危重和紧急(疾病具有致死性危险);报告疾病涉及某种加工制作的餐饮食品或与某餐饮企业有关;报告疾病可能会波及到较大的地区范围或可能累及较多人员;报告疾病可能与某种假冒伪劣食品有关;报告疾病涉及食品加工制作人员发病的情况。2023/1/549可以不予调查核实的情形发病报告涉及的人员出现的症状与体征(或确诊的疾病)提示“病人”不可能罹患某种疾病;病人不能提供确切的发病信息,包括发病日期、发病时间、发病症状或完整的进食史等;临床症状或确诊疾病与所食用的食品所致疾病不一致;先前已经调查核实且未发现有明显的问题(重复投诉)。2023/1/550调查核实的内容与方法1.询问了解病人发病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电话联系、面询调查或填表方式向病人或知情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时间、诊治情况等。2.询问了解病人有关暴露情况为了了解疾病是否与饮食因素有关,在核实发病情况的同时,应询问病人发病前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进食情况。同时也应注意了解其他可能与发病有关的暴露因素,以排除或察觉其他可能的疾病传播途径或传播方式。3.采集临床样品和有关检验样品在现场核实发病情况时,可根据病人出现的临床症状和现场情况采集各类临床检验样品以及可疑食物样品。2023/1/551面对面询问调查优点:调查应答率要比电话或填表调查方式高;可以设计较复杂的调查表(具跳转格式);一般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调查记录。缺点:需要追踪调查对象,并确定与其会面的时间;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自我表达的意识较填表方式要差;调查对象回答调查人员提出的有关问题的可信度较低,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回答调查人员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存在回答偏倚的可能性;是三种调查方法中花费最大的一种调查方法(尤其当调查对象分布较分散时)。2023/1/552电话询问调查优点:与面对面询问调查或填表式调查方法相比,可以很快追踪到调查对象;可以设计较复杂的调查表(具跳转格式);调查结果的记录较为准确;调查费用比面对面调查方式要节约的多。缺点: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自我表达的意识较填表方式要差;调查对象回答调查人员提出的有关问题的可信度较低,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回答调查人员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存在回答偏倚的可能性;调查费用比填表方式调查方法要高。2023/1/553分发填写问卷调查表优点:调查对象自我表达充分;反馈的调查结果较为可信;除了分发与回收外,调查人员所花的调查时间较少;与面对面询问调查或电话调查方法相比,调查费用最低。缺点:需要仔细地设计调查用表,以便调查对象能够理解填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调查表分发到调查对象手中,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回收调查答卷;调查结果的错误率往往较高;调查应答率较低。2023/1/554食物中毒检验样品的采集与送检食物中毒调查人员应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可能与疾病爆发有关的样品采集工作。正常情况下应采集的食物中毒样品包括以下几类:可疑食品的剩余部分;可疑食品的库存样品;可疑食品的盛装或接触容器(如空的食品罐、瓶子、工具或设备上的残留物等);可能涉及的各种毒物(如杀虫剂、鼠药等);病人的粪便样品与呕吐物,血液,鼻腔、咽喉、开放性溃疡或损伤部位的棉拭子涂抹样品。2023/1/555粪便样品的采集与送检1.基本要求时间:应在接到报告后尽快进行采样(为了提高检出率,一般宜在48小时内采样)数量:至少应采集10个腹泻病人的粪便样品(每份至少2毫升或2克),如怀疑是病毒,应至少采集10毫升(克)粪便样品2.样品采集与保存细菌:每个病人至少采集两份肛拭(直肠2.5-4.5厘米处)或沾有新鲜粪便的棉拭,棉拭子应置转移培养基试管内放冰箱保存(如48小时后送检,应置低温冰箱冷藏)病毒:至少采集10毫升,置不透水的干燥容器放4℃冰箱内保存寄生虫:将粪便与防腐剂按1:3比例混合室温或4℃冷藏保存3.样品送检冷藏样品送检:采用加冰的包装盒或有隔离层的冷藏包送检低温冷藏样品送检(仅限细菌检验):采用干冰,使样品保持冻结状态送检2023/1/556血液样品的采集与送检1.基本要求采样时间:如怀疑是细菌或病毒,每个病人应采集两份血样(急性期血样应在发病后尽早采集,恢复期血样应在发病后3-4周采集(如怀疑病毒宜在病后6周采集)。采样对象:如可能,应采集10名已同时采集了粪便样品的病人的配对血样。2.血样采集与保存成人15毫升,儿童3毫升,静脉采样,置不加抗凝剂的试管内,离心或静置,待析出血清后移至消毒试管内,放冰箱保存。3.样品送检血清样品应采用冷藏包送检。2023/1/557调查核实资料的分析与判断根据核实诊断资料给出的病例定义,可对现已发现或报告的可疑病人逐个进行甄别,并据此追查确定新发病人。