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1一、社会背景:
夏、商、周、春秋。有人殉,出现青铜、铁器,最早的甲骨文字。
一、社会背景:2二、夏代建筑遗址:(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河南偃师二里头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遗址为一残高300mm-800mm的夯土台,南高北低,台东西宽约108m,南北深101m,近于方形,东北角有缺;周边环廊,形成庭院,南边正中是门,庭院北部有一堂基,上有一座宽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计36个柱位,柱径400mm,每柱外有两个擎檐柱,柱径为180-200mm。殿东,廊下突出部应是东厨。这是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教科书6页图1-13)二、夏代建筑遗址:遗址为一残高300mm-8003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4乌头门乌头门5制陶、铜,葬无殉,随葬品多,有铜制嵌玉礼器;无文字。《礼记》:“城郭沟池以为固”;《竹书纪年》:“大飨诸侯于钧台”;“帝芬,三十六年作环土”;“帝癸,一名桀;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史记.夏本记》:“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壑。”
制陶、铜,葬无殉,随葬品多,有铜制嵌玉礼器;无文字。6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7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8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9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10斗栱的历程斗栱的历程11三、商代建筑遗址(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奴隶制发展时期,有家奴,手工奴,没有农奴;用奴隶殉葬。始有文字;使用青铜,青铜器有:斧、刀、锯、凿、钻、铲等。⒈商中期,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占地面积约五百多平米,共12座房子,其中一座半穴居,其余皆地面建筑。房子大小不一,有单间的,有二间、三间相连的。
三、商代建筑遗址12〖二号房子〗:二间,正面朝东;南北面宽10.35M,东西进深3.6M。在房基沟槽两边,云母粉画出的白线,线条笔直,转角规整;说明该建筑是根据设计画线的,这是我国建筑设计史上最早的一例。地基平整后挖去0.5M活土层,再填入纯净的暗褐色胶性土,每50-80mm厚就用小石夯实,这是我国早期建筑的特点。外墙下部为板筑夯土墙,上半用土坯垒成。十二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隔墙用草泥垛成;墙内外有30mm厚的草泥粉刷,并用火烘烤室内的墙面和地面,使其平整坚硬,且避免潮湿。屋顶为两坡悬山顶,椽子方形,60×60mm,长1600mm,上敷草泥。
〖二号房子〗:二间,正面朝东;南北面宽10.35M,东西进13【七号房子】:保存一完整的两坡顶山墙,高3380mm,
在距屋地2300mm处,有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孔,应是“向”,即窗。
【十二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
【七号房子】:保存一完整的两坡顶山墙,高3380mm,
在距14⒉晚商,殷,殷墟遗址:
商第二十代王盘庚时迁都到殷,即今河南安小屯村(教科书8页图1-16);这是晚商十二王活动的地方;也是商奴隶制的极盛与衰落之地。遗址面积约24KM2,紧靠洹水曲折处,有分区,却不严格。遗址中部靠洹水弯曲处是宫殿区,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面是墓葬区;居民区分散在西南、东南与洹水以东地区;在墓葬区也有居民点和作坊遗址,宫殿区也有作坊和墓葬。
⒉晚商,殷,殷墟遗址:商第二十代15【宫殿区】:东面、北面为洹水;内部又可分三区;(教科书9页图1-17)〖北区〗:15处遗址,大多东西向,无葬坑,可能是住处;〖中区〗:21处遗址,南北长200M,有座门,门址下有持盾的跪葬侍卫5─6人(人、畜葬),应是宗庙部分;〖南区〗:17处遗址,规模小,位于中区西南;南边中部可能是门址,其它以此午线轴对称;牲畜葬于东,牲人葬于西,整齐不紊,这里是商王的祭祀地区。这种对称布置的宫殿,于商末已初成形状。
【宫殿区】:东面、北面为洹水;内部又可分三区;(教科书9页图16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小屯村小屯村小屯村小屯村武官村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小屯村小屯村小屯村小屯村武官村17【墓葬】:⑴.武官村陵墓(教科书8页图1-16);
武官、后岗、西北岗,等20余处(教科书88页图3-17),最大的400─500平米,深12─13米,平面为方形或“亚”字形,南北向长坡道,大者,四面坡道;南道长而平缓,达30米。殉人殉畜,武官村大墓殉79人,墓室在地下,以木构筑,地面上无坟,有建筑;如“妇好”墓。
【墓葬】:⑴.武官村陵墓(教科书8页图1-16);
