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明节初一5篇_第1页
2022年清明节初一5篇_第2页
2022年清明节初一5篇_第3页
2022年清明节初一5篇_第4页
2022年清明节初一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年清明节初一5篇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春游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快乐节日。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2年清明节初一作文5篇,梦想对大家有所扶助!

2022年清明节初一作文1

每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到5日之间。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24节气之一。表示春天到临的节气。关于清明节,还有大量好玩的活动和常识哩!

荡秋千。荡秋千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还可以培养大胆精神。至今,人们还在流传着这个习俗。

春游。春游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四处呈现出一派活力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春游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树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向流传至今。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节时人们爱好的活动之一。每逢清明节时,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清明扫墓,其习俗来由来已久。扫墓是为了祭祀逝去的亲人和故人,也是对亲人和故人的思念。虽然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生前的体验在我们脑海中依旧明显可见。这份思念是永恒而深刻的。

插柳。据说,清明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至今,被人们流传了下来。

射柳。射柳是练习射箭技巧的嬉戏。也是清明节的一种习俗。据明朝人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输赢。

采茶。采茶是南方人的一种清明节习俗。清明节令,南方天气转暖,正是采茶的好季节。我国西湖的龙井至今有名天下。

古人有大量赞美清明节的诗句,譬如张继的那首《清明》: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看了上面的清明节习俗和那些好玩的活动后,大家确定对中国的文化有所了解,但,有关清明节的习俗和传闻还有好多好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了解掌管。

2022年清明节初一作文2

“清明节令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对清明节的一个旧时的描写。随着时代进展,青少年挚友和家人完成祭祖活动后,并不是回家,而是一家人一起去青山绿水、莺飞草长的地方去游玩,感受春天勃勃的活力。那带着花香的通明空气是那样醉人!这真是一年中难得游春的好日子。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好玩的,家家蒸清明果互赠外,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春游、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由于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加入一些体育活动,以磨练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春游游玩的欢乐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春游,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春游草,在郊野游玩,参观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四处呈现一派活力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春游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春游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意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春游的机遇,故妇女们在清明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进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大胆精神,至今为人们更加是儿童所爱好。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爱好的一种嬉戏。相传是黄帝研发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令人们所爱好的活动。每逢清明节令,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边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就不多说了。从这些活动就可以看出,人们现在可以由于这个节日而开心的度过一天,所以,现在人们不再是“清明节令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了,人们大片面都在清明节时与挚友家人去寻春,去春游。以前,在清明节,人们都特别伤悲,而现在,清明也变成了喜悦的节日,从我们的春游活动就可以看出,我们对清明节的期望。

2022年清明节初一作文3

即将清明,每回想起那个在清明时遇到的情景,心头总涌起一些感慨。

淡淡的薄雨,轻轻地,似层纱,带着清明若有若无的哀愁。路过一家面包店,不由得放慢脚步。

一对老人并排坐在门口,女的用头巾包着头,坐在男的旁边,老爷爷手里拿着一杆老旧的烟斗,却不抽。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佝偻着背,像等待着什么。在这样的节令里看到这样的景象,像落日余晖中曼舞的微尘,轻轻浮动,在这样静好的时光,给人与和暖,不需言语。清明的思念,他们又将给谁?或许在想着以前已逝去的人?又或者,在想他们以前共度的幸福时光?

总觉得,人奋斗那么一生,结果奋斗的就是为这落日余晖的光景吧。用自己的年华倾诉那一段说不完的爱恋,用彼此的生命低低宣言自己的爱。时间,说领略一切。开初的年少轻狂都坚硬成几十年的风雨共度,黑发变白首,犹如那被人砍掉的树,外观看上去弱不禁风,脆弱而不经风雨,实那么地下根须交织,坚韧无比,让人生畏。“纷乱人世间,除了你,一切繁华都是背景,这场戏用生命演下去,付出的难得有这番商定,这段情只对你我有意义。”谁会记得谁的古旧情爱,他们的情,他们的爱,苍老成雨滴,真的是对他和她有意义。

清明的存在,无非就是指点人们回首望望过去。在纷扰红尘中,洗去岁月的尘埃,好像一览明镜,看透尘世真假。然而过去让人沉醉,可惜的完备和曾经的彩绣辉煌都已是过眼云烟,现在更应让人珍惜和相守。

两位老人就这么守望着,清明,他们在望谁,在盼谁,在念谁,都已不重要了。我微微笑着从他们身边走过,静静侧目,惊觉路人们和我的表情如此好像,我又笑得开怀,门口的守望,你们守望谁?

清明,不应只是念人,更有不如怜惜眼前人的意味吧。

2022年清明节初一作文4

清明节是大家中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大家以此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敬爱与憧憬。

今年清明节,大家全家还是象去年一样,早上乘车到木洞镇后,大家就急急切忙地登上渡轮。站在船头,我抬头一看,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的样子。一阵江风袭来,我不禁感到阵阵寒意,我赶快捂紧随风飘动的春衣。一阵“呜呜呜……”的船笛,又使我不禁精神一振。猛然,一只水鸟像闪电一般擦过江面,在白雾茫茫中转瞬不见了踪影。渡轮在隆隆的马达声中抖动着,送大家渡过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来到了江北。

路边农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远处山上红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竞相争艳,夹杂在青山绿树间真是好看。一阵微风送来的阵阵花香,真让人迷醉。小溪两旁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像在给大家扇风一样,更让我觉得春寒料峭。

大家一家人在山路上蹒跚前行。邻近墓地的一段路很不好走,大家一步三滑地好不轻易到了墓地。这时天上飘起了零星小雨,滴在我的脸上,令我感到了丝丝凉意。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写的“清明节令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来。诗中的描写的情景与现在是多么好像!这时,外公将白色的纸幡挂上坟头的竹枝上。纸幡立刻随风飘舞起来。我和大姑婆把篮子放在地上,在墓前点上香烛和纸钱。大人都表情凝重。妈妈教我点好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礼。大姑婆眼圈红红的,跪在坟前说:“爸爸,大家来看你来了。”这一番话让我心潮起伏:清明节来已故长辈坟前扫墓,这是儿女在表达对父辈的缅怀和敬爱,这是浓浓的、割不断的亲情啊!我的思绪随着袅袅青烟飘逸着……这时,我觉得自己貌似一下子长大了大量。红烛发着或明或暗的光,一闪一闪地燃烧着,流下的蜡像是在人们流下的泪珠。

大家祭拜完后,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大人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逐渐地离开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在满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长大了,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轻的责任。我抉择每年清明都来为已故的亲人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2022年清明节初一作文5

每年的4月4日、5日、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即使气节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川》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那么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那么说“万物生长之时”皆清洁明净之时。故谓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说“三月节,……物质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桑”等名句,正式清明节令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解气早已被古人所熟悉,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春游、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节是几乎全体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也就是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心土,折几只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结果吃掉了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节令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就死离的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