通过对甄别的病人进行发病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病例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进而确定是否确实发生了疾病爆发事件,并通过科学分析与综合,从客观实际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形成该起爆发疾病可能的性质或病种,可能的传播方式、暴露时间、地点或暴露因素的假设(病因假设),以指导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1.人群分布:通常按病人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组进行分析,用以揭示病人之间存在的某种相同经历;2.时间分布:指病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数小时或数天)相继发生相似症状的一种联系;3.地点分布:指病人有在同一地点工作、学习、生活、购物、就餐、居住或参加某一活动的联系。2023/1/558病例定义五要素1.病名:起初可以采用“…...综合症”进行描述,直至取得确切的资料对爆发疾病作出科学定名2.临床突出症状与伴随症状:按症状频率分析确定3.病情轻重分级:按临床表现,分轻、中、重三类病例4.诊断分级:按实验室检验结果,分确诊、推测、疑似三类病例5.流行病学关联:按暴露因素,分原发、继发和无关三类病例2023/1/559杭州“10.10”事件病例定义的确定1999年10月9日,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浙江省科委等四单位在杭州联合举办“99’海内外新材料项目洽谈、人才交流及产品展示会”。10月10日晚部分代表因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被送往浙江医院、市中医院等医院诊治。当晚,省、市、区三级卫生部门接报后迅即展开调查。经现场调查核实和资料分析,对该起疑似食物中毒爆发事件的病例定义为:1.病名:起初确定为急性胃肠炎(下消化道综合征);最终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发病症状:腹泻(≥3次/天)伴腹痛、恶心、呕吐、畏寒、口渴、出汗、腹胀、发热、头昏或头痛等症状之一者3.流行病学关联:(1)最初确定为参加本次活动具有上述发病症状的会议代表及会议服务人员;(2)以后限定为在招商宾馆住宿并符合上述症状的会议代表及会议服务人员;(3)最终确定为10月10日在招商宾馆进食早餐后2天内出现上述症状的会议代表及有关人员,未进食早餐发病者归为无关病例。根据以上病例定义,最终确定该起食物中毒爆发事件的发病人数为98人。2023/1/560症状和体征例数%腹泻(Diarrhea)腹痛(Abdominalpain)恶心(Nausea)呕吐(Vomiting)发热(Fever)畏寒(Chills)口渴(Thirst)头痛(Headache)头昏(Dizziness)10093725529503619231009372552950361923杭州“10.10”食物中毒病人发病症状与体征分析2023/1/5612023/1/562杭州“10.10”食物中毒病人住宿地点分布特点2023/1/563可能的病原体和疾病种类根据病人发病症状与体征以腹痛、腹泻为突出症状,提示为食物中毒临床综合症的下消化道综合症。尽管当时发病潜伏期并不清楚,但从发病流行曲线的特征分析,曲线呈急剧升高随后迅速下降的特点,从首例病人发病到最后一例病人的发病时间共持续32个小时,而且病人腹泻为黄水样便。据此,首先考虑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为大,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最大。对采集的38份病人粪便样品送实验室检验,结果30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有6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经血清学分型鉴定为同一血清型(O1:K22)。3株菌株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1994)方法进行毒力鉴定,结果受试动物24小时内全部死亡,证明从病人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为致病性菌株。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该起食物中毒爆发事件可以确诊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023/1/564食物中毒临床综合症的鉴别诊断2023/1/565下消化道症候群鉴别诊断(细菌性)2023/1/566下消化道症候群鉴别诊断