18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19⑵.“妇好”墓(教科书89页图3-18)随葬品1600多件,铜器铭文有“妇好”、“司母辛”字样,与甲骨文所载,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妇好”相一致。1976年发掘,为五十年殷墟考古中最完整的一座墓穴;地下墓室,填土夯实,无塚,上立建筑。棺椁下和墓穴角落均有人殉。⑵.“妇好”墓(教科书89页图3-18)随葬品1600多件,20四、周朝的建筑遗迹: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百工之说,青铜业发达,出现了釉陶;有大市,以铜贝为货币;农业生产学会施肥、灭虫,保证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四、周朝的建筑遗迹:
(公元前1121⒉西周的“国”,即“城”;“匠人营国”...;就是当时的城市规划原理。周朝建立之后,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在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其中天子和诸侯可以建“国”;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由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制的城市,即“国”。
⒉西周的“国”,即“城”;“匠人营国”...22《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23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24据《周书·克殷》载:“凡憝(灭)国,有九十九国;…凡服(投降)国六百五十有二”。(“斩首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更有一说(《先秦史》113页),夏有万国(部落),商朝灭(兼并)到三千,经过武王灭商,西周还余下八百国;其数字颇可寻味,可想见原始部落之“多”以及兼并、统一的过程。
据《周书·克殷》载:“凡憝(灭)国,有九十九国25
周公强制商人迁到洛邑(洛阳),建东都,叫“成周”。
周初,“封蕃建卫”[1],大小封了71国,其中姬姓53国,分封中对地方实行军事统治,当时有“国”、“野”之分,“国人”与“野人”之别。
【国人】:征服者,奴隶主,士,周族成员,工商业者,平民;
【野人】:被征服的族人,奴隶,居于村野。
国、野有别:参政,当兵,受教育,受剥削的程度不同。
[1]
附:周朝宗法制度:天子世世相传,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余子弟封侯,为小宗;侯亦如上,分大宗、小宗;小宗封大夫;大夫小宗为士。周公强制商人迁到洛邑(洛阳),建东都,叫“成26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大门,门前有树(影壁),前院,前堂,中廊,后室;前堂、廊和后室形成最早的工字殿。南北45.2m,东西32,5m。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27西周建筑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28两侧厢房围合成闭合式庭院,四周有檐廊环绕;南北朝向稍偏东,前面“隧”(门)占一间,东塾西塾各三间;门内即由四面房间围合的“庭”,庭北为主体建筑“堂”,堂为六间;堂前有三阶,中阶不在轴线上;后庭为廊分为二,庭后正室三间,其余为小间;可以看出,正在向中轴对称的单数间平面,逐渐发展的过程中。
两侧厢房围合成闭合式庭院,四周有檐廊环绕;南29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30
发现有半瓦当和脊瓦,为最早的瓦;版筑土墙与土坯墙,墙面有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庭院地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发现有半瓦当和脊瓦,为最早的瓦;版筑土墙与土31五、春秋(东周):
(公元前770世纪─公元前476年)
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士阶层本世纪家争鸣,实即王权已失去控制能力;到处是奴隶起义;有了铁器,有了著名匠师公输班。
五、春秋(东周):
(公元32⒉瓦:在春秋的遗址中大量发现筒瓦、板瓦、瓦当和脊瓦;山西侯马晋故都,陕西凤翔、江陵,河南洛阳,都有发现。山西侯马晋故都有一夯土台,残高7m,面积75m×75m;高台上的木架建筑已不存在。
⒉瓦:在春秋的遗址中大量发现筒瓦、板瓦、瓦当和脊瓦;山西侯马33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34⒊文献记载:
《老子.十一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论语》:“山节藻梲”。节:即柱上的斗;梲(zhuo):即梁上短柱。斗栱、梁架、彩画,在春秋时已经有了。
⒊文献记载:
《老子.十一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35《左传》上有:“丹楹(ying柱)刻桷(jue方形椽子)”;“楹,君子丹,诸侯黝,大夫苍(青,深绿),士黈(tuo);
《墨子·法仪》:“直以绳”;《庄子》:“直者应绳”;
孔子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抹灰)也”。
也说明,当时的“木”是要“雕”的,墙是要粉刷的。《左传》上有:“丹楹(ying柱)刻桷(jue方形椽36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37一、社会背景:
夏、商、周、春秋。有人殉,出现青铜、铁器,最早的甲骨文字。
一、社会背景:38二、夏代建筑遗址:(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河南偃师二里头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遗址为一残高300mm-800mm的夯土台,南高北低,台东西宽约108m,南北深101m,近于方形,东北角有缺;周边环廊,形成庭院,南边正中是门,庭院北部有一堂基,上有一座宽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计36个柱位,柱径400mm,每柱外有两个擎檐柱,柱径为180-200mm。殿东,廊下突出部应是东厨。这是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教科书6页图1-13)二、夏代建筑遗址:遗址为一残高300mm-80039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40乌头门乌头门41制陶、铜,葬无殉,随葬品多,有铜制嵌玉礼器;无文字。《礼记》:“城郭沟池以为固”;《竹书纪年》:“大飨诸侯于钧台”;“帝芬,三十六年作环土”;“帝癸,一名桀;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史记.夏本记》:“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壑。”
制陶、铜,葬无殉,随葬品多,有铜制嵌玉礼器;无文字。42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43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44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45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46斗栱的历程斗栱的历程47三、商代建筑遗址(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奴隶制发展时期,有家奴,手工奴,没有农奴;用奴隶殉葬。始有文字;使用青铜,青铜器有:斧、刀、锯、凿、钻、铲等。⒈商中期,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占地面积约五百多平米,共12座房子,其中一座半穴居,其余皆地面建筑。房子大小不一,有单间的,有二间、三间相连的。
三、商代建筑遗址48〖二号房子〗:二间,正面朝东;南北面宽10.35M,东西进深3.6M。在房基沟槽两边,云母粉画出的白线,线条笔直,转角规整;说明该建筑是根据设计画线的,这是我国建筑设计史上最早的一例。地基平整后挖去0.5M活土层,再填入纯净的暗褐色胶性土,每50-80mm厚就用小石夯实,这是我国早期建筑的特点。外墙下部为板筑夯土墙,上半用土坯垒成。十二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隔墙用草泥垛成;墙内外有30mm厚的草泥粉刷,并用火烘烤室内的墙面和地面,使其平整坚硬,且避免潮湿。屋顶为两坡悬山顶,椽子方形,60×60mm,长1600mm,上敷草泥。
〖二号房子〗:二间,正面朝东;南北面宽10.35M,东西进49【七号房子】:保存一完整的两坡顶山墙,高3380mm,
在距屋地2300mm处,有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孔,应是“向”,即窗。
【十二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
【七号房子】:保存一完整的两坡顶山墙,高3380mm,
在距50⒉晚商,殷,殷墟遗址:
商第二十代王盘庚时迁都到殷,即今河南安小屯村(教科书8页图1-16);这是晚商十二王活动的地方;也是商奴隶制的极盛与衰落之地。遗址面积约24KM2,紧靠洹水曲折处,有分区,却不严格。遗址中部靠洹水弯曲处是宫殿区,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面是墓葬区;居民区分散在西南、东南与洹水以东地区;在墓葬区也有居民点和作坊遗址,宫殿区也有作坊和墓葬。
⒉晚商,殷,殷墟遗址:商第二十代51【宫殿区】:东面、北面为洹水;内部又可分三区;(教科书9页图1-17)〖北区〗:15处遗址,大多东西向,无葬坑,可能是住处;〖中区〗:21处遗址,南北长200M,有座门,门址下有持盾的跪葬侍卫5─6人(人、畜葬),应是宗庙部分;〖南区〗:17处遗址,规模小,位于中区西南;南边中部可能是门址,其它以此午线轴对称;牲畜葬于东,牲人葬于西,整齐不紊,这里是商王的祭祀地区。这种对称布置的宫殿,于商末已初成形状。
【宫殿区】:东面、北面为洹水;内部又可分三区;(教科书9页图52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小屯村小屯村小屯村小屯村武官村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小屯村小屯村小屯村小屯村武官村53【墓葬】:⑴.武官村陵墓(教科书8页图1-16);
武官、后岗、西北岗,等20余处(教科书88页图3-17),最大的400─500平米,深12─13米,平面为方形或“亚”字形,南北向长坡道,大者,四面坡道;南道长而平缓,达30米。殉人殉畜,武官村大墓殉79人,墓室在地下,以木构筑,地面上无坟,有建筑;如“妇好”墓。