(病毒、寄生虫)2023/1/567*非炎症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肠粘膜分泌过多或吸收减少,肠粘膜未受损伤,病变通常累及小肠。有些病人由于严重的水样腹泻,可以出现脱水症状,病情也往往较重,儿童和老人较为多见。多数病人由于脱水程度较轻,临床上不易观察到。典型的非炎症性腹泻发病较急,发病持续时间也较短暂。一般不发热,全身症状较为少见(除了因肠道液体大量丢失而引起的并发症)。+炎症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主要是侵袭性或细胞毒性病原微生物侵袭肠粘膜引起的炎症性病变。病变部位通常限于大肠,可伴有发热、腹痛和触痛、头痛、恶心、呕吐、不适和肌肉酸痛等症状。粪便可含有血液和大量白细胞。[注]腹泻定义:指每天不成形的粪便3次或3次以上。非炎症性腹泻与炎症性腹泻的区别2023/1/568与非食源性胃肠炎的鉴别诊断胃肠道疾病应与各种内外科疾病相鉴别:过敏性肠炎;炎症性肠道疾病(如节断性回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外科手术或放射性治疗;吸收障碍综合症;免疫低下;各种组织、功能和代谢性病因。胃肠道疾病的鉴别诊断还应考虑和排除各种外源性影响因素:如外出旅游史、职业史、精神焦虑、性生活及与肠道传染病病人接触史、住院史、幼儿园入托和入住敬老院等情况。2023/1/569症状事件1事件2事件3合计频次%频次%频次%频次%腹痛或不适1976.09366.96394.017575.8畏寒5539.65523.8发热感3726.669.04318.6恶心624.02417.31014.94017.3头痛1623.9166.9呕吐28.064.311.593.9咽喉不适75.073.0腹泻11.510.4合计人数2513967231“癔症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临床特征:以腹痛或腹部不适等非典型临床表现为主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其他自觉症状(畏寒、发热感、恶心、头痛、咽喉不适等)者。2023/1/570潜伏期分类病原菌鉴别诊断<1小时氢氧化钠中毒、重金属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蘑菇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PSP)、神经毒性贝类中毒(NSP)、失忆性贝类中毒(ASP)、河豚鱼中毒、毒芹中毒、鲭鱼中毒1—6小时毒素中毒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亚硝酸盐中毒、腹泻性贝类中毒(DSP)、氯烃中毒、西加毒素中毒7—12小时毒素中毒毒蘑菇中毒12—72小时肠道感染副溶血性弧菌、霍乱与霍乱样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EHEC、EIEC)、蜡样芽孢杆菌(腹泻型)、产气荚膜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耶尔森氏菌、β-溶血性链球菌毒素中毒肉毒杆菌>72小时肠外感染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李斯忒单胞菌、创伤弧菌、伤寒沙门氏菌、病毒:诺瓦克样病毒、甲肝病毒;寄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线虫、绦虫、兰氏贾第鞭毛虫、弓形体、旋毛虫;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潜伏期的鉴别诊断2023/1/571部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判定依据2023/1/572可能的传播方式与暴露日期本次爆发事件的病例为出席某国际会议的代表,会议代表分住的数个宾馆均有代表发病,但绝大多数病人住招商宾馆,提示可能与该宾馆供应的某种污染食物有关。根据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病潜伏期,从首例病人的发病日期和时间往回倒退一个最短潜伏期,从最后一例病人的发病日期和时间往回倒退一个最长潜伏期,则10月9日晚上5点-10月10日早上6点应为本起爆发疾病的可能暴露日期和时间,而宾馆供应的10日早餐最有可能为引发本起事件的暴露餐次。由于病人从10月10日上午起就已陆续发病,可以排除10日中餐和晚餐为本起事件的暴露餐次。2023/1/573进食与发病关系的调查要证实或否定疾病爆发由某种食物引起,应采用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cohortstudy)或病例-对照研究(cases-controlstudy)等方法进行发病与进食关系的调查。如果暴露人群已经明确,可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比较食用、未食用可疑食物的罹患率确定发病与进食之间的关系。如果暴露人群不能确定或暴露人数较多而发病人数较少,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进食史调查,对照组的选择除未发病外,其余条件应尽量与病人相同。2023/1/574队列调查的结构模式与分析方法特定人群暴露组非暴露组发病不发病发病不发病(a)(b)(c)(d)abcda+bc+d发病不发病暴露组非暴露组RR=(A/A+B):(C/C+D)2023/1/575病例-对照调查的结构模式与分析方法暴露未暴露暴露未暴露病例组对照组特定人群a+bc+d发病不发病暴露未暴露(a)(b)(c)(d)OR=(a/c)/(b/d)=ad/bcabcd2023/1/576食物罹患率分析与中毒食品认定食物罹患率用于分析确定发病与进食某种食物之间的关系。引起疾病爆发的食品通常表现为食用该种食品的疾病罹患率最高,而未食用的罹患率最低,两者之间的差值也最大。中毒食品的认定依据(符合其中一项即可):食物罹患率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从可疑食物中分离到病原因子且符合实验室确诊标准;危害分析证明可疑食品确实存在污染和不当操作的缺陷。2023/1/577杭州“10.10”食物中毒爆发事件