【墓葬】:⑴.武官村陵墓(教科书8页图1-16);
54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55⑵.“妇好”墓(教科书89页图3-18)随葬品1600多件,铜器铭文有“妇好”、“司母辛”字样,与甲骨文所载,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妇好”相一致。1976年发掘,为五十年殷墟考古中最完整的一座墓穴;地下墓室,填土夯实,无塚,上立建筑。棺椁下和墓穴角落均有人殉。⑵.“妇好”墓(教科书89页图3-18)随葬品1600多件,56四、周朝的建筑遗迹: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百工之说,青铜业发达,出现了釉陶;有大市,以铜贝为货币;农业生产学会施肥、灭虫,保证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四、周朝的建筑遗迹:
(公元前1157⒉西周的“国”,即“城”;“匠人营国”...;就是当时的城市规划原理。周朝建立之后,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在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其中天子和诸侯可以建“国”;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由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制的城市,即“国”。
⒉西周的“国”,即“城”;“匠人营国”...58《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59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课件60据《周书·克殷》载:“凡憝(灭)国,有九十九国;…凡服(投降)国六百五十有二”。(“斩首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更有一说(《先秦史》113页),夏有万国(部落),商朝灭(兼并)到三千,经过武王灭商,西周还余下八百国;其数字颇可寻味,可想见原始部落之“多”以及兼并、统一的过程。
据《周书·克殷》载:“凡憝(灭)国,有九十九国61
周公强制商人迁到洛邑(洛阳),建东都,叫“成周”。
周初,“封蕃建卫”[1],大小封了71国,其中姬姓53国,分封中对地方实行军事统治,当时有“国”、“野”之分,“国人”与“野人”之别。
【国人】:征服者,奴隶主,士,周族成员,工商业者,平民;
【野人】:被征服的族人,奴隶,居于村野。
国、野有别:参政,当兵,受教育,受剥削的程度不同。
[1]
附:周朝宗法制度:天子世世相传,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余子弟封侯,为小宗;侯亦如上,分大宗、小宗;小宗封大夫;大夫小宗为士。周公强制商人迁到洛邑(洛阳),建东都,叫“成62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大门,门前有树(影壁),前院,前堂,中廊,后室;前堂、廊和后室形成最早的工字殿。南北45.2m,东西32,5m。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63西周建筑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64两侧厢房围合成闭合式庭院,四周有檐廊环绕;南北朝向稍偏东,前面“隧”(门)占一间,东塾西塾各三间;门内即由四面房间围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教案+学案+习题精炼(含答案)
-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初中数学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4
- 【核心素养】第2课《学做“快乐鸟”》第1课时《我很快乐和也有不开心的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素材
- 智能物流配送管理制度
- 八年级体育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 高钾血症患者的护理
- 第一单元第1课《网络发展简述》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2024年泉州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 人工智能在航班调度中的未来应用探讨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 陕西气象部门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学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实施方案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基于PLC的高空作业车电控系统设计
- 云南省昭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福格行为模型(中文版)
-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