餐次与发病关系的分析2023/1/578一起食物中毒的食物罹患率分析本例X2值为35.2,RR值为9.12,P值小于0.01。2023/1/579进食史调查的准确性分析食物种类品种数选食人次未食人次选食未报未选报选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阴性率(%)乳肉类575856392.096.595.893.2蔬菜类916512331781.294.395.078.9色拉与调味料6611314993.493.186.496.8水果与果酱442862295.297.795.297.7糕点类1012419615387.998.597.392.8合计34467621582487.696.194.591.12023/1/580对可疑食物的危害分析及危险性评估是按可疑食品的来源和加工制作流程,对其带染的病原物质及影响其消长的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对查明疾病爆发原因,控制和预防可疑食物的生产加工企业或餐饮服务企业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具有重要意义。该项调查工作一般应由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内从事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专业人员或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人员负责完成。中毒食品的危害分析2023/1/581领取冻鸡摄氏4度冷藏箱解冻置桌面上进行预处理摄氏100度烹制3小时用抹布擦桌面用抹布擦砧板和菜刀用自来水搓洗抹布剔除鸡骨头鸡汤置20立升的锅内自然冷却过夜置15公分深的桶放冷鸡肉分切摄氏100度重新烹制鸡汁加入鸡块烹制鸡汁置保温柜内待供应红烧鸡块烹饪制作流程及危害分析2023/1/582溯源调查是确定食物中毒爆发事件中中毒食品来源去向的一种重要的流行病学方法。通过溯源调查,可以防止污染食品的进一步销售供应。一般来讲,食物中毒爆发事件的病因调查宜由地方政府设立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确定需要进行溯源调查的可疑食物;而对可疑食物的溯源调查和控制通常由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垂直领导的派驻地方的办事机构负责。中毒食品的溯源调查2023/1/583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的控制措施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的控制措施取决于病因调查结果,对不明病因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通常应采用综合性控制措施,对已知病因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除采取综合性控制外,对病人可采用特异性治疗措施。1、食物中毒病人的救治原则2、防止暴发事件扩散的控制措施2023/1/584防止疾病扩散的措施防止疾病扩散的措施:追回或就地控制涉嫌引起发病的食物;对可经人与人传播的密切接触者采取观察治疗等预防性措施;对已感染的食品从业人员应脱离接触食品的工作;纠正食品企业加工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导致疾病爆发的不当操作行为;向公众通报有关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及其预防方法。2023/1/585食物中毒病人的救治原则对不明病因的病人可采取的措施:采取清除已摄入的食物的措施,如灌胃、催吐等;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包括采取心肺功能支持疗法和补充液体、电解质等治疗措施,必要时应注意纠正酸中毒。对已知病因病人的治疗措施:对已知病因的病人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细菌性感染可使用抗菌素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以解除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肉毒中毒可注射单价或多价肉毒抗毒素等。2023/1/586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依法及时介入食物中毒爆发事件的现场调查处理工作,并依据法律法规对肇事企业或有关当事人违反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在积极采取和做好各项控制措施的同时,对有关责任人按食品卫生行政处罚程序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其行为涉嫌犯罪的应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食物中毒肇事单位责任追究2023/1/587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和专家论证意见,杭州市卫生局确认杭州招商宾馆因加工制作食品不当,导致10月10日早餐食品被污染,从而引起“99海内外新材料项目洽谈、人才交流及产品展示会”的部分会议代表食物中毒,其行为已违反《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第十二项的规定,依据《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其作出没收违法所得4500元,罚款22500元和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10.10”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责任人查处2023/1/588食物中毒爆发事件调查处理实例简介2023/1/589一起河豚鱼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1992年3月4日,杭州市发生一起46人因误食河豚鱼引起的食物中毒爆发事件,有45人住院治疗,1人死亡。误食的河豚鱼经鉴定为双斑东方豚。经追查证实这批河豚鱼是个体鱼贩从三门县“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购买贩运江苏省杨中县途中失落被人检食从而引发该起中毒事件的。[案例1]2023/1/5901、发病情况调查:1992年3月4日17:30,杭州立民点心店(个体)店主王立民夫妇与雇工共5人因误食河豚鱼中毒被送到杭州市红会医院抢救,其中1人抢救不及死亡。杭州市卫生防疫站接报后,即赶赴医院进行调查,并以病人提供的引起中毒的河豚鱼来源为线索,对分布在杭州市区范围内的四个建筑工地的河南籍民工彻夜追查,又在各民工居住的工棚内发现食用同一来源的河豚鱼后已出现发病症状的民工41人,病人当即被分送到邻近的4家医院治疗。一起河豚鱼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案例1]2023/1/591一起河豚鱼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2、河豚鱼种别鉴定与毒性:调查人员在5个发病现场共查获尚未烧煮食用的鲜冻河豚鱼26条,经送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的有关专家鉴定,属双斑东方豚(Doublespottedpuffer)。其特征是:背腹部均具弱小棘,体背面具黑色斜行花纹。胸斑小,胸鳍基部亦具一黑斑,谓双斑。筋肉、皮、精巢均有毒。[案例1]2023/1/592

双斑东方鲀科学名称:Takifugu

bimaculatus英文:Doublespottedpuffer鉴别特征:背腹部均具弱小棘,体背面黄褐色,具黑色斜行花纹。胸斑小,胸鳍基部亦具一黑斑,谓双斑。各鳍黄褐色。全长:达30厘米。分布:黄、东南海,朝鲜、日本海亦有记录。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案例1]2023/1/5933、河豚鱼来源调查:根据现场发现的包装河豚鱼的纸箱上印有“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字样,省卫生防疫站先后协调台州市、三门县和宁海县卫生防疫站对河豚鱼的来源及有关当事人进行调查。通过对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河豚鱼销售发票查对,发现其中有3月2日售给一宁海县西店人1270公斤的记录,分析以个体鱼贩购买河豚鱼长途贩运的可能性为大。经对2月底—3月初在该公司附近旅社登记住宿人员情况调查,发现“健跳大队旅馆”3月1日曾有一来自宁海县西店镇的村民冯仁宝入住,于3月2日退房,推测其可能与本案有关。3月9日通过对有关当事人的查询,证实冯仁宝与高道林合伙于3月2日下午2时左右向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购买鲜冻河豚鱼1270公斤(15公斤/箱,共87箱),并租用1吨卡车装运,拟运到杨中县卖给当地鱼贩魏值福。3月3日晨2时左右途经杭州时,在武林门附近因车胎漏气停车修理约3小时,到目的地发现少了2箱河豚鱼。一起河豚鱼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案例1]2023/1/5944、责任认定与事件处理:鉴于本起中毒事件与冯仁宝与高道林合伙贩运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提供的鲜冻河豚鱼的活动直接有关,根据国家和省禁止销售贩运鲜河豚鱼的有关规定,可以认定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和个体鱼贩冯仁宝、高道林的行为已违反《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禁止性条款的规定,并造成46人中毒,1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据此,省卫生厅发文责成三门县卫生局和宁海县卫生局,对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处罚,其中对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罚款3500元,对冯仁宝和高道林各罚款4500元。对杨中县个体鱼贩及贩运的河豚鱼,省卫生防疫站在向江苏省卫生防疫站通报本起中毒事件的同时,建议由当地卫生防疫站依法进行处理。一起河豚鱼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案例1]2023/1/595●1992年3月4日13:50,杭州立民点心店店主王立民夫妇及3名帮工周大水、曾德山和徐志洪等5人在店内烧煮食用河豚鱼,先后发病●3月4日17:30,4名中毒病人送杭州市红会医院抢救治疗,其中1人抢救不及死亡●3月4日19:30,杭州市红会医院将病人中毒事件电告《钱江晚报》社●3月4日20:50,《钱江晚报》记者赶到杭州市卫生防疫站反映中毒情况●3月4日21:00,杭州市卫生防疫站派员赶赴红会医院对中毒病人进行初步调查●3月4日23:10,杭州市卫生防疫站调查人员向省卫生防疫站报告中毒事件的初步调查核实情况●3月4日23:40,省卫生防疫站派员赶赴红会医院协助指导中毒事件的调查●3月5日0:20,省卫生防疫站向省卫生厅值班室电话报告中毒事件的初步情况,并指示杭州市卫生防疫站组织人员循河豚鱼来源作进一步的追踪调查●3月5日1:00—5:00,杭州市卫生防疫站派员对在杭数个建筑工地的河南民工食用河豚鱼的情况连夜进行了追踪调查,并将现场调查中发现的41名病人先后送数家医院进行抢救治疗。现场共查获尚未食用的河豚鱼26条,重约10余公斤●3月5日8:30,杭州市卫生防疫站向省卫生防疫站报告有关河豚鱼中毒事件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杭州市河豚鱼中毒事件调查处理大事记[案例1]2023/1/596杭州市河豚鱼中毒事件调查处理大事记(续)●3月5日13:50,省卫生防疫站派员到杭州市卫生防疫站了解有关情况,并将中毒事件的有关情况向三门县卫生防疫站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其协助调查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有关河豚鱼的销售情况●3月5日16:00,省卫生防疫站向江苏省卫生防疫站通报了中毒事件的有关情况,请其对运往杨中县的河豚鱼进行调查控制●3月5日16:30,省卫生防疫站电告台州地区卫生防疫站,请其派员协助三门县卫生防疫站对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有关河豚鱼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3月5日16:45,省卫生防疫站向省卫生厅卫生防疫处书面报告了河豚鱼中毒事件的初步调查情况和已采取的有关调查控制措施●3月6日8:30,省卫生防疫站电告宁海县卫生防疫站,请其对西店镇有关个体渔贩经营销售河豚鱼的情况进行调查●3月6日10:15,省卫生防疫站先后电告苍南县、象山县和舟山地区卫生防疫站,请各单位对当地有关单位近期向三门县有关水产冷冻厂购买的河豚鱼加工销售及去向进行调查●3月6日16:20,省卫生防疫站电告宁海县卫生防疫站,要求其协助台州地区联合调查组赴西店镇开展有关调查[案例1]2023/1/597杭州市河豚鱼中毒事件调查处理大事记(续)●3月7日14:30,省卫生防疫站应约向《钱江晚报》记者宋晓农简要介绍了卫生防疫部门已经开展和拟进一步组织开展的调查控制工作●3月7日15:40,省卫生防疫站接台州地区卫生防疫站与三门卫生防疫站报告,向三门县联合开发总公司购买河豚鱼,并于3月3日贩运途径杭州的个体渔贩可能是宁海县西店镇的冯仁宝、高道林●3月9日10:00,宁海县卫生防疫站报告,高道林已交代,与冯仁宝合伙贩运河豚鱼,并于3月3日晨途径杭州,因修车在杭耽搁近3个小时,到杨中县时发现少2箱河豚鱼等情况●3月9日16:30,省卫生防疫站约见《钱江晚报》记者宋晓农,向其通报了杭城河豚鱼中毒事件调查结果●3月14日,省卫生防疫站向省卫生厅卫生防疫处书面报告中毒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4月15日-18日,省卫生防疫站派员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杨中县和泰兴市,对当地部分集贸市场销售鲜活河豚鱼(江豚、海豚)和部分饭馆制售河豚鱼情况进行调查。杨中县建宁农贸市场有9个水产摊位销售河豚鱼,鲜活江豚50-70元/斤,海豚15元/斤(产自浙江三门等地)●8月5日,省卫生厅发文三门、宁海县卫生局,对杭城河豚鱼中毒事件涉及的责任人提出了原则性处理意见的建议[案例1]2023/1/598杭州河豚鱼中毒事件的相关报道[案例1]2023/1/599案例点评1河豚鱼中毒事件的调查1、通过对最初报告病例的核实调查,敏锐地捕捉到河豚鱼的来源线索,并及时组织追踪调查,迅速查明中毒事件的波及范围和发病情况。由于组织抢救工作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人河豚鱼中毒的病死率;2、通过对现场查获收缴的河豚鱼的鱼种鉴别,确定了事件的病因和引起中毒的河豚鱼类别;3、以河豚鱼包装箱为线索,对其来源和去向组织开展了跨省区的调查,确认个体鱼贩长途贩运河豚鱼是引起此次河豚鱼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同时查明捕获、收购、贩运和零售河豚鱼的组织网络和有关责任人;4、按属地管理和指定管辖的原则,对河豚鱼中毒事件涉及的有关责任人分别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5、省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负责该起中毒事件调查处理的组织协调与具体指导。2023/1/5100案例点评2某中学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1、在对最初报告的41名住院病人进行核实调查后,未对其他参赛单位和参赛人员进行发病情况的调查登记,因此对赛会全体参赛人员整个发病情况可能掌握了解不够全面;2、未对现有报告病人的发病分